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原卷版).docx
    • 讲义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解析版).docx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1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2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3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1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2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3
    还剩5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0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原卷版docx、第20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考点一 人口分布知识点1 世界人口分布(基础)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概念: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来衡量。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常用的数量指标,人口密度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越稠密,反之稀疏。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三大人口稀疏区:高纬、高寒地带;湿热的雨林区;干旱的沙漠戈壁区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均衡从半球、纬度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北纬20°~50°地带最为集中。从各大洲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最少、密度最小;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 ②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沿河、近海地区:一般来说,近海地区对外联系便利;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都利于人类生产生活,人口较为密集世界人口分布趋向低平地区: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世界人口分布趋向城市集中:近现代以来,世界人口越来越向城市(空间相比广阔乡村地区较为狭小)集中,从而使世界人口分布呈现出大小不等的密集点和密集带。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城镇地区。在沿海地带又有两类地区人口尤其密集:沿海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区。这些地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对外可进行海路贸易活动,对内有很大的物资集散能力,经济效益大大优于内陆地区,因此,逐渐形成沿海城市带及大型港口城市,人口的集聚方式以集中于城市为特点。世界主要河流中下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农业区。这些地区大多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网密集、排灌方便、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而且开发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区。材料:非洲刚果盆地人口稀少,而东非高原海拔1000-1200米的地区则人口稠密。在南美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思考:为什么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方法技巧区域人口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分析(1)人口分布特征描述:定性与定量结合。先说明人口分布是否平衡;再说明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哪里多,哪里少),从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递增(递减),或找到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极值区域,什么地方人分布最多或分布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分布形状,分布呈点状、环状、线状还是面状等。一般来说,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呈面状;河流、海岸线、交通线附近人口分布呈线状;沙漠中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区域,人口分布呈点状。描述一般先总体,后局部,再细节。(2)人口分布原因分析: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历史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知识点2 中国人口分布(基础)古往今来,我国始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长期保持在20%左右。1935年,胡焕庸依据点密度,绘出我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依据这张地图,胡焕庸敏锐地发现一条东北一西南向的直线,即瑷珲(现名黑河)——腾冲线,作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差异的成因“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对比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积)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1~3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 550-3 650米的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能资源分布B.地形地势和坡向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下表示意2000--2020年中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代表要素分布的均匀程度,其数值越大,要素分布越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四大地区中,表中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   )A.东部西部东北 B.东部东北西部C.东北西部东部 D.西部东北东部5.预计我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则各级地方政府应(   )A.提高人口迁移的成本 B.引导区域专业分工C.培育国家级中心城市 D.增加经济考核权重知识点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点)自然因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①地形人类生产生活大多数集中在平原地区。据统计,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千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其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居住着全球50%以上的人口。高山、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加上气候寒冷风大等不利因素,人口较稀疏。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②气候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热带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③水源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海、沿湖地区人口稠密。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例如,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④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到人口分布。如: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⑤矿产资源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早期因交通运输不发达,煤炭开采区往往人口稠密,如德国鲁尔区。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茫茫草原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大庆等。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起到重要影响,就业机会多、收人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大多数时候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因素,有时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此外,历史因素等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例如,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经历长时期的持续增长,数量多,密度大;而在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至今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人口分布还受到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题型0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其上游流域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垂直性特征。图1示意贵州省乌江上游各海拔人口数量变化,图2示意贵州省乌江上游各海拔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乌江上游人口分布特征是(   )A.人口数量与海拔呈正相关 B.人口密度与海拔呈负相关C.人口密度最大处人口数量最多 D.人口数量最多处人口密度较高2.推测影响乌江上游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矿产 D.土地3.该区域海拔1000米以下最可能为(   )A.低盆、矮岭 B.深谷、陡坡 C.宽河、阔滩 D.平地、缓坡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奠定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大。下图示意中国四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依次是(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5.交通便利度对丙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是因为丙区域(   )A.工业基础雄厚 B.距沿海港口近C.地形地势复杂 D.对外开放度高考点二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点1 人口的自然增长(基础)1.