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第1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 )
A. 种群密度B. 年龄结构
C. 出生率和死亡率D. 性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BC、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ABC不符合题意;
D、性别不是种群的特征,是个体的特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第1天,我国运动健儿获得17枚金牌的好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氨基酸B. 胆固醇C. 睾酮D. 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氨基酸属于内环境运送的营养物质,存在于内环境中,A不符合题意;
B、胆固醇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B不符合题意;
C、睾酮属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属于内环境成分,C不符合题意;
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履虫需要借助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输液时,血管中的药物随血液进行运输后可直接进入淋巴液
C. 给某些组织水肿患者静脉输入无机盐或血浆蛋白可以缓解水肿症状
D.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一成不变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三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草履虫为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必需的物质,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A错误;
B、血浆可以直接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进入淋巴液,故血浆不可直接进入淋巴液,B错误;
C、给某些组织水肿患者静脉输入无机盐或血浆蛋白可以增大血浆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回流到血浆中,从而缓解水肿症状,C正确;
D、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淋巴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B. 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 脊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D.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详解】A、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A错误;
B、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二者的成熟场所是不同的,B正确;
C、脊髓不是免疫器官,C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D错误。
故选B。
5. 植物生长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均有两重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浓度的大小
B. 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作用效果相反
C. 脱落酸主要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
D. 乙烯含量的增高,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只有生长素具有两重性,A错误;
B、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二者均具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B正确;
C、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C正确;
D、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6.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群落中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
B. 群落中若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一定发展为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的结果
C. 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它们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中,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2、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其所在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其所占有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详解】A、某群落中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不一定完全一样,A错误;
B、群落中若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可能发展为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也可能发展为同步发展的结果,B错误;
C、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它们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正确;
D、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中,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的一方面,不是全部,D错误。
故选C。
7. 煤矿废弃地存在土壤呈酸性、营养贫瘠和保水性差等问题。常采用人工种植适宜植物、快速覆盖废弃地的方法进行生态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优先选用耐酸、耐干旱的本地植物
B. 恢复过程仅利用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
C. 恢复后的群落类型与煤矿开采前相同
D. 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植被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用的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因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始点,以及所必须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同时,禁止往矿区废弃地倾倒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详解】A、煤矿废弃地存在土壤呈酸性、营养贫瘠和保水性差等问题,进行生态恢复,优先选用耐酸、耐干旱本地植物,A正确;
B、恢复过程中,此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弱,常采用人工种植适宜植物、快速覆盖废弃地的方法进行生态恢复,B错误;
C、煤矿开采前后的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恢复后也有差异,使得群落类型发生变化,C错误;
D、调查植被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D错误。
故选A。
8. 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
B. 醛固酮的作用是“保K+排Na+”
C.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 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作用是保钠排钾,调节水盐平衡。醛固酮的分泌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抗利尿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A正确;
B、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作用是保钠排钾,调节水盐平衡,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C正确;
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正确。
故选B。
9. 糖类和脂肪在细胞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糖类和脂肪的代谢都受激素的调节B. 等质量的糖类比脂肪氧化分解消耗氧气少
C. 人体内糖类和脂肪可以大量相互转化D. 日常饮食要合理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2、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3、脂肪中C、H比例高,糖类中的C、H比例低。
【详解】A、人体内糖类和脂肪的代谢都受激素的调节,激素向相应的细胞传递信息之后引起相关的代谢活动,A正确;
B、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由于糖类含有氢的量远远低于脂肪,所以糖类的耗氧量比脂肪少,B正确;
