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钢铁生锈B. 粮食酿酒C. 蜡烛燃烧D. 气球爆炸
2.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分类回收垃圾,全部填埋处理B. 电动汽车充电不方便,不应推广使用
C. 水资源有限,节约用水D. 农作物秸秆直接焚烧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闻气味B. 吹灭酒精灯
C. 测量体积D. 取块状固体
4.“我来自碳族,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一氧化碳D. 水蒸气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6.贵的资源,以下有关空气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氮气质量分数约为78%
B. 氧气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却很广泛
D. SO2、NO2、CO和CO2都是大气污染物
7.“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是,不管酒坊多偏僻,总能闻到酒香味。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 分子分解为原子
8.富硒食物逐渐受到欢迎,如图是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34
B. 元素符号为Se
C. 元素名称是硒
D. 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9.某种肥料的主要成分为NaH2PO4(磷酸二氢钠),其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B. +3C. +5D. +6
10.下列关于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是一种阳离子B.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C. ④带一个正电荷D. ②的化学性质活泼
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一定不变B. 在反应前后物理性质一定不变
C.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12.森林火灾一旦发生,非常难以扑灭。下列有关森林防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森林公园应设置防火警示牌
B. 进入林区,禁止吸烟
C. 砍伐隔离带是森林救火的手段之一,利用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
D. 发现森林火灾,应第一时间报警,非专业人员需确认安全情况下参与灭火
13.乳酸(C3H6O3)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乳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B. 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D. 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67%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1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 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中毒
B. 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 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冶炼金属
D. 组成:CO2、CO均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5.“宏观-微观-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从物质类别上看:图示物质中有1种氧化物
B. 从微观构成上看:图示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D. 从反应类型上看: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14测年法测定古代遗存的年龄是考古的重要方法。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并能与氧气结合成二氧化碳形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断其年代。
(1)碳−14与氧气结合成二氧化碳属于 ______ 变化。
(2)碳−14和碳−12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的质子数 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
(3)植树造林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其原因是 ______ 。
17.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
(2)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 。
18.水是万物之源,保护水资源是目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其中绝大部分水为 ______ (填“海水”或“淡水”)
(2)电解水实验中,正极和负极区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______ 。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
19.探究物质的构成,一直是化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1)用化学符号表示5个钠离子 ______ 。
(2)“海水变石油”目前看来是一个闹剧,请说明海水不能直接变为石油的原因 ______ 。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0.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组成相同,C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五、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1.工业上合成NH3的工艺流程可简化为:
(1)工业上制取N2时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 ______ ;
(2)用焦炭和水蒸气制取氢气的反应:C+H2O(气)CO+H2,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______ 。
(3)合成塔分离氨的方法说明氨与N2和H2相比,沸点更 ______ (填“高”或“低”)。
(4)将降温分离出的N2、H2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 ______ 。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2.请你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①装置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______ ,收集氧气可以选择 ______ (填装置组序号)
(3)验证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3.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CuO)可能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为验证真伪,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氧气
Ⅲ.______ :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10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将猜想Ⅲ补充完整:
(2)步骤①的目的 ______
(3)步骤④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______
(4)若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1.6g,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气球爆炸只是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垃圾应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不能全部填埋处理,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故A做法不合理;
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B做法不合理;
C、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应节约用水,故C做法合理;
D、农作物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故D做法不合理。
故选:C。
根据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
3.【答案】C
【解析】解:A、闻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该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
B、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该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该操作符合实验要求;
D、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该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
故选:C。
A、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块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为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4.【答案】A
【解析】解:二氧化碳是含碳的化合物,来自碳族,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能“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喝了汽水以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故喝了直打嗝;综上所述,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A。
根据题意,叙述中的“我”来自碳族,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喝了直打嗝,结合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A错误;
B.氧气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故B错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途却很广泛,故C正确;
D.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的氧化性进行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D、根据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答案】B
【解析】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可以被人们闻到。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Se,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元素名称是硒,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H2PO4(磷酸二氢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磷酸二氢钠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故选:C。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规律进行分析。
