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下列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直接有关的是( )
A. 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B. 睾丸和卵子
C. 精子和卵巢D. 前列腺和子宫
【答案】A
【解析】
【分析】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洪亮而低沉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详解】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并维持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激素包括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青春期不提倡的是( )
A. 生活有规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B. 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
C. 与同学互相帮助,建立真诚的友谊D. 面对心理困惑,拒绝向任何人倾述
【答案】D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年龄范围一般在12~23岁,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晚约两年。中学生一般都进入了青春期,对每个人来说,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青春期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步入青春期的的男孩和女孩,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生活要有规律,要多参加文体活动,以促进身体健康成长;正确对待自身的身心变化;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面对心理困惑时,应争取师长的帮助,促进心理转化;正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心理;建立团结互助的男女同学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在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会出现一定的变化,骨的特性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少年儿童的骨柔韧,因为骨内有机物含量超过2/3
B. 老年人易发生骨折,因为骨内无机物含量超过2/3
C. 骨的脱钙实验中,留下的主要是无机物
D. 骨的锻烧实验中,最终鱼骨会变成黑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儿童与少年时期,骨骼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构成,无机物含量少;到了壮年时期,骨骼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种比例的骨最坚韧;到老年,无机物的含量上升,并多于有机物,硬度增强且变得更脆。
【详解】A.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约占1/2,硬度差,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无机物含量相对较少,柔韧度强,A错误。
B.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超过2/3,有机物少,骨质脆性大,易骨折,且不易愈合,B正确。
C.骨的脱钙实验中,将骨头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试管中,15分钟后,取出用蒸馏水漂洗,无机盐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骨的周围有气泡产生,骨变的柔韧,可以打结。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蛋白质),有柔韧的特性,故留下的主要是有机物,C错误。
D.骨的煅烧是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骨先变黑,再变红,最后变成灰白色,而不是黑色,D错误。
故选B。
4.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下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图乙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多吃些图甲中c、d层食物
B. 图甲中c层物质在图乙h部位开始消化
C. 图甲中e层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X曲线来表示
D. 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因此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图甲中c鱼肉、d奶类食物,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蛋白质,A正确;
B、c层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h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B正确;
C、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e为油脂类食物富含脂肪。图甲中e层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Z曲线来表示,C错误;
D、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因此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 。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5.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特别提出“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每天吃一个鸡蛋”,这样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
A. 糖类B. 蛋白质C. 脂肪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建议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g~300g。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推荐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蔬菜不少于300g,深色蔬菜应占1/2;推荐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g~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态奶;经常吃全谷、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推荐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动物性食物总量120g~200g,相当于每周摄入鱼类2次或300g~500g、畜禽肉300g~500g、蛋类300g~350g。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g~30g,避免过多动物性油脂及饱和脂肪酸摄入;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建议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饮7杯~8杯水。
【详解】鸡蛋中含有蛋白质,每天吃鸡蛋喝牛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才能形成免疫系统,完善免疫系统,蛋白质的存在能够帮助“维修”人体组织细胞,保证人体内的机能够正常运转,因此吃鸡蛋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B符合题意。
故选B。
6. 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B. 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 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 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
【详解】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A错误。
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B正确。
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错误。
D.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
故选B。
7. 在环境和进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检测同一健康人安静状态和剧烈运动时的部分生理变化,以下情况不会在剧烈运动时出现的是
A. 汗液的分泌量会增加B. 尿液的排出量会增加
C. 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会增加D. 心脏收缩和舒张的频率会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身体的需氧量增加,所以呼吸的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的频率也会加快,从而为人体提供更多氧气;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增加,可以通过排汗散失热量,由于排汗的增加,排尿量会减少。
【详解】A.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会增加,排汗可以散失热量,所以剧烈运动时汗液的分泌量会增加,正确。
B.人在剧烈运动时,排汗量会增加,所以排尿量会减少,不会出现排尿量增加的现象,错误。
C.人在剧烈运动时,耗氧量增加,所以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会增加,正确。
D.人在剧烈运动时,耗氧量增加,心脏收缩和舒张的频率会加快,从而加快血液对氧的运输,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数目很多 ②总表面积很小 ③壁由多层细胞组成 ④外部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肺泡的数目很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利于气体交换,①正确,②错误;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③错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④正确。
故选B。