C、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但是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C错误;
D、日常饮食要合理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避免带来一些健康隐患,D正确。
故选C。
10. 某同学在公开课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内脏器官仅由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之一支配
B. 此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心跳加快
C. 此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支气管扩张
D. 自主神经系统完全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同一内脏器官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A错误;
B、某同学在公开课回答问题时,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B正确;
C、某同学在公开课回答问题时,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支气管扩张,此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C错误;
D、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但是并非完全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如排尿反射的发生就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可见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错误。
故选B。
11.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A错误;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骨的伸长和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C正确;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12. 人在长时间阅读后出现困倦时常用咖啡因提神,咖啡因能提神的原因是其有着与腺苷相似的结构。人在困倦时身体中会产生腺苷,一定量的腺苷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使人感觉疲惫并昏昏欲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疲惫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B. 腺苷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
C. 咖啡因能提神可能是因为它能与突触后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导致腺苷不能传递信息
D. 困倦打呵欠与体内CO2浓度过高有关,人体通过脑干调节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体的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2、分析题意:一定量的腺苷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让人感觉疲惫并昏昏欲睡,说明腺苷属于抑制性递质,能让一个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的差值增大。
【详解】A、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身体疲惫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正确;
B、腺苷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使其更不容易兴奋,B错误;
C、咖啡因能提神的原因是因为其有着与腺苷相似的结构,它会与突触中突触后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从而使腺苷不能传递信息,C正确;
D、困倦打呵欠是因为CO2浓度过高,通过脑干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D正确。
故选B。
13. 高考期间有少数考生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心跳加速、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甚至呼吸急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是由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抑制了胃肠的蠕动导致的
B.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是由脑发出的不受意识控制的能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C. 考试期间过度紧张,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D. 考试期间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下,机体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提高成绩
【答案】C
【解析】
【分析】1、神经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人 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 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 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 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 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 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见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是由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抑制了胃肠的蠕动导致的,A错误;
B、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是由脑和脊髓发出的不受意识控制的能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错误;
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可见在考试期间过度紧张,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 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可见考试期间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并不会时刻处于兴奋状态,D错误。
故选C。
14. 褪黑素(MT)是动物体内含量极少的激素,具有调节昼夜节律、免疫、清除自由基而提高抗氧化能力等功能。MT也存在于植物体内,为了解MT对Cd2+危害下植物根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幼根在不同浓度褪黑素和Cd2+处理下的总长度。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MT在动物体内是一种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B. MT能清除自由基,可推测MT能延缓动物衰老
C. MT处理对水稻幼根的生长作用表现出了两重性
D. 100uml/L和1000uml/L MT能够缓解Cd2+的危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MT的浓度为1000uml/L时,植物根的长度比对照组短,当MT的浓度为100uml/L和10uml/L时,植物根的长度比对照组长。
【详解】A、褪黑素(MT)是动物体内含量极少的激素,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所以MT在动物体内是一种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A正确;
B、自由基能攻击细胞中的蛋白质、磷脂和DNA,可促进细胞的衰老,而MT能清除自由基,可推测MT能延缓动物衰老,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当MT的浓度为1000uml/L时,植物根的长度比对照组短,当MT的浓度为100uml/L和10uml/L时,植物根的长度比对照组长,故体现了两重性,C正确;
D、由图可知,当MT的浓度为100uml/L和10uml/L时,植物根的长度比对照组长,故10uml/L和100uml/L MT能够缓解Cd2+的危害,D错误。
故选D。
15. 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至耳蜗后,静纤毛的运动可引起蛋白X的改变,Ca2+进入毛细胞,使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受体Y结合,进而引起听觉神经末梢兴奋,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进入细胞时X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但不会变性
B. 若组织液中Ca2+浓度降低,则最终听觉神经末梢的兴奋会增强
