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三考前专项培优必修Ⅲ_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三考前专项培优必修Ⅲ_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共11页。
提示:如果在涉及某个知识点时,你不记得,或不能确定,或判断错误,请一定要通过查阅、梳理课本相应内容,自己得出答案或进行纠错。
考点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1.[全国卷Ⅲ]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
(2)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
(3)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
(4)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
2.[全国卷Ⅰ]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判断正误:
(1)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2)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
(3)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
(4)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
3.[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
4.[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
5.[全国卷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
6.[全国卷Ⅰ]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
7.[全国卷Ⅰ]“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
8.[全国卷Ⅰ]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
9.[全国卷Ⅰ]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
10.[全国卷Ⅰ]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
11.[全国卷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
12.[全国卷Ⅱ]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
13.[全国卷Ⅰ]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
14.[全国卷]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且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
15.[浙江卷]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16.[江苏卷]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17.[福建卷]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18.[四川卷]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19.[江苏卷]生态系统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20.[海南卷]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21.[广东卷]随机抽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22.[浙江卷]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23.[安徽卷]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则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且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24.[北京卷]给海龟安装追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
第2关:对接高考——研一研
从教材中筛选出的探因类长句答题
1.[四川卷]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国卷]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意义。(人教必修3P7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生态系统中除草、除虫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物圈稳态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农业延长腐生食物链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人教必修3P1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种植挺水植物能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工生态系统往往需要不断有物质投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关:易错易混——清一清
易错点1: 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及调查方法易混淆
群落和种群的研究对象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种群是研究一个物种的生物,所以种群的研究核心是种群数量,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以及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最终都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变化,所以种群需要研究这些特征。群落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区域生活的所有生物,关注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环境改变对群落的影响。因此研究的重点是群落的丰富度。
1.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易错点2: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理解不够充分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最主要的是“S”型和“J”型曲线的解读,还有衍生出的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种群存活曲线等等,要抓住坐标学会正确理解种群数量变化。
2.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
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
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
[错因] 本题不直接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特点,而改为考查种群存活曲线的绘制方法,考生不能打破惯性思维则无法正确选出答案。
易错点3:对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的理解不到位
群落演替是在环境和生物共同影响之下,群落的种群类型和数量发生改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种间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原因。
3.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错因] 对群落的演替方向和特点不理解,不能正确作答。
易错点4:对生态系统的结构(营养级和生态系统的成分)、概念不清
4.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这与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密不可分,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而信息往往是双向传递的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
D.超过25%的现代药物是从热带雨林植物中提炼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易错点5: 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理解不准确
5.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只有温度
易错点6: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理解不到位
6.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易错点7: 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计算掌握不清
7.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8: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价值、原因理解不到位
8.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9: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等基本知识点识记不准确
9.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
据图回答:
(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起重要作用。
(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
必修Ⅲ-2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第1关:切入高考——判一判
1.(1)√ (2)× (3)√ (4)√
2.(1)√ (2)√ (3)√ (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2关:对接高考——研一研
1.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注意:如果是主要决定因素则只答前两者)。
2.植物的种类多并且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3.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生物圈自我调节能力。
5.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6.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7.挺水植物遮盖水面的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挺水植物能竞争吸收水体中过多的无机盐,并限制藻类生长。
8.人工生态系统会不断输出产品,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第3关:易错易混——清一清
1.分析: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详解: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正确。
诊断: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也可用于诱捕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形体较大的动物,这一点要注意。
提醒:要分清不同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分别针对哪些类型的种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
答案:A
2.分析: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绘制存活曲线的数据可通过下列方法收集:从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自左至右年龄增加,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种群的存活曲线具有不同的特点。种群存活曲线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详解: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自左至右年龄增加,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自上而下逐渐减少,A正确;绘制种群存活曲线从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B错误;从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而不是选取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C错误;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不是达到平均寿命后即停止,D错误。
提醒:种群数量变化除了增长,还有稳定、波动、下降等,在分析时也要注意各种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答案:A
3.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
答案:C
4.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易地保护主要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就地保护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C错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都是直接价值。超过25%的现代药物是从热带雨林植物中提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答案:A
5.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②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③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④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⑤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正确;植物获得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C错误;分析图示可知,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D错误。
答案:B
6.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③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3)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详解: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学和物种进化的知识,难度较低,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
答案:D
7.分析:(1)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2)能量流动的过程: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M同化的能量是3281+2826=6107,N同化的能量是386。
详解:(1)海参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常用样方法测定其种群密度。
(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281+2826-3619=2488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3)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4)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分层分布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答案:(1)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2488 6.3 不能
(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4)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8.分析:(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去向: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四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构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贮存在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能量有一部分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另一部分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及未被利用的部分。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的湿度、盐碱度的差异性、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详解:(1)一个营养级(除最高营养级外)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分解者分解;三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四是未利用的能量。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捕食性线虫处于最高营养级,因此与食细菌线虫相比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根据以上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可知,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与土壤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属于生态系统。(2)土壤中深度不同,土壤动物的不同体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因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有机农业土壤中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3)生物富集作用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富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富集程度也越高,因此土壤中的污染物镉随着食物链延长逐渐积累,出现富集现象,在最高营养级生物捕食性线虫体内含量最高。(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腐生细菌数量增加,导致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在食物网中引起捕食性线虫数量的增加,这使得植食性线虫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减少,且减少量多于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数量。
答案:(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9.分析:据图分析,在鬼箭锦鸡儿实验和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在常温还是高温条件下,高CO2浓度组比常态CO2浓度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在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常温组,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
(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都可以提高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故仅CO2浓度的升高,都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
(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
答案:(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
(3)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 演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6-38,67,9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三考前专项培优必修Ⅲ_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共11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三考前专项培优必修Ⅱ_2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