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哈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体的体液是指( )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激素由人体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下列由同一部位分泌的是( )
下列物质不能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的是(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 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通常相反
D.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减弱 5.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醛固酮、葡萄糖转运蛋白和溶菌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仅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C.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D.机体的激素分泌、细胞分裂和心脏活动等生命活动也存在着稳态
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组胺等物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炎症反应,其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生过敏性鼻炎时上呼吸道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B.个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A.TSH 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C.生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A.抗利尿激素
B.CO2
C.抗体
D.神经递质
当地时间 2023 年 12 月 18 日 23 时 59 分,甘肃发生 6.2 级地震,地震重灾区最低温度达到零下 14℃。下列有关地震中被困人员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地震发生时有人受伤导致失血过多,大脑皮层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血压升高 B.被困期间,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含量略有升高,血氧含量略有下降
C.地震发生时人受到惊吓,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支气管收缩 D.为减少散热量,被困人员的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减少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B.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
D.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依靠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消除抗原,维持健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表面、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都存在各自的“身份标签” B.注射青霉素起到杀菌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C.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防御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实现
任氏液是一种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下图为在任氏液中培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产生动作电位的示意图,(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盐酸胺碘酮作为钾离子通道阻断剂被用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点Na+形成跨膜电流最大,动作电位达到峰值 B.加入盐酸胺碘酮后,从 a 到 c 的时间会
变长
C.降低任氏液中Na+浓度,b 点会下移
D.e 点时,神经纤维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 11.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
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 佝偻病
为研究 NAA(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根和芽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以不同浓度的 NAA 处理小麦种子,以实验进行到第 7 天时测得的根和芽的平均长度进行数据处理后,描点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增长率=(NAA 作用后的值-对照组的值)/对照组的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用等量蒸馏水处理小麦种子 B.小麦的根和芽对NAA 的敏感度不同
若将植物横置,则根的近地侧 NAA 浓度应该在
10-10~10-6ml·L-1 范围内
当浓度为 10-10ml·L-1 时,NAA 促进了根和芽的生长
设置对照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错误的是( ) A.验证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 B.在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实验中,设置自来水和缓冲液组作对照组
C.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 D.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睾丸摘除后与重新移植的处理体现自身前后对照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下图是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中信息分子B 不可以采取口服的方式补充,而信息分子 C、D 可以
信息分子E 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图中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 A、B、D 的释放量会增加
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稻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B.沙丘上的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演替D.过量砍伐的森林的恢复
宠物猫的主人为了训练猫定点排便,可在其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猫的排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在建立上述反射后,主人的语言或动作由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原先引起中枢兴奋性效应信号的丧失,失去两个刺激间的联系 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光合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
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 18.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间关系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若要调查东北豹和珙桐的种群密度,则可分别采用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随乙减小而增大
C.有的种群不完全具有甲、乙、丙、丁四种数量特征 D.某种群的特征甲逐渐增加,可判断种群特征丙是增长型 19.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可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C.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D.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使群落的外貌呈季节性变化 20.下列对于一个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对甲乙两地的布氏田鼠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池塘的鲫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21.下列关于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区域多个同物种生物个体构成种群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同一群落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D.群落中的个体都具有种群的数量特征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金字塔”最底层的是( )
某生物群落中,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和骆驼刺等,动物主要有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该生物群落最可能是( )
