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沸点B. 熔点C. 可燃性D. 密度
2.会造成酸雨的物质是( )
A. SO2B. COC. O2D. N2
3.生活中的白醋呈酸性,室温时,白醋的pH可能为( )
A. 3B. 7C. 10D. 13
4.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挥发B. 过滤C. 消毒D. 吸附
5.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木炭B. 石墨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
6.对食品中各种“剂”的物质描述错误的是( )
A. 食盐作调味剂B. 生石灰作干燥剂C. 干冰作制冷剂D. 氧气作防腐剂
7.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 减少酸雨的形成
C.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D. 减少氧气的消耗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实验装置是( )
A. B.
C. D.
9.关于1ml过氧化氢(H2O2)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1ml氧分子B. 摩尔质量为34克
C.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含氢元素2克
10.能表示如图细口瓶中水的“量”最适合的是( )
A. 1000g水分子B. 100克水
C. 6.02×1023ml水D. 1000毫升水
11.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灰水可以换成水B. 尾气指产生的二氧化碳
C. 玻璃管中固体减少量小于石灰水增加量D. 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然后通一氧化碳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涉及的元素种类有三种B.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 属于化合反应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13.硫在氧气中燃烧,描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方程式:S+O2SO2↑
B.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反应过程中有两种氧化物
D. 1.5克硫和1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5克二氧化硫
14.一定能改变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是( )
A. 降温B. 恒温蒸发C. 加入该种溶质D. 加水
15.碳还原氧化铜如图所示,判断该反应发生的现象是( )
A. 被加热试管的管口有无色液滴B. 生成无色气体
C. 导管口冒气泡D. 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6.天气瓶是有趣的装饰品,瓶中物质M在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晶体变化,现象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天气瓶中物质是纯净物
B. 物质M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 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 从晴天到下雪天的过程中,物质M溶质质量分数依次减小
17.取24.5克氯酸钾和一定量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收集一瓶氧气后停止实验,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成氧气质量是(24.5−m)克B. 生成氯化钾质量小于m克
C. 二氧化锰质量可能是8.7克D. m可能是14.9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8.人类生活在空气中,空气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1)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 ______ ,空气是 _____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自然界中既有消耗氧气又有产生氧气的变化,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证。请分别写出你学过的一个消耗氧气和一个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3)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雷电时,空气中产生少量臭氧气体,臭氧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臭氧的化学式为O3,氧元素的存在形态是 ______ (选填“游离态”或“化合态”),1ml臭氧分子的个数约为 ______ 个。
(4)我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碳”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9.依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氯化钠属于 ______ (选填“易溶物”或“难溶物”)。
(2)60℃时,把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 。
(3)6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列式即可),倒出部分该溶液,从“量”的角度对比剩余溶液和原溶液。剩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比原溶液中溶质质量 ______ (选填“大”“小”或“相等”);剩余溶液中的 ______ 与原溶液相同。
(4)某溶液中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对该溶液进行如图2操作:
①操作X的名称是 ______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②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滤渣一定含硝酸钾
B.滤渣一定含氯化钠
C.原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滤液甲和滤液乙中都含有两种溶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0.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______ ,将点燃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是 ______ ,由此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集气瓶中集满二氧化碳。
(2)按表格进行实验,分别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①两次实验中参与反应的盐酸质量是 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曲线乙对应实验 ______ (选填“I”或“II”),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 。
③若用曲线甲对应的药品进行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图2中合适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编号)
21.煅烧10克碳酸钙并检验相关成分,根据实验过程填空。
(1)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 。往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现象是 ______ 。
(2)碳酸钙煅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灼烧后的固体中氧化钙是 ______ 克。
(3)10克碳酸钙有a克钙元素,7.8克固体中含有b克钙元素,滤渣中含有c克钙元素。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并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 。
(4)为确定滤渣的成分,还需要的一个信息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C。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2.【答案】A
【解析】解:煤燃烧时会排放出大量的SO2、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故选:A。
根据酸雨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产生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A
【解析】解:生活中的白醋呈酸性,pH<7,故室温时,白醋的pH可能为3,不可能为7或10或13。
故选:A。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挥发的过程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过滤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吸附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B
【解析】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与金刚石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与金刚石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与金刚石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6.【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可作调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可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不能用作防腐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CO2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
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选项错误。
B、长颈漏斗伸入试管内的长度太短,关闭止水夹,液体无法倒流回长颈漏斗,不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选项错误。
C、关闭止水夹,液体倒流回长颈漏斗,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选项正确。
D、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要能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可利用止水夹关闭后,容器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容器中,固液分离,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装置应具备的条件(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l,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1ml过氧化氢含氢元素质量=34g/ml×1ml×1×21×2+16×2×100%=2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水分子是微观概念,不能体现在细口瓶上,故错误;
B、水的质量需要通过计算得出,不能直观体现在细口瓶上,故错误;
C、摩尔是微观概念,不能体现在细口瓶上,故错误;
D、体积可以表示细口瓶中水的量,故正确;
故选:D。
根据细口瓶的使用知识进行分析。
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即可顺利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A、石灰水验证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不能换成水,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水,无明显现象,故A错误;
B、尾气是指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空气,故B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O+CuOCu+CO2,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是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增加量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玻璃管中固体减少量小于石灰水增加量,故C正确;
D、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然后点燃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石灰水验证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不能换成水进行分析;
B、根据尾气是指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C
【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涉及两种原子,即涉及元素的种类两种,故A错误;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 1:3,故B错误;
C、该反应的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每4个分子生成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故选:C。
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
B、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正确;
C、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是氧化物,硫和氧气都属于单质,故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克硫和1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克二氧化硫,故错误;
