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54419/0-17056708290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54419/0-17056708291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54419/0-17056708291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成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死灰复燃B. 花香四溢C. 滴水成冰D. 刻舟求剑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铜丝用来做导线B. 氧气用于支持燃烧C. 氢气用来作燃料D. 氮气做保护气
3.生活中的下列“冰”或“水”,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干冰B. 可燃冰C. 糖水D. 井水
4.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一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一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变色一一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5.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B.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C.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D. 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6.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点石成金”一一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会发生变化
B. “花香四溢”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一一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
D. “釜底抽薪”一一清除可燃物
7.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TiO2+2Cl2+2C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 TiO2是氧化物D. 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8.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9.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滤液中的溶质只有Fe(NO3)2
B. 滤液中的溶质有Fe(NO3)2和Cu(NO3)2
C. 得到的滤液为浅绿色
D. 滤渣中有Fe、Cu和Ag三种金属
10.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B. x的取值范围:0≤x≤30
C. 当y≤24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 x+y=6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1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其中气体是 ______ 。
(2)“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 ______ 反应。
(3)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 ______ 。
12.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写化学式)。
(2)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支持燃烧,却能支持镁条燃烧,已知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一个置换反应,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 。
(3)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后试液变红,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 。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一氧化碳、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在符号①Fe3+、②H2CO3、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②变化中
和
的质量比为 ______ (最简整数比)。
14.观察图1、图2中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1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 ;溴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______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2)图2所示微粒中,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5.构建知识网络、绘制思维导图是训练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经复杂反应生成红色固体D,E物质常用于灭火。AC两物质的反应通常用于实验室制取E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给出),请完成下列各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 ,D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E→C______ 。
D→E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6.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气体。对其制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利用它们。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b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 ______ (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如果用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同学们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于天平左盘,调节天平使之平衡。观察到铁钉表面变为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细心的同学发现,铁钉表面同时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泡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作出猜想】A同学:氧气 B同学:二氧化硫 C同学:二氧化碳 D同学:氢气,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C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 。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反应一段时间后,A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______ ,则她的猜想错误。
(2)B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 ______ ,则她的猜想也错误。
(3)D同学将图Ⅰ中的a端导管与图Ⅱ中的c端导管相连,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从图Ⅱ另一端导管出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如何产生的呢?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你的推测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8.实验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1)进行反应时常将鸡蛋壳在研钵中研碎,目的是 ______ 。
(2)该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
(3)请你计算该实验所用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铜丝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氧气用于支持燃烧,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用来作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答案】A
【解析】解:A、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井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方法,说法正确;
B、点燃氢气要提前验纯,以防氢气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C、燃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以防燃气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D、面粉厂内弥漫着面粉颗粒,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要禁止吸烟,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爆炸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由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不能改变了元素种类,所以“点石不能成金”,故选项解释错误。
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釜底抽薪,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三种,该反应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C属于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T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理解置换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合金的性质、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和二氧化碳常温下均为气体,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用途是解题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A、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亚铁,是因为铁过量,该选项正确;
B、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铜,该选项不正确;
C、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该选项正确;
D、滤渣中有Fe、Cu和Ag三种金属,该选项正确。
故选: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
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15−0):(20−10)=15:10=3:2,故A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确定x+y=(16+24+15+20)−10=65,故B说法错误;
C.当y<24时,该反应可表示为N+P+Q→M,是化合反应;当y=24时,该反应可表示为P+Q→M或P+QNM,是化合反应,故C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y=(16+24+15+20)−10=65,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
【解析】解:(1)汽水是由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其中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2)“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故答案为:氧气;
(3)铁与氧气和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故答案为: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
(1)根据碳酸饮料的成分来分析;
(2)根据金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3)根据防锈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的形成、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防锈的原理等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H4 2Mg+CO2C+2MgOCO2+H2O=H2CO3
【解析】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2)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一个置换反应,生成物应是碳和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
(1)CH4;
(2)2Mg+CO2C+2MgO;
(3)CO2+H2O=H2CO3。
(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一个置换反应,生成物应是碳和氧化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O ① A 4:7
【解析】解:(1)在一氧化碳、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一氧化碳,化学式是CO;故答案为:CO;
(2)在符号①Fe3+、②H2CO3、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①;故答案为:①;
(3)①A、B、C中,A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表示混合物;故答案为:A;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O+O22CO2;变化中和的质量比即氧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为32:(28×2)=4:7;故答案为:4:7。
(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回答;
(2)根据粒子的符号的意义分析回答;
(3)①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②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微观模型图的意义,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4.【答案】7 A E
【解析】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5=2+8+18+X,X=7。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7,A符合要求。
(2)图2所示微粒中,ABE属于原子,其中E原子的最外层为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
(1)7;A;
(2)E。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氧气 Fe2O3 CO2+C2COFe2O3+3CO2Fe+3CO2
【解析】解:(1)A物质的名称是氧气,D的化学式为Fe2O3。
(2)E→C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D→E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1)氧气;Fe2O3。
(2)CO2+C2CO;Fe2O3+3CO2Fe+3CO2。
B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铁,B经复杂反应生成D,D又可转化为B,D是红色固体,D为氧化铁,D发生反应可生成E,E物质常用于灭火,E是二氧化碳,B、C都可与A发生反应,则A是氧气,C能和A反应,E和C能相互转化,C为一氧化碳,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6.【答案】长颈漏斗 B2H2O22H2O+O2↑
【解析】解:(1)仪器名称:b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可以选择B作为发生装置。如果用来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B;2H2O22H2O+O2↑。
(1)根据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答案】Fe+CuSO4=Cu+FeSO4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溶液不褪色 Fe+H2SO4=H2↑+FeSO4
【解析】解: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作出猜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铁和硫酸铜溶液中不含碳元素,则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猜想错误,则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2)由资料可知,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由于猜想错误,则现象为溶液不褪色;
【得出结论】由于产生了氢气,而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则硫酸铜溶液显酸性,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H2↑+FeSO4。
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
【作出猜想】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进行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2)溶液不褪色;
【得出结论】Fe+H2SO4=H2↑+FeSO4。
根据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作出猜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1)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生成的气体为氢气,而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知识较多,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再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作答。
18.【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蛋壳与盐酸充分反应
【解析】解:(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进行,将蛋壳研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蛋壳与盐酸充分反应;
(2)生成CO2的质量为:150g+6.25g−154.05g=2.2g。
答:生成CO2的质量为2.2g。
(4)设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2.2g
10044=x2.2g
解得:x=5g,
碳酸钙质量分数为:5g6.25g×100%=80%。
答:该实验所用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蛋壳与盐酸充分反应;
(2)2.2g;
(3)80%。
(1)根据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的影响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6
24
15
20
反应后质量/g
x
y
0
10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g
6.25g
154.05g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