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2023年4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声称有一个“看不见的怪物”在逃逸,该“怪物”是一个失控的黑洞,在吞噬它前面的气体,“撕裂”宇宙,促进一系列恒星的形成。该黑洞距离地球75亿光年,质量相当于2000万个太阳。据此完成下题。
该黑洞位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如图示意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代表成都的是( )
A.①城B.②城C.③城D.④城
3.图中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①城年均值大——天气状况B.②城季节变化大——白昼时长
C.③城6月偏少——地形地势D.④城年均值小——纬度位置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A~G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是( )
A.AB.BC.DD.G
5.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Ⅰ圈层B.Ⅱ圈层C.Ⅲ圈层D.Ⅳ圈层
7.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I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Ⅱ圈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D.Ⅳ圈层物质呈液态,密度非常大
辐射逆温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热量散失较快,因而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三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及逆温层顶高度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8.三个时段中,甲时段大气逆温层厚度最大的原因是( )
A.大气辐射强B.地面温度低C.地面辐射强D.大气逆辐射强
9.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 )
A.地面辐射消失B.太阳辐射减弱C.地面持续升温D.大气辐射减弱
10.丙时段可能在( )
A.日出前后B.上午C.正午D.夜间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汾河谷地山谷风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汾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气象站山风的方向为( )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12.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正确的是( )
A.山风比谷风更加湿润B.山谷风转换为日出日落前后
C.夏季谷风影响时间更长D.夜晚谷风易形成降雨
13.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谷风风速更快,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小B.与夏季风叠加C.地表植被茂盛D.太阳辐射更强
山地气候与地形关系密切。在山谷或盆地中,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在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冷湖”更容易发生在( )
A.晴朗的白天B.晴朗的夜晚C.阴雨的白天D.阴雨的夜晚
15.有关“暖带”和“冷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带”都出现在阳坡B.“暖带”和逆温关系不密切
C.“冷湖”与焚风关系密切D.“冷湖”地区有利于天文观测
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地形或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读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B.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C.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D.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17.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①陡坡一侧
②缓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8.波罗的海是欧洲北部的内海、海水又浅又淡,每年冰封期较长。下图为波罗的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海域,其形成原因( )
①海水浅,冰封期较长
②波罗的海沿岸河流众多
③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与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少
④波罗的海位于温带多雨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两岸发育众多的扇状地貌。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的牛轭湖。图为荆江段河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是因为( )
A.地形差异B.河岸岩性差异C.流量差异D.沿岸植被不同
20.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大了河流流量
②改善了航运条件
③增加了湿地面积
④减少了泥沙淤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其沉积结构特征蕴含地貌和气候变化的关键信息,倒石堆在高山地区广泛发育。下图为倒石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倒石堆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冻融风化作用D.冰川磨蚀作用
22.倒石堆可能广泛发育在( )
A.横断山脉B.阴山山脉C.武夷山脉D.太行山脉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从图中可知(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B.乙地海拔可能为1035m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m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
24.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一定可以看到的是( )
A.①③B.①⑤C.③④D.④⑤
25.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
A.水库最深为10~15mB.水坝最低处可能为1000m
C.库区水面大于1km2D.丰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二、综合读图题
26.下图中甲图为常见的大气运动示意图,虚线表示等压面。乙图为大理古城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等压面判断甲图图中A、B、C、D四点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呈____时针。甲图的大气运动形式称为____。其中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
(2)甲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值大小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气温最高的为____。
(3)当甲图中两等压面逐渐与地平面平行,大气运动强度将____(填“增强”或“减弱”)
(4)乙图中穿堂风风力最强的时段是____(填“昼”或“夜”),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草,可以显著增强穿堂风。请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原理从气温、气压、气流运动角度加以解释。
2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甲、图乙的地貌名称。
(2)若图甲、乙两种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点分别是什么。
(3)河流流出山口,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判断图甲中A至B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大小差异,并说明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9月9日17时至9月10日10时,受台风“海葵”的残余环流影响,广东茂名遭遇特大暴雨,茂名市茂南区新坡镇公馆站等站点降雨超百年一遇,城区内多处积水严重。受强降雨影响,高州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实施开闸泄洪。茂名地处粤西地区,全市森林面积63.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70%,主城区绿化覆盖率44.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6平方米,下图为茂名市水系示意图。