C. 神经递质与受体Y结合后,会改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D. 某人听力下降可能是其毛细胞、静纤毛数量减少导致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耳蜗中的毛细胞参与感受声波的过程,当声波产生的振动传至耳蜗后,引起静纤毛的运动,进而引起Ca2+进入细胞增加,进而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听神经末梢的受体结合,听神经产生的兴奋。当毛细胞数量减少、静纤毛数量减少时,使进入细胞的Ca2+减少,降低了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量),神经递质与听神经末梢的受体结合减少,听神经产生的兴奋减弱或不产生兴奋,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详解】A、Ca2+进入细胞时蛋白X的结构会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可逆的,不会导致变性,A正确;
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降低,则最终听觉神经末梢的兴奋会减弱甚至不能兴奋,B错误;
C、神经递质与受体Y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即改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C正确;
D、静纤毛、毛细胞数量减少时,进入毛细胞的Ca2+减少,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数量降低,使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减少,导致听觉神经产生的兴奋减弱或不产生兴奋,进而影响听力,D正确。
故选B。
16.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A是小肠),I、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D表示肺,Ⅱ表示重吸收
B. O2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9层细胞膜
C. 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D.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吃了很咸的食物、淋巴循环受阻均可以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图中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是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分析乙图: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是组织细胞。
【详解】A、图甲中的D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故表示肺,Ⅱ表示从器官B进入内环境,故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A正确;
B、O2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红细胞(2层)、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到达肝部组织液,再穿过肝细胞膜(1层)即到达肝细胞内,至少9层细胞膜,B正确;
C、与③组织液相比,①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C正确;
D、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和淋巴循环受阻,都会使组织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引起组织水肿,而吃了很咸的食物时会从组织液吸水进入血浆,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D。
17. 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HCO3-的同时也分泌 H⁺,以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胃中分泌 H⁺的细胞具有相似的机制。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调节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胰腺流出的静脉血pH值较高,从胃流出的静脉血pH值较低
B. 图中脑作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属于交感神经
C. 剪断迷走神经,脚步声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仍可促进胰液分泌
D. 胃酸增加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胰导管细胞中的HCO3-分泌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2、图中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①神经调节: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迷走神经中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盐酸刺激小肠中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②体液调节:盐酸→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胰腺向组织液分泌H⁺,使内环境H⁺浓度上升,所以从胰腺流出的静脉血 pH值较低;胃上皮细胞向胃腔分泌H⁺,导致内环境中H⁺减少,从胃流出的静脉血 pH 值较高,A错误;
B、图中脑作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中的一部分,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神经纤维属于交感神经,B错误;
C、饲养员的脚步声导致狗胰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剪断迷走神经,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可以使小肠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至胰腺可以使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为体液调节,C正确;
D、胃中分泌 H⁺的细胞分泌H⁺的同时也分泌HCO3-,胃酸增加时,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胰导管细胞中的HCO3⁻分泌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18. 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人体三种细胞外液,I、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I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B. 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I和Ⅱ、Ⅱ和Ⅲ均不可能有同种细胞
D. 乙中含有胰岛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丙为单箭头指入和单箭头指出,为淋巴液,则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I中的细胞为血细胞,其中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A正确;
B、甲表示血浆,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无机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和蛋白质,B正确;
C、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则I和Ⅱ可能都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Ⅱ和Ш可能都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两者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管壁细胞,即I和Ⅱ、Ⅱ和Ш可能有同种细胞,C错误;
D、乙表示组织液,乙中含有胰岛素(激素)、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分子)、细胞因子等多种信息分子,D正确。
故选C。
19. 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属于免疫抑制剂
B. 用类固醇处理的小鼠体液免疫处于弱应答状态
C. 用类固醇处理小鼠,小鼠体内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会减少
D. 环孢霉素A可用于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T细胞参细胞免疫,所以T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胞免疫能力下降,降低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因而可用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可知,类固醇、环孢霉素属于免疫抑制剂,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类固醇可使T细胞合成受阻,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免疫系统暂时处于弱应答状态,B正确;
C、类固醇使T细胞合成受阻,受抗原刺激时,T细胞增殖分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生成减少,C正确;
D、T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环孢霉素A通过影响T细胞数量影响免疫,D错误。
故选D。
20. 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变动调节恢复至平均密度以适应密度限制,即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按照此理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制约效应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B. 当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与个体平均重量的乘积可能是个定值
