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54分), D 4, 峨眉山桐梓虫生活的地理环境是, 此次地震最可能发生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5分,共54分)
201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同意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即“南仁东星”),研究发现,这颗小行星四周没有气体聚集。完成下面小题。
1. 南仁东星最可能位于( )
A. 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B. 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
C. 河外星系D. 土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 四周没有气体聚集,可能是因为南仁东星( )
A. 温度高B. 自转速度快C. 距太阳较远D. 质量和体积过小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1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同意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即“南仁东星”),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因此材料中的小行星最可能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属于太阳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体积和质量适中,产生适宜的引力吸引大气包围在地球周围,据此可判断南仁东星四周没有气体聚集,其原因是南仁东星质量和体积过小,引力过小,D正确;温度高、自转速度、距太阳较远对没有气体聚集影响小,ABC错。故选D。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I5°C左右,有利于波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
2023年12月1-2日北京的多位摄影和科普大V拍到了美丽的极光。美丽背后也有巨大的隐忧。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极光可能与下列哪个有关( )
A. 太阳辐射异常B. 气候异常C. 地球重力异常D. 太阳大气异常
4. 下列最可能是“美丽背后的隐忧”的是( )
A. 导航卫星失联B. 火山活动增多C. 寒潮多发D. 地震增多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极光是由于太阳大气层中日冕层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主要发生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夜晚,故此次极光与太阳大气异常有关,D正确;极光是由于太阳活动引起地球南北两极大气电离而产生,与太阳辐射、气候和地球重力无关,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美丽的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还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导航卫星失联等,A正确;火山活动和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产生的结果,寒潮与气候相关,均与太阳活动没有直接联系,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黑子活动的区域突然连在一起,释放出大量能量,这种能量以射电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猛烈爆发并增亮,形成耀斑,能量辐射地球,影响地球大气电离层,形成磁暴。日冕层的高温导致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脱离太阳的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即为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使大气电离,形成极光。
峨眉山罗汉坡某地有众多保存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包含著名的桐梓虫化石(三叶虫的一种),是研究古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完成下面小题。
5. 峨眉山桐梓虫生活的地理环境是( )
A. 温暖的浅海B. 干旱的荒漠C. 炎热的陆地D. 寒冷的冰川
6. 在桐梓虫化石的形成过程中,该区域曾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风化B. 侵蚀C. 搬运D. 沉积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包含著名的桐梓虫化石(三叶虫的一种),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当时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绝大部分三叶虫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地带过着底栖生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化石是指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依然保留着,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据此判断,桐梓虫化石形成过程中,地球表层主要经历的过程是沉积,D正确,风化、侵蚀和搬运不能形成化石,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字、界、系、统、阶、带。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最可能发生在( )
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
8. 能表示此次地震不同地点破坏程度的是( )
A. 震级B. 震中C. 烈度D. 震源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 由题干可知,震源深度10千米,属于地壳。故选A。
【8题详解】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能表示此次地震不同地点破坏程度的是烈度,故选C。
【点睛】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2024年1月将在海南文昌发射天舟7号货运飞船,为400km高空的空间站携带近2吨的物资。完成下面小题。
9. 天舟7号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汽含量逐渐减少②气压逐渐降低③空气密度逐渐减小④臭氧含量逐渐减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 天舟7号与空间站交接位置可能位于(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星际空间
【答案】9. A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汽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天舟7号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越往上水汽含量越少,①正确;越往上空气密度越小,气压逐渐降低,②正确;由于重力作用,空气主要集中在近地面,越往上空气密度越小,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从地面往上,先是臭氧含量增大,过了臭氧层后,臭氧含量逐渐减少,④错误。所以选A。
【10题详解】
对流层约为地面到12km高空,平流层为对流层顶至50km左右,高层大气为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舟7号与空间站交接的位置位于距地面400km高空,位于高层大气,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图甲为江南某地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夏季该地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图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乙中( )
A. ①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 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 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12. 覆盖尼龙网的目的是( )
A. 削弱①以降低白天温度B. 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加③以提高地温D. 增强④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小部分被吸收,A错误;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白天夜晚都存在,C错误;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夏季,江南地区较为炎热,7、8月份还受伏旱天气影响,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阻挡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白天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 A正确;黑色尼龙网并不能防止夜间温度过低,也不能提高地温和土壤温度,三种说法均不符合实际,BCD错误。故选A。
【点睛】黑色的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具有很高的吸热性。黑色物体善于吸收光线而不是反射或折射光,就像泥土、煤炭和黑纸一样。当大量的能量被黑色物体接收并转化为热量时,该地区的温度会上升。因此对于暴露在阳光下的设施来说选择一些颜色较深的材质能更好的阻挡过量的太阳直射热进入室内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所以黑色尼龙网的设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太阳的直接照射强度——即降低太阳辐射。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的是( )