(1)指出本次降水参与了哪种水循环类型,并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这次市区内涝的主要原因。
(2)从高州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属于“收入”的来源。
(3)说明茂名市的高植被覆盖率对该城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该黑洞距离地球约75亿光年,结合银河系主体直径约10万光年,可知该黑洞位于河外星系,D正确,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组成银河系,ABC错误,故选D。
2.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的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图中四城的日照时数分析,④城日照最少,为我国太阳辐射贫乏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①城的年太阳辐射多且全年分布平均,应是拉萨市;②城的年太阳辐射较多且夏季更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降水少,晴天多,纬度高,昼长较长,太阳辐射较多),为乌鲁木齐;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7、8月份有伏旱,晴天多、光照强,所以③城为上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①为拉萨,年均值大——主要是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是海拔、天气状况造成的,A错误;②城为乌鲁木齐,日照年变化大——主要因为纬度较高,昼长长度年变化较大,B正确;③城为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的原因是天气状况,C错误;④城为成都,年均值小是因为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是天气状况造成的,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A-G地层中A地层位于最下层,含有的生物等级最低、最简单,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Ⅰ圈层为大气圈,地震震源不可能位于大气,A错误;Ⅱ圈层为地壳,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Ⅱ圈层,B正确;Ⅲ圈层为水圈,C错误;Ⅳ圈层为外地核,震源深度不可能达到地核,D错误。故选B。
7.答案:D
解析:Ⅰ圈层为大气圈,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A错误;Ⅱ圈层为地壳,岩浆位于上地幔的上部,B错误;Ⅲ圈层为水圈,在空间上分布较为连续但不规则,C错误;Ⅳ圈层为外地核主要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密度非常大,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三个时段中,甲时段大气逆温层厚度最大,说明甲时段逆温最强烈,近地面气温最低,B正确;逆温时段往往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尤其是黎明前,此种情况下,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弱,AC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高层气温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叫做逆温。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底层大气的气温逐渐升高,应该是太阳辐射增强,使得地面辐射加强,地面持续升温导致的,AB错误,C正确;大气辐射减弱会加强逆温,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丙时段逆温层较厚,但厚度不及甲厚度大,因此丙应为夜间地面降温的时间,但不是温度最低的时段,因此结合选项可知该时段应为夜间,甲对应的是日出前后,A错误,D正确;上午和下午地面温度较高,因此上午和下午不会出现丙所示的明显逆温,BC错误。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以谷风为主,夜间以山风为主,所以夜晚山风应为气象站吹向图中汾河河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山风向下运行过程中下沉增温,较来自河谷的谷风更为干燥,A错误;日出后,山坡的升温还需要一个过程,同理,降温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山谷风的转变并不是日出和日落前后,应该滞后一段时间,B错误;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山坡升温更快,更早形成和山谷之间的气温差,从而导致气压差出现较早,白天谷风出现早;受夏季气温整体偏高影响,夜晚降温更慢,更晚出现山坡与山谷的温差,从而导致气压差出现较晚,更晚出现山风,故夏季谷风影响时间更长,C正确;白天为谷风,夜晚为山风,夜晚山风下沉至谷底,谷地气流上升,易出现降水,D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由图中山脉位置和气象站位置可见,该气象站位于吕梁山东坡,该地夏季风为东南风,强度低于冬季风强度,谷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也为偏东风,谷风与背景风即夏季风风向一致,夏季风和谷风叠加,使谷风增强,B正确;与地势起伏、地表植被关系不大,AC错误;与太阳辐射更强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冷湖”发生在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夜晚时没有太阳辐射,且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地表辐射冷却作用显著,更容易形成“冷湖”,B正确,AC错;阴雨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地表辐射冷却作用相对不显著,D错。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暖带”的出现风速、空气湍流带来的热交换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一定都出现在阳坡,A错。根据所学知识,逆温现象是指空气在垂直方向出现上热下冷的情况,故“暖带”通常伴随着逆温,逆温层形成后,“暖带”更容易出现,二者关系密切,B错。焚风是干热风,“冷湖”是冷空气下沉,二者差异显著,C错。“冷湖”地区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静稳,云量少,风速小,扬尘少,有利于天文观测,D正确。故选D。
16.答案:A
解析:由所学风沙地貌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陡而下凹,往下风向延伸出两翼,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地主导风是西风,CD错误;由图可知,抛物线状沙丘的沙脊线靠近东侧,说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是陡坡,西侧是缓坡,A正确,B错误。故选A。
17.答案:D
解析:在沙丘的背风坡一侧(即陡坡一侧)风力、风速较小,蒸发较弱,水分条件好,植树种草容易成活,成活后能阻挡沙丘的迁移,因此防护林应建在陡坡一侧、背风坡一侧,故选D
18.答案:B
解析:该地海水浅,故结冰融冰对盐度的影响不大,①错误;波罗的海沿岸河流众多,淡水注入,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与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少,波罗的海蒸发量较小,降水量较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使波罗的海成为世界盐度最低海域,②③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答案:B
解析:荆江河段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流水搬运能力弱,泥沙堆积较多,河流两岸大多为砂质岩层,易被流水侧向侵蚀进而发生河岸崩塌,从而改道。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河流侧向侵蚀作用较弱,说明两岸岩层较硬,相对不易被侵蚀,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说明两岸岩层较软,相对容易被侵蚀,所以是河岸岩性差异导致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差异明显,B正确。上、下荆江河段空间尺度较小,地形、流量、沿岸植被差异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答案:D
解析:江心沙洲属于河流沉积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流速下降形成的泥沙淤积,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利于河水下泄,会减少沉积物在河曲地段沉积,利于船舶通行,改善航运条件;因沉积物减少,江心洲可能退化为水下砂体,②④正确;裁弯取直并不能增加河流径流量,①错误;河道裁弯取直后河流流经区域减少,湿地面积有所减少,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21.答案:C