C. 种间关系尤其是捕食关系会使种群数量在变动过程中趋向恢复至平均密度
D. 地震、火灾、病虫害等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不会引发密度制约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的密度效应类似于负反馈调节,结果是种群数量趋于平衡和稳定。
【详解】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制约效应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维持适宜的种群密度,A正确;
B、根据密度制约效应的理论可知,当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与个体平均重量的乘积可能是个定值,B正确;
C、种间关系尤其是捕食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会使种群数量在变动过程中趋向恢复至平均密度,C正确;
D、病虫害等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属于密度制约效应,D错误。
故选D。
第2卷:非选择题(60分)
21. 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面是某女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原因是______。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中。
(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女子_____________(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
(3)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数值,可以判定该女子可能患___________病。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②. 动态平衡 (2)肾脏
(3) ①. 糖尿 ②. 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
(4)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解析】
【分析】由表格结果可知:表中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总胆固醇的含量在正常的参考范围内,而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超过了参考范围。
【小问1详解】
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故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小问2详解】
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超过了正常范围,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可推测该男子肾脏(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进一步引起水盐平衡的失调。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女子的血清葡萄糖超过了参考范围,可能患有糖尿病;血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所以为了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
【小问4详解】
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因为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而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22. 疫苗接种是迄今为止人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部分疫苗免费接种。婴幼儿注射疫苗时常常在疫苗注射结束后才开始哭,这和疫苗注射过程以及婴幼儿对痛觉的感受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皮肤和肌肉中分布有感受器,可感受物理或化学刺激。针刺后或药物注射后会刺激皮肤或肌肉中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沿着传入神经进行传导,兴奋传到__________时人会产生痛觉。根据入针和推药后婴幼儿的反应可知,婴幼儿__________(填“皮肤”或“肌肉”)中的感受器对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刺激的反应更强烈。部分之前接种过疫苗的婴幼儿在做注射疫苗准备时就开始啼哭,这属于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卡介苗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可有效降低儿童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卡介苗注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的__________,将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在机体再次接触结核杆菌时,__________细胞会迅速__________,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消灭侵入机体的结核杆菌。
(3)在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第__________道防线在抵御结核杆菌的击中起作用。
【答案】(1) ①.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②. 大脑皮层 ③. 肌肉 ④. 化学 ⑤. 条件
(2) ①. 抗原 ②. 记忆B ③. 增殖、分化
(3) ①. 皮肤、黏膜 ②. 一、二、三
【解析】
【分析】1、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大脑皮层是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中枢。
2、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3、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4、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小问1详解】
感受器产生兴奋后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形式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婴幼儿在入针时不哭,推药后开始哭,说明药物(化学刺激)对肌肉中的感受器刺激更强烈;接种过疫苗的婴幼儿在做注射疫苗准备时啼哭是因为对打针产生了记忆(恐惧),属于条件反射。
【小问2详解】
疫苗(或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记忆B细胞会直接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浆细胞增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
【小问3详解】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人体的三道防线都对结核杆菌的入侵起到抵御作用。
【点睛】本题以新生儿接种疫苗为背景,考查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3. 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法,理由是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①. C ②. A ③. B
(2) ①. 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②. 标志重捕 ③.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3) ①. 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 ②. 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中有关年龄组成、种群密度的知识。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衰退型、增长型和稳定型;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其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小问1详解】
表A中没有幼年(生殖前期)的个体,全为老年(生殖后期)的个体,将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表B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性,表C幼年(生殖前期)的个体较多,老年(生殖后期)的个体较少,将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增长型。
【小问2详解】
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因为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则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小问3详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点睛】关键要能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表A中无幼年的个体,全为老年的个体,属于衰退型,B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性,C幼年的个体较多,老年的个体较少,属于增长型。
