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盐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5251638/0-1705656361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盐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5251638/0-17056563613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盐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5251638/0-1705656361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盐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盐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运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通过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化石,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 )
A. 学会使用打制石器B. 学会使用火
C. 学会建造房屋D. 学会制造陶器
【答案】B
2. 距今约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创造出的文明成果有( )
A. 干栏式房屋、种植粟B. 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C. 半地穴式房屋、种植水稻D. 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
【答案】D
3. 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水患。他所治的“水”是( )
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淮河
【答案】A
4. 发掘于洛阳的二里头遗址,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群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哪个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
【答案】A
5.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最主要的依据是( )
A. 仓颉创造了文字B. 出土发掘了甲骨文
C. 有精美的青铜器D. 出土发掘青铜铭文
【答案】B
6.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吏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诸侯们的这些做法( )
A. 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 使春秋战争连绵不断
C. 使分封制逐步瓦解D. 使大国走上争霸道路
【答案】C
7. 在成都平原发展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
A. 管仲B. 商鞅C. 李冰D. 李斯
【答案】C
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他促进教育向民间发展、打破“学在官府”的举措是( )
A.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B. 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C. 提出“仁者爱人”的道德规范D.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答案】A
9. 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A. 丞相B. 刺史C. 太尉D. 御史大夫
【答案】D
10. 唐代诗人章碣有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此诗反映历史现象有( )
A. 秦统一全国的历程和刘邦、项羽起兵反秦
B. 秦朝“焚书坑儡”和刘邦、项羽起兵反秦
C. 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和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
D. 秦朝派兵进攻匈奴和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
【答案】B
11. 《汉书》记载:天下刚刚统一平定,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坐牛车出行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朝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 实施“以德化民”的方略B.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 征伐匈奴维护边境的安宁D. 向全国军民征集马匹
【答案】B
12. 西汉建立的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 )
A. 郡学B. 国学C. 太学D. 州学
【答案】C
13.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 )
A. 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B. 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
C. 西汉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D. 不断巩固和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
【答案】A
14.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突出表现在( )
A. 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B.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丞相共同专权D. 豪强地主控制中央权力
【答案】B
15.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信之。”“凿空”是指张骞出使
A. 西域B. 西藏C. 西非D. 西欧
【答案】A
16. 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 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
C. 通往西域的道路D. 通往漠北的道路
【答案】B
1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
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懿D. 司马炎
【答案】A
18. 读《赤壁之战形势图》,指出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东汉末年时局产生的影响是( )
A. 瓦解了东汉的统治B. 出现南北朝的局面
C.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D.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D
19. 读《三国方位图》(下图),符合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地理方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C
20.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开始于( )
A. 西汉B. 东汉C. 三国D. 西晋
【答案】D
21.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说明江南地区( )
A.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B. 人口迅速增长
C. 成为当时政治中心D. 少受战争影响
【答案】B
22. 北魏时期,推动北方进行社会改革,促进北方地区民族的大交融政治家孝文帝,是哪一民族( )
A. 匈奴B. 鲜卑C. 氐D. 羌
【答案】B
23.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在这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需要( )
A. 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B.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获得成功
C. 注意总结经验,改进工具
D. 农民得科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答案】A
二、综合运用题
24. 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在历史典籍有明确记载,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黄帝赞》诗
材料二:李白《古风》诗中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仰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其子弟为诸侯,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诸葛亮像与《蜀相》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轩辕黄帝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地位,举出他有哪些发明创造(相传中)?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秦王是哪位君主(姓名)?简述秦王为统一全国做了哪些准备?指出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内容,简述“推恩令”实行后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蜀相诸葛亮受到后人敬仰的理由。
【答案】(1)黄帝和炎帝(不答也可)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段、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2)秦王即赢政。他为统一全国做的准备:他招募各国人才,委以作重任;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政策的内容: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其子弟为诸侯,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政策的影响: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4)诸葛亮受到后人敬仰的理由:促进蜀国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轩辕黄帝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地位是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段、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2)依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即嬴政;他为统一全国做的准备是:他招募各国人才,委以作重任;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依据材料三“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其子弟为诸侯,由皇帝制定封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政策的内容是: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其子弟为诸侯,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政策的影响是: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蜀相诸葛亮受到后人敬仰的理由是促进蜀国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5. 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摘自《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荨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治国思想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韩非思想与孔子思想的主要不同之处,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他的这一举措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案】(1)孔子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进步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积极意义。
(2)韩非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与孔子的“以德治国”不一样(或,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韩非的思想影响:为后世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3)商鞅主张:依法治国;注重公平无私,赏罚分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推行改革。
(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的目的: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作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影响:儒家思想从汉朝起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与孔子的“以德治国”不一样;韩非的思想为后世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3)依据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依法治国;注重公平无私,赏罚分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推行改革。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作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可从儒家思想从汉朝起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进行回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光明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龙岗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龙华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运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