9.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大气气体成分见下表,对比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多。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 组织细胞B. 鼻腔C. 气管D. 肺泡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所以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轨生活了6个月,为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所带的食物中必须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下列有关航天员日常膳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应以脂肪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B. 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 应含有适量维生素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
D. 应含有适量蛋白质以保证机体合成所需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米面等主食、蔬菜水果、鸡鱼肉蛋、奶制品豆制品、油脂类),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营养学家还指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详解】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如图:
由图可知:航天员日常膳食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应含有适量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适量脂肪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A符合题意。
故选A。
11. 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 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B. 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 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D. 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下图所示:
【详解】从分析的图中看出,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为: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动脉→胃部的毛细血管→胃,所以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山居多瘿”现象,是因为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
B. 发热对人有害无益,长期发热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C.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原则,这样可以避免红细胞凝集
D.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原因是没有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对激素的需要量都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一旦缺乏就会得相应的疾病。
(2)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
(3)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详解】A.“瘿”发生于颈前区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性病变的总称,即地方性甲状腺肿。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可见“瘿”的产生与环境中土质或饮用水的碘缺乏有关,A错误。
B.在一定范围内,发热能使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但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因此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B错误。
C.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使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因此,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这样可以避免红细胞凝集,C正确。
D.望梅止渴是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原因是该反射经过了大脑的分析判断,D错误。
故选C
13. 图是张某的血常规化验单(显示部分内容),据此推测他可能患什么病
A. 坏血病B. 炎症C. 血栓D. 贫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A.坏血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与血细胞无关,A错误。
B.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有细胞核,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该患者的白细胞的量正常,B错误。
C.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如果血小板含量太高,则可能引起血栓,C错误。
D.该患者为男性,其红细胞数量偏低,可能患有贫血,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哪个部位测量体温所得到的结果最接近人体温度( )
A. 直肠B. 口腔C. 腋窝D. 体表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15. 下列有关人粪尿的处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粪尿可以不经过处理直接用作肥料
B. 人粪尿所有的微生物都是致病微生物
C. 城市一般不需要完善的人粪尿处理设施
D. 人粪直接排入水体会污染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粪尿处理:这是指对人排泄物(粪便和尿液)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的过程,以减少环境污染并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2.致病微生物:指能引起疾病或感染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3.水体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对水质造成破坏,影响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现象。
【详解】A.未经处理的人粪尿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直接用作肥料会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从而影响食品安全,A错误。
B.虽然人粪尿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致病微生物,但也有很多有益微生物,如固氮细菌等,它们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促进土壤肥力,B错误。
C.城市人口密度高,产生的废物量大,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人粪尿处理设施,以减少污染并充分利用资源,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粪尿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D正确。
故选D。
16. 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 )
A. 大脑、小脑B. 大脑、脑干C. 小脑、大脑D. 小脑、脑干
【答案】A
【解析】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口齿不清,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大脑的语言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所以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大脑、小脑,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在教育部的部署下,常德市中小学开展了主题为“科学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的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下列关于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上学路上边走路边看书可能会引起近视
B. 近视的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C. 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 适时远跳有利于晶状体曲度恢复原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详解】A.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路边抓紧时间看书容易近视,而且还容易发生危险,A正确。
B.如果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C正确。
D.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所以适时远眺有利于晶状体曲度恢复原状,D正确。
故选B。
18. 2022年6月5日上午10点44分,我国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上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许多人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过程后,都不由自主地鼓掌欢呼起来。下列与此反射类型一致的是( )
A. 缩手反射B. 眨眼反射C. 膝跳反射D. 望梅止渴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结合分析和题干信息可知:“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都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和题干中的反射都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故选D。
19. 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基本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白质内主要是神经元的细胞体,灰质内主要是神经纤维
