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部分地区省,市,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真题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大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大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抱薪救火B. 聚沙成塔C. 死灰复燃D. 百炼成钢
3.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A. OB. SiC. AlD. Fe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氢气做燃料B. 石墨制铅笔芯C. 干冰做制冷剂D. 铜丝做导线
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连接仪器B. 取用固体粉末
C. 倾倒液体D. 检查装置气密性
6.如图为长春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
A. 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 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 污染物NO2可能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
D. CO、SO2均可导致酸雨
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原子重组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8.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B. 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C. 铁和金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D. 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9.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可用于制造燃料甲醇(化学式为CH3OH)。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单原子铂CH3OH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但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单原子铂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量
10.化学学习要构建若干基本观念,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能量观: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 分类观:从组成上看,干冰和碳酸钠都属于氧化物
C. 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D. 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11.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回答下列问题。
(1)次氯酸钠是由 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次氯酸钠是由 ______(填离子符号)和ClO−(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
(3)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12.“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形显中国“智”造。高纯度单质硅是制作芯片的材料。结合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以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属于 ______(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2)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3)在图A、B、C、D所表示的原子中,与硅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选填大写字母序号)。
(4)工业上制取单质硅的反应之一为SiO2+2C−高温Si+2CO↑,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是 ______。
13.水是生命之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通过 ______的方法降低饮用水的硬度;
(2)自来水厂净水时,常用 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 ______。
1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室内进行炭火烧烤时,为避免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造成中毒事故,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______。
(2)日常生活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
15.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吉林省是国家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粮食深加工能制成乙醇等产品。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石油,减少污染,写出其中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长白山是国家5A级旅游区,自然资源丰富。人参是长白山特产之一,人参皂甙(化学式为C42H72O13)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16.《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根据下面书中关于金属冶炼方面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书中记录了金属锌的冶炼工艺:“每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注:反应后除锌外,还同时生成CO气体)…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其中“冷定毁罐取出”指的是要等冷却后才能取出制得的锌,原因是 ______。
(2)书中记录了黄铜(铜锌合金)的冶炼工业:“赤铜(Cu2O),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利用此法炼制得到的黄铜的硬度比纯铜 ______(选填“大”或“小”)。
(3)因黄铜外观与金比较相似,市场上有人用五角硬币(铜锌合金)制成假黄金首饰行骗,下列试剂或方法可以鉴别真假黄金的是 ______(选填大写字母序号)。
A.硝酸银溶液
B.硝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在空气中加热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17.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
(2)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
(3)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
(4)图丁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______(选填图丁中的大写字母序号)。
18.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尽量纯净的氧气。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择如图中的 ______(选填大写字母序号)。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①要方便添加稀盐酸,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如图中的 ______(选填大写字母序号);
②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9.某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对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进行探究,现提供的药品有:铁粉、铜丝、锌粒、稀硫酸、CuSO4溶液、ZnSO4溶液、FeSO4溶液。
Ⅰ.甲同学采用“一液加两固”的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1:将铜丝加入FeSO4溶液中,现象是 ______。
实验2:将锌粒加入FeSO4溶液中,锌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Ⅱ.乙同学采用“一固加两液”的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3:将铁粉加入 ______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4:将铁粉加入CuSO4溶液,有红色固体生成。
通过甲、乙同学的实验,均可得出铁、铜、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Ⅲ.丙同学将实验3和实验4实验后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选择上述提供的试剂分别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做出猜想】猜想一:滤渣中有铜;猜想二:滤渣中有 ______。
【进行实验】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0.将稍过量的木炭与16g氧化铜粉末充分混合,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
(2)理论上生成铜的质量是多少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C。
根据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2.【答案】B
【解析】解:A、抱薪救火,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聚沙成塔,只是将沙子聚集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死灰复燃,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百炼成钢,包含着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A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选:A。
根据元素的含量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元素含量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氢气做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有深灰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铜制造电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5.【答案】C
【解析】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由空气质量报告可知,PM10指数最大,因此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空气质量报告可知,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氮的氧化物,因此污染物NO2可能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故C不符合题意;
D.SO2可形成酸雨,但CO不能形成酸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A.首要污染物是指污染最重的污染物,根据空气质量报告,PM2.5数值最大;
B.该日空气污染指数为250,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良;
C.NO2、CO是机动车尾气;
D.酸雨与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关。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根据化学与环境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比较容易。
7.【答案】D
【解析】解:A、分子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故说法正确;
B、电解水的过程是水分子破裂,氢、氧原子重组,故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构成分子不同,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二者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故A正确;
B、除防止金属腐蚀外,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和金属的回收利用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故B正确;
C、铁的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抗腐蚀性能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抗腐蚀性能良好,故C错误;
D、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分析;
