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长津湖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长津湖所在的国家是( )
A. 日本B. 韩国C. 朝鲜D. 俄罗斯
2. 我国与该国共同濒临的海洋①是( )
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
3. 与该国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势体现在( )
A. 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B. 大部分位于热带,光热资源充足
C. 南北跨纬度广,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D. 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津湖所在的国家位于朝鲜半岛的北部,北邻中国,南邻韩国,东临日本海,西临黄海,应该是朝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长津湖位于朝鲜,依据我国临海的分布,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与该国共同濒临的海洋①是黄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长津湖位于朝鲜,与朝鲜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势体现在南北跨纬度广,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和D涉及海陆位置,不符合题意;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选项B错误。故选C。
【点睛】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图中盛行风②的风向及特点分别是( )
A. 东北季风寒冷干燥B. 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C. 东南季风温暖湿润D. 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5. 该季节盛行的季风,难以影响到的地区是( )
A. 塔里木盆地B. 华北平原C. 东南丘陵D. 东北平原
6. 当①②季风强、快速向北挺进的年份,我国往往出现( )
A. 南涝北旱B. 南旱北涝C. 南北皆涝D. 南北皆旱
【答案】4. C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得,①②所示的是夏季风,其中①风向是西南风,②是东南风。图中夏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图中所示的是夏季风,东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都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塔里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故选A。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风强,雨带迅速北上,在南方停留时间短,而在北方停留时间长,故导致北涝南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下图完成问题。
7. 关于图中数字序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B. 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
C. 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水电站
D. 长江流域有众多的湖泊,其中④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8. 有关两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青和藏
B. 黄河在上游塑造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图中A是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湖口
C. 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丰富,是世界上第一大河
D. 受地势西高东低影响,两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A错误;黄河②处为中游,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B错误;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③是三峡目前中国最大的水电站,C正确;长江流域有众多的湖泊,其中④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青和川,A错误;黄河在上游塑造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图中A是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河口,B错误;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丰富,是我国第一大河,C错误;受地势西高东低影响,长江、黄河均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D正确。故选D。
【点睛】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干流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其主要作用是防洪、发电、养殖等。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在黄河上游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这里引黄灌溉便利,农业较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受地势西高东低影响,长江、黄河均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对图例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水田耕地B. Ⅱ旱田耕地C. Ⅲ是林地D. Ⅳ难利用的土地
10. 关于土地利用类型与农业部门分布搭配正确的是( )
A. I—副业B. Ⅱ—林业C. Ⅲ—渔业D. Ⅳ—畜牧业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Ⅰ位于南方地区,是水田耕地,A正确;Ⅱ位于北方地区,是旱田耕地,B正确;Ⅲ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山区,是林地,C正确;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且分布范围广,是草地,D错误。根据题意选择错误的,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Ⅰ是水田耕地,适合发展水田种植业,A错误;Ⅱ是旱田耕地,适合发展旱地种植业,B错误;Ⅲ是林地,适合发展林业,C错误;Ⅳ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D正确。故选D。
【点睛】发展农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考虑当地的光照、热量、水源、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
11. 对下图中我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B. 棉花是②③地区共同种植经济作物
C. ③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油菜种植区
D. I线以东以农耕为主,以西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故A错误;棉花是②③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故B正确;③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种植区,故C正确;I线以东以农耕为主,以西以畜牧业为主,故D正确。根据题意,本题选A。
【点睛】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此线以东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以种植业为主,此线以西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是我国高牧业主要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我国是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下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及其传统民居。据此完成问题。
12.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 少数民族只分布在边疆地区B. 汉族主要分布在西部
C.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D. 各民族均匀分布
13. 图中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 华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西南地区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56个民族成员,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ABD错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少数民族为傣族,传统民居是竹楼,传统节日是泼水节,傣族竹楼,分上下两层,底层堆放杂物,楼上住人,既通风散热,又避免了虫兽侵袭。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是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节庆;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待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了解、尊重并加以保护,同时,还要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艺术形式等。
14. 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工业发展特点是( )
A. 以进出口贸易业为主B.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C.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D. 以重工业为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东北三省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成为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所以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5. 我国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下列地区与农业发展方向搭配正确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天然橡胶种植B. 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
