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符号“Ag”表示的元素是( )
A. 钾B. 银C. 汞D. 硅
2.以下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2OB. NaClC. O3D. KNO3
3.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B. 碳酸钙C. 铁粉D. 花生油
4.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氧气液化B. 干冰气化C. 冰块熔化D. 铜片氧化
5.以下各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木炭用作燃料B. 金刚石切割玻璃C. 二氧化碳灭火D. 氧气供给呼吸
6.硫酸铝可调节绣球花色,其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AlSB. Al2S3C. AlSO4D. Al2(SO4)3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Fe+O2FeO2B. Fe+O22FeO
C. 4Fe+3O2=2Fe2O3D. 3Fe+2O2Fe3O4
8.下列符号中的数字“2”,能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 Cl2B. 2NC. 2COD. H2O
9.以下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生石灰吸水B. 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水
C. 煅烧石灰石D.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
10.汽车发动机中将汽油雾化的目的是( )
A. 减少碳排放B. 增加汽油分子的数量
C. 减少氧气用量D. 使汽油与空气充分混合
11.实验室配制100g15%的氯化钠溶液并存放于细口瓶中,贴上标签。标签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相关图示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
B. 加入固体药品
C. 收集
D. 验满
13.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甲是50mL、10%的蔗糖溶液,其中“
”表示所含的蔗糖分子。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成为5%的蔗糖溶液。能表示稀释后蔗糖溶液模型的是( )
A. AB. BC. CD. D
14.1g二氧化碳含有a个二氧化碳分子,14g一氧化碳中所含的分子数为( )
A. 14aB. 22aC. 28aD. 44a
1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是某种原子质量与氧原子质量的比值
B. 原子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C. 单质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D. 化合物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6.室温下,有关呈碱性的某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B. 该溶液pH小于7
C. 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不可能呈酸性D. 溶质不一定是碱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7.2022年,上海进博会众多展区体现了“绿色”“低碳”“减排”等理念。
①氢燃料电池车,在续航、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
氢能被称为无污染能源的理由是 ______ 。
可以用水制取氢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BBC纤维絮纸”添加在各类可降解塑料中,能提升产品性能,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1ml二氧化碳分子中约含 ______ 个氧原子。
③为减少奶牛养殖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在饲料中添加剂一种新型益生菌,可减少奶牛打嗝所导致的甲烷(CH4)的排放。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属于 ______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甲烷可作燃料,写出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8.为探究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行如下实验。
①搅拌使用的仪器是 ______ 。
②2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34.2g/100g水,甲中未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为 ______ g。升温至60℃,结果如乙所示,此时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说明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③某同学将乙蒸发20g水,恢复至60℃时析出3.36g氯化钾。由此分析:60℃时,3.36g氯化钾恰好溶解在20g水中,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16.8g氯化钾,该温度下其溶解度为16.8g/100g水。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分析并说明理由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9.为验证一氧化碳性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省略夹持仪器)
①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 ______ 。
②为使aml氧化铜完全反应,通入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应 ______ (选填“>”“=”或“<”)aml。
③氧化铜中铜元素以 ______ (选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反应过程中固体由黑变 ______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______ 性;写出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④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名称是 ______ ;写出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0.人类离不开氧气。
①“氧烛”可用于紧急供氧。如图是“氧烛”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此外需镁粉参与反应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产生氧气。
Ⅰ镁属于 ______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Ⅱ氯酸钠和氯酸钾化学式中具有相同的原子团,写出氯酸钠的化学式 ______ 。
Ⅲ反应中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一定条件活性炭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
②目前空间站利用反应4H2+CO22H2O+CH4,将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若一位航天员一天呼出的25摩尔二氧化碳全部参加反应,可以生成多少克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实验室用双氧水和粉末状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实验不适合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检验一瓶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 ______ 。
④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xg氯酸钾分解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用数学表达式表示a、b、c、d之间的等量关系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Ag表示的元素是银。
故选:B。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N2O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NaCl中有两种元素,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
C、O3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C错;
D、KNO3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3.【答案】A
【解析】解: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铁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答案】D
【解析】解:A、氧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干冰气化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冰块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铜片氧化,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木炭用作燃料,需要通过木炭的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呼吸属于化学变化,氧气供给呼吸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6.【答案】D
【解析】解: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SO4)3。
故选:D。
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8.【答案】C
【解析】解:A、Cl2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氯气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故A错误;
B、2N中的数字“2”表示2个氮原子,故B错误;
C、2CO中的数字“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故C正确;
D、H2O中的数字“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答案】C
【解析】解:A.氧化钙的俗称为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无水硫酸铜粉末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晶体,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煅烧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D.碳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为“一变多”;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其特点可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分解反应的特点即可解答。
10.【答案】D
【解析】解:汽车发动机中将汽油雾化的目的是使汽油与空气充分混合,促进燃烧。
故选:D。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C
【解析】A、实验室配制的溶液,标签的简单书写要贴上标有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A图中未标溶液名称,故A错误;
B、实验室配制的溶液,标签的简单书要贴上标有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B图中未标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
