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靖宇七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铜丝用作导线D. 铁粉用作食品双吸剂
2.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B. 番茄酱C. 蒸馏水D. 澄清石灰水
3.我国作为一个负责的大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从1965−2021年我国化石能源的比例从92%下降到85%。下列能源不是化石能源的是( )
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沼气
4.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冬奥会期间运动员需要补充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含“钾、钙、镁”等无机盐的碱性饮料以防营养丢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元素B.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 生理盐水属于纯净物D. 0.9%指的是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5.如图是5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5种微粒只涉及4种元素
B. 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 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 ④⑤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6.水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过滤、吸附能降低水的硬度B. 明矾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C. 电解水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 工业废水无色透明可直接排放
7.化学宣传周的海报上,“让化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处处实用”这一栏目中的相关内容有误的是( )
A. 活性炭可作除味剂
B. 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C. 图书档案失火,可用高压水枪灭火
D.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8.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B. 化合物是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铝制品的耐腐蚀性比铁制品强,所以铝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铁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硬水软化:加入肥皂水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C. 制备大量二氧化碳:选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D.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取样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温度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导电性最强的金属 ______ 。
(2)75%医用酒精中的溶质 ______ 。
(3)标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
(2)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______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______ 的方法提纯a。
(3)t1℃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______ 。
(4)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等质量的a、b、c,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a>b=c
B.a=b>c
C.a=b=c
D.a>b>c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4.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贵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1)固体A的成分有 ______ ;气体C是 ______ 。
(2)步骤I、Ⅱ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家中防止炒菜铁锅生锈的方法是 ______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灭火的方法是 ______ 。
16.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
(1)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属于置换反应
C.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红,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停止通入CO
E.酒精灯可换成装有水的试管,用来吸收尾气
17.配制50g如图1所示的溶液。
(1)称量NaCl固体(如图2)时,应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 ______ g砝码,并将游码拨至3g处。
(2)量取水时,应选用 ______ (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
(3)需要用玻璃棒搅拌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 (填序号)。
A.称量
B.量取
C.溶解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为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以减小危害,造福人类,康康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制取并研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通过C、D装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不稳定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成红色
D.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4)装置E中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从CO2的性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9.学习合金知识后,知道了不锈钢中含有金属铬。某同学想:铬与常见金属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如硫酸亚铬(CrSO4)。
【作出猜想】猜想①Cr>Fe>Cu;猜想②Fe>Cr>Cu;猜想③ ______ 。
【设计与实验】①张明同学取大小相同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未经打磨就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②李红同学将大小相同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讨论交流】张明和李红实验中铬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斌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铬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亚铬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 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0.取10g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过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为2g,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铁粉用作食品双吸剂,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答案】D
【解析】解:A、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B、番茄酱是某些果肉等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C、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错误;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故选: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化石燃料是远古时期的动植物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所以不是化石能源的是沼气。
故选:D。
化石燃料是远古时期的动植物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的分类以及化石能源的了解和掌握,属于识记性内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的能源以及能源的分类。
4.【答案】C
【解析】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元素,说法正确;
B、氯化钠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说法正确;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D、0.9%指的是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分类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5种微粒共有4种质子数,共涉及4种元素,故A说法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②③⑤表示的微粒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B说法正确。
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故C说法不正确。
D、④对应的元素是Na,⑤对应的元素是Cl,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质子数分析元素的种类;
B、根据微粒的结构分析微粒的性质;
C、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D、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而通过过滤、吸附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说法错误;
B、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而沉降,故B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工业废水无色透明,但其中可能含有毒性物质,不可直接排放,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常见降低水硬度的方法进行解答;
B、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特性分析进行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进行解答;
D、根据工业废水的组成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水的净化和软化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可作除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书档案失火,若用高压水枪灭火,会损坏图书档案,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吸附剂、常见灭火的原理、乳化作用、合金的性质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A、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A错误;