B. 灰质内主要是神经元的细胞体,白质内主要是神经纤维
C. 灰质分布在脑和脊髓的中央
D. 白质分布在脑和脊髓的中央
【答案】B
【解析】
【分析】(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长的突起外面套着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2)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到其他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详解】A、白质在中枢部,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集聚而成。它不含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灰质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形成,A错误;
B、灰质内主要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在灰质内;白质内主要是神经纤维,所以神经纤维集中在白质内,B正确;
C、灰质分布在大脑和小脑的表层,灰质分布在脊髓的中央,C错误;
D、白质分布在脑的里面,分布在脊髓的外面,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白质和灰质的概念。
20. 地震救援中,将长时间受困人员救出时,需将他们的眼睛蒙住。目的是为了避免强光灼伤眼球的哪个结构( )
A. 瞳孔B. 巩膜C. 视网膜D. 玻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A.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A不符合题意。
B.巩膜是眼球外膜的后面部分,白色坚韧,对眼球有保护作用,看到的白眼球就是巩膜,B不符合题意。
C.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长期埋在废墟中的伤员,人处在黑暗环境中,瞳孔非常大;从废墟中救出后,外界的光线很强,强光容易刺激损伤视网膜,甚至引起视网膜脱落。因此地震救援中,将长时间受困人员救出时,需将他们的眼睛蒙住。目的是为了避免强光灼伤眼球的视网膜,C符合题意。
D.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 人产生听觉部位是
A. 外耳B. 耳蜗内的感受器C. 鼓膜D. 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详解】A.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A错误。
B.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B错误。
C.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C错误。
D.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形成听觉。故人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22. 小刚感冒了,没有及时治疗引起了中耳炎,病菌侵入中耳的通道是( )
A. 听小骨B. 外耳道C. 喉D. 咽鼓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耳的结构示意图:
【详解】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人患感冒有炎症时,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 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量会明显增多,有利于生长发育。分泌该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A. 垂体B. 胸腺C. 胰岛D. 肾上腺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分泌腺的功能。
【详解】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并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胰岛分泌胰岛素,如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人心跳加快、精神兴奋。
故选A。
24. 发电厂可以利用煤、核能、水能、太阳能发电,这四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
A. 太阳能B. 核能C. 煤D. 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酸雨是由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等物质反应形成的酸所引起的,而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气体容易引发酸雨。
【详解】A.太阳能是利用太阳光进行发电的,不涉及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因此太阳能并不会直接引发酸雨,A错误。
B.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反应来产生能量,不会产生燃烧产物或废气。因此,利用核能发电不会导致酸雨的产生,B错误。
C.当煤燃烧时,其中的硫和氮元素会生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最终降下酸雨,C正确。
D.水能发电使用的是水的动能,与酸雨没有直接关系,水本身并不会产生酸性物质,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
B.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C.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
D. 所有的生物都能影响环境,而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全球大气污染主要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氧化气体(这里包括有毒、有害的各种工业废气)。
【详解】A.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求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A正确。
B.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B错误。
C.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而略显酸性;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C正确。
D.人类活动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已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因失去家园而濒临灭绝,同时也使森林工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的破坏还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气候失调等等,从而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26. 从一个受精卵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再通过生长发育成长为今天青春洋溢的初中生,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一般情况下,受精卵形成的场所为___,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____。
(2)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场所是_____。
(3)一般地说,男生从10-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在神经系统和____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生理、心理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4)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应该坚持适当强度的锻炼,刺激长骨的_____加速产生新的细胞,促使骨更快的生长。
【答案】(1) ①. 输卵管 ②. 子宫
(2)胎盘 (3)内分泌
(4)软骨层
【解析】
【分析】(1)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2)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3)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骨的长长与长粗。
【小问1详解】
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小问2详解】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小问3详解】
青春期人体发生的变化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小问4详解】
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在青少年时期,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刺激长骨的软骨层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促进骨更快长长。
27. 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标号所指结构名称:③______
(2)图中标号①口腔里面有____、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3)图中标号⑦分泌的______储藏在胆囊中,然后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4)图中标号⑤的名称是______,它里面有多种消化液,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5)图中标号④的名称是______,它能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答案】(1)胃 (2)牙齿
(3)胆汁 (4)小肠
(5)大肠
【解析】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2)图中各结构为: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大肠、⑤小肠、⑦肝脏。
【小问1详解】
图中③是胃。
【小问2详解】
①口腔里有牙齿和舌,还有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小问3详解】
⑦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小肠,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小问4详解】
⑤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小问5详解】
