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星光闪闪B. 旭日东升C. 海水奔腾D. 春风拂面
2.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
A. v甲>v乙
B. v甲
D. 无法确定
3. 热量总是自发的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
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4. 以下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7.2mm=7.2m×10-3=7.2×10-3m
B. 15m/s=15×3.6=54km/h
C. 2.5h=2.5×600s=1500s
D. 3.0×106cm=3.0×106×10-2m=3.0×104m
5.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 皮影戏中的“手影”
C. 立竿见“影”
D.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6. 根据表中列出的几种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A.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B. 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的形成都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B. 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比实际小
C. 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月亮能照亮夜空,月亮是光源,发光的萤火虫虽然发光很弱,但也是光源
8.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
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
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9. 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婺源中学朱熹铜像高(含基座)为362 ______ ;
我校一节课的时间是45 ______ 。
10. 学生考试时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于试卷______ 产生的;监考老师能看到考生是因为考生反射了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m/s。
11. 在许多古诗词中都蕴含着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行”说的就是光的______ 现象。
12.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_____的。
13. 中国传统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树林带可降低20-25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 中减弱噪声的。
14. 习题课上,物理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说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 ,下联表明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 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16.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
17. 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
18. 某条光线垂直入射到一光滑平整物体表面,入射角的大小是______ ;如果入射光线位置不变,物体表面旋转5度,则反射光线旋转______ 度。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9. 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0. “坐井观天,所见甚微”,请在如图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出青蛙所能见到的天的范围。(黑点表示青蛙)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
21. 如图,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
22.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练习使用______ 和______ 测平均速度,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
(2)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
(4)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 (填“大”或“小”);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
23.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刚所在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直尺、铅笔、量角器和激光光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时,测得入射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______ 。
(2)小刚改变入射角继续实验,每次都画出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线,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相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请你给小刚出个主意:______ 。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______ 。
(4)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5)完成实验后,同组的同学都想从平面镜中看到其他同学的眼睛,而不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谁都没能做到,请你解释“没能做到”的原因: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24. 近年来,婺源“1号公路”成为火遍朋友圈的“网红公路”,它起点位于距离婺源中学50km的段莘乡中村,终点位于浙源乡双路口村,全长24km,因环山绕水景致优美受到游客喜爱,沿路设有停车区供游客停车观光。小明同学一家在国庆节当天自驾前往“1号公路”,沿途欣赏美丽的婺源田园风光。
(1)假设“1号公路”全程限速60km/h,小明一家从“1号公路”起点到终点最少要多长时间?
(2)小明一家8:00从婺源中学出发,9:15到达段莘乡中村,10:45到达双路口村,小明一家在“1号公路”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5. 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
(1)军队前进的速度;
(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
旭日东升是指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海水奔腾是海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春风拂面是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三个都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A.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的物体发生了物理位置的变化,此题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根据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如图,取相同时间t0时,s甲>s乙,所以v甲>v乙。
故选:A。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用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通过图象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2)通过图象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3.【答案】B
【解析】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不能熔化;水因不能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
故选:B。
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条件和热量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4.【答案】D
【解析】解:A、7.2mm=7.2×10-3m,故A错误;
B、15m/s=15×3.6km/h=54km/h,故B错误;
C、2.5h=2.5×3600s=9000s,故C错误;
D、3.0×106cm=3.0×106×10-2m=3.0×104m,故D正确。
故选:D。
(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
(3)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属基础题目。
5.【答案】D
【解析】解:A、在阳光的照射下,大树下出现了一片阴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皮影戏中的“手影”是影子,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立竿见“影”中的“影”是影子,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光现象。
(1)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几种“影”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熟练掌握其原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答案】A
【解析】解:A、钨的熔点较高,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大约在2000℃左右,达不到钨的熔点,钨不会熔化。故A正确。
B、固态氢的熔点是-259℃,零下255℃高于固态氢的熔点。故是液态。故B错误。
C、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零下40℃低于固态水银的熔点,故水银是固态,故C错误。
D、铜的熔点是1083℃,铁的熔点是1535℃,所以铁水的最低温度也要在1535℃,高于铜的熔点,铜球掉入铁水中,温度达到了铜的熔点,又能从铁水中吸热。故铜能熔化。D错误。
故选:A。
本题判断的晶体能否熔化或凝固,那就要从晶体熔化的条件和凝固条件入手进行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还需要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要达到凝固点,还需要继续放热。
本题只要抓住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不难的。但要注意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7.【答案】ABC
【解析】解:A、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B正确;
C、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表明音叉是振动的,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