B、化合物是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
D、铝制品的耐腐蚀性比铁制品强,是因为铝和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进行分析;
B、根据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铝和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D
【解析】解:A、加入肥皂水,能检验硬水,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不能用于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分别取样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温度变化,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D。
A、根据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AgC2H5OHC−4H4
【解析】解:(1)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化学式为:Ag;
(2)75%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3)甲烷中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x=−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C−4H4。
故答案为:(1)Ag;
(2)C2H5OH;
(3)C−4H4。
(1)根据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进行分析;
(2)根据75%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酒精,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2.【答案】32.06 得到
【解析】解:(1)根据图示可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2)硫原子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排布为2、8、6,所以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离子;
故答案为:
(1)32.06;
(2);得到。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3.【答案】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降温结晶 1:5 BCD
【解析】解:(1)P点的含义是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1℃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2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所以t1℃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0g:100g=1:5;
(4)t2℃时,在100g水中加入等质量的a、b、c,充分搅拌后,
若加入的物质质量较少,a、b、c 均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质量 a=b=c;
若加入的物质质量使 a、b 不饱和、c 饱和,溶液质量 a=b>c;
若加入的物质质量使 b、c 饱和,则溶液质量 a>b>c;
若加入物质质量使 a、b、c 饱和,则溶液质量 a>b>c,
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可以是:BCD。
故答案为:①降温结晶;
②1:5;
③BCD。
故答案为:(1)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降温结晶。
(3)1:5。
(4)BCD。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答案】Zn和AgH2 过滤
【解析】解:(1)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物质A的成分有反应生成的银和过量的锌;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气体C是反应生成的氢气;
(2)步骤Ⅰ、Ⅱ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把液体和固体分离。
故答案为:(1)Zn和Ag;H2;
(2)过滤。
根据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保持洁净干燥等(合理即可)盖上锅盖等(合理即可)
【解析】解:(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炒菜铁锅生锈,应保持铁锅洁净、干燥;
(2)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
故答案为:(1)保持洁净干燥等(合理即可);
(2)盖上锅盖等(合理即可)。
(1)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
(2)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Fe2O3+3CO2Fe+3CO2 AD
【解析】解:(1)硬质玻璃管内,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2)A、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该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不属于置换反应,是因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C、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玻璃管内红棕色固体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不正确。
D、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停止通入CO,以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该选项正确。
E、酒精灯不能换成装有水的试管,用来吸收尾气,是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1)Fe2O3+3CO2Fe+3CO2;
(2)AD。
(1)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以及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5 50mL C
【解析】解:(1)配制50g16%的NaCl溶液,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氯化钠质量为50g×16%=8g,药品质量=砝码+游码质量;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时,应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5g砝码,并将游码拨至3g处。
(2)量筒使用原则:“就近原则一次量完“;配制50g16%的NaCl溶液,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即需要水的质量为:50g−8g=42g即42mL,故选用50mL的量筒;
(3)溶解步骤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溶解速率;故选:C。
故答案为:(1)5;
(2)50mL
(3)C。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量筒使用原则:“就近原则一次量完“分析;
(3)根据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固体完全溶解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以及应用,掌握好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锥形瓶 A2KClO32KCl+3O2↑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通过C、D装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故选:D;
(4)装置E中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从CO2的性质角度分析,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A;2KClO32KCl+3O2↑;
(3)D;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E中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9.【答案】Fe>Cu>CrCr>Fe>Cu张明实验中Cr表面有致密薄膜,未经打磨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Fe+CuSO4=FeSO4+Cu
【解析】解:【作出猜想】
已知金属活动性铁>铜,则铁、铜、铬的金属活动性可能为Cr>Fe>Cu、Fe>Cr>Cu、Fe>Cu>Cr;
【设计与实验】
①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中有亚铁离子时,溶液显浅绿色,则将铁片放入稀硫酸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由于铁、铬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铬反应的速率快,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铬>铁,则结论为铬>铁>铜;
【讨论交流】
张明同学做实验时,金属片没有打磨,而铬表面有氧化膜,氧化膜与稀硫酸反应无气泡产生;
【实验验证】
由于金属活动性铬>铁>铜,则铁不能与硫酸亚铬反应,但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则可观察到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
Fe>Cu>Cr。
【设计与实验】
Cr>Fe>Cu。
【讨论交流】
张明实验中Cr表面有致密薄膜,未经打磨。
【实验验证】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Fe+CuSO4=FeSO4+Cu。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定可采用“两金夹一盐”或“两盐夹一金‘’的实验方法,据此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的相关知识,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是解答的关键。
20.【答案】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铁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所以只有铁粉会与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金属是铜,故铁的质量是10g−2g=8g,
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56 98
8g100g×x
5698=8g100g×x
x=14%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则剩余固体是铜,可以得出铁的质量,利用铁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C.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
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无气泡
无气泡
结论
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Fe>Cr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
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无气泡
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 (填元素符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延边州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延边州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