人口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两个方面。(1)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3)人口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增长的多少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出生率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育龄人口的教育水平、就业率、婚育观念(生育观念)、宗教、人口政策等影响;死亡率受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自然规律的制约、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通过死亡率来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3.人口数量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4.世界人口增长(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3)时间差异:①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②工业革命开始,欧美一些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持续增长的局面。③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5.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把人口增长分成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过渡模式)和现代型(三低模式)三种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每一种人口增长模式都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每一种人口增长模式都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生命健康保障水平变化,人口政策、生育意愿的变化,引起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导致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6.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进入现代型。7.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3)根据数值特征判断2022年河南省出生人口73.3万人,出生率为7.42‰;死亡人口74.1万人,死亡率为7.50‰;自然增长人口-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08‰。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自1961年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河南省人口62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原因(   )①育龄妇女持续减少和婚育推迟    ②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③人口外流和人口老龄化    ④子女抚育和教育成本上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河南省人口负增长对下列职业影响较大的是(   )A.建筑装潢设计师 B.幼小教师 C.计算机工程师 D.医生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人口从建国后的5亿多增长到如今的14亿多,其增长的过程并不是稳定、平缓的。在2011之前,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长数量出现了三个高峰和三个低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图中统计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2022年低谷时老年人口数量最少 B.1980年低谷时人口出生率最低C.1957年高峰时出生人口数量最多 D.2016年人口增长数低于前期低谷4.图中2011年前三个高峰中,最高峰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计划生育政策初步实施 B.建国后第一次生育高峰C.经济的快速增长 D.生态环境的改善知识点2 人口问题(重点)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主要的突出是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1.人口数量问题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口数量多,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新增人口仍然较多,人口压力大;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出生率的高低是代表一个国家人口世代更替能否平衡的标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之前年份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放缓、性别结构有所改善、人口老龄化程度则进一步加深,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由总量压力转变为结构性挑战。出生率的持续走低,直接影响是人口基数的增长减缓、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的供给出现不足,社会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失调,社会与医疗保障需求巨大等。从宏观上看,人口对消费、房地产等诸多行业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没有人口增量,代表着没有需求增量,必然会导致很多行业的整体性衰退,债务违约风险加大,各个行业为了抢夺不多利润空间,竞争和内耗程度加剧,都将导致经济萧条和综合国力的衰退;另外人口对于科技研发的影响也是根本性的,除非有极其诱人的人才引进政策来补充,不然低出生率必然影响国内科技树的点亮速度,从而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而受制于技术之困中。而出生率的低迷,对我们切实利益以及生活的主要影响有如下几点:一是养老金的入不敷出;二是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拉动物价上涨和通胀水平;三是养老社区将成为核心的稀缺资源。2.人口结构问题(1)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产生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问题——老龄化现象①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②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当这个比例达到14%,就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当这个比例达到20%,就会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结合我国国情,针对人口老龄化可采取的措施: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新型养老;②人口政策调整,适当鼓励生育(全面放开三孩,改善人口结构);③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使之符合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利影响: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生产能力不足,经济增速慢);加大财政压力(养老金支出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增加;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人会相应减少);老年人口占比大会导致兵源受限,响国防建设等。有利影响:新的产业人口老龄化将催生“银发经济”。(2)人口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①衡量:性别比。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通常情况下男女比例为105∶100。大于100,男多女少,小于100,女多男少。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②人口性别结构影响因素:人口再生产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人口迁移、战争、宗教和民族的传统风俗等。③性别比失衡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现象、人为的技术干预因素等④问题: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⑤措施:①加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别的监管;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3)人口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概念: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问题:人口素质对城市化的影响①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较高,有利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人口素质高,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4)人口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国人口产业结构的差异可以反映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差异。①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高低,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例如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说明农业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高,这就为就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②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程度。某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高,说明该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较高。③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更多的人口退出传统的物质生产部门,从事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改变了人口产业结构。人口产业结构还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版图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规模很小,第一产业的比重极低。有的国家和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商业贸易、金融保险等发达;有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独具优势,旅游业一枝独秀。这些条件都会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突出的地位。