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3节 声的利用课时训练
展开双基过关
知识点一、声与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听到远处“隆隆”的雷声,可以判断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通过“听诊”,判断病人的病情;
(4)人们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国内国际新闻;
(5)“闻其声、知其人”,人们通过听不同的声音,了解周围的情况;
(6)检修工人通过机器运转时的异常声音,判断机器的故障。
结论:声可以传递信息。
2、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1)自然灾害的监测:大自然的许多灾害发声时,都会产生次声波。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可以监测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监控机器的运转:一些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次声波,根据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机器的运转情况或可能存在的故障。
3、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1)回声定位:
①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②应用:蝙蝠、倒车雷达、声呐等
(2)B超:医生利用B型超声波探测病人体内的病变。
(3)工业:工人利用超声波探测工件内部是否有损伤。
基础自测:
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 )
A.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
B.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
D.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
2.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知识点二、声与能量
1、实验探究:
过程: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
现象:烛焰随音乐“舞动”
结论:声能传递能量
2、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1)医学:超声波除结石。
(2)工业: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焊接。
(3)军事:超声武器
(4)日常生活: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育种;超声波洁牙;超声波除尘。
3、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
(1)特点:传播路程远,穿透能力强,频率低。
(2)应用:次生武器
基础自测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烛焰晃动
B.
钢尺振动
C.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
倒车雷达
4.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
考点突破
考点1.声的利用
掌握常见声的利用的具体实例,熟练辨析声对信息、能量的传递。
一般来说,能为人们识别自然界和社会中不同事物而提供的“消息”,就是信息。如果某种事物需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完成,这种“力量”一般指能量。
例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例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考点2.声音的综合辨析
例3.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治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快
例4.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______。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回声定位的应用
例5.(2021·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则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
(3)通过计算,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第3节 声的利用
双基过关
知识点一、声与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听到远处“隆隆”的雷声,可以判断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通过“听诊”,判断病人的病情;
(4)人们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国内国际新闻;
(5)“闻其声、知其人”,人们通过听不同的声音,了解周围的情况;
(6)检修工人通过机器运转时的异常声音,判断机器的故障。
结论:声可以传递信息。
2、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1)自然灾害的监测:大自然的许多灾害发声时,都会产生次声波。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可以监测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监控机器的运转:一些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次声波,根据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机器的运转情况或可能存在的故障。
3、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1)回声定位:
①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②应用:蝙蝠、倒车雷达、声呐等
(2)B超:医生利用B型超声波探测病人体内的病变。
(3)工业:工人利用超声波探测工件内部是否有损伤。
基础自测:
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 )
A.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
B.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
D.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
【答案】B
【解析】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
解答:解: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这都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而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来清洗的,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C、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信息与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答案】信息;空气
【解析】
试题分析: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获取了信息,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在这里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
【考点定位】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识点二、声与能量
1、实验探究:
过程: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
现象:烛焰随音乐“舞动”
结论:声能传递能量
2、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1)医学:超声波除结石。
(2)工业: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焊接。
(3)军事:超声武器
(4)日常生活: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育种;超声波洁牙;超声波除尘。
3、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
(1)特点:传播路程远,穿透能力强,频率低。
(2)应用:次生武器
基础自测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烛焰晃动
B.
钢尺振动
C.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
倒车雷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解答 解: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4.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
【答案】空气;能量
【解析】(1)固体、液体、气态都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塑料膜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纸杯被击落,是声波对纸杯做了功,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突破
考点1.声的利用
掌握常见声的利用的具体实例,熟练辨析声对信息、能量的传递。
一般来说,能为人们识别自然界和社会中不同事物而提供的“消息”,就是信息。如果某种事物需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完成,这种“力量”一般指能量。
例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答案】B
【解析】
分析: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解答:解:根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可知,题中四个选项中,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都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音的能量将结石击碎,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只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即可解答,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例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答案】C
【解析】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应选C。
【考点定位】声与能量
考点2.声音的综合辨析
例3.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治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快
【答案】C
【解析】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4)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解答 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治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故C正确;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特性、噪声的控制和声音的传播等多个声现象有关的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例4.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______。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声音;能量;(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响度;控制变量法。
【解析】(1)因为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所以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即音箱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即音量控制的是音箱响度的;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需控制音调不变,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声音;能量;(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响度;控制变量法.
考点3.回声定位的应用
例5.(2021·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则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
(3)通过计算,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答案】不能 反射能力强 68 51 60
【详解】
(1)[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根据文中,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
(2)[3]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3)[4][5]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跑车遇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跑车遇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因此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
跑车遇第一次信号,到测速仪接到信号,时间是接收用时的一半,即0.3s,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因此跑车再走0.4s,才发出第二次信号,到跑车与第二次信号相遇,时间要接收用时的一半,即0.15s,因此跑车二次与信号相遇的间隔时间为
跑车速度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作业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习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