A. B. C. D.
14. 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
A. 将洋葱先进行加热B. 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 洒香水改善气味D. 在冰箱冷却洋葱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会引起蜡烛、洋葱之间温度差异,蜡烛温度高,蜡烛处出现上升气流,桌面此处气压较低,桌面高处气压较高,洋葱处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桌面此处气压较高,桌面高处气压较低,则桌面气流由洋葱流向蜡烛,桌面高空处相反,由此判断,图D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将洋葱先进行加热、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会加快刺激气体挥发,且使洋葱与蜡烛之间的温差减小,不利于增强防护效果,排除AB;洒香水改善气味成本高,且效果不大,排除C;在冰箱冷却洋葱,降低其温度,使其气体挥发变慢,且使洋葱与蜡烛之间的温差增大,热力环流增强,有利于增强防护效果,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常规雨水花园(图a)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近年来雨水花园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有效解决了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处理的难题。我国自然环境多样,为应对某些地区的特殊环境,相关研究人员设计了错置型雨水花园(图b)。完成下面小题。
15. 采用错置型雨水花园的地区,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 )
A. 河网稠密B. 地势起伏大C. 硬化路面多D. 地势低平
16. 与常规雨水花园相比,错置型雨水花园优势体现在( )
A. 可种植的植物种类更多B. 雨水汇水范围更大
C. 汇集净化雨水能力更强D. 维护和管理更方便
【答案】15. B 16.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由图b可知,错置型雨水花园需要通过接力方式引导径流,说明该地在降雨过程中的雨量较大;错置型雨水花园具有上下错置、有一定落差的雨水花园和上下连通的溢流管,说明当地地势起伏较大,B正确、D错误。河网分布状况和地面硬化状况依据图文信息无法判断,AC错误。所以选B。
【16题详解】
对于同一地区来说,两种类型的雨水花园可种植的植物种类一样,雨水汇水范围一样,A、B错误;错置型雨水花园位于地势起伏大的地区,雨水从上往下,先后经过双层、甚至多层雨水花园的汇集、过滤,故汇集、净化雨水的能力更强、效果更好,C正确。错置型雨水花园有上下错置的两层甚至多层雨水花园,维护和管理没有常规雨水花园方便,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系统。
下图为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在气候等要素的影响下,等盐度线与大陆的距离会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分布状况,其直接影响因素( )
A. 洋流B. 径流C. 浮游生物D. 潮汐
18. 甲所在等值线距大陆最近的时间是( )
A. 冬季B. 春季C. 夏季D. 秋季
19. 图中海水盐度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南向北递增③自表层向深层递减④自西向东递增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盐度线可看出,长江入海口处盐度最低,河流水为淡水,海水盐度高,河流水注入使海水盐度稀释,盐度降低,因此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入海径流,B正确;受洋流、浮游生物和潮汐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图中甲点在28‰等盐度线上,甲盐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应是长江径流,冬季为枯水期,径流量最小,河水稀释作用最弱,盐度最高,此时甲所在等值线距大陆最近最近,A正确;夏季河流流量大,河口处盐度最低,甲所在等值线距大陆最远,C错误;春季和秋季距中,B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图中灰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海洋,从图中看,海水盐度自河口向外海递增,表层受径流影响明显,盐度一般较低,①正确,③错误;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和长三角轮廓可判断海水盐度自西向东增加,南北方向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④正确,②错误;故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此外还受河流(淡水稀释)等的影响。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海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
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完成下面小题。
20. 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
A. 海水深度较浅B. 渔业资源丰富C. 海面风浪较小D. 海水周期涨落
21. 用石材建造石沪捕鱼设施的原因是( )
A. 增加捕鱼量B. 坚固耐用C. 减少海岸侵蚀D. 利于水体净化
【答案】20. D 21. B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沪靠潮差来捕鱼,因此,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海水周期涨落营造的潮差可以圈住一部分鱼,D正确;石沪建在潮间带和海水深度、风浪关系不大,AC错误;潮间带的渔业资源并不是很丰富,B错误。所以选D。
【21题详解】
石沪捕鱼仅利用潮汐捕鱼,捕鱼量没有渔网捕鱼多,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A错误;石沪捕鱼设施一旦建成,可以抵御潮汐的侵蚀,能够长时间获取鱼获,坚固耐用,B正确;石墙对海岸线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海岸侵蚀,石墙仅是石块的堆积,有利于水体净化,但这两点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海滨修筑起人工的建筑,发明了一种利用潮汐因地制宜的捕鱼构造,这就是石沪。利用海水涨潮时会淹覆石墙顶部并且带来鱼群,退潮时海水流走而鱼群便会困在石墙内,原理就是潮水涨退及鱼群回游特性,在波动的海面上筑起一道道的弧形石墙,工程十分浩大,不仅可能要利用全村里的居民,更要历经数年或是数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下图是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地区的盛行风是( )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23. 这种地貌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 云贵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四川盆地D. 珠江三角洲
