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辨析改错,材料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 总分:7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周口店记忆》一书中记载:“另外,还发现了打制成的石球,它们可作为硬击坚果的工具……”材料表明北京人
A.过着群居生活B.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会使用天然火D.已经参与原始农业
2.榫卯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如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夏、商、西周时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自春秋以来,各诸侯国、各部族间“诸夏共祖”和“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4.“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分封制( )
A.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更明显B.隐含国家分裂割据的不利元素
C.家与国的区分是为了明确等级D.政治与血缘的结合是核心
5.春秋初期,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多个。但到战国初期,大小诸侯国只余二十来个,其中以韩、赵、魏、楚、燕、齐、秦最为强大。这表明战国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B.统一趋势增强
C.分封制彻底崩溃D.铁器牛耕推广
6.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内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此公”的主要功绩是
A.发明翻车 B.推广牛耕C.修建灵渠D.修建都江堰
7.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
A.奖励军功B.鼓励耕织C.废除井田制D.统一度量衡
8.历史中蕴含着大量值得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对维护大一统王朝而言,汉武帝“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妙处在于
A.完善了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架构B.加强了诸侯对封地的控制力
C.和平化解地方诸侯对皇权的威胁D.彻底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
9.西汉末年,外戚势力膨胀,侵夺皇权,导致王莽代汉。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代皇帝)下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加防范。但这一政策在东汉中后期并未一直实施,其主要原因是
A.外戚集团治国有方B.外戚专权威胁皇权
C.继位皇帝大多年幼D.黄巾起义攻势强大
10.《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 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据此可知华佗( )
A.发明了“麻沸散”B.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C.提倡劳动锻炼D.总结了中国药物学成就
11.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还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造成流民南下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动乱不断B.南方地区地广人稀
C.统治者的需要D.江南经济的开发
12.如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是
A.道教盛行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绘画艺术的发展
D.民族交融
13.下面是《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时间表(节选)。这反映了《齐民要术》
A.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B.更新了生产技术
C.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D.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14.下图是河南省洛阳市衡山北魏帝陵墓出土一枚光亮如新的拜占庭帝国金币(铸造时间为491—518年)。由此可以推定
A.金币专供于北魏帝王享乐之用B.北魏时期东西方的商业交流频繁
C.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拜占庭帝国D.丝绸之路的起点已经易位于洛阳
15.云冈石窟的柱头有多种不同风格。有数处洞窟采用了希腊的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柱头,也有一部分采用了印度元宝式柱头,还有一部分采用了波斯式对兽柱头。据此可知,云冈石窟()
A.继承了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C.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D.雕刻技艺十分精湛纯熟
二、辨析改错(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仁政”治国的观点。
【 】改正: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颁布后,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 】
(3)秦末农民战争中,项羽率领起义军在涿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扭转了战争形势。
【 】改正:
(4)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襄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连带治罪)……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家族名册)。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第一个操纵政权的“方伯”。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强并弱”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全国的关系。(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戎狄蛮夷与诸夏出现了分布上交错杂处的局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列国疆域的扩展,诸夏与戎狄蛮夷之间的战争就因对资源的争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同时,诸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也在进行之中,这大大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而就是这种民族间的交融,最终使春秋至战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族斗争和交融的结果,大大促进了华夏族群的发展,并为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龙海《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分布格局的变迁》
(1)从材料一中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族交融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4分)
材料二:公元前60年,匈奴势力被还出西城,西汉在这里设置了长官,专门管理西城事务。这是中原王朝首次在西城地区设置郡级行政机构。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的最高长官名称,说明其设置的意义。(2分)
材料三: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放牧图
(3)根据材料三,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并简述你对民族交融的认识。(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绘制示意图】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图中A、B两处的朝代。A朝代在地方上推行了哪一行政制度?简述其影响。(4分)
【制作年代尺】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770年一581年”两次著名的变法改革,概括这两场改革的共同作用。(4分)
【查阅资料】
材料三:北方的鲜卑北魏政权为确立其政治上的合法地位,也强调对汉文化的认同。北魏实行汉化改制时,在都城建制方面除依循古礼外,还参照并仿效了南朝的做法。
——摘编自钟晓青《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与建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都城建制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参照材料一、材料二的示意图和年代尺,除此以外,再列举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4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辨析改错(8分)
16.(1)ד墨子”改为“孟子”。
(2)×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改为“推恩令”。
(3)× “涿鹿之战”改为“巨鹿之战”。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方伯”:齐桓公。(1分)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推动了统一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3分)(2)内容: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田地。(2分)关系: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3)诸侯争霸(兼并)与社会变革。(2分)
18.(1)原因: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2分)影响:促进)了华夏族群的发展,为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创造了条件。(2分)
(2)最高长官名称:西域都护。(1分)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分)(3)表现:少数民族的人穿汉服,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2分)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虽然既偶有战争,但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睦相处、友好交流。(2分)
三、问题与探究
19.(1)A:秦朝;B:西晋。(2分)行政制度:郡县制。(1分)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深远。(1分)
(2)变法改革: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共同作用:改革增强了国力。(2分)(3)时代特征:民族交融。(1分)
意义: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国家兴旺发达。(2分)方法:制作大事年表、建构结构图等。(任答一点即可,1分)
谷
二月上旬
麻子
三月
黍稷
三月上旬
大麦
八月中戊社前
春大豆
二月中旬
水稻
三月
小豆
夏至后十日
瓜
二月上旬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B
D
A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B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改错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分析题,活动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