图中④是大肠,它能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8.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为组织细胞供给养料和氧气,运走代谢废物。
(1)心脏有四个腔,除如图1所示的两个腔外,还包括_______。
(2)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肌能自动节律性收缩。在构成心脏四腔的心壁中,含心肌细胞最多的是___。
(3)由如图1可知,左心室收缩时,①房室瓣关闭,②_____打开,血液被压入主动脉。进入主动脉的血液,经过各级动脉到达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____。
(4)如图2是小明徒手绘制的简易循环系统的路线示意图。他用图中字母表示部分血管,并在下表中对标注的四组血管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分别进行了比较,你认为他的哪几组判断是正确的?___
A. 1、2、3、4B. 1、3、4C. 1、4D. 2、3
【答案】(1)右心房、右心室
(2)左心室壁 (3) ①. 动脉瓣 ②. 物质交换
(4)B
【解析】
【分析】图1中:①房室瓣;②动脉瓣;图2中:V主动脉;W肾动脉;X肾静脉;Y肝静脉;Z肺动脉。
【小问1详解】
心脏有四个腔,除了图1中的左心房、左心室外,还有两个腔,它们分别是右心房和右心室。
【小问2详解】
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因此心脏四个腔中含心肌细胞最多的是左心室壁。
【小问3详解】
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只朝向一个方向开,保证了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由如图1可知,左心室收缩时,①房室瓣关闭,②动脉瓣打开,血液被压入主动脉。进入主动脉的血液,经过各级动脉到达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
【小问4详解】
第1组:W肾动脉内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当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要供给肾小管壁细胞呼吸消耗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因此X肾静脉内流的是含尿素等废物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故二氧化碳浓度X>W,第1组判断正确;
第2组:从图2可以看出血液给小肠和肝脏分别提供了氧气,把它们分别产生的二氧化碳汇集到Y肝静脉血管,因此与X肾静脉血管内血液比较,Y肝静脉血管含有的二氧化碳浓度要大于X肾静脉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第2组判断错误;
第3组:Z肺动脉内的血液是由右心室射出,而右心室的血液来自右心房,右心房回收的是来自全身组织处的血液,因此含有全身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Z血液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一定要高于X肾静脉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第3组判断正确;
第4组:Z肺动脉内流静脉血,V主动脉内流动脉血,而主动脉内的血液源自肺部毛细血管处,在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V主动脉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低,而Z肺动脉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是源于全身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Z肺动脉内二氧化碳浓度要远远大于V主动脉内血液的二氧化碳浓度,第4组判断正确。
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9.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在排入环境之前,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致于污染环境。而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1)图甲中,当血液流经3时,经其滤过作用进入到2中形成的液体是__________。流经4后的液体可作为农家肥,主要是因为该液体含有无机盐和_______等。
(2)冰冰进行常规体检时,发现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偏高,医生通过问诊初步诊断,可能原因是冰冰激素分泌失调所致,该激素最可能是________。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进行确诊。
(3)图乙中7和8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某成年人因故损伤了这两条通路,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
A. 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B. 不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 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 能形成尿意,能控制排尿反射
(4)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_______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
【答案】(1) ①. 原尿 ②. 尿素
(2)胰岛素 (3)C
(4)大脑
【解析】
【分析】图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肾小囊、3是肾小球、4是肾小管、5是肾动脉、6是肾静脉、7是上行传导束、8下行传导束、9是传入神经就、10是传出神经,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4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素、一部分无机盐等物质可以作为农家肥。
【小问2详解】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升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最终的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因此,长期缺乏胰岛素时,会导致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而患糖尿病。
【小问3详解】
排尿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然而脊髓受更高级的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控制,因而大脑皮层可以抑制排尿反射。图乙中7和8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某成年人因故损伤了这两条通路,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小问4详解】
因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
30. 某校生物社团为了探究“香烟烟雾溶解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收集1、3、5、7、9支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并溶解于水中,制成相应的烟雾溶解液各100mL;
②选择大小相同的透明水槽6个,各注入放置了一昼夜的清水1500mL,标记为1~6号;
③向1号水槽中加入▲mL的清水,2~6号水槽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溶解液各50mL;
④向6个水槽内分别放入形态大小和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金鱼各3条,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金鱼的呼吸频率;
⑤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⑥汇总分析数据,计算平均值,绘制成折线图如下:
⑦实验结束后将金鱼放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③中,▲处应填入的数据为______mL,本实验中______号水槽是对照组。
(2)向6个水槽内分别放入3条金鱼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尼古丁是香烟中有害物质之一,主要分布在烟草细胞的____(选填“液泡”或“细胞核”)中。
(4)通过本次实验,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_____
A. 香烟烟雾溶解液不影响金鱼呼吸
B. 香烟烟雾溶解液影响金鱼呼吸,而且使金鱼呼吸频率加快
C. 香烟烟雾溶解液影响金鱼呼吸,而且使金鱼呼吸频率减慢
D. 香烟烟雾溶解液影响金鱼呼吸,不同浓度影响的效果不同
【答案】(1) ①. 50 ②. 1
(2)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3)液泡 (4)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探究“香烟烟雾溶解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故变量是香烟烟雾溶解液,因此在步骤③中,▲处应填入的数据为50mL,本实验中1号水槽是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
【小问2详解】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向6个水槽内分别放入3条金鱼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小问3详解】
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尼古丁是香烟中有害物质之一,主要分布在烟草细胞的液泡中。
【小问4详解】
通过折线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燃烧香烟的支数的增加,金鱼呼吸频率增加,超过4.5支,金鱼呼吸频率下降。得出结论是香烟烟雾溶解液影响金鱼呼吸,不同浓度影响的效果不同,D符合题意。
故选D。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医院血液检验报告单(一) NO 0031220
姓名 张某 性别 男 年龄 41
项目
测定值
正常值
RBC(红细胞)
3.59×1012/L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WBC(白细胞)
4.8×109/L
(4—10)×109/L
Hb(血红蛋白)
127g/L
110—160/L
PLT(血小板)
140×109/L
(100—300)×109/L
组别
二氧化碳浓度比较
组别
二氧化碳浓度比较
1
X>W
3
Z>X
2
X>Y
4
Z>V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6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戴口罩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