C. 内蒙古高原—水稻种植D. 东北平原—棉花种植
【答案】B
【解析】
【详解】橡胶树喜高温、高湿,不耐寒,在5℃以下即受冻害,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且降水稀少,不适合天然橡胶种植,A搭配错误;华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B搭配正确;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天然草场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不适合喜湿热的水稻的生长,C搭配错误;棉花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东北平原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合棉花种植,D搭配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6.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青海省和______(省份简称),两条河流大致流向均为______。
(2)写出长江和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图中①代表世界上最大的______水利枢纽,其首要任务是______。
(3)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______”,治理黄河关键是治理中游严重的______问题,写出一个治理的生态措施______。
(4)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
(5)虽然黄河的长度仅次于长江,但它的水量远远不及长江,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川(或蜀) ②. 自西向东流
(2) ①. 水能资源丰富 ②. 三峡 ③. 防洪
(3) ①. 地上河 ②. 水土流失 ③. 植树造林
(4)B (5)降水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黄河流域略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长江和黄河的概况、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凌汛现象、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干流利于航运的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长江流经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黄河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长江与黄河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的省份是青海省,简称青,和四川省,简称川或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两条河流大致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小问2详解】
长江和黄河上游均处于我国地势阶梯过渡地带,落差大,水流急,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在长江干流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①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减轻了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威胁。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是首要任务。
【小问3详解】
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泥沙沉积,河床太高,人们被迫加高加固黄河大堤,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治黄”的关键在于中游“治沙”,生物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有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修建水库等。
【小问4详解】
凌汛形成的条件有: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流有结冰期。由图可知,黄河的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中B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且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有结冰期,所以可能出现凌汛。
【小问5详解】
黄河主要流经降水较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区,长江主要流经降水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因此黄河的长度仅次于长江,但它的水量远远不及长江。
1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多少来划分的,图中E处于______带,该温度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北京市某中学位于______带。
(2)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是根据当地降水量和蒸发量来划分的,图中C处于______区。
(3)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图中B处属于_______气候,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4)D所在的区域属于______(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夏季风的进退快慢会影响到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如果夏季风推进迅速,则会出现____________(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的局面。
(5)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说明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______特征,该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比较大。
【答案】17. ①. 热 ②. 水稻 ③. 暖温
18. 半湿润 19. ①. 温带大陆性 ②.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20. ①. 季风区 ②. 北涝南旱
21. 大陆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疆域简单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温度带、粮食作物、干湿区、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夏季风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读图可知,图中E处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北京市某中学应该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
小问2详解】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种干湿地区。图中C位于华北平原,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半湿润区。
【小问3详解】
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图中B地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D所在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我国旱涝灾害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夏季风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北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深居内陆,说明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该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比较大。
18. 下图分别是“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和“中国农产品产区分布示意图”。
(1)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位于______(干湿区),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农产品主要通过______运输供应到各地的超市。
(2)海南省位于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作物熟制______。
(3)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由于种植业发达,被称为“塞外江南”。请分析其发展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4)制约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______。
【答案】18. ①. 干旱区 ②. 高山冰雪融水 ③. 铁路运
19. ①. 华南 ②. 水田 ③. 一年三熟
20. ①. 地形平坦 ②. 土壤肥沃 ③. 灌溉水源充足
21. 水资源短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干湿地区、农业主产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干旱区,气候干旱,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西北地区的农产品运输是铁路运输。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海南省位于华南农产品主产区,海南是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的地区,故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该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三熟。
【小问3详解】
河套灌区主产区由于种植业发达,称为“塞外江南”,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以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灌溉水源充足。
【小问4详解】
西北和华北是中国最缺水的地区,所以制约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是水资源缺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