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测试题
展开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
1.(2022河南孟津会盟联合中学期中)关于地球原始生命的起源,人们比较认可的说法是( )
A.化学演化学说B.自然发生论
C.生命来源于宇宙或其他星球D.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出来的
2.(2021贵州六盘水期末)用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从而否定了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是( )
A.雷迪B.米勒C.海尔蒙特D.巴斯德
知识点2 生命起源的过程
3.(2021甘肃临泽期中)下列属于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 )
A.氨、氢气、氧气B.氧气、甲烷、二氧化碳
C.氨、氢气、甲烷、水蒸气D.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氧气
4.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电子预印本网站arXiv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在陨石中发现了蛋白质。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属于有机大分子物质
B.该证据的发现证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地球是错误的
C.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形成的过程属于生命起源的第二步
D.这些蛋白质说明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
5.(2022河南孟津会盟联合中学期中)原始海洋在生命诞生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
A.为有机小分子的合成提供能量B.使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
C.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场所D.使地球温度升高
6.(2021山西运城第三次联考改编)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来自 。
(2)你认为生命起源的步骤中哪一步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
。
(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由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形成 ,所需要的条件是 、高温和紫外线等;第二阶段是由 形成 ;第三阶段是由
形成能生长、生殖、遗传的 ,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4)米勒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 (填图中字母)阶段。
(5)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填图中字母)
7.(2022江苏盐都第一共同体期中)如图是美国青年学者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2)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了这个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装置,他向装置输入的气体中,没有 。
A.氨气B.氢气C.氧气D.甲烷
(3)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 。
A.原始大气B.原始火山C.原始岩石D.原始海洋
(4)此模拟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的进程中,从 到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能力提升全练
8.(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大气成分的是( )
A.二氧化碳B.氨C.水蒸气D.氧气
9.(2022河南鹿邑第二次月考)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不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 )
A.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大分子物质C.单细胞生物D.原始生命
10.(2021广西贺州中考)“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据的结论是( )
A.原始地球一开始就存在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来自其他星球
11.(2021山东东营中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12.(2021河南太康期中)在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后,几位同学针对我国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展开辩论,其中没有道理的观点是( )
A.易川说:“无中生有”思想蕴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地球上的生命就是从无生命→原始生命→生物多样性
B.孙悟说:生命的起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不能“无中生有”
C.晋桦说:“无中生有”主要体现了“无”和“有”的辩证关系,应放在具体事实中去分析
D.樊直说:“无中生有”是空想,米勒已用实验证明其错误性
13.(2020辽宁铁岭中考)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海洋中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14.(2022甘肃会宁期中改编)如图是一位美国科学家模拟原始地球的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
(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 设计的。
(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生成
物质的。
(5)该实验初步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 步。
素养探究全练
15.关于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一)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微生物。
(二)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个瓶内,立刻用软木塞塞住瓶口。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微生物。
(三)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四)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请分析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雷迪的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
(2)尼达姆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 的猜想。
(4)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的作用是 ;若把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 (填“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A 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2.D 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从而否定了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
3.C 原始大气中含有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等气体,不含有氧气。
4.B 陨石来自外星球,其中有蛋白质说明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但这还远远不能证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地球是错误的。
5.C 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场所。
6.(1)火山喷发 (2)从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3)有机小分子 闪电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 (4)A (5)B、C、D
解析 (1)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2)在由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过程中,第一次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因此从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等作用下合成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完成的。第三步是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能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4)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5)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B、C、D。
7.(1)闪电 (2)C (3)D (4)无机物
解析 (1)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2)原始大气中不含有氧气。(3)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4)此模拟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的进程中,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能力提升全练
8.D 原始大气中不含有氧气。
9.A 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物质随雨水进入原始海洋。
10.B 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模拟实验证实原始地球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
11.D 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与几十亿年前的环境条件有明显不同,现在的地球上不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12.D 米勒设计实验装置模拟原始大气环境,采用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结果得到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是有可能的,米勒实验不能说明“无中生有”的错误性。
13.A 化学演化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生命。这表明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14.(1)米勒 (2)原始大气 闪电 (3)原始海洋 氨基酸 (4)有机小分子 (5)一
解析 (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4)(5)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素养探究全练
15.(1)设置对照实验 (2)能 (3)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或加热时间不够长) (4)阻挡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 会
解析 (1)从雷迪的实验可以看出,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2)尼达姆的实验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3)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对尼达姆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是基于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或加热时间不够长)的猜想。(4)巴斯德的实验中将肉汤放入曲颈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虽然瓶中肉汤与空气相通,但微生物只落在曲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在A处折断后,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因此曲颈的作用是阻挡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
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618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同步练习1docx、618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练习1docx、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5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练习1docx、5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