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224730/0-1705367591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224730/0-17053675913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224730/0-17053675913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同步测试题
展开双基过关
知识点一、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汽化要吸热。
基础自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知识点二、沸腾
1.概念: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前后的现象:
(1)水沸腾前后的声音:水沸腾前声音大;水沸腾时声音小。
(2)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
(3)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实验评估:
(1)安装装置时应自下而上。
(2)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3)温度计的液泡应处于水的中央,不能太靠近水面或杯底,否则测出的温度不准确。
(4)杯中水量要合适:水量太少不容易测量水温,且沸腾现象不明显;水量太多会造成加热时间长。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适当减少水量;②给杯口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
4.水沸腾的特点: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1)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同种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6.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基础自测
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2)他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_______℃;为根据记录数据画出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被测水的沸点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2021·北京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___________判断水是否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读数是 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______图(选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_______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形成的。
知识点三、蒸发
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蒸发的特点:
(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汽化速度缓慢;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温度: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2)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小,蒸发越慢。
4.科学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蒸发吸热致冷:蒸发过程要吸热,可使周围的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吸热致冷的作用。
基础自测
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6.(2021·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知识点四、液化
1.概念: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气体液化。
3.液化的优点:使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要放热。
基础自测
7.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8.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汽化
9.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顆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1.汽化和液化现象
方法:“两看”辨析汽化和液化现象:先看物质的初始状态,再看物质的末状态。若初始状态为液态,末状态为气态,则为汽化;若初始状态为气态,末状态为液态,则为液化。
例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请根据图4回答:
(1)红色是喷雾剂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其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喷雾剂的表面能
(填“吸收”、“透过”或“反射”)红光.
(2)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 热量.
(3)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考点2.沸腾的条件
方法:液体要沸腾必须具备(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继续吸热”这个条件。
例2.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3.沸腾与气压的关系
方法: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以通过减小液体上方气压的方法降低水的沸点。
例3.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考点4.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方法:抓六点解决水沸腾实验题:
(1)实验装置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2)温度计读数:看量程和分度值;
(3)沸点非100℃时,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减少水量;②提高初温;③在杯口处加盖等;
(5)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
(6)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得出结论。
例4.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小蕊用质量为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例5.如图所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部件 _________ (选填“A”或“B”)。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是 ______ ℃;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 _______ 。
(3)沸腾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形是图丙中的 _______ (选填“A”或“B”)图。
(4)实验通过 _______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行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5.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
方法: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1)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①控制的变量: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
②改变的变量:温度
③现象:加热——蒸发快;不加热——蒸发慢
④结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关系:
①控制的变量: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
②改变的变量:液体表面积
③现象:摊开(增大表面积)——蒸发快;堆积(减小表面积)——蒸发慢
④结论: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的关系:
①控制的变量: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
②改变的变量: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
③现象:吹风(增大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蒸发快;不吹风(减小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蒸发慢
④结论: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例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某同学想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
(1)他应该将两件衣服_______(选填前面的字母),观察衣服干的快慢;
A.都撑开,都放在通风处
B.都撑开,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
C.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
D.一件撑开,放在通风处,另一件团在一起放在不通风处
(2)蒸发过程是一个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过程。
考点6.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应用
例7.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发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双基过关
知识点一、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汽化要吸热。
基础自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
A、夏天洒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窗子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过一会儿,瓶外壁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发生的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知识点二、沸腾
1.概念: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前后的现象:
(1)水沸腾前后的声音:水沸腾前声音大;水沸腾时声音小。
(2)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
(3)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实验评估:
(1)安装装置时应自下而上。
(2)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3)温度计的液泡应处于水的中央,不能太靠近水面或杯底,否则测出的温度不准确。
(4)杯中水量要合适:水量太少不容易测量水温,且沸腾现象不明显;水量太多会造成加热时间长。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适当减少水量;②给杯口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
4.水沸腾的特点: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1)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同种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6.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基础自测
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2)他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_______℃;为根据记录数据画出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被测水的沸点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4). 56 (5). 98 (6). 不变
【解析】
【详解】(2)[4]甲图中的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56℃。
[5]从图象可以看出,从第6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6]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2021·北京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___________判断水是否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
【答案】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
[1]水沸腾前,气泡从杯底由大变小在到达水面时消失;沸腾后,气泡从杯底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形成沸腾景象。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来判断水是否沸腾。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结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读数是 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______图(选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_______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形成的。
【答案】 (1). 96 (2). A (3). 98 (4).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 液化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
[2]由图乙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是沸腾时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由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3)[4]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5]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
知识点三、蒸发
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蒸发的特点:
(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汽化速度缓慢;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温度: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2)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小,蒸发越慢。
4.科学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蒸发吸热致冷:蒸发过程要吸热,可使周围的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吸热致冷的作用。
基础自测
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答案】A
【解析】 减小蒸发的方法有减小表面积,减慢空气流动,降低温度;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慢了水分的蒸发,A正确;故选A。
考点:减慢蒸发的方法
6.(2021·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答案】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乙、丙 温度 正确
【详解】
(1)[1]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温度、与空气流速有关和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关,已经控制了温度和空气流速,故还需要控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相同。
(2)[2]有液体种类不同,故液体的体积需要相同,且体积大的蒸发明显,故选择乙丙两组样品。
(3)[3][4] 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温度是变化的,故没有控制温度相同;酒精蒸发得快,故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王丽是正确的。
知识点四、液化
1.概念: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气体液化。
3.液化的优点:使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要放热。
基础自测
7.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过程,它需要放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放吸热.