特别提醒:分析人口问题的类型:首先,看人口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其次,看人口结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等的合理程度;最后,看人口分布,是否与资源、环境、经济相协调,评价合理人口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是否合理,关键不是数量的多与少、增长率的高与低,应该看其发展变化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相协调;缓慢的人口增长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过快的人口增长使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的需求,这都是不合理的人口增长;所以评价人口增长是否合理必须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来进行。题型02 人口问题抚养比是衡量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负担的指标,表示为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所要抚养的非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若总抚养比低于50%,表明进入人口机会窗口期,在经济社会政策的充分支持下,就能获得人口红利。2021年为我国人口峰值年。下图示意预测方案下未来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未来,我国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少儿抚养比上升②老年抚养比上升③劳动年龄人口减少④总人口持续增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该预测方案下,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将持续到(   )A.2025年 B.2030年 C.2035年 D.2040年“婚姻挤压”是指由于婚龄男女人口出现较大落差,有可能导致大批一种性别的人找不到配偶的现象。下表示意2020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不能反映出现阶段我国(   )A.人口基数人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性别比失衡 D.人口增长模式转变4.“婚姻挤压”将会导致(   )A.女性结婚年龄推后 B.地区间人口结构失衡 C.结婚成本大大降低 D.大量农村劳动力回流5.为了缓解“婚姻挤压”现象,可采取的对策是(   )A.提高婚育年龄 B.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 C.倡导男女平等 D.大量接纳海外的移民知识点3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重点)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高考中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等类型。1.曲线图的判读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Ⅰ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的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1)可读出人口结构:判读性别比 根据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状况,判断出男女性别比例特点,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判读年龄结构 根据金字塔图中低年龄人口比重高低可判断出生率的高低;分析老龄化情况;分析育龄人口比重,主要看育龄女性(20~49岁)人口所占比重,可推测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2)可判读人口增长状况①典型金字塔结构图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形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形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②特殊变化(特殊金字塔)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①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②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③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可能是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轻工业)。题型03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丁、乙、丙、甲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甲、乙、丙、丁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下图为某国2010年人口数量金字塔。其中15-65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需要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1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10年新生人口的80%。完成下面小题。3.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年份和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25年和2076年 B.2076年和2025年C.2011年和2025年 D.2011年和2076年4.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平均学历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考点三 人口容量知识点1 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 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来表示。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它强调生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在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几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的长度。若组成木桶的桶板长度不相等,则木桶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桶板。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思考:分析材料中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题型04 资源环境承载力“一江两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的河谷地区,地处西藏中南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下图示意2000—2015年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及承载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00—2015年,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表现为(    )A.实际人口数不断增加,土地严重超载B.土地承载力不断下降,人地矛盾加剧C.土地承载力前期较低,开发利用合理D.土地承载力后期回升,承载力整体向好2.为防止土地资源超载现象的发生,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应(    )A.适度发展经济 B.实施生态移民 C.禁止土地开发 D.预留备用土地知识点2 人口合理容量(重点)定义: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意义: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超过人口合理容量所产生的问题:①对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增多。②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③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问题。④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存在问题: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解决措施(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尊重人地协调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对外开放、提倡适度消费。题型05 人口合理容量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不同指标下适度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A.72.36万 B.83.20万 C.63.80万 D.70.18万2.影响该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A.生态环境 B.人均居住用地 C.可供水资源 D.人均建设用地3.确定人口合理容量数值的主要意义是(   )A.遏制高消费现象的发生 B.规划工业生产规模C.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D.改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01 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旧城的危房改造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安徽省 B.四川省 C.上海市 D.黑龙江省知识点拨:“七普”数据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基准,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2053872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降速度有所减慢。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生育子女数的减少、离婚率的上升、高房价下住房面积受限等都是引起家庭规模小型化的主要因素。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广东1.26亿人、山东1.02亿人,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西藏365万人、青海592万人、宁夏720万人。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对比2020年与2010年各地区人口比重,发现人口比重增长最多的五个地区是:广东(1.14%),浙江(0.51%),新疆(0.20%),福建(0.19%),贵州(0.14%);比重下降最多的五个地区是黑龙江(-0.60%)、吉林(-0.34%)、辽宁(-0.25%)、山西(-0.20%)、湖南(-0.19%)。男性人口为7.2334亿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亿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从分省数据来看,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东北三省、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四川省等省市老龄化程度明显偏高,面临较重的压力。