D、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BC。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根据尺子长度的变化分析;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声音的产生、光源的定义,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8.【答案】ACD
【解析】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
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
故选:ACD。
(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
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m min
【解析】解:婺源中学朱熹铜像高(含基座)比人的身高高一些,为3.62m=362cm;
我校一节课的时间是45min。
故答案为:cm;min。
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本题考查了长度、时间单位的认识,属于基础题目。
10.【答案】振动 3×108
【解析】解:(1)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答案为:振动;3×108。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
11.【答案】响度大 反射
【解析】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行”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响度大;反射。
(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光的反射,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船 运动
【解析】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相当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船;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3.【答案】信息 传播过程
【解析】解:中国传统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树林带可降低20-25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信息;传播过程。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知道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
14.【答案】凝固 晶体
【解析】解:(1)“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是水的凝固过程,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凝固过程。
(2)“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
故答案为:凝固;晶体。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吸热和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图象、状态变化情况。
15.【答案】吸收 熔化
【解析】解: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熔化现象的理解,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3000 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12×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答案】2:3 2:3
【解析】解: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
则由v=st可得,速度之比:
v甲v乙=s甲ts乙t=s甲s乙=23;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速度之比:
v甲'v乙'=st甲st乙=t乙t甲=23。
故答案为:2:3;2:3。
(1)知道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根据v=st求出速度之比;
(2)知道甲、乙两车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v=st求出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18.【答案】0° 10
【解析】解:法线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某条光线垂直入射到一光滑平整物体表面,此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0°;
如果入射光线位置不变,物体表面旋转5度,法线位置旋转5°,此时入射角为5°,则反射角也是5°,因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即反射光线旋转了10度。
故答案为:0;10。
法线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反射定律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反射定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9.【答案】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提供了两种解题思路:先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作像点后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发光点或先根据光的反射作出发光点,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像点。
20.【答案】解:图中黑点O表示青蛙的位置,将O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O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
【解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本题通过作图的方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题目应用了成语故事,是一道好题。
21.【答案】1mm 3.80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6.0cm刻度线对齐,读作6.00cm,右侧与9.8cm刻度线对齐,读作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
故答案为:1mm;3.80。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答案】刻度尺 停表 v=st 变速 v3>v1>v2。 小 方便计时
【解析】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的原理是v=st;
(2)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3)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v1>v2。
(4)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高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v=st;(2)变速;(3)v3>v1>v2;(4)小;方便计时。
(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st进行计算;
(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4)如果斜面太高,物体运动时间太短,不容易计时。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知道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由v=st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23.【答案】60° 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或每次实验选用一种颜色的彩笔画光线)等 多次改变入射角,并测量反射角 便于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解:(1)由题意知,入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30°。
(2)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或每次实验选用一种颜色的彩笔画光线)等;
(3)多次改变入射角,并测量反射角,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结果更具有普遍性;
(4)将白纸向后翻折,观察不到反射关系,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同组的同学都想从平面镜中看到其他同学的眼镜,而不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的眼镜,这种想法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60°;(2)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或每次实验选用一种颜色的彩笔画光线)等;(3)多次改变入射角,并测量反射角;(4)便于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5)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编号即可解决无法区分的问题;
(3)多次测量,使结果更具有普遍性;
(4)便于验证“三线共面”;
(3)根据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24.【答案】解:(1)小明一家从“1号公路”起点到终点最少要多长时间t=sv=24km60km/h=0.4h。
(2)小明一家在“1号公路”路段的时间t'=10:45-9:15=1.5h,
小明一家在“1号公路”路段的平均速度v'=st'=24km1.5h=16km/h。
答:(1)小明一家从“1号公路”起点到终点最少需要0.4h。
(2)小明一家在“1号公路”路段的平均速度为16km/h。
【解析】(1)利用v=st的推导式t=sv即可得到需要的时间;
(2)利用v=st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中等,要注意审题,第二问是求小明一家在“1号公路”路段的平均速度,要保证时间和路程对应。
25.【答案】解:(1)军队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L桥+L军队=1800m+360m=2160m,
军队前进的速度:
v=st=2160m9×60s=4m/s;
(2)军队全部在桥上行进的路程:
s'=L桥-L军队=1800m-360m=1440m,
∵v=st,
∴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t'=s'v=1440m4m/s=360s;
答:(1)军队前进的速度是4m/s;
(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是360s.
【解析】(1)军队全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桥长与队列长度的之和,已知通过大桥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军队的速度;
(2)军队全部在桥上的路程等于桥长与军队的长度之差,已知军队的行进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军队通过大桥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根据题意求出路程、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与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如图所示,力对物体做功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