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十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十八)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十八)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十八)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十八)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十八),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社戏》节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méng( )胧 (2)蕴( )藻
    2.选段主要从 、 、 的感官角度描写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3.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角度,揣摩“我”的心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社戏》写的就是江浙一带春社习俗。
    C.《社戏》选自《彷惶》,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二、综合性学习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
    【活动一: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当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5.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3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3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活动二: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我祈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6.三班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这首诗告诉我们: 。
    【活动三:阅读经典青春,因阅读而精彩】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7.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三、诗歌鉴赏
    8.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1)请结合诗句分析乙诗颈联的妙处。
    (2)投赠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甲乙两首诗都属于此类,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愿?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社戏》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②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③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④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⑤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
    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槽,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⑦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⑧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⑨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选文中,“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三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什么样的心理?
    10.对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用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社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11.第6段划线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12.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3.节选部分是很好的写景片段,请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并举一例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趟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一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的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的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4.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用定点换景的写法,采用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出了不同的景物特征。
    B.作者用当地人关于野猪掉进漩涡毛被拔光的话,正面衬托一个个漩涡之迅疾、力量之大,令人胆寒。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作者对黄河个性的看法。
    D.“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连用五个跌字,展现出壶口瀑布的动态美。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16.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什么?文章结尾处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作文
    17.写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成,技能的提升,阅历的增长以及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天长日久的坚持与积累。
    请以“积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清澈
    B.为堪,为岩:不平的岩石
    C.以其境过清:凄清
    D.悄怆幽邃:深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闻水声,如鸣珮环 庭下如积水空明
    C.如鸣珮环,心乐之 念无与为乐者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全石以为底
    2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小石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清凉,不可以长久居住,就题字而去。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潭中的鱼儿可能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1.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寄情于自然山水,表达了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但柳宗元触景而伤感,苏轼处困境而旷达。
    B.甲文通过写形态各异的石头、参差披拂的枝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把小石潭描绘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C.乙文以“但少闲人”的感慨做结尾,隐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旷达的人生态度等复杂微妙的心境。
    D.甲文画线句通过鱼的影子来突显阳光的明媚美好;乙文画线句子通过写竹柏的影子来表现月色的澄澈透明。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3.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举酒属客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24.翻译句子。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5.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七、名著阅读
    阅读《经典常谈》,按要求答题。
    26.《经典常谈》是 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知道了 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 》。
    27.下面文段中的“他”指的是谁?试用《辞赋第十一》中的相关内容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
    28.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的兴趣、目的有关。请向大家推荐一种选择性阅读方法,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篇目说明理由。请仿照示例,再举一种。
    示例:
    阅读方法:根据问题进行选择性阅读
    推荐理由:选择与思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来读。例如阅读《海底两万里》时,可以用问题的形式进行选择阅读,如尼摩船长是一位怎样的人,鹦鹉螺号的结构是怎样的等。
    节选《离骚》
    《辞赋第十一》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平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的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参考答案:
    1. 朦 yùn 2. 嗅觉 视觉 听觉、触觉(答对其中3个即可) 3.①运用比喻手法,把起伏的连山比作铁的兽脊,形象生动的写出船行之快,衬托“我”看戏前心情之急切。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山”人格化,衬托船行之快,写出“我”看戏前心情之急切。
    ③以动写静,衬托出船行之快,写出“我”看戏前心情之急切。(三种答法任选其一即可) 4.C
    5.A 6.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豪迈乐观(或坚定执着、顽强等)的精神。 7.示例: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谈,循循善诱。这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8.(1)以“惊蝉”和“旅雁”自比,表明自己在宦海沉浮中的漂泊无依之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上进的愿望。
    (2)甲诗尾联委婉表达想做官却没有途径,渴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为国效力;乙诗尾联由读书借光联想到升迁靠关系,表达希望得到引荐和提携的心愿。
    9.第一句迫不及待(急切);第二句兴奋、喜悦;第三句平静的心理。 10.D 11.“轻松”“舒展”与上文的沮丧、失望形成对比,表现出了“我”的欢喜轻松的心情。 12.这句话运用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赋予其“跑”的动作,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船上所看到的连山在黑夜中跳跃奔跑着后退的状态,表现了船速之快,小伙伴们具有高超的划船技术很本领。 13.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想象等角度来描写景物的。如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这句中的“清香”就是运用嗅觉来写。“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这句采用的就是用听觉写声音。
    14.B 15.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的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的表现出来。 16.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了人的情感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章结尾处,蕴含作者对壶口瀑布的热爱,对黄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的赞美。
    17.例文:
    成功在于积累
    “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鲁迅的这句名言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成功源自于积累。
    杰克·伦敦依靠自修与点滴的积累才促使他成为一个大文豪,恰恰印证了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的这句古训名言,正是因为杰克·伦敦不断地积累才让他走向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让他走向了成功。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是一条最原始的谚语,但却铸就了几代人的成功。看来量的积累可以取得质的飞跃,试问,纵观古今,文坛之名士,哪一个不是依其积累才走向的成功?
    莫泊桑,曾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这都要归功于他不断地积累,每天,他都很早地出去采集素材,他将这一天所见到有趣的事,感人的事都记录了下来,并将其一一整理运用在文中,使他的文章更生动,这样如此大的成就,皆因是积累一切琐碎细微的事物才走向的成功,由此可见,成功在于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这是句耐人寻味的千古良训。
    李贺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清新飘逸的诗句皆在于点滴的积累,当他在与好友游玩时,遇到优美的诗句便抄在纸上,回家后又字斟句酌。积累是与成功紧密相连的,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让你变得睿智而又博学。
    成功的背后便是平常的点滴积累,唯有善于积累,做什么便都会得心应手,在生活中亦是如此。
    我从来不屑于积累,但我却为此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在我自信满满地去参加语文作文培训班时,我自以为读的书很多,还能绰绰有余,会让他们刮目相看的,但是上课后,我被他们问得一怔一怔的,完全跟不上他们的思路,当老师提问我时,我急得满头大汗也想出什么所以然来,我恍然大悟: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就不会成功。
    一朵花绽放一个春天,是因为积累了阳光;一滴露珠折射出多彩的世界,是因为它心中蓄满了彩虹;积累,让成功不再遥远!
    18.A 19.B 20.D 21.D
    22.B 23.D 24.(1)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2)(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25.答案要素: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示例:(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
    26. 朱自清 仓颉 说文解字 27.①“他”是屈原。
    ②表层意思:光阴易逝,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草木。
    ③深层含义: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 28.示例1:根据兴趣进行选择。例如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
    示例2:根据目的进行选择。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想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的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
    示例3:根据方法进行选择。比如在读《〈史记〉〈汉书〉第九》中关于司马迁回来见父亲司马谈,父亲说的一段话,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做好笔记与研读。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七):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八):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八),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