人口受教育情况: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亿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亿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亿人,流动人口为3.7582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亿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亿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037.8693万人,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万人,增长10.26%。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02 我国人口负增长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愈发严峻,2022年人口已开始负增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数柱状图和出生率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12年 B.2016年 C.2021年 D.2022年2.与前两次生育政策放宽相比,2021年8月放开三孩政策实施后,2021年三孩及以上出生人数并未出现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A.此前积压的生育需求已基本释放完毕 B.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C.疫情反复波动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 D.人口性别比失衡3.下列政策,从长期看有助于促进人口出生率提升的是(   )①婴幼儿养育费用个税扣除②提升女性受教育水平③教育双减④增加女性就业岗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知识点拨: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进入负增长区间。全年出生人口 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少子化+老龄化,这是我国面临的最大人口基本面。少子化导向的是出生率走低,老龄化带来的是死亡人口维持在高位。一旦出生率与死亡率形成交叉,负增长就会到来。这是1978年至今,全国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2022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2.09亿人,占比达14.9%,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出生人口减少是导致了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1年,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分别为1883万人、1765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1200万人和1062万人,2022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这是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原因"80后"、"90后"更为自我,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已不再吃香,养孩子不再是老年生活保障的"唯一稻草";当下的育儿成本呈几何级增长,公共服务资源的匮乏与配置的失衡,极大降低了他们的生育意愿;出生率低迷不断改变着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而导致适龄人口减少;越来越高的结婚成本,特别是不断高涨的房价,也使得结婚不再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结婚率下降会直接导致出生率下降。长期的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出生率低迷将导致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这意味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社会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传统制造业低迷;老龄化加速导致老年人抚养比持续上升,加重家庭和政府的养老负担;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影响消费结构,而消费结构又决定了经济发展结构。但是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未必没有好处。一定空间下的人口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人口减少也会使得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对会多一些,生活水平相对提高,资源总体消耗变少,环境会变好。虽然人口红利消失了,但人才红利逐渐显现,这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力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2023·浙江1月选考)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下面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2.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3.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矿产 C.水源 D.土壤(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   )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 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 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5.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   )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 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 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2021·北京卷)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分布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命题趋势人口分布2023海南卷,11题,3分2023海南卷,16题,10分2023全国甲卷 ,4题,4分2023浙江1月,1-2题,4分2021北京卷,18(2),4分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认识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综合思维:结合人口分布图表材料,综合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地协调观:树立人口增长和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观。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分析不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探讨区域人口密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近些年高考看,人口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人口分布、人口的数量的变化及人口问题。 高考这部分内容考察是对世界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等知识的实践应用,考生备考时需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容量等基本知识,特别要关注人口的规模大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谋求人地协调发展。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22河北卷,3-4题,6分2022重庆卷,5-6题,6分2022江苏卷,16-18题,6分2022浙江1月,21-22题,6分2021浙江1月,15-16题,4分人口容量2021北京卷,8题,3分2021浙江6月,12题,2分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0.7110.7180.735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0.5170.5340.566西北半壁0.7540.7480.752四大地区中部0.3020.3050.336甲0.3650.3980.427乙0.7730.7650.771丙0.4490.4590.504项目总人口数年平均增长率总人口性别比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调查数据141178万人0.53%(比上个十年下降0.04个百分点)105.0713.5%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如图中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从1800年到2008年,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如图中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如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1825年死亡率曲线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因素相关性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正相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越丰富,承载的人口越多;自然资源越贫乏,承载的人口越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不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指标人口基于人均建设用地基于人均居住用地基于可供水资源基于生态环境适度人口(万)63.8083.2072.3670.18最大人口(万)106.20113.40210.35106.33
    相关课件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一人口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考点三人口容量,热点应用,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1讲 人口迁移(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21讲 人口迁移(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1讲人口迁移讲义原卷版docx、第21讲人口迁移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编第8章第24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2编第8章第24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2编第8章第24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24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