掌握化合价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③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一种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①③的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④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的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中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8,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④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进行分析判断。
D、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说法错误;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也可能是减慢,故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森林公园中含有枯树枝、干草等大量可燃物,应设置防火警示牌,故A说法正确;
B、进入林区禁止吸烟,防止引发火灾,故B说法正确;
C、砍伐隔离带是森林救火的手段之一,利用了移走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说法错误;
D、发现森林火灾,应第一时间报警,非专业人员需确认安全情况下参与灭火,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消防安全知识、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乳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A正确;
B.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6):(16×3)=18:3:24,故B错误;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6+16×3=90,故C正确;
D.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612×3+1×6+16×3×100%≈6.67%,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乳酸化学式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AC
【解析】解:A、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均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C。
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涉及到的三种物质均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图中涉及物质为甲烷、氧气、甲醇,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甲醇由甲醇分子构成,故图示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是单质,化合价为零,生成物氧元素化合价不为零,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
由图可知,反应中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22CH3OH。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微观反应示意图的认识,主要能够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
16.【答案】化学 相同 植物光合作用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解析】解:(1)碳−14与氧气结合成二氧化碳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符合化学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学变化;
(2)由元素的概念可知,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碳−14和碳−12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3)植物光合作用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能够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植树造林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含量。
故答案为:(1)化学;
(2)相同;
(3)植物光合作用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1)根据碳−14与氧气结合成二氧化碳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的概念可知,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碳−14和碳−12属于同种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植物光合作用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能够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3Fe+2O2Fe3O4 2KMnO4K2MnO4+MnO2+O2↑
【解析】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
(1)3Fe+2O2Fe3O4;
(2)2KMnO4K2MnO4+MnO2+O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8.【答案】海水 1:2 煮沸
【解析】解:(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其中绝大部分水为海水,淡水很少,且分布不均;
(2)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极和负极区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3)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
(1)海水;
(2)1:2;
(3)煮沸。
(1)根据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
(2)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硬水软化方法分析。
明确与水有关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关键。
19.【答案】5Na+ 海水主要成分为水和氯化钠,不含有碳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
【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钠离子表示为5Na+;
(2)石油中含有碳元素,而海水主要成分为水和氯化钠,不含有碳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所以海水不能直接变为石油。
故答案为:(1)5Na+;
(2)海水主要成分为水和氯化钠,不含有碳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及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及质量守恒定律,会正确书写化学用语,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0.【答案】H2 CH4+2O2CO2+2H2O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D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反应④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
(1)H2;
(2)CH4+2O2CO2+2H2O。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E是甲烷;A、B组成相同,A能转化成B和C,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F是二氧化碳;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D是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空气 C或碳 高 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成本
【解析】解:(1)工业上,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故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空气;故答案为:空气;
(2)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C或碳;
(3)合成塔分离氨时,氮气和氢气先分离出去,故说明氨与N2和H2相比,沸点更高;故答案为:高;
(4)将降温分离出的 N2、H2 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成本。故答案为: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成本。
(1)根据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气来分析;
(2)根据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来分析;
(3)根据合成塔分离氨时,氮气和氢气先分离出去来分析;
(4)根据将降温分离出的N2、H2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使原料充分利用,提高原料转化率,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会污染空气来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答案】试管 B C或E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E;
(3)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故答案为:(1)试管;
(2)B;C或E;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3.【答案】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 固体质量为0.2g试管内有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作为对照实验,验证氧化铜在实验中的作用 引流 3.4g
【解析】解:【猜想】
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氧气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
(1)
(2)步骤①的目的作为对照实验,验证氧化铜在实验中的作用。
(3)步骤④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4)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1.6g
6832=x1.6g
x=3.4g。
故答案为:【猜想】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
(1)固体质量为0.2g;试管内有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作为对照实验,验证氧化铜在实验中的作用。
(3)引流。
(4)3.4g。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提供数据及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
______
______
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
固体质量为0.2g
试管内有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