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展开1. 会写“搁、综”等11 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 个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教学重点)
4. 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 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搁、综”等11 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 个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
教学过程
Ⅰ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妈妈的睡前故事陪伴着我们长大。后来我们自己也阅读了很多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可是你读过没有特定的任务、特定的时间和曲折的情节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好的故事》,去学习一个这样的故事吧。
2.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故事和课文中的故事的特点进行对比,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野草》的简介以及“北洋军阀”等资料简介。
Ⅱ 初读课文,识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伽”在“伽蓝”这个词中读qié,在“伽利略”中读jiā。
“蓑”平舌音,三拼音节,读suō。
2. 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运用多种方法交流解决。
(1)组织交流学生不理解、但注释中已解释的词语,如“石油”。
(2)组织交流联系上下文能够猜出具体意思的词语,如“四近”“膝髁”“云头”“皱蹙”。
(3)组织交流虽然不知道具体意思,但联系上下文能够猜出大概意思的词语,如“伽蓝”,学生联系上下文可以猜出是一种建筑物,教师可以随机补充介绍是“寺庙”;再如“乌桕”“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学生联系上下文可以猜出是植物,教师可以随机补充相关图片,并强调“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指的是同一种花。
(4)组织交流联系上下文也无法理解的词语,如“泼剌奔迸”,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学生一起上网查找解释,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要提示学生这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应该分开理解。
乌桕:一种树的名字。澄碧:清而明净。膝髁:膝盖。皱蹙:形容皱着眉头蹙着额头,表示愁郁忧虑。陡然:突然。伽蓝:佛寺。泼剌奔迸:随着奔涌的河水跳入发出声响。石油:旧时指煤油。繁响:繁密的响声。四近:指周围附近的地方。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碎散:细碎,零碎。
3. 重点指导书写:瞬、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扫清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Ⅲ 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 默读课文,在文中标注出哪些段落写的是现实,哪些段落写的是梦境。
(1)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巡视解疑。 (2)汇报交流。
第1、2 自然段和第10 ~12 自然段写的是现实。第3~ 9 自然段写的是梦境。
2. 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第3~9 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到“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第10~12 自然段)写“我”从梦中惊醒,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课文结构的梳理办法,帮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3. 通读全文,结合时代背景,你有什么感想?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生字以及难理解的词语。另外,在整体感知的环节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脉络,初步了解了美好的梦境。那么这个梦境到底有多美好?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5. 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资源基础练习的内容。
6. 课后作业:(1)抄写、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建议完成第1 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 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Ⅰ 巩固复习,引入新课
1. 听写本课生字、生词。
2. 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份,师生共同批阅。
3. 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现实和梦境的?
本文是按照现实——梦境——现实的顺序来写的。
师:作者是在一个怎样的夜晚进入这美好的梦境的?下面让我们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吧。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为本课研读现实和梦境做了铺垫。第二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期待,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Ⅱ 品读课文,研读现实
自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一个怎样的夜晚进入这美好的梦境的?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纠正读音与断句。(2)小组交流。(3)集体汇报。
预设1 :作者是在一个“昏沉的夜”进入美好的梦境的。因为课文一开头便写“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当时的社会非常落后,普通的家庭只能靠点煤油灯在晚上照明。“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周围也越来越昏暗了,所以说作者是在一个“昏沉的夜”进入美好的梦境的。
预设2 :作者是在一个孤独、冷清的夜晚进入美好的梦境的。因为课文中写了“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也就是说屋外是热闹的,而屋内是冷冷清清的,作者在孤独地抽着香烟。
师总结:作者是在一个孤独、冷清的“昏沉的夜”进入美好的梦境的。那么他在这样的夜晚进入了一个怎样美好的梦境呢?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吧。
Ⅲ 展开想象,体会梦境的美好
1. 默读课文第4 自然段,思考:这个“好的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1)学生自读,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这个“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
2. 作者在描写这个“好的故事”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云锦和万颗奔星,营造了一种动感十足、节奏明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怀。
师:这“好的故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下面让我们品读课文。
3. 品读课文第3~9 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具体体现“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语句,并在小组交流。
(1)学生边读边画。(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预设1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预设2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预设3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预设4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4. 品读这些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都是哪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会在梦中梦到它们?
这些景物都是江南水乡的景物。因为作者是浙江绍兴人,所以他的梦里出现的是故乡的景物。
(2)这些景物为什么没有规律?
这些景物是作者梦中所见。梦是变化无常且没有规律可言的。
(3)这些景物为什么都是水中的倒影呢?
水中的倒影都是虚幻的,人们常说水中花镜中月,这些都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它们只能是出现在梦里的虚幻的东西。
师总结:梦境中的这些东西是作者执着追求的,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好的故事”,把它们描绘得美丽、幽雅、有趣。
5. 朗读指导。
朗读这些语句的时候要读得慢一些,用舒缓的语调读出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感觉。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独立思考结合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Ⅳ 结合资料,升华主题
1. 师:再美好的梦也有醒来的时候。当作者从梦中醒来又会看到怎样的情景?他会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10 ~12 自然段吧。
默读课文第10~12 自然段,勾画出文中描写作者梦醒来后的样子的语句。
只见昏暗的灯光;昏沉的夜。
2. 作者梦中的“好的故事”和眼前现实中“昏沉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这个夜晚对于作者来说只是一个寻常的夜晚吗?请你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说一说自己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吧。
(1)默读“阅读链接”资料。(2)独立思考。(3)全班交流。
预设: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和梦中“好的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作者产生了惆怅与失望的情绪。但是作者却没有退缩。他勇往直前,坚信:黑暗总会过去,黎明必将到来。随着黎明的来临,“好的故事”也会成为现实,人们的前途必将光明一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展示了作者的革命理想和人生追求。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资料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升华主题,培养了学生使用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 课堂小结:本文不仅仅是一场美好的梦,更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本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从中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我们以强烈的冲击。
4. 当堂检测: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
5. 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语句。(2)阅读鲁迅《野草》中的《秋夜》和《风筝》。(3)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4)建议完成第2 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现实 昏沉的夜
美丽
好的故事 梦境 幽雅 美好理想
有趣 坚定追求
现实 昏沉的夜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安排的:
1. 深入了解写作背景。想要深入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必须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出示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了解了写作背景,同学们就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写出一篇这样的文章了。
2. 小组合作,排除阅读障碍。朗读课文,对于文中不懂的字词小组交流,通过课文注释、查字典弄懂。我在一旁及时引导。
3.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朗读、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首先写“昏沉的夜”引出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其次集中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最后写“好的故事”的破灭回到“昏沉的夜”。这个线索,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内容,有助于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样一个“好的故事”。
不足之处:虽然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有成功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在本课中,我在课堂上的关注面窄,只注重了那些举手的同学,没有关注那些不举手的同学是不是跟着思路在学,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所要学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共8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6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6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根据图片猜故事,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初步感知,研习探究,重点句子赏析,写法探究,拓展延伸,提炼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26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26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根据图片猜故事,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初步感知,研习探究,重点句子赏析,写法探究,拓展延伸,提炼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