C、实验室配制的溶液,标签的简单书要贴上标有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C图中标签书写正确,故C正确;
D、实验室配制的溶液,标签的简单书要贴上标有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D图中标注了溶液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实验室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有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来分析。
本题较简单,掌握了溶液标签的书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图示装置来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示正确;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而不是用碳酸钙粉末,图示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图示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图示错误。
故选:A。
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收集方法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答】
50mL、10%的蔗糖溶液,加水稀释成为5%的蔗糖溶液,溶液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由于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所以稀释后溶液的体积大于原来的2倍,即液面要接近100mL;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但溶液变稀,蔗糖分子间间隔增大,溶液是均一的,故蔗糖分子均匀分布,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解:1g二氧化碳含有a个二氧化碳分子,则1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为1ag,设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x,则CO2:CO=44:28=1ag:x=711ag,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质量为711ag,所以14g一氧化碳中所含的分子数为14711a=22a,即14g一氧化碳中所含的分子数为22a;
故选:B。
首先计算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再根据两种物质的相等原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列式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即可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某种原子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错误;
B.根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原子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故正确;
C.有的单质并不是单原子分子,比如氢气单质中,该物质的式量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倍,故错误;
D.化合物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没有必然的联系,化合物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需要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而定,故错误;
故选:B。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种原子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且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即可解答。
16.【答案】CD
【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的pH偏小,故错误;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不会小于7,故错误;
C、碱性溶液中加入水后,溶液的碱性减弱,pH变小,但溶液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不可能呈酸性,故正确;
D、碱性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正确。
故选:CD。
A、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碱性溶液的种类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7.【答案】产物是水,无污染 2H2O2H2↑+O2↑+41.204×1024 化合物 CH4+2O2CO2+2H2O
【解析】解:①氢能被称为无污染能源的理由是产物是水,无污染。可以用水制取氢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②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原则可推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1mlCO2中约含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1ml二氧化碳中约含6.02×1023×2=1.204×1024个氧原子。
③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它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甲烷可作燃料,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①产物是水,无污染;2H2O2H2↑+O2↑;
②+4;1.204×1024;
③化合物;CH4+2O2CO2+2H2O。
①根据氢能源的特点和电解水的反应分析回答;
②根据化合价原则、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回答;
③根据甲烷的组成和完全燃烧的反应分析回答。
本题通过上海进博会考查了氢能源的知识、化合价原则、方程式的书写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等知识。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18.【答案】玻璃棒 5.8140大于 由于不知道乙中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得出60℃时,3.36g氯化钾恰好溶解在20g水中,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16.8g氯化钾,所以无法推断其溶解度
【解析】解:①溶解过程中搅拌使用的仪器是玻璃棒;
②2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34.2g/100g水,表示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4.2g氯化钾,甲中未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为40g−34.2g=5.8g,升温至60℃时,氯化钾完全溶解,此时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100g+40g=140g;说明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③由于不知道乙中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得出60℃时,3.36g氯化钾恰好溶解在20g水中,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16.8g氯化钾,所以无法推断其溶解度。
故答案为:①玻璃棒;
②5.8;140;大于;
③由于不知道乙中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得出60℃时,3.36g氯化钾恰好溶解在20g水中,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16.8g氯化钾,所以无法推断其溶解度。
①根据仪器的用途分析;
②根据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实验现象分析;
③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解度的四要素,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9.【答案】点燃或气球收集 >化合态 红 还原 CO+CuOCu+CO2 氢氧化钙 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①尾气处理的方法有:点燃或气球收集;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需要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空气,实验结束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所以为使aml氧化铜完全反应,通入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应>aml;
③氧化铜中铜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固体由黑变红,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④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名称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①点燃或气球收集;
②>;
③化合态;红;还原;CO+CuOCu+CO2;
④氢氧化钙;CO2+Ca(OH)2=CaCO3↓+H2O。
①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需要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空气,实验结束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进行分析;
③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④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金属 NaClO3 吸附有毒气体 2H2O22H2O+O2↑二氧化锰是粉末状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d−c=b−a
【解析】解:①Ⅰ、由镁字的偏旁可知,镁属于金属。故答案为:金属;
Ⅱ、根据氯酸钠和氯酸钾化学式中具有相同的原子团,氯酸钾的化学式KClO3;即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3。故答案为:NaClO3;
Ⅲ、反应中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一定条件活性炭起到的作用是:吸附有毒气体。故答案为:吸附有毒气体;
②设可以生成xml水
4H2+CO22H2O+CH4
1 2
25ml x
12=25x
解得:x=50ml,即50ml×18g/ml=900g
答:可以生成900g水。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容易造成启普发生器堵塞,所以该实验不适合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故答案为:2H2O22H2O+O2↑;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氧气生成的质量,氯酸钾减少的质量:d−c,氧气生成的质量:b−a;所以有d−c=b−a。故答案为:d−c=b−a。
①Ⅰ、根据镁字的偏旁分析;
Ⅱ、根据氯酸钾的化学式KClO3分析;
Ⅲ、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容易造成启普发生器堵塞;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甲
A
B
C
D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