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嫦娥石,属于陨磷钠镁钙石族。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元素B. 原子C. 单质D. 金属
2.钙的元素符号是( )
A. CB. CAC. CaD. Ga
3.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B. +2C. +3D. +4
4.含有原子团的物质是( )
A. CuB. CuOC. CuCl2D. Cu(OH)2
5.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N2B. NeC. CO2D. SO2
6.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 H2B. HeC. O2D. CO2
7.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可用作消毒剂的是( )
A. 明矾B. 液氯C. 活性炭D. 食盐
8.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木炭B. 金刚石C. 大理石D. 煤炭
9.属于水的化学性质是( )
A. 可与酒精互溶B. 密度大于酒精
C. 放入生石灰,产生大量热D. 能吸收大量热量
10.粗盐提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B. 玻璃棒轻抵单层滤纸处
C. 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D. 先放置蒸发皿,再调整铁圈高度
11.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再充分加热,溶液的颜色会( )
A. 先变红后变紫B. 先褪色后变红C. 先变红后褪色D. 先变蓝后变紫
12.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常用于气焊和气割。使用氧气的目的是( )
A.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 供应足量的助燃剂,使乙炔充分燃烧
C. 降低乙炔的着火点D. 减小乙炔分子间间隙
13.“酒精温度计遇热,酒精液柱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酒精分子有规则运动B. 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 酒精分子质量变小D. 酒精分子间间隙变大
14.分别用三角形表示氧化物、方形表示化合物、圆形表示混合物,能正确描述这三类物质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15.对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15B.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16.一定能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操作是( )
A. 升温B. 加压C. 降温加压D. 升温加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7.氧化铁对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结合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剂与催化剂组合是( )
A. 6mL、3%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
B. 6mL、3%H2O2溶液与氧化铁
C. 3mL、6%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
D. 3mL、6%H2O2溶液与氧化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8.对比分析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9.我国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采用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
(1)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电解水,请书写化学方程式 ______ 。a管下端连接电源的 ______ (选填“正”或“负”)极,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______ ;
(2)生成的氢气可与氧气通过氢燃料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1mlH2中约含有 ______ 个氢分子,H2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 ;
(3)生成的氢气还能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补全如图 ______ 。
(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
20.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搭建A装置时,应先放置 ______ (填写仪器a的名称),再调整试管的高度;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填字母编号)请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属于 ______ (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3)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应先在b处加入 ______ (选填“粉末”或“块”)状大理石,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选填字母编号),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 ______ ;
(4)如图是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过程,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选填“甲∼乙”);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对集气瓶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选用字母“a∼d”排序)。
a.取出集气瓶
b.盖上毛玻璃片
c.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d.将集气瓶倒放在桌上
21.K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常混有NaCl杂质,K2SO4和NaCl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
(1)0℃时,K2SO4的溶解度比NaCl的 ______ (选填“大”或“小”),10g水能制得 ______ gNaCl饱和溶液;
(2)某K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提纯。称取26.5g样品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Ⅰ.操作A是 ______ ;
Ⅱ.结合K2SO4和NaCl的溶解度,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23.0g晶体的成分,理由是 ______ ;
Ⅲ.样品中K2SO4的质量是 ______ 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嫦娥石,属于陨磷钠镁钙石族,这里的“钙”等不是以单质、金属、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钙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a。
故选:C。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4.【答案】D
【解析】解:A、Cu中只含有铜元素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B、CuO中只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C、CuCl2中只含有铜元素和氯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D、CuCl2中含有氢氧根,含有原子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在初中常见的有:硫酸根、碳酸根、氢氧根、硝酸根、磷酸根、氯酸根等。
本题难度不大,熟知原子团的特征、常见的原子团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答案】D
【解析】解: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二氧化碳虽然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不列入或者临时没列入检测范围之内。氮气和氖气(一种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根据空气的污染物解答.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只是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6.【答案】B
【解析】解:A、H2的名称是氢气,不属于稀有气体,故A不正确;
B、He的名称是氦气,是稀有气体之一,故B正确;
C、O2的名称是氧气,不属于稀有气体,故C不正确;
D、CO2的名称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稀有气体,故D不正确。
故选:B。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B
【解析】解:A、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不具有杀菌的作用,故A错误;
B、液氯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具有杀菌的作用,故C错误;
D、食盐可以消毒,但不能用于自来水消毒,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8.【答案】B
【解析】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故选:B。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9.【答案】C
【解析】解:A、水与酒精可以互溶,属于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密度大于酒精,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产生大量热,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能吸收大量热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0.【答案】A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烧杯内壁,该选项正确。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末端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该选项不正确。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该选项不正确。
D、搭建蒸发装置时,一般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铁圈位置,并放上蒸发皿,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在叙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严密性,要记住由现象得出结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解答】
