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东营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异烟肼(化学式:C6H7N3O;相对分子质量:137)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烟肼属于氧化物
B.异烟肼分子中 H、O 原子个数比为 7﹕1
C.异烟肼中 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6﹕7
D.异烟肼中 N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但有时水也可以“生火”,比如将过氧化钠(Na2O2)用脱脂棉包裹,再向上面滴加水,脱脂棉一会儿就会发生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H2O=4NaOH+O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脱脂棉是可燃物
B.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3.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石块修筑长城D.用糯米酿制黄酒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蛋糕切块B.电灯发光C.燃放烟花D.石蜡熔化
5.核电站使用铀作燃料发电,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38B.146C.136D.92
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7.自去年入冬以来,我省乃至全国多地遭受雾霾天气的困扰,危害健康,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下列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
A.汽车限行,提倡公交出行B.使用清洁能源
C.垃圾集中焚烧D.大力植树造林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冰水B.双氧水C.蒸馏水D.盐水
9.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中国天才少年曹原以石墨烯为材料用实验揭开了超导奧秘,荣获2018 年《自然》年度人物榜首。石墨烯和石墨、金刚石一样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目前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石墨烯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做钻头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向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12.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H2O2H2↑+O2↑
B.硫燃烧: S + O2 SO2↑
C.镁条燃烧:Mg+ O2MgO
D.一氧化碳燃烧:2CO+ O2 2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据如图A、B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B铁架台已略去),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 中,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_________;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_______不同;实验中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2)装置B是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干燥管中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花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写出主要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14.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小华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他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____,如何判断该气体已收集满: ___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题中给出的仪器,还可以组装成另一套制取较纯净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此法制取氧气,当气体收集完毕,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再继续拆除装置,整理仪器。
15.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a_____。
(2)选用A和D组合的装置制取氧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选择B或C装置,用块状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采用排水法也可以收集氧气,请利用集气瓶、导管和水槽等装置在E处方框中补充画出完整的气体收集装置图_____(图中已画出水槽,再画集气瓶、导气管和水)。
16.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2)该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
(3)23.2g该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________g。
18.小明农贸市场买回一包化肥,化肥包装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C、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10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2)小徐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带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徐的观点,因为______。
20.(12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①中所得气体是______,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C
3、D
4、C
5、D
6、C
7、C
8、D
9、C
10、C
11、B
12、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氧气 着火点 升高温度、隔绝氧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紫色变为红色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喷上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喷上水后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第一朵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第二朵小花不变色;第三朵小花不变色;第四朵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14、①②⑦⑧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试管 2KClO32KCl + 3O2 ↑ 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
15、长颈漏斗
16、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步骤①中b通氮气,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氧气,燃烧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1)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56×3+16×4=216;
(2)该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56×3):(16×4)=21:8;
(3)23.2g该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23.2g×
18、(1)(2)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不同意 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小徐没有考虑到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
20、O2 1∶2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MnO2能加快H2O2反应速率
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59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郝家镇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生活中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小雨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