A.湿地生物群落B.农田生物群落C.森林生物群落D.荒漠生物群落 24.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会影响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食物数量的变化只能通过影响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B.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昆虫病毒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若蝗虫的种群数量超过 K 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的
2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B.沿海滩涂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C.热带雨林比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D.秸秆还田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并可改善土壤结构 26.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
作用类型
类型 1
类型 2
类型 3
类型 4
种群 1
-
+
+
0
种群 2
-
-
+
0
种群间的关系有多种形式,若用“+”表示有利,“-”表示有害,“0”表示既无利又无害,则种群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如下表所示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大、小草履虫的关系属于类型 1
马蛔虫和马的关系属于类型 2,且马属于种群 2
组成地衣的真菌和藻类、犀牛和为其啄食寄生虫的小鸟均属于类型 3 D.野兔和蜜蜂的关系为类型 4,这两个种群不会发生相互影响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下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耗掉
D.被分解者利用
某农户靠养殖黑山羊发家致富,黑山羊的(K 值-种群数量)/K 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K 值-种群数量)/K 值越小,种内竞争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 点是增长型,在 S4 点是衰退型
D.S5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 K 值
在一定时间内,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 a,人类投放饲料中的能量值为b,全部消费者的同化量为 c,全部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d,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为 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四大家鱼的食性有差异,因此它们的生态位没有重叠 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能“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互为互利共生关系 D.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但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D.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定不占营养级
A.c=a+b
B.全部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
C.e=c-d
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a×100%
下图是某人工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甲种鱼和乙种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b+c)×100%
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越多,甲种鱼和乙种鱼的数量就越多 D.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能量去向都有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分解者
如图所示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字母代表能量,不考虑未
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a 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 代表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B.a、d 是各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向,所以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C.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则 d 表示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D.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则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 0.2c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描述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 )
草原上的非洲狮与斑鬣狗抢夺食物B.潮间带的海星以藤壶为食
C.雄性孔雀之间争夺配偶D.消化道内的蛔虫与人体争夺养分
雌性昆虫通常在繁殖期会分泌性外激素,目的是引诱雄性个体前来交尾。农业生产上常将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大量施放于田中来防治害虫,其目的主要是( ) A.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B.提高害虫种群的死亡率
C.破坏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D.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
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菠萝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协调原理B.整体原理C.自生原理D.循环原理 37.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是( )
优势种群B.物种组成C.空间结构D.地域和环境条件
生殖对策类型
r 对策
K 对策
所处环境状态
不稳定
稳定
用于生殖的能量
多
少
用于自身生长的能量
少
多
生殖对策指生物繁殖后代时所面临的各种抉择。下表表示生物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生殖对策,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生殖对策者在群落演替中的消长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藻类固定的太阳能
B.AB 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C.BC 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含量的升高
D.图示过程说明向该河流生态系继续排放污水,该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其稳定性 40.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B.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S 等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环往复运动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驱动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在生态系统中有多方面的作用
A.K 对策者一般个体较小,寿命较短,子代数量较少
B.相对于r 对策者种群,一般情况下 K 对策者种群对于干扰的恢复力较弱
C.若环境变得不稳定,则某种群的生殖对策可能由r 对策变为 K 对策
D.两类生殖对策者种群都可以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并维持绝对稳定状态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3 分,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共 15 分)
醛固酮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和 K+的排出。醛固酮分泌的主要调节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示醛固酮合成和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会增强机体对Na+的重吸收能力 C.醛固酮分泌过多会导致血钾浓度降低,心肌细胞不易兴奋 D.严重脱水时,细胞外液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减少
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之间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抗衡,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在调节促进细胞分裂中,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往往是不同激素的绝对含量多少决定器官的生长发育
油菜素内酯是由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动物被再次捕捉的机会减小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培养液未摇匀
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未经特殊染色处理直接计数 44.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定期禁渔可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大力种植速生桉树能提高群落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 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率比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高 D.“绿水青山”在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价值大于旅游观赏等方面的价值