紫色石蕊试液颜色为紫色,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2CO3不稳定,加热生成CO2和H2O,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溶液变为紫色。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解:A、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选项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用氧气可供应足量的助燃剂,使乙炔充分燃烧,选项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选项错误;
D、分子间间隙与温度,压强等有关,与是否使用氧气无关,选项错误。
故选:B。
A、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乙炔充分燃烧;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间隙主要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酒精温度计遇热,酒精液柱上升,是由于温度升高,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酒精液体体积增大。与酒精分子运动无关,再者酒精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均不变。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等,观察图中关系,只有C项正确;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B
【解析】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该选项不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该选项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该选项不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C
【解析】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降低温度、加大压强的方法。
故选:C。
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
17.【答案】AD
【解析】解:A、6mL、3%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在大约20秒时产生氧气,速率适中,该选项正确。
B、6mL、3%H2O2溶液与氧化铁在大约80秒时产生氧气,速率太慢,该选项不正确。
C、3mL、6%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在大约3秒时产生氧气,速率太快,该选项不正确。
D、3mL、6%H2O2溶液与氧化铁在大约20几秒时产生氧气,速率适中,该选项正确。
故选:AD。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CO+CuOCu+CO2 红 浑浊 首先 最后 防止石灰水倒吸 0.05少
【解析】解:实验内容:实验Ⅰ: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实验现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与反思:实验Ⅰ:防止高温下铜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玻璃管,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
实验Ⅱ:若先撤酒精灯试管中的气体冷却使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倒流入试管,试管比较热遇到冷的液体会炸裂;
设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C+CuO2Cu+CO2↑
2 1
0.1mlx
21=0.1mlx
x=0.05ml
答: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05ml。
根据反应关系CuO+COCu+CO2、C+CuO2Cu+CO2↑可知,实验Ⅱ中还原反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实验Ⅰ的少。
故答案为:反应原理:CO+CuOCu+CO2;
实验现象:红;浑浊;
实验结论与反思:实验Ⅰ:首先;
实验Ⅱ:最后;防止石灰水倒吸;
0.05;少。
反应原理: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实验现象: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与反思:实验Ⅰ:根据防止高温下铜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玻璃管,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进行分析;
实验Ⅱ:根据若先撤酒精灯试管中的气体冷却使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倒流入试管进行分析;
根据CuO+COCu+CO2、C+CuO2Cu+CO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2H2O2H2↑+O2↑正 2:16.02×1023 2g/ml
【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a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因此a管连接电源的负极;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1mlH2中约含6.02×1023个氢分子;H2的摩尔质量是(1×2)g/ml=2g/ml;
(3)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NH3)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故图中还缺一个。
故答案为:(1)2H2O2H2↑+O2↑;正;2:1;
(2)6.02×1023;2g/ml;
(3)。
(1)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a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1mlH2中约含6.02×1023个氢分子进行分析;
(3)根据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NH3)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酒精灯 A2KClO32KCl+3O2↑分解 块 C 试管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固液分离后反应停止 乙 bac
【解析】解:(1)组装仪器时,组装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则搭建A装置时,应先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的高度。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B装置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应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可选C;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试管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固液分离后反应停止。
(4)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松开手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导管内液面上升,则观察到的现象是乙。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对集气瓶的操作顺序是: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取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则操作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A;2KClO32KCl+3O2↑;分解;
(3)块;C;试管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固液分离后反应停止;
(4)乙;
(5)bac。
(1)根据组装仪器时,组装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以及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B装置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以及关闭弹簧夹,B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来分析;
(4)根据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松开手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导管内液面上升来分析;
(5)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对集气瓶的操作顺序是: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取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1)小;13.57
(2)Ⅰ.过滤
Ⅱ.能;0℃时,10g水中最多可溶解3.57gNaCl,因此13.5g溶液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23.0g晶体中不含NaCl
Ⅲ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0℃时,K2SO4的溶解度比NaCl的小;10g水能制得 NaCl饱和溶液质量=10g×100g+35.7g100g=13.57g;
(2)Ⅰ.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A能将晶体(固体)和溶液(液体)分离,是过滤;
Ⅱ.结合K2SO4和NaCl的溶解度,能确定23.0g晶体的成分,理由是0℃时,10g水中最多可溶解3.57gNaCl,因此13.5g溶液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23.0g晶体中不含NaCl;
Ⅲ.根据硫酸钾的溶解度可知,0℃时,10g水中最多可溶解0.74gK2SO4,样品中K2SO4的质量=23g+0.74g=23.74g。实验内容
实验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Ⅱ:木炭还原氧化铜
反应原理
______ (请书写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黑色固体变 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 。
实验结论与反思
待实验结束后,应 ______ (选填“首先”或“最后”)熄灭A处的酒精灯。
待实验结束后,应 ______ (选填“首先”或“最后”)停止加热,理由是 ______ 。
当实验Ⅱ中还原反应生成0.1ml的铜时,会产生 ______ ml的二氧化碳(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当生成等量的铜,实验Ⅱ中还原反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实验Ⅰ的 ______ (选填“多”或“少”)。
温度(℃)
0
20
60
100
溶解度(g/100g水)
K2SO4
7.4
11.1
18.2
24.1
NaCl
35.7
36.0
37.1
39.2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