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54459/0-17056710117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54459/0-17056710118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254459/0-17056710118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部分地区省,市,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真题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总书记在大会中再次强调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下列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B. 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 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D.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2.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下列山西文物中,不属于金属制品的是( )
A. 西周晋候苏钟B. 春秋侯马盟书
C. 西周晋候鸟尊D. 唐朝开元铁牛
3.小刚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4.疫情期间,次氯酸消毒液(主要成分HClO)被广泛用于学校、医院等场所的消毒。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B. +1C. +5D. +7
5.小米是山西特产,其中含有的色氨酸(C11H12N2O2)能够促进睡眠。下列有关色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其中含有4个元素B. 其中含有氮气和氧气
C. 其中氢的质量分数最低D. 它由27个原子构成
6.下列有关四组物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一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阳离子全部是H+
C.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含金属元素不同
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B.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g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8.在实验室,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金属锌、铝的金属活动性
B.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C.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D. 探究不同溶液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9.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10.在一次课外兴趣实验中,同学们对NaHCO3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其实验结论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aHCO3溶液呈碱性
B. 实验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有白色沉淀,说明NaHCO3与酸和碱都能发生反应
C. 实验④试管口有小水珠,说明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
D. 以上述实验操作都是规范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1.“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神舟十四号”顺利返回,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下列图片均与航空航天有关,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下面小题。
(1)图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是我国目前体积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其发动机将液态氢和液态氧推进剂泵入燃烧室燃烧产生火箭推力,燃烧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 ______ 。
(2)图Ⅱ:航天员在太空中呼吸的气体成分和地球类似,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依然是 ______ 。航天员在舱内生活,通过电解舱内的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满足航天员在舱内的氧气需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______ 。
(3)图Ⅲ:“天和”核心舱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供电,其中的能量转化是 ______ 。柔性太阳电池翼的基板采用超薄型轻质复合材料,它的优点是 ______ (写一点)。当空间站运行到太阳无法照射的阴影区时,由锂离子蓄电池为整个舱体供电,锂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______ 。
(4)航天员在核心舱内的饮用水来自“水处理”系统,尿液处理组件”采用蒸汽压缩蒸馏技术,蒸馏得到的水是 _____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水处理”系统将核心舱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后通过RO反渗透技术进行渗透净化处理,这种RO反渗透膜利用的净化方法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______ ,实现污水变净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12.无水氯化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干燥剂。某工业副产品氯化钙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MgSO4和CaCO3,从工业副产品氯化钙中提纯氯化钙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试分析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1的名称为 ______。
(2)在以上流程中,加入盐酸、BaCl2溶液和Ca(OH)2溶液应当 ______(填“少量“或“过量”),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可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下表是CaCl2和BaCl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为提高析出CaCl2晶体产品的纯度,操作2为 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G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4.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腌制“腊八蒜”的传统,每年进入腊月后,人们将菲瓣用食醋浸泡后密封在容器里低温储存。制作好的“謄八蒜”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而且它还具有保健的功效。
大蒜是天然的杀菌食品,其中含有的大蒜素(C6H10S3)具有很强的杀天细菌和雾菌的作用,可用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实验证明,大蒜素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大蒜素还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大蒜之所以会释放出强烈的刺激味道,是因为大蒜本身含有大量的烯丙基二硫化物等含硫化合物,这类物质大都会释放出很难闻的味道。腌制好的“腊八蒜”减轻了生蒜的大部分刺激味道,但保留了硫化物的部分抗氧化性。
由此可见,“腊八蒜”是一种天然的健康食品,是很多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家庭中制作“腊八蒜”的注意事项有:
①要选择优质食用醋来浸泡大蒜。
②大蒜最好选择紫皮蒜。
③泡制容器要洗净、晾干,严格密封;时间约为10天,温度要控制在8∼10摄氏度。
(1)浸泡大蒜的食醋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
(2)大蒜中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还具有的功效有______(写一点即可)。
(3)食用生蒜后,能让人闻到一股特殊气味,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为______,这种特殊气味来自生蒜中含有大量的______等含硫化合物。
(4)成功腌制腊八蒜需要注意______(写一条即可)。
(5)在日常生活中______(填一种具体的物质)也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5.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______(收集装置只能选一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用装置C收集H2时,气体应从 ______(填“a”或“b”)端通入。
16.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将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中。