B、根据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和金属的回收利用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C、根据铁的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抗腐蚀性能差进行分析;
D、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锈蚀的条件等,注意理解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9.【答案】B
【解析】解:A、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气在单原子铂催化下生成甲醇,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O+2H2−单原子铂CH3OH,故A正确;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故B错误;
C、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叫做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量,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气在单原子铂催化下生成甲醇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叫做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10.【答案】A
【解析】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故A正确;
B、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类;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由2H2+O2−点燃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则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不是1:1,因此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故C错误。
D、氦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即虽然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相似,氦原子的化学性质很稳定,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元素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答案】3Na+ +1价
【解析】解:(1)次氯酸钠是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1O,属于盐,是由Na+(钠离子)和C1O−(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
(3)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x+(−2)=0,解得x=+1。
故答案为:
(1)3;
(2)Na+;
(3)+1价。
(1)根据次氯酸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次氯酸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学式的含义、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非金属 28.09AC
【解析】解:(1)硅元素的汉字名称中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2+8+x,x=4;在图A、B、C、D所表示的元素中,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
(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碳(C)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1)非金属;
(2)28.09;
(3)A;
(4)C。
(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SiO2+2C−高温Si+2CO↑,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煮沸 活性炭 节约用水
【解析】解:(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能节约用水,滴管、喷灌能精准浇水,节约水资源。
故答案为:(1)煮沸;
(2)活性炭;
(3)节约用水。
(1)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以及节约用水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通风 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解析】解:(1)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从而导致人因缺氧窒息,所以在室内进行炭火烧烤时,为避免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造成中毒事故,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开窗通风;
(2)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耐腐蚀。
故答案为:(1)通风;
(2)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1)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
(2)根据铝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2H5OH+3O2−点燃2CO2+3H2O9:26
【解析】解:(1)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2)人参皂甙(化学式C42H72O13)中H、O元素间的质量比为(1×72):(16×13)=9:26;
故答案为:(1)C2H5OH+3O2−点燃2CO2+3H2O;
(2)9:26。
(1)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计算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答案】防止灼热的锌被氧化 大 ACD
【解析】解:(1)“冷定毁罐取出”指的是要等冷却后才能取出制得的锌,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锌被氧化,因为锌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
(2)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3)A、合金中的铜和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可以鉴别真假黄金;
B、铜和锌都不与硝酸钠反应,不能鉴别真假黄金;
C、合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表面冒气泡,可以鉴别真假黄金;
D、合金中的铜与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可以鉴别真假黄金;
故选:ACD。
故答案为:(1)防止灼热的锌被氧化;
(2)大;
(3)ACD。
(1)根据锌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进行分析;
(2)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进行分析;
(3)根据假黄金是铜锌合金,结合铜、锌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B
【解析】解:(1)根据图甲中实验现象,玻璃块在空气中、酒精灯火焰上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2)根据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图丙中,在80℃时,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4)图丁中,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而导致自燃,故白磷需保存在冷水中;红磷着火点较高,且为粉末状固体,故保存在广口瓶中。故选AB。
故答案为:(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B。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再结合实验的现象和白磷的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白磷、红磷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8.【答案】2KMnO4−△K2MnO4+MnO2+O2↑AD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解析】解:(1)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②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来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故答案为:AD;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要方便添加稀盐酸,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如图中的C;故答案为:C;
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故答案为: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故答案为:(1)①2KMnO4−△K2MnO4+MnO2+O2↑;
②AD;
(2)①C;
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以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
19.【答案】无明显现象 Zn+FeSO4=ZnSO4+FeZnSO4(或硫酸锌)Zn>Fe>Cu(或锌>铁>铜)铜、铁(或Cu、Fe)稀硫酸(合理即可)
【解析】解:I.铜不会与硫酸亚铁反应,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实验1:将铜丝加入FeSO4溶液中,现象是:无明显现象;
实验2:将锌粒加入FeSO4溶液中,溶液逐渐由浅绿色变无色;化学方程式为:Zn+FeSO4=FeSO4+Zn。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实验2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Zn+FeSO4=ZnSO4+Fe;
Ⅱ.铁不会与硫酸锌反应,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实验3:将铁粉加入ZnSO4(或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4:将铁粉加入CuSO4溶液,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实验3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实验4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通过甲、乙同学的实验,均可得出铁、铜、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Fe>Cu(或锌>铁>铜);故答案为:ZnSO4(或硫酸锌);Zn>Fe>Cu(或锌>铁>铜);
Ⅲ.【做出猜想】乙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这说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与第二支试管中剩余的硫酸铜反应又进一步。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铜,还可能含有铁。即可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滤渣中一定有铜;
猜想二: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故答案为:铜、铁(或Cu、Fe);
【进行实验】检验是否含有铁,可加入稀硫酸,若有铁的存在,则铁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即有气泡产生;已知猜想二成立,所以一定有铁。故答案为:稀硫酸(合理即可)。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分析。
本题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关键是明确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可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解析。
20.【答案】置换反应
【解析】解:(1)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2)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C+2CuO−高温2Cu+CO2↑
160 128
16g x
160128=16gx
x=12.8g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2.8g。
故答案为:(1)置换反应;
(2)12.8g。
(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确定反应的类型;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加强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渣、加 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延边州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