A、雪是固态,温度升高时可以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冰雕是固体,它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消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液化现象
8.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汽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水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顆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 液化(或先汽化后液化)
【解析】
【详解】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取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考点突破
考点1.汽化和液化现象
方法:“两看”辨析汽化和液化现象:先看物质的初始状态,再看物质的末状态。若初始状态为液态,末状态为气态,则为汽化;若初始状态为气态,末状态为液态,则为液化。
例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请根据图4回答:
(1)红色是喷雾剂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其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喷雾剂的表面能
(填“吸收”、“透过”或“反射”)红光.
(2)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 热量.
(3)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答案】(1)反射;(2)压缩体积;放出;(3)汽化;吸收.
【解析】
分析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在常温下,我们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比如打火机、煤气罐里的液化气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燃料具有化学能,当燃料燃烧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 解:(1)红色的喷雾剂能反射白光中的红光,所以看到的喷雾剂是以红色为主.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氯乙烷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3)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液态储存在容器内;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反射;(2)压缩体积;放出;(3)汽化;吸收.
点评 本题结合喷雾剂考查的内容较多,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考点2.沸腾的条件
方法:液体要沸腾必须具备(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继续吸热”这个条件。
例2.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解析】
分析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白气是液化现象.
解答 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要不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考点3.沸腾与气压的关系
方法: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以通过减小液体上方气压的方法降低水的沸点。
例3.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答案】 A
【解析】
分析 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 解: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以及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
考点4.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方法:抓六点解决水沸腾实验题:
(1)实验装置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2)温度计读数:看量程和分度值;
(3)沸点非100℃时,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减少水量;②提高初温;③在杯口处加盖等;
(5)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
(6)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得出结论。
例4.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小蕊用质量为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答案】 (1). 由下到上 (2). 秒表 (3). 缩短加热时间(减少热量散失) (4). 不变 (5). c
【解析】
【详解】(1)[1][2]在该实验中,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且便于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秒表。
(2)[3]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4]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5]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质量较大,水的沸点不变,加热时间较长,所以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例5.如图所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部件 _________ (选填“A”或“B”)。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是 ______ ℃;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 _______ 。
(3)沸腾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形是图丙中的 _______ (选填“A”或“B”)图。
(4)实验通过 _______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行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B (2)99℃ 保持不变 (3)A (4)热传递 用温水实验(减小水的质量、增大酒精灯的火焰等)
【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图甲的B的高度;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9℃不变,所以沸点为99℃。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A是沸腾前的现象。
(4)实验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高,所以热由酒精灯火焰传递给石棉网、烧杯底,然后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要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
考点5.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
方法: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1)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①控制的变量: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
②改变的变量:温度
③现象:加热——蒸发快;不加热——蒸发慢
④结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关系:
①控制的变量: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
②改变的变量:液体表面积
③现象:摊开(增大表面积)——蒸发快;堆积(减小表面积)——蒸发慢
④结论: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的关系:
①控制的变量: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
②改变的变量: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
③现象:吹风(增大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蒸发快;不吹风(减小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蒸发慢
④结论: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例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某同学想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
(1)他应该将两件衣服_______(选填前面的字母),观察衣服干的快慢;
A.都撑开,都放在通风处
B.都撑开,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
C.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
D.一件撑开,放在通风处,另一件团在一起放在不通风处
(2)蒸发过程是一个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过程。
【答案】(1)C ;(2) 吸热
【解析】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为了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液体温度相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改变液体的表面积,因此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件衣服应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2)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是一个吸热过程。
考点6.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应用
例7.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发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答案】吸收.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蒸发是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解答 解: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靠汗液的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
故答案为:吸收.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9
99
99
99
99
99
99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9
99
99
99
99
99
99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升华,凝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时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体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精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温度和摄氏温度,温度计,体温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