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谁轻谁重》(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229715/0-17054569140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课《谁轻谁重》(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229715/0-17054569140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一单元第三课《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2.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科学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谁轻谁重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下
学习
目标
(一)科学知识:
掌握测量物体轻重的方法,了解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测再测量的方法了解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发学生关注物体重量的好奇心。
重点
掌握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难点
分析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熊二光头强的图片
导语:这都是我们熟知的动画人物,你能猜一猜谁重谁轻吗?
2.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位同学谁轻谁重?(两名体重悬殊的学生)
过渡: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呢?
观倾听
思考
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和动画情景引出本课的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轻重排序
过渡:出示五种物体,你能判断它们谁轻谁重吗?
1.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将下列物体按照轻重排序。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2.小组合作:
按照:预测——掂一掂——称一称的顺序进行排序
理解词语
(1)预测:预先推测或测量
(2)掂一掂 (3)称一称
请同学们拿出提前制作的简易天平,想一想,怎样称量呢?
一边盘里放被测物体,另一边放曲别针,当两边平衡时曲别针的数量就代表了物体的重量,最后比较曲别针的数量。
要求:每个小组分工合作
记录测量人人参与
3.学生汇报,重量排序
重 轻
预测:大橡皮、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
掂一掂:大橡皮、小橡皮、木块、塑料块、乒乓球
称一称:大橡皮、小橡皮、木块、塑料块、乒乓球
思考: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chēng chēng
称 一 称
因为称能测量出物体的具体重量。
二、影响重量的因素
思考:下面的两个碗形状像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2.汇报:预测——掂一掂——称一称
3.小组实验,汇报
陶瓷碗更重
拓展
汇报:材料
大小
空心实心、形状
…
讨论: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观察思考
倾听
倾听、观察图片理解词语
思考并回答
倾听
按照要求完成合作
汇报总结
讨论思考
小组实验
观察小组内部的物体,分析影响因素
汇报
通过观察交流为下面的小组学习做铺垫
了解实验过程,有利于实验的进行,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理解词语意思,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特点
按照要求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通过汇报感受称的作用
将学生的答案整理展示,有利于学生对观察描述方法的掌握
巩固实验的方法,培养实验的能力
通过前两个实验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影响物体重量的一些因素
通过总结观察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收获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
2.最准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是“预测”。( )
3.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只有大小。( )
二、选择题
1.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步应该( )。
A 预测 B 掂一掂 C 称一称
右侧图片代表的是( )。
A 预测 B掂一掂 C称一称
√
×
×
1.A
2.B
“掂一掂”可以帮助人类比较物体的轻重,但是“称一称”最准确。
最准确的测量方法是“称一称”。
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小、形状、材料……
1.在实验中我们要先预测再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
2.图片中小女孩两只手拿着不同的物体,是“掂一掂”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利用使用方法复杂的电子秤或其他称,而是设计利用简易的天平来测量物体轻重。
板书
谁轻谁重
影响因素:形状、大小、材料
教科版 (2017)2.谁轻谁重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2.谁轻谁重优质教案,共5页。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