24. 母亲孕期肥胖或高血糖会增加后代患肥胖和代谢疾病的风险。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孕前高脂饮食对子代代谢调节的影响。
(1)从孕前4周开始,实验组雌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雌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测定妊娠第20天两组孕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
①正常情况下,体脂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_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_____________调节。表中结果显示,实验组孕鼠瘦素含量________,但瘦素并没有发挥相应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瘦素抵抗”。
②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此推测实验组孕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24周龄时,给两组子代小鼠空腹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检测结果如图1。
图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____,推测实验组子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3)研究发现,幼鼠脂肪组织的瘦素和脂联素含量与各自母鼠均呈正相关。测定幼鼠脂联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的表达量、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结果如图2。
①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_________脂联素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从而_________,影响脂联素的合成,使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②瘦素基因的表达量与其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呈_________相关。但由于血脂过高会抑制瘦素向脑内运输,导致瘦素抵抗,引起肥胖。
(4)根据该项研究结果,对备孕或孕期女性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写出两点)。
【答案】(1) ① 体液(血液) ②. (负)反馈 ③. 增加 ④. 实验组孕鼠脂联素含量低,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不敏感
(2)实验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始终较高,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下降幅度较低(下降不明显)
(3) ①. 提高 ②. 抑制基因的转录(表达) ③. 正
(4)减少脂类的摄入(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维持正常血脂水平
【解析】
【分析】1、分析表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的实验组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瘦素含量都升高,只有脂联素含量下降。
2、分析图1:注射葡萄糖之后实验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胰岛素之后,实验组的血糖仍然高于对照组。
3、分析图2:脂联素相关基因数据表明,实验组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基因表达量小于对照组;瘦素基因相关数据表明,无论是组蛋白甲基化水平还是基因表达量实验组都高。
【小问1详解】
①脂肪细胞产生的瘦素类似于动物激素,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负反馈调节。由表格可知,实验组孕鼠瘦素含量比对照组增加,瘦素并没有发挥相应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瘦素抵抗”。
②脂联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实验组含量比对照组低,所以可以推测是由于实验组孕鼠脂联素含量低,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不敏感。
【小问2详解】
图1结果从左图显示实验组小鼠比对照组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始终较高,而右图显示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下降幅度较低,推测实验组子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小问3详解】
①从图2看出实验组提高脂联素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而相关基因表达的水平降低,所以抑制基因的转录(表达),影响脂联素的合成。
②从图2右图看出实验组提高了瘦素基因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而瘦素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说明瘦素基因的表达量与其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
【小问4详解】
根据该项研究结果,对备孕或孕期女性提出合理建议:减少脂类的摄入(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维持正常血脂水平。
25. 如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
(1)刺激A点,该处的膜电位变化成__________,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_________(相同、相反)。
(2)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
实验步骤:
①将药物X放于D点,再刺激__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将药物X放于__________点,再刺激C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
【答案】(1) ①. 内正外负 ②. 相同
(2) ①. E ②. B ③. 若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④. 若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根据突触的类型或传入神经元上的神经节可以判断CDE在传入神经上,B在神经中枢,A在传出神经上。
小问1详解】
刺激A点,A处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改变,钠离子大量内流,因而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该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化成外负内在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反。
【小问2详解】
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据此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药物作用的部位,为此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是药物放置的部位,因变量是屈肌反射是否存在,因此实验设计中可分别将药物放在突触处和神经纤维上来观察实验结果。同时实验中需要选择四个实验位点进行设计,因此实验步骤为:
①将药物X放于D点,再刺激E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将药物X放于B点,再刺激C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若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则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若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则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选项
激素
分泌腺体或细胞
生理作用
A
促胰液素
胰腺
促进胰腺合成和分泌胰液
B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促进骨的伸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C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降低血糖浓度
D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和维护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乔木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树种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A
1267
100.00
0
0
0
0
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50
4.95
80
7.92
880
87.13
分组
体重(g)
胰岛素抵抗指数
脂肪含量(mg/dL)
瘦素含量(ng/dL)
脂联素含量(μg/dL)
对照组
38.8
3.44
252
3.7
10.7
实验组
49.1
4.89
344
6.9
5.6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