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共9页。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2023徐州期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其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回答1~2题。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2.该乡村空间结构有利于(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C.缩小城乡差距 D.集约节约用地[2023盐城高一期中]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从环境的角度看,该城市布局较合理。读图,回答3~5题。3.图中功能区②可能是( )A.绿化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居住区4.该城市的风频图最可能是( )A B C D5.若在该城市选择一个地价较低的地区进行廉租房建设,则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023北京通州运河中学期中]“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回答6~7题。6.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C.节省建筑材料D.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7.“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发[2023安徽庐江汤池中学期中]以下四张景观图,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据此回答8~9题。① ②③ ④8.四幅图中的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9.多出现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023盐城响水中学期中]“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的现象。下图为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10.下列国家中“虚假城镇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巴西 B.英国C.美国 D.印度11.下列城镇化发展特征中,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的是( )A.进入后期阶段B.出现逆城镇化C.发展速度较快D.地区差异较小12.下列有关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减少B.对城市土地质量会有不良影响C.会出现城市“热岛”现象D.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水质、水量[2023山东滨州期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3~14题。13.导致城市洪峰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有(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⑤真题实战练[2023浙江6月卷]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貌 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 D.防灾安全16.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2022江苏卷]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回答17~19题。17.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Ⅲ,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A.多元化 B.内向化C.等级化 D.中心化18.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19.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回答20~21题。20.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21.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021江苏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2~24题。22.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C.促进劳动力就业D.提高城镇化水平23.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Ⅰ B.ⅡC.Ⅲ D.Ⅳ24.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2022湖南卷]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回答25~27题。25.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C.河流 D.土壤26.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A.地形封闭B.聚居民族多C.交通便利D.经济实力强27.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回答28~30题。28.2010—2020年材料中四所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9.与材料中四所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我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30.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单元培优练1.C 2.D 解析 第1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平地少,山间小盆地称为“坝子”,其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和林地,应该是住宅区。故选C。第2题,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A错误;住宅背靠山区,可能多滑坡、泥石流,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B错误;该乡村结构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C错误;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D正确。故选D。3.B 4.D 5.A 解析 第3题,结合功能区②的分布可知,功能区②位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较小,主要沿公路分布,其分布特点和商业区一致,故功能区②为商业区,B正确;绿化区一般分布于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应该为功能区④,A错误;工业区由于污染较大,占地面积较广,一般位于郊外地区,功能区①符合工业区的分布特点,C错误;居住区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最大,一般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功能区⑤符合居住区的分布特点,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功能区①为工业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因此可以根据工业区的分布位置推断该城市东北方位风力较小且风频低。故选D。第5题,廉租房建设一般选择在地租较低的地方。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包括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甲地位于城市外围,且靠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且交通不便,可以推断甲地地租最低,A正确;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和上风向,且靠近居民区和公路附近,其不是地租最低点,B错误;丙地位于市中心,应该为地租最高点,C错误;丁地位于绿化带内,且附近有交通线分布,不是最适宜的廉租房建设地,D错误。故选A。6.B 7.B 解析 第6题,我国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骑楼”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有利于行人避雨和遮阳。故选B。第7题,由上题可知,建设“骑楼”的主要目的是避雨和遮阳,从侧面反映出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故选B。8.C 9.B 解析 第8题,①为江南水乡的建筑景观图,②是哥特式(西式)建筑,③是广东骑楼,④是福建土楼。广东骑楼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体现了广东文化的传承性和包容性。故选C。第9题,哥特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与教堂,多出现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故选B。10.A 11.C 12.D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选项中巴西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虚假城镇化”现象最为严重。故选A。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地区差异较大。故选C。第12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业用地被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生物多样性减少,A不符合题意;由于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城市土地质量有不良影响,B不符合题意;城市中人多、车多,导致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高,形成城市“热岛”现象,C不符合题意;城市道路和生产、生活导致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同时导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A 14.C 解析 第13题,城市洪峰提前,是由于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下渗减弱而地表径流增强,洪水加速流入河道,使洪峰提前;地表径流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故下水道多会导致洪峰提前;绿地多导致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弱,洪峰应该延后;洪峰提前与人口多关系不大。故选A。第14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使降雨进入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与防御洪水关系不大。故选C。15.A 16.C 解析 第15题,图示城市沿河流分布,呈条带状,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城市在河流沿岸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发展,A正确;如果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影响,一般不会呈条带状分布,B、C、D错误。