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中白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
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一般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借助生物之间的捕食过程相伴进行
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碳有机物
三、非选择题(共 45 分)
46.(10 分)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 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填图中字母)途径增加其分泌量,此时效应器是。
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大量出汗,通过增加散热,使产热量(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而退烧。排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的 增多,导致尿量减少。整个体温调节过程是通过(填图中字母)途径调节的结果。
C
整个B 途径中有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其中影响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功能。通过C途径分泌的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调节使其分泌减少而不至于过高。 47.(12 分)科学家研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 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免疫过程中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细胞表示,物质 A、B 表示。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后传递给其他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这些细胞统称为。结合题图分析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激活免疫系统清除膀胱癌细胞可能的原因是。
健康人体通过接种结核杆菌制剂预防肺结核,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人体接种注射结核杆菌制剂后,当结核杆菌再次侵入人体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发生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特点是。
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与传统的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相比,免疫激活疗法优点是。
48.(11 分)“恐惧生态学”认为恐惧能影响猎物的取食行为。经研究发现,森林中一头咆哮的大型捕食者不用出手,就能改变许多猎物的行为,被捕食者要么迅速逃跑,要么被吓死。即使捕食者没有捕杀猎物,它们的踪迹、气味与声音也会令猎物们处于不安的状态,生态学家称这种影响为“恐惧生态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捕食者的气味与声音会令被捕食者不安逃跑,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信息类型有。 (2)某生物课外小组对温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的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Nt+1/N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 Nt 表示第 t 年的种群数量,Nt+1 表示第 t+1 年的种群数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乙在 0--t3 段,曲线 点时种群乙数量达到最大值。根据图中数据,有人推测种群甲、乙不存在捕食关系的依据是。
(3) 为探究大型肉食动物的消失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
的影响,生态学家们分别在密林地带和平原地带播放捕食者的叫声,随后测定实验前后林羚与声源间的距离变化,并分析了林羚的食物组成,结果如下:
平原
密林
食物中的比例
番荔枝科
0
0.08
沟繁缕科
0.1
0
豆科
0.8
0.25
食物中可消化的能量(KJ/g)
14.1
12.7
食物中可消化的蛋白质(%)
18
11.5
表 1表 2
离声源的距离变化(m)
平原
密林
实验组
76.4
73
对照组
-5.1
-7.6
①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由表 1 可知大型食肉动物能够影响林羚的分布,理由是。
②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③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林羚从密林迁移到平原的原因有。(答出两点)。 49.(12 分)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区面临的生态威胁之一,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分析回答:
互花米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由于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其入侵后使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 降低甚至丧失。
互花米草入侵,可显著改变本地植被群落,并影响其他生物类群,这种演替属于群落的。芦苇也是南通沿海地区的本土植物,由于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二者之间竞争激烈。研究人员对启东黄海沿岸 10 个湿地进行调查,每块湿地采用
取样法随机选取 5 个样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可知,推测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对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收割、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图表示互花米草参与当地食物链的部分结果:
①a、b、c 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图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
②若鸟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 1:1 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倍(保留两位小数)。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性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
哈三中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46.(10 分)(1) 胰岛 B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岛B 细胞
小于抗利尿激素ABC(2 分)
激素、神经递质(2 分)反馈
47.(12 分)(1)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 分)细胞毒性 T 细胞细胞因子
抗原呈递细胞(APC)
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与膀胱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类似(2 分)
疫苗(抗原)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数量多(2 分)
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较强(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只杀伤膀胱癌细胞)(2 分)
48.(11 分)(1)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2 分)
b 根据曲线图分析甲种群先减少后增加,而乙种群先增加后减少再基本不变,后期不存在明显的同步周期性变化(或循环因果关系,或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化)(2 分)
① 播放无关的声音平原和密林地带实验组林羚都远离声源,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2 分)
②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③平原中大型肉食动物减少和食物所含能量较多(营养丰富或蛋白较多)(2 分)
49.(12 分)(1) 生产者生物多样性
次生演替生态位等距随土壤盐度增加和含水量下降,互花米草比芦苇叶面积下降幅度小,使得互花米草在滨海湿地这样的环境中更具有竞争力(2 分)
①含碳有机物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 分) ②1.29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1——5CDCCD6——10DBDBD
21——25BADDD26——30BDDBB
11——15BCABB
31——35CDBCD
16——20CBCAB
36——40ABBBA
二、不定项选择题
41.ABD42.BC43.ABD
44.ACD45.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哈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哈三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哈三中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