故选:B。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改变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 若该溶液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若该溶液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时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降温不一定能改变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
B. 若溶液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质量减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恒温蒸发不一定能改变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
C. 若溶液为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溶质质量变大,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加入该种溶质不一定能改变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 溶液中加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则加水一定能改变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解:A、氧化铜和碳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无水生成,试管口无无色液滴,或无色液滴可能是药品中所含的水蒸发后液化形成,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不能判断该反应发生,故A错误;
B、无法直接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判断发生了该反应,故B错误;
C、导管口冒气泡可能是加热时空气膨胀排出试管,无法判断发生了该反应,故C错误。
D、固体由黑色变红色,说明已经生成了铜,可以判断发生了该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主要考查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CD
【解析】解:A、天气瓶中含有水和M,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气瓶中的压强保持不变,无法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受压强变化的影响情况,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M在晴天时能完全溶于水,在阴天时有部分晶体析出,下雪天时析出的晶体更多,说明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M在晴天时能完全溶于水,在阴天时有部分晶体析出,下雪天时析出的晶体更多,从晴天到下雪天的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物质M不断减少,故物质M溶质质量分数依次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根据瓶中物质M在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晶体变化,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现象、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C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5g+二氧化锰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大于(24.5−m)g,故选项说法错误。
B、剩余固体包括反应生成的氯化钾、二氧化锰、以及未反应的氯酸钾(如果氯酸钾未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钾质量小于m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题给信息,无法计算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可能是8.7g,也可能不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245:149,如果氯酸钾完全反应,则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14.5g,但是剩余固体中还包括二氧化锰,故m不可能是14.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氮气或N2 混合物 S+O2SO2(答案合理即可)2H2O2H2↑+O2↑(答案合理即可)游离态 6.02×1023 二氧化碳或CO2
【解析】解:(1)根据空气中各组成的体积分数可知,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是78%,所以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由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
(2)消耗氧气的反应有很多,例如: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等合理即可;产生氧气的反应也有很多,例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等合理即可;
(3)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化合态,由于臭氧中的氧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所以氧元素的存在形态是游离态;1ml臭氧中含有6.02×1023个臭氧分子;
(4)“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其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氮气或N2;混合物;
(2)S+O2SO2(答案合理即可);2H2O2H2↑+O2↑(答案合理即可);
(3)游离态;6.02×1023;
(4)二氧化碳或CO2。
(1)根据空气的组成以及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物质的量来分析;
(4)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的成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元素的存在形式等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易溶物 蒸发溶剂或加溶质 110110+100×100% 小 溶质质量分数 蒸发结晶 A
【解析】解:(1)通常把在室温(20℃)下,溶解度在l0g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由图可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
(2)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故把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蒸发溶剂或加溶质;
(3)由图知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0110+100×100%;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倒出部分该溶液,剩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比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小;剩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
(4)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升高,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并趁热过滤得到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升高温度,蒸发水分,氯化钠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而硝酸钾仍在滤液中,所以操作X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升高,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经蒸发结晶,并趁热过滤得到氯化钠和滤液甲,该过程中氯化钠可能完全析出或部分析出,滤液甲中可能有氯化钠,不能确定;经降温结晶得到滤渣硝酸钾(不一定有氯化钠)和滤液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不能确定。因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温结晶后,滤渣中一定有硝酸钾,故A正确,符合题意;
B、滤液甲中可能不含有氯化钠,故降温结晶后,滤渣中不一定含氯化钠,故B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过程不能判断原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滤液甲和滤液乙中可能都不含有氯化钠,只含有硝酸钾,只有一种溶质,故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1)易溶物;
(2)蒸发溶剂或加溶质;
(3)110110+100×100%;小;溶质质量分数;
(4)①蒸发结晶;
②A。
(1)根据把在室温(20℃)下,溶解度在l0g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进行分析;
(3)根据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进行分析;
(4)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升高,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 燃着的木条熄灭 不能 相等 I 实验I药品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小,反应更慢,产生二氧化碳的时间更长 B
【解析】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点燃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会看到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不能判断集气瓶中集满二氧化碳,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2)①由图像可知,甲、乙曲线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故两次实验中参与反应的盐酸质量是相等的;
②曲线乙对应实验I,因为实验I药品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小,反应更慢,产生二氧化碳的时间更长;
③由图像可知曲线甲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时间非常快,故曲线甲是实验II,药品是大理石粉末,合适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大理石粉末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迅速,装置B可以控制盐酸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还能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
(2)①相等;
②I;实验I药品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小,反应更慢,产生二氧化碳的时间更长;
③B。
(1)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2)根据甲、乙曲线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实验I药品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小,反应更慢,大理石粉末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迅速,装置B可以控制盐酸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还能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1.【答案】过滤 溶液变红 CaCO3CaO+CO2↑2.8c【解析】解:(1)操作是将不溶物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中加入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2)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灼烧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减少了10g−7.8g=2.2g,即生成二氧化碳2.2g;
设灼烧后的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x
CaCO3CaO+CO2↑
56 44
x2.2g
5644=x2.2g
x=2.8g,
答:灼烧后的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为2.8g。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克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a克等于7.8克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b克,氧化钙中加入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于水,所以滤渣中钙元素的质量减小,故a、b、c的大小关系是:c(4)为确定滤渣的成分,还需要的一个信息是实验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要确定溶解的氢氧化钙的质量。
故答案为:(1)过滤;溶液变红;
(2)CaCO3CaO+CO2↑;2.8;
(3)c(4)实验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1)根据操作是将不溶物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中加入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钙中加入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于水进行分析;
(4)根据为确定滤渣的成分,还需要的一个信息是实验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HCl溶液
Ⅱ
大理石粉末、10%HCl溶液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