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25050/0-17053698316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25050/0-17053698317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25050/0-1705369831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空气中能与点燃的线香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约为多少?( )
A.20.9%B.21.8%C.78.1%D.99.0%
2.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表中的a值为1.4B.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3.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水区分石灰石和生石灰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颜色区别铜片和铝片D.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4.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A.P2O5 B.CO2 C.CuSO4 D.CH4
5.下图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B.C.D.
6.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7.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理想的可再生能源是
A.氢气B.酒精C.天然气D.汽油
8.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②和⑤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个数比为1:1
C.④中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D.①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9.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1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检验甲烷燃烧有CO2生成
B.读液体体积
C.将带有残留液的滴管倒持
D.吹灭酒精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碳和碳的氧化物都是常见的含碳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______不同。
(2)石墨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此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12.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它会造成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汽车尾气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汽车尾气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NO2+H2O=2HNO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排放大量______造成的。
(3)臭氧(O3)和氧气(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4)为减轻污染,汽车排气管加装“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NO和CO高效地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表示化合物的分子有______种。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反之则为氧化剂。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
13.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1)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水是生命之源。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过滤、_____、杀菌消毒等;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你的一种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4.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已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填化学式)气体排放,“共享单车”采用铝合金作支架,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氧化铝的形成:_____。
(2)氢气是可以取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其中“绿色”是指_____。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的装置。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6分)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可以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如果测得的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之是______________。
(2)图B实验中,铜片两侧分别放有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
(3)图C实验中,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进______________出。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三脚架
b 铁架台
c 泥三角
d 漏斗架
实验中和蒸馏烧瓶中先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6.(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①标有字母b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图二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在刻度_____处。
(3)图三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指出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
(4)图四中,通过比较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的不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图五中,①②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小花。实验现象是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8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金属材料,首先应该了解金属.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国家大剧院安装了近2万块被称作“太空金属”的钛金属板,其密度只有钢的钛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H2SO4=Ti(SO4)2+2H2↑
在某稀有气体中,熔融状态下,镁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MgCl2+Ti,则Mg、T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______.
某实验室废液缸里的废液含有、、,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①操作1是______,固体A的成分______.
②固体C是______滤液1和滤液2中溶质相同,该溶质是______.
③写出加入过量锌粉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④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8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
②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 观察颜色 B 加稀盐酸 C 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1.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1)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反应中溶液的稀硫酸的质量逐渐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
(3)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填“1”或“2”)更合理.
2.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27.6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
3.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左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
②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该碱式碳酸铜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
③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 “y”____、“z”____的值分别会怎样(选偏大,偏小,不变).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9.(10分)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计算生成 16g 氧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
20.(12分)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A
2、C
3、B
4、C
5、D
6、B
7、A
8、D
9、D
10、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分子构成 化学
12、NO 二氧化碳 分子的构成不同 三 2NO+2CON2+2CO2 CO
1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D 吸附 煮沸 用洗菜的水浇花,洗完手及时关水龙头等
14、CO2 4Al+3O2═2Al2O3 无污染 电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a b 防止暴沸
16、锥形瓶 1 O2 燃烧需要氧气 小花②先变红,小花①后变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Al 铁原子 过滤 Cu、Zn、Fe Fe 或 Zn+ H2SO4 =ZnSO4 + H2↑
18、Al Fe Cu Fe+CuSO4=FeSO4+Cu A 减小 2Cu +O2+2H2SO4=2CuSO4+2H2O SO2 1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将B中残留的气体赶到CD装置 20.4g 46.4% 偏小 偏大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9、158g
20、(1)根据加入200g盐酸产生气体为200g+100g-291.2g=8.8g,而加入300g盐酸气体也是300g+100g-391.2g=8.8g,说明第二组实验中固体已经完全反应,
设: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为x。
x=29.6g
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100%=29.6%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6.6
5.4
a
A.衣物
B.酒精
C.书刊杂志
D.鞭炮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C
198.0
205.2
D
221.0
225.4
烧杯编号
①
②
③
稀盐酸质量/g
100
200
300
固体混合物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95.6
291.2
391.2
河南省新蔡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蔡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扶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扶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