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下列年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贴春联B. 看春晚
C. 包饺子D. 糯米酿甜酒
2.“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在二十大上确立的我国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开发新能源汽车B. 推行无纸化办公模式
C. 加高工厂烟囱排放废气D.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3.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在加油站、面粉厂等场地,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
A. B. C. D.
4.“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硅元素翻译成“矽(xi)”。如图是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的元素符号是ClB. x的值为14
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5.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异黄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B. 含有27个原子
C. 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D.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6.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B. 加入锌粒
C. 倾倒液体D. 振荡试管
7.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放在容器中,低温下冻干,可得到一种新材料“碳海绵”,该材料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海绵具有吸附性B. 碳海绵属于碳单质
C. 常温下,碳海绵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 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8.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2C)负载金原子(Au)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时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碳化钼的化学性质改变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原子结构模型
C. 灭火方法
D. 空气组成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 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则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D.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1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B.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3.芯片的制造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下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高纯硅的流程。
查阅资料:“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1)四氯化硅(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流程中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 。
(3)步骤①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步骤③中“精馏”是利用了物质的 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5)为了使资源综合利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_____ (写1种即可)。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我国自主制造的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海试成功,为“可燃冰”技术装备自主化汲取了宝贵经验。
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如果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采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可燃冰属于 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可燃冰属于 _____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甲烷的化学式CH4的微观意义是 ______ (写1点即可)。
(4)室温下,充分燃烧1g可燃冰(甲烷的燃烧)和1g煤,产生的CO2的质量及释放的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 (写1点即可)。
(5)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世界领先,研究表明,甲烷可造成的温室效应约是等质量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请为我国开采可燃冰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装置A和装置C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实验时试管口忘记放一团棉花,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 ______ (选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3)实验室要收集较干燥的氢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燃烧的有关知识后,对“燃烧的一些现象”开展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再认识燃烧
小组同学进行镁条的燃烧实验时,发现镁除了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由上述现象,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 。
(2)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活动二】探究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3)点燃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将金属导管的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的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 (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4)【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 (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请你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5)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实验事实,请你分析产生火焰的原因: ______ 。
【活动三】探究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的原因
(6)为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小组同学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3mm)放入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及现象的记录如下表:
①你认为上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7.小刚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2g该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100g稀盐酸(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7.6g(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______ g。
(2)12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贴春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B、看春晚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C、包饺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D、糯米酿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开发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B、推行无纸化办公模式,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C、加高工厂烟囱排放废气只会将废弃排放到高处、更远处,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废气的排放,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保护环境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要禁止烟火。
A、该标志为节约用水,故A错;
B、该标志为当心爆炸标志,故B错;
C、该标志为腐蚀品标志,故C错;
D、该标志为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加油站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硅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硅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异黄酮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异黄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异黄酮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异黄酮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如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操作为:先将试管平放,再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缓缓竖直试管,药品慢慢滑到试管底部,故B错误;
C.倾倒液体药品,瓶塞应倒放在桌面,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靠,试管略倾斜,标签朝向手心,故C错误;
D.振荡试管需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持住试管的中上部,试管略倾斜,手腕用力振动试管,该图示试管直立,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进行分析;
B、根据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操作进行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药品进行分析;
D、根据振荡试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规范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答案】B
【解析】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A说法正确;
B、“碳海绵”是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放在容器中,低温下冻干得到的,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说法错误;
C、“碳海绵”中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碳单质,与碳的化学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说法正确;
D、“碳海绵”中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碳单质,与碳的化学性质相似,高温条件下碳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D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碳在常温下稳定性,点燃条件下的可燃性,高温条件下的还原性。
明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及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碳化钼(M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
A、碳化钼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碳化钼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A不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热点。B不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C正确;