第16题,2008—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15—2021年城市建设用地几乎没有增加,说明城市发展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没有沿河流、沿交通线等蔓延式快速发展,A错误,C正确;图示城市为我国某县级市,图中没有卫星城和工业区等信息,城市中心应以商业用地为主,B、D错误。17.A 18.A 19.B 解析 第17题,随着服装工厂、网上商铺等经济活动的增多,社会关系网络更加多样和复杂,逐步多元化;由于接纳外来人口并建立网络化关系,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属于开放型,不属于内向化;未出现明显的中心化、等级化。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Ⅰ该村落以本村居民为主;阶段Ⅱ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阶段Ⅲ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镇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第19题,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主要基于服装工厂和网店的发展,其主要驱动力为工业与信息化。20.B 21.A 解析 第20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排名前两名的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第21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使居住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动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符合题意;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22.B 23.D 24.A 解析 第22题,江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因而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乡村聚落搬离生态功能区,有利于保护环境敏感区;竞争力的强弱首先是基于同类功能区的比较,乡村聚落的迁移,使得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功能区的产业活动得到提升,但均是基于功能区各自纵向的发展而非横向的比较;就某个小区域而言,如果只是出于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目的,完全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来实现,而不需要进行聚落的整体搬迁;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功能区乡村聚落的规模没有明显扩大、数量也未增多。第23题,该题是围绕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图展开,分析每一种乡村聚落模式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模式Ⅳ从远离河流(受自然要素制约,如洪涝等自然灾害),到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等自然要素,也有河运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再到靠近公路(交通等社会经济要素),体现了从自然要素向社会经济要素的转变;模式Ⅰ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不能反映影响因素的变化;模式Ⅱ反映的主要是地形这一自然要素的影响;模式Ⅲ聚落等级大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第24题,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振兴为引领,让乡村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把乡村聚落向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的地区集聚,同时四幅图也总体反映出乡村聚落的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因而其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而非分散迁移,且布局相对集中并不均衡;若是原地保护,则不需要聚落的迁移。25.C 26.D 27.C 解析 第25题,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故选C。第26题,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实力对体育非遗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他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故选D。第27题,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28.A 29.D 30.B 解析 第28题,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四所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广州、深圳虽然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的数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增加的数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下降。第29题,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规模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第30题,四所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四所城市经济发达,增加的人口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2023徐州期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其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回答1~2题。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2.该乡村空间结构有利于(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C.缩小城乡差距 D.集约节约用地[2023盐城高一期中]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从环境的角度看,该城市布局较合理。读图,回答3~5题。3.图中功能区②可能是( )A.绿化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居住区4.该城市的风频图最可能是( )A B C D5.若在该城市选择一个地价较低的地区进行廉租房建设,则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023北京通州运河中学期中]“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回答6~7题。6.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C.节省建筑材料D.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7.“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发[2023安徽庐江汤池中学期中]以下四张景观图,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据此回答8~9题。① ②③ ④8.四幅图中的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9.多出现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023盐城响水中学期中]“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的现象。下图为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10.下列国家中“虚假城镇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巴西 B.英国C.美国 D.印度11.下列城镇化发展特征中,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的是( )A.进入后期阶段B.出现逆城镇化C.发展速度较快D.地区差异较小12.下列有关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减少B.对城市土地质量会有不良影响C.会出现城市“热岛”现象D.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水质、水量[2023山东滨州期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3~14题。13.导致城市洪峰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有(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⑤真题实战练[2023浙江6月卷]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貌 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 D.防灾安全16.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2022江苏卷]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回答17~19题。17.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Ⅲ,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A.多元化 B.内向化C.等级化 D.中心化18.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19.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回答20~21题。20.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21.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021江苏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2~24题。22.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C.促进劳动力就业D.提高城镇化水平23.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Ⅰ B.ⅡC.Ⅲ D.Ⅳ24.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2022湖南卷]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回答25~27题。25.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C.河流 D.土壤26.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A.地形封闭B.聚居民族多C.交通便利D.经济实力强27.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回答28~30题。28.2010—2020年材料中四所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9.与材料中四所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我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30.