(1)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_。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评价】
(3)试管②与试管③中的现象相同,由此说明,这两个反应的微观本质都是______与______的结合。
上述实验结束后的液体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实验:分别向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并将三支试管内的上层清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
(4)试管②中溶液呈红色,小莫认为反应中的澄清石灰水过量,小贝认为反应中的碳酸钠过量,小乐则认为两位同学的分析都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5)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呈无色。由此可以确定:试管①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为确定烧杯中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和Ca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表达与交流】
(6)向烧杯内溶液中加入适量______处理后再排放废液。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某工厂利用废硫酸溶液与铁反应生产铁的化合物。98t废硫酸溶液中的硫酸与5.6t铁恰好完全反应。
求:该度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防治温室效应,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错误。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错误。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错误。
D、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西周晋候苏钟、西周晋候鸟尊是青铜器,属于合金;唐朝开元铁牛是生铁制成的,属于合金;春秋侯马盟书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不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B。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
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瓶塞倒放,用药匙取药品,故A操作正确;
B、应左物右码,故B操作正确;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加水的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故D操作错误。
故选:D。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溶液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考虑。
要熟记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防止由于错误操作造成误差。
4.【答案】B
【解析】解: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答案】C
【解析】解: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B.色氨酸(C11H12N2O2)是一种纯净物,其中含有氮元素与氧元素,不含氮气和氧气,故错误;
C.色氨酸(C11H12N2O2)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1×12):(14×2):(16×2)=132:12:28:32,可见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故正确;
D.色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等,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金刚石的碳原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石墨中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层状结构,故正确;B、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含有大量的H+,故正确;
C、根据两物质的化学式可知:每个H2O2分子中比H2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所以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正确;
D、生铁是指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硬而脆,钢韧性较好,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进行解答;
B、根据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含有大量的H+进行解答;
C、根据两物质的化学式可知:每个双氧水分子中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进行解答;
D、根据生铁是指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硬而脆,钢韧性较好进行解答。
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微粒的构成,如分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等。
7.【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一定条件4NO+6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6:4=3:2,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乙为氨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7,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选项加以分析解答。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A、图中实验,金属的形状不同,不能探究金属锌、铝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根据两杯水变红的速率,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伸入加入二氧化锰中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可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探究不同溶液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在水、汽油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A
【解析】解:A、K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甲烷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均能燃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实验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aHCO3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有白色沉淀,说明NaHCO3与酸和碱都能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药品的水分受热会变为水蒸气,实验④试管口有小水珠,不能说明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上述实验操作都是规范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药品的水分受热会变为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2H2+O22H2O无污染、燃烧值大 氮气 2:1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密度小(合理即可)Li+ 纯净物 过滤
【解析】解:(1)燃烧室内发生反应为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且燃烧值大,是比较理想的能源;
(2)航天员在太空中呼吸的气体成分和地球类似,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依然是氮气;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3)“天和”核心舱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供电,其中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柔性太阳电池翼的基板采用超薄型轻质复合材料,轻质,说明其密度小,超薄,说明其延展性好;锂离子是锂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Li+;
(4)蒸馏得到的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这种RO反渗透膜利用的净化方法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可将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
故答案为:(1)2H2+O22H2O;无污染、燃烧值大;
(2)氮气;2:1;
(3)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密度小(合理即可);Li+;
(4)纯净物;过滤。
(1)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进行分析。