解析:倒石堆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岩壁岩石空隙和裂缝中存有一定水分,在夜晚结冰后体积膨胀,白天温度升高后冰融化导致更多的水进入裂缝,不断循环产生的压力迫使山体岩石结构发生破坏而解体,即冻融风化作用,故选C。
22.答案:A
解析: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倒石堆主要在有冻融作用的山区,横断山脉海拔高,有冰川发育,阴山山脉、武夷山脉、太行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发育,排除BCD,故选A。
23.答案:C
解析: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米,可推断山峰海拔为1035~1040m,故A选项错误;乙地海拔为1030~1035m之间,小于1035m,故B选项错误;可根据公式求得陡崖的高度,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读图,该图等高距为5米,①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相对高度为10~20m,故C选项正确;该图等高距为5米,最高处海拔在1040~1045m之间,最低处海拔在990~995m之间,区域内最大高差为45~55m,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4.答案: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由图中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分布可知,①②之间为凹坡,②③之间为凸坡,②⑤之间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AC错误,B正确;②④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②地不在陡崖边缘处,且不知道②地坡度和④地距崖底的距离,不能判断两地能否通视,D错误。故选B。
25.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水库应该建在图中山峰右侧,③所在山谷上方等高线密集的峡谷之地。甲养殖场最低处靠近1020m等高线,将该等高线作为最高水位线计算,水库最低点为1005~1010m,因此水库最深为10~15m,故A选项正确;水坝高度为5~10m,故B选项错误;利用图中比例尺经计算可知,库区水面最大宽度小于0.5km,故库区水面小于0.25km2,故C选项错误;从地形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水库,故D选项错误。故选A。
26.答案:(1)顺 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差异)
(2)B>C>D>A C
(3)减弱
(4)昼。与林草地相比,石子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较高;石子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林草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增大,风力加大(空气流动加强)。
解析:(1)根据等压面判断,BD处等压面向上凸出,应该是高压,AC处是低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D流向A,B流向C。近地面B处是高压,气温低,C处是低压、气温高,因此B处气流遇冷下沉,C处气流受热上升。图中A、B、C、D四点间气流的运动方向是B→A→D→C→B,呈顺时针。甲图的大气运动原因是近地面受热不均,运动形式称为热力环流,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差异)。
(2)近地面的BC的气压大于高空AD的气压,同一水平面上,B为高压,C为低压,A为低压,D为高压,所以气压从小到大顺序是B>C>D>A;近地面的BC的气温高于高空AD的气温,同一水平面上,B为高压,气温较低,C为低压,C气温较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递减,BC、AD的海拔高度相同,高空D受来自近地面的热空气影响,气温高于A,故高空A气温较D气温更低,所以气温排序为C>B>D>A,,气温最高的为C。
(3)当甲图中两等压面逐渐与地平面平行,说明近地面气温差逐渐缩小,接近相等,气压差变小,大气运动强度将变弱。
(4)穿堂风风力最强的时段是屋前后温差最大的时候,一般白天石子路面升温快,林草地面升温慢,导致前后温差大,穿堂风风力最强。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草,可以显著增强穿堂风,与林草地相比,石子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较林草地面高;石子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林草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气压差较大;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增大,风力加大(空气流动加强),导致穿堂风显著增强。
27.答案:(1)甲——洪(冲)积扇;乙——三角洲。
(2)甲——B;乙——A。
(3)差异:A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大于B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理由: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变得平缓,流速减慢,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解析:(1)从地貌上看,图甲位于河流出山口是洪(冲)积扇,图乙位于河流入海口是三角洲,二者都是河流堆积地貌。
(2)甲地貌是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对应丙图中的B处,乙地貌是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对应丙图中的A处。
(3)河流流出山口,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图甲中A区域位于B区域随着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的携带能力会下降,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故A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大于B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
28.答案:(1)海陆间循环;原因:本次降水的时间长,强度大;城市路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排水速度慢。
(2)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
解析:(1)根据图文可知,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海葵”的残余环流从海洋上把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降水一部分被土壤、植被截留,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形式注入到图中河流,河流最终注入海洋,所以该地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内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与水循环中的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有关。据题干信息降雨超百年一遇,说明本次降水的时间长(9月9日17时至9月10日10时),强度大(“受强降雨影响”);市区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对于特大降水的相应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排水速度慢。
(2)读图可见,高州水库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有河流注入水库,所以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水库与库区周边比较,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的降水以地表和地下径流形式汇入水库,再加上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
(3)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从植被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角度描述。城市化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降水变率增大,城市内涝严重。植被覆盖率提高以后,减弱了地表径流流速,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提高了城市地下水水位、减轻了城市内涝;植被覆盖率提高,其蒸腾量增大,使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
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暗条和热通道分别位于太阳大气的,建阳光房可以,张先生网购的花卉,最有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