24. 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A. 60mB. 45mC. 14mD. 5m
【答案】22. B 23. B 24. C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结合图示等高线可判读该地有很多的新月形沙丘。沙丘迎风面较平缓,背风面较陡,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说明坡度越缓,图中的沙丘西北面坡度较缓,说明盛行风向是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3题详解】
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的地区,我国西北内陆,尤其是塔里木盆地风沙活动频率,沙丘地貌广布,B正确;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风力沉积地貌较少,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ACD错误。所以选B。
【2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处海拔为1055—1060米,②处海拔为104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15米,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面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海拔100米左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共同形成“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的景致。每年国庆节前后的傍晚,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观察“卧佛含丹”奇观,最佳位置是( )
A. 攀登卧佛观察B. 乘坐游艇观察C. 特定角度远望D. 山脚向上仰望
26. 七星岩“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的成因是( )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海水侵蚀D. 冰川侵蚀
【答案】25. C 26. A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攀登卧佛观察以及山脚向上仰望距离太近,看不出卧佛的整体形态,AD错误;观察“卧佛含丹”奇观,需要距离较远,且需将卧佛的形态看清,太阳刚好从卧佛口中落下,需要选择特定角度观测,乘坐游艇观察不容易选择特定角度,B错误,C正确。所以选C。
【26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形成“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的景致。可知,七星岩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该地不是位于滨海地区,不是海水侵蚀作用,C错误;广东纬度位置较低,该地海拔较低,不是冰川侵蚀作用,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红树林分布于湿热的港湾、河口的淤泥质滩涂上,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的位置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红树植物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根系浅②以耐盐植物为主③落叶乔木④有呼吸根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28. 红树林的特殊功生态能是( )
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 绿化美化环境,吸烟滞尘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红树林分布于湿热的港湾、河口的淤泥质滩涂上,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根系发达,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适合船舶停靠,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B错误;绿化美化环境,吸烟滞尘是城市森林的功能,C错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河流上游植被的主要功能,D错误。故选A。
【点睛】森林的生态功能: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减少泥沙流失、涵养水源、减少风沙危害、丰富生物品种、减轻噪音污染、美化自然环境。
隆起于板块交界处的菲律宾保和岛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也会经常有台风,但是岛上有一些石灰岩小山丘上只长草不长树,每年旱季这些草干枯变成褐色,酷似巧克力,故称巧克力山。巧克力山大致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但缺乏溶洞系统或地下通道。完成下面小题。
29.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主要是因为山上( )
A. 降水太少B. 气温太低C. 积雪太厚D. 土层太薄
30. 巧克力山缺乏溶洞系统的可能原因是( )
A. 无可溶性岩石B. 地表径流少C. 气温低D. 山丘形成时间短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巧克力山坡度较大、土层薄,植被生长难度大,D正确;由材料可知,隆起于板块交界处的菲律宾保和岛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也会经常有台风,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处热带,气温高,无降雪积雪现象,A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巧克力山大致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山丘形成时间短,故缺乏溶洞系统或地下通道,D正确;岛上为石灰岩小山丘,有可溶性岩石,A错误;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地表径流多,气温高,BC错误;故选D。