D、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反应物CO中,O是−2价,所以C是+2价;反应物H2O中,O是−2价,所以H是+1价;生成物CO2中由于O是−2价,所以C是+4价,H2中H的化合价为0。即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不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应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各选项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9.【答案】D
【解析】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模型错误。
B、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故选项模型错误。
C、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模型错误。
D、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是21%,氮气是78%,其它气体是1%,故选项模型正确。
故选:D。
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进行分析。
C、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原子的结构、灭火的原理、空气的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质子、电子都带电,都不是离子,A推理不正确;
B、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推理不正确;
C、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C推理正确;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氖原子、水分子、甲烷分子质子数都是10,但二者不属于同种元素,故D推理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离子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推理,不能盲目推理,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A、图示实验中,A烧杯中无色酚酞变红,而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不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该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氧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因此该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
C、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因此该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烧杯的梯架上放两支燃着的蜡烛,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烧杯中下边蜡烛先灭,上边蜡烛后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该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A
【解析】解:A、热水既为铜片上白磷燃烧提供热量,又能使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A正确;
B、现象②说明热水提供的热量没有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
C、②③实验有多个变量,没有可比性,故C不正确;
D、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D不正确。
故选:A。
A、根据热水既为铜片上白磷燃烧提供热量,又能使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进行分析。
B、根据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C、根据热水提供的热量没有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D、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答案】+4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2C+SiO2Si+2CO↑物理 HCl或H2
【解析】解:(1)四氯化硅(SiCl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2)流程中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3)根据制取高纯硅的流程可知,步骤①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
(4)步骤③中“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各物质分离出来,利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5)根据制取高纯硅的流程可知,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Cl、H2。
故答案为:(1)+4;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3)2C+SiO2Si+2CO↑;
(4)物理;
(5)HCl或H2。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2)根据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3)根据制取高纯硅的流程进行分析。
(4)根据“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各物质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5)根据制取高纯硅的流程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不可再生 混合物 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等质量的煤和可燃冰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合理即可)开采可燃冰应该控制好甲烷的收集,防止甲烷泄漏造成的温室效应
【解析】解:(1)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可燃冰在短时间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属于混合物;
(3)甲烷的化学式CH4的微观意义是: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4)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是:等质量的煤和可燃冰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5)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世界领先,研究表明,甲烷可造成的温室效应约是等质量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开采可燃冰应该控制好甲烷的收集,防止甲烷泄漏造成的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
(1)不可再生;
(2)混合物;
(3)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4)等质量的煤和可燃冰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合理即可);
(5)开采可燃冰应该控制好甲烷的收集,防止甲烷泄漏造成的温室效应。
(1)根据能源的分类及可燃冰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及可燃冰的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进行分析;
(4)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
(5)根据题文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5.【答案】锥形瓶 2KMnO4K2MnO4+MnO2+O2↑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水槽中的水变红 正 E
【解析】解:(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放了一团棉花,则制取氧气的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水槽中的水变红,实验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则实验时试管口忘记放一团棉花,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水槽中的水变红,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上;
(3)收集较干燥的氢气应用排空气法,由于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实验室要收集较干燥的氢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E。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水槽中的水变红;正;
(3)E。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根据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放了一团棉花,则制取氧气的药品是高锰酸钾来分析解答;根据实验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水槽中的水变红来分析解答;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来分析解答;
(3)根据收集较干燥的氢气应用排空气法,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
16.【答案】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Mg+O22MgO 气态 沸点 有 硫的沸点低于硫燃烧时的温度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丝中含有较多的碳
【解析】解:(1)小组同学进行镁条的燃烧实验时,发现镁除了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上述现象,对燃烧新的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3)点燃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将金属导管的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的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4)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可推测:钠在燃烧时,有火焰产生。
(5)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实验事实,可分析产生火焰的原因:硫的沸点低于硫燃烧时的温度。
(6)①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上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铁丝中含有较多的碳。
故答案为:(1)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2Mg+O22MgO;
(3)气态;
(4)沸点;有;
(5)硫的沸点低于硫燃烧时的温度;
(6)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铁丝中含有较多的碳。
(1)根据镁除了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
(3)根据点燃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将金属导管的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的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进行分析。
(4)根据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进行分析。
(5)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进行分析。
(6)根据铁丝中含有较多的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4.4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故答案为:4.4;
(2)设12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4.4g
10044=x4.4g x=10g
答:12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12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正确理解题目所给信息和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证明二氧化碳的
密度比空气大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的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______
2022-2023学年广西梧州苍梧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梧州苍梧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