(3)根据太阳能电池其中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复合材料的优点进行分析。
(4)根据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其他杂质,RO反渗透膜是将不溶物与水分离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答案】过滤 过量 硫酸根离子 BaCl2+MgSO4=BaSO4↓+MgCl2 降温结晶
【解析】解:(1)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
故填:过滤。
(2)在以上流程中,加入盐酸、BaCl2溶液和Ca(OH)2溶液应当过量,从而除尽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镁,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可除去的杂质离子是硫酸根离子,过程中氯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MgSO4=BaSO4↓+MgCl2。
故填:过量;硫酸根离子;BaCl2+MgSO4=BaSO4↓+MgCl2。
(3)氯化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钡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为提高析出CaCl2晶体产品的纯度,操作2为降温结晶。
故填:降温结晶。
(1)过滤能够出去不溶于酸的物质。
(2)在以上流程中,加入盐酸、BaCl2溶液和Ca(OH)2溶液应当过量,从而除尽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镁,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可除去的杂质离子是硫酸根离子,过程中氯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
(3)氯化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钡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Fe2O3 冶炼金属 Fe2O3+3CO2Fe+3CO2 Fe+CuSO4=FeSO4+Cu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合理即可)。
(3)反应①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反应③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
(1)Fe2O3;
(2)冶炼金属;
(3)Fe2O3+3CO2Fe+3CO2;
(4)Fe+CuSO4=FeSO4+Cu。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F为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则F是银;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G为红色固体,G能转化成银,则G是铜;氧化铁和B反应生成D和E,E能转化成铜,则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铁;一氧化碳和C反应生成铜,则C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答案】混合物 C6H10S3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烯丙基二硫化物 要选择优质食用醋来浸泡大蒜 食醋
【解析】解:(1)食醋是由乙酸的水溶液,因此是混合物
(2)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C6H10S3)具有很强的杀天细菌和雾菌的作用;大蒜素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大蒜素还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力
(3)食用生蒜后,能让人闻到一股特殊气味,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种特殊气味来自生蒜中含有大量的烯丙基二硫化物等含硫化合物
(4)制作“腊八蒜”的注意事项有:
①要选择优质食用醋来浸泡大蒜。
②大蒜最好选择紫皮蒜。
③泡制容器要洗净、晾干,严格密封;时间约为10天,温度要控制在8∼10摄氏度。
(5)生活中食醋和酒精都可以杀菌
故答案为:(1)混合物(2)C6H10S3;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烯丙基二硫化物(4)要选择优质食用醋来浸泡大蒜等(5)食醋
(1)根据由多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解答
(2)(3)(4)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解答
(5)根据生活中食醋和酒精都能杀菌解答
此题考察学生成对文字的提炼能力,利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长颈漏斗 A、C或A、D B、CCaCO3+2HCl=CaCl2+H2O+CO2↑b
【解析】解:(1)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是A(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A、D(氧气不易溶于水)。
故填:A、C或A、D。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是B(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B、C;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装置C收集H2时,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b端通入。
故填:b。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答案】产生气泡 Na2CO3+CaCl2=CaCO3↓+2NaCl钙离子 碳酸根离子 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无论反应物是否过量,溶液都显红色 NaCl、HCl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钙
【解析】解:(1)试管①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产生气泡。
故填:产生气泡。
(2)试管③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3)试管②与试管③中的现象相同,由此说明,这两个反应的微观本质都是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
故填:钙离子;碳酸根离子。
(4)小乐则认为两位同学的分析都不严谨,理由是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无论反应物是否过量,溶液都显红色。
故填: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无论反应物是否过量,溶液都显红色。
(5)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且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由此可以确定:试管①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
故填:NaCl、HCl。
取少许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先产生气泡,是因为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碳,后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碳酸钙,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6)向烧杯内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钙处理后再排放废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能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故填:氢氧化钙。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解:设98t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
Fe+H2SO4=FeSO4+H2↑
56 98
5.6tx
5698=5.6tx
x=9.8t,
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t98t×100%=10%。
答: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解析】根据Fe+H2SO4=FeSO4+H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且少量)
方法
A
KCl溶液(K2SO4)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
CH4(CO)
点燃混合气体
C
NaCl固体(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Zn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温度/℃
0
20
35
80
100
溶解度/g
BaCl2
31.6
35.7
39.4
52.4
59.4
CaCl2
59.5
74.4
109.5
147
159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许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______
有H+和Ca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许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有H+和Ca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