【点睛】“巧克力山”的确都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山丘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浮土,浮土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植物的根系很难破坏岩石表面并深入它的内部。在雨季的时候,一个一个是青草的绿色,而到了旱季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一个的巧克力一样的褐色的,像是一个大号的馒头。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 雨水淋溶,有机质含量较低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32. 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 免耕直播B. 深耕改土C. 大棚温室D. 加生石灰
【答案】31. C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地表枯枝落叶较多的情况下,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图中不相符,A错误。人工增施有机肥,主要作用于表层,但该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B错误。该处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该处淋溶层有机质含量高,说明该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可能是雨水淋溶,大量有机质被淋失,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
【32题详解】
由图可知,土壤深度10-40厘米处,有机质含量都超过5%,有机质含量较高,所以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深耕改土,B正确。该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低,不宜免耕直播,A错误;该图是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大棚温室主要用于解决气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C错误。土壤中拌生石灰,可以调节酸碱度,起到杀菌作用,对土壤有机质影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淋溶层是由于长期间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层次。该处土壤淋溶层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地表的有机质含量低,可能是因为当地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一方面地表有机质被大量淋失,另一方面被水分带着向下淋溶。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 春旱、寒潮、沙尘暴B. 寒潮、台风、沙尘暴
C. 台风、暴雪、沙尘暴D. 蝗灾、寒潮、冻害
34.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珠江三角洲B. 青藏高原C. 华北平原D. 东南丘陵
【答案】33. A 34. C
【解析】
【33题详解】
甲气象灾害成因有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可判断其为春旱;乙气象灾害成因为冬季风强盛,冬季风会带来降温现象,可判断其为寒潮;丙气象灾害成因有春旱,接近沙源地,寒潮带来的大风天气,可判断其为沙尘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4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受冬季风影响小,距离沙源地远,A错误;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少,冬季风势力弱,B错误;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寒潮和沙尘暴发生次数都较多,C正确;东南丘陵地表径流多,春旱和沙尘暴少,D错误。故选C。
【点睛】华北缺水的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易形成春旱;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下图为某次台风的卫星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该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是运用了( )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 遥感技术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
36. 通过对这次台风前后的多幅卫星云图分析可以获得台风的( )
①中心位置②强度变化③降水范围④移动方向⑤登陆地区
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35. B 36. D
【解析】
【35题详解】
气象云图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B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用于导航、定位、授时等;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地理数据的存储、管理、模拟、分析、显示等;数字地球是指一一个以地理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虚拟系统。所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虚拟技术与气象云图的获得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36题详解】
从气象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各地区的天气状况,监测台风的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登陆地区等,确定台风造成的降水的大致范围,为实时天气预报提供了依据,故①②③④⑤均正确,故选D。
【点睛】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
二.综合题(共46分)
3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郑州曾经热岛效应非常显著,降水较少的春季热岛效应更明显。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大。热岛效应会对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为减缓热岛效应的影响,各地也在积极寻找对策。下图为2004年-2020年郑州市白天的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