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单元培优练1.C 2.D 解析 第1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平地少,山间小盆地称为“坝子”,其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和林地,应该是住宅区。故选C。第2题,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A错误;住宅背靠山区,可能多滑坡、泥石流,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B错误;该乡村结构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C错误;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D正确。故选D。3.B 4.D 5.A 解析 第3题,结合功能区②的分布可知,功能区②位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较小,主要沿公路分布,其分布特点和商业区一致,故功能区②为商业区,B正确;绿化区一般分布于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应该为功能区④,A错误;工业区由于污染较大,占地面积较广,一般位于郊外地区,功能区①符合工业区的分布特点,C错误;居住区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最大,一般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功能区⑤符合居住区的分布特点,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功能区①为工业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因此可以根据工业区的分布位置推断该城市东北方位风力较小且风频低。故选D。第5题,廉租房建设一般选择在地租较低的地方。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包括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甲地位于城市外围,且靠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且交通不便,可以推断甲地地租最低,A正确;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和上风向,且靠近居民区和公路附近,其不是地租最低点,B错误;丙地位于市中心,应该为地租最高点,C错误;丁地位于绿化带内,且附近有交通线分布,不是最适宜的廉租房建设地,D错误。故选A。6.B 7.B 解析 第6题,我国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骑楼”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有利于行人避雨和遮阳。故选B。第7题,由上题可知,建设“骑楼”的主要目的是避雨和遮阳,从侧面反映出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故选B。8.C 9.B 解析 第8题,①为江南水乡的建筑景观图,②是哥特式(西式)建筑,③是广东骑楼,④是福建土楼。广东骑楼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体现了广东文化的传承性和包容性。故选C。第9题,哥特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与教堂,多出现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故选B。10.A 11.C 12.D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选项中巴西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虚假城镇化”现象最为严重。故选A。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地区差异较大。故选C。第12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业用地被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生物多样性减少,A不符合题意;由于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城市土地质量有不良影响,B不符合题意;城市中人多、车多,导致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高,形成城市“热岛”现象,C不符合题意;城市道路和生产、生活导致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同时导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A 14.C 解析 第13题,城市洪峰提前,是由于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下渗减弱而地表径流增强,洪水加速流入河道,使洪峰提前;地表径流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故下水道多会导致洪峰提前;绿地多导致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弱,洪峰应该延后;洪峰提前与人口多关系不大。故选A。第14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使降雨进入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与防御洪水关系不大。故选C。15.A 16.C 解析 第15题,图示城市沿河流分布,呈条带状,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城市在河流沿岸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发展,A正确;如果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影响,一般不会呈条带状分布,B、C、D错误。第16题,2008—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15—2021年城市建设用地几乎没有增加,说明城市发展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没有沿河流、沿交通线等蔓延式快速发展,A错误,C正确;图示城市为我国某县级市,图中没有卫星城和工业区等信息,城市中心应以商业用地为主,B、D错误。17.A 18.A 19.B 解析 第17题,随着服装工厂、网上商铺等经济活动的增多,社会关系网络更加多样和复杂,逐步多元化;由于接纳外来人口并建立网络化关系,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属于开放型,不属于内向化;未出现明显的中心化、等级化。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Ⅰ该村落以本村居民为主;阶段Ⅱ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阶段Ⅲ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镇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第19题,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主要基于服装工厂和网店的发展,其主要驱动力为工业与信息化。20.B 21.A 解析 第20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排名前两名的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第21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使居住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动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符合题意;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22.B 23.D 24.A 解析 第22题,江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因而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乡村聚落搬离生态功能区,有利于保护环境敏感区;竞争力的强弱首先是基于同类功能区的比较,乡村聚落的迁移,使得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功能区的产业活动得到提升,但均是基于功能区各自纵向的发展而非横向的比较;就某个小区域而言,如果只是出于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目的,完全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来实现,而不需要进行聚落的整体搬迁;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功能区乡村聚落的规模没有明显扩大、数量也未增多。第23题,该题是围绕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图展开,分析每一种乡村聚落模式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模式Ⅳ从远离河流(受自然要素制约,如洪涝等自然灾害),到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等自然要素,也有河运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再到靠近公路(交通等社会经济要素),体现了从自然要素向社会经济要素的转变;模式Ⅰ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不能反映影响因素的变化;模式Ⅱ反映的主要是地形这一自然要素的影响;模式Ⅲ聚落等级大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第24题,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振兴为引领,让乡村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把乡村聚落向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的地区集聚,同时四幅图也总体反映出乡村聚落的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因而其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而非分散迁移,且布局相对集中并不均衡;若是原地保护,则不需要聚落的迁移。25.C 26.D 27.C 解析 第25题,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故选C。第26题,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实力对体育非遗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他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故选D。第27题,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28.A 29.D 30.B 解析 第28题,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四所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广州、深圳虽然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的数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增加的数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下降。第29题,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规模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第30题,四所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四所城市经济发达,增加的人口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