(1)BCDE四地中可能为郑州市中心城区的是____。
(2)近地面D地的实际风向是____。
(3)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热岛效应春季最强的自然原因。
(4)从下垫面角度提出两条缓解热岛效应的合理性建议。
【答案】37. E 38. 西北风/偏西风
39. 春季多晴天/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城区下垫面吸收的热量多,产生的地面辐射更多,与郊区温差更明显,热岛效应强。
40. 增加绿化或水体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等);增加地面反射率;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城市热岛效应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热力环流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郑州曾经热岛效应非常显著;据图例强热岛区分布可知,E地热岛效应显著。所以,BCDE四地中可能为郑州市中心城区的是E。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D为强冷岛区,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形成高压;E为强热岛区,近地面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D和E之间存在着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由D指向E,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偏西风)。
【小问3详解】
春季降水量较少,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强,城区下垫面比热容较小,吸收的热量多,产生的地面辐射更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与郊区温差更明显,热岛效应强。
【小问4详解】
可从减小升温幅度或加快散热的角度进行分析。增加绿化或水体面积,改变城区下垫面的种类,提高城区下垫面比热容;增加地面反射率,减小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地表的温度;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快速扩散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热。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构树是高大落叶乔木或灌木状植物,最高可达10-20米,主要占据森林的上层。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在各种地形、土壤、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下图为四川某山坡上的构树。
(1)四川盆地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材料反映出其最典型的生长习性有____、____(填“耐……”或“喜……”)等。
(2)评价构树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38. ①. 常绿阔叶林 ②. 耐旱 ③. 耐贫瘠
39. 有利:根系发达,加快岩石风化形成土壤;枯枝落叶多,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水土,减少土壤被侵蚀,保持肥力;使土壤矿物颗粒团聚;促进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不利:消耗土壤肥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四川某山坡上的构树为背景材料,涉及植被与土壤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四川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构树根系发达,主要占据森林的上层,说明耐干旱、耐贫瘠。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构树根系发达,生长过程中会加快岩石风化形成土壤;是高大落叶乔木或灌木状植物,枯枝落叶多,增加土壤有机质;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肥力;使土壤矿物颗粒团聚;促进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植被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土壤肥力。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渤海沿岸及华北平原有各种外力形成的堆积地貌,甲乙两地形成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差异的地貌类型。这些堆积地貌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活动。
(1)图中甲地貌的名称是____,乙地貌的名称是____,共同成因是____。
(2)与乙相比,从分布位置与沉积物方面简述甲地貌的典型差异。
(3)说出甲乙两地貌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39. ①. 冲积扇(或洪积扇) ②. 三角洲 ③. 流水堆积/沉积
40. 位置:位于山区/山麓/出山口;沉积物:粒径大/砾石为主。
41. 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土壤疏松肥沃;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分析】试题以渤海沿岸及华北平原堆积地貌为材料,涉及流水堆积地貌、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题、析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貌位于出山口处,属于冲积扇(洪积扇),而乙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属于三角洲,二者虽形成位置不同,但共同成因都是流水堆积/沉积。
【小问2详解】
甲地貌属于冲积扇,乙地貌属于三角洲,从分布位置来看甲地貌多分布与山区山麓地带或出山口处,从沉积物来看,甲地貌沉积物颗粒粒径更大且粒径分选性更强(由出山口到扇缘,粒径逐渐增大)。
【小问3详解】
甲乙两地貌都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在上游带来的土壤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沉积下来,多次沉积使得该地区土壤疏松肥沃,且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2,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卷(PDF版附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