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32 Na-23,94%,二氧化碳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
A. HeB. N2C. O2D. CO2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氧气;
答案:C。
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B. 硅C. 铝D. 铁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
4. 燕麦是一种健康食品,富含铁、锌、镁和大量膳食纤维。这里的“铁、锌、镁”是指
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离子
【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描述物质的组成一般用元素,故这里的“铁、锌、镁”是指元素。
故选:A
5.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B. 食盐C. 面粉D. 牛奶
【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盐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C、面粉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牛奶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室内通风不畅会造成人员中毒,导致中毒的气体是
A. 氧气B. 氮气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燃气热水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等含碳燃料,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详解】A、氧气不具毒性,错误;
B、氮气不具毒性,错误;
C、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导致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正确;
D、二氧化碳气体不具毒性,错误;
故选C。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AB. BC. CD. D
【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铜制作导线,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B、用生铁制作炊具,利用生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
C、用酒精作燃料,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用干冰保鲜食品,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氢气B. 铁丝C. 酒精D. 红磷
【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题意,故A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不符题意,故B项错误;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不符题意,故C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号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9. 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移走可燃物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釜底抽薪”是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的条件。
【详解】A、由分析可知,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B、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C、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
D、移走可燃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B. 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儿购物
C.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D. 推广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
【10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空气、水体、土壤等的污染与防治措施分析。
【详解】A、分类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错误;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能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错误;C、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等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正确;D、推广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 下列物质应投放到贴有“有害垃圾”标志垃圾桶内的是
A. 变质饭菜B. 废弃塑料
C. 锈蚀钢铁D. 过期药品
【1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变质饭菜,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B、废弃塑料,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不符合题意;
C、锈蚀钢铁,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不符合题意;
D、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符合题意。故选D。
12.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 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B. 4C. 3D. 7
【1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因此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故选C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中的有关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即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3. 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为金属元素B. 核外电子数为12
C. 元素符号为MgD. 镁原子的质量为24.31g
【1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字中含有金字旁,故镁金属元素,正确;
B、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故质子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
C、镁的元素符号为Mg,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g,错误。故选D。
【点睛】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4. 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气分子的是
A. B. C. D.
【1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氢气;一个氢分子;
B、表示2个氢分子;
C、表示2个氢原子;
D、表示2个氢离子;
故选:B
15. 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l.7万倍。NF3中氮元素为“+3”价,则氟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B. -1C. 0D. +1
【1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NF3中氮元素为+3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3)+x×3=0,x=-1,故选B。
16.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钻石(C)B. 水晶(SiO2)C. 食盐(NaCl)D. 钟乳石(CaCO3)
【1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钻石(C)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水晶(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食盐(Na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钟乳石(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
17. 若用“”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以下四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
【1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
【详解】由分析得:
A、图中的微粒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错误;
B、每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错误;
C、图示符合题意,正确;
D、图示每个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C
1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镁MgO2B. 硫酸铜Cu2SO4C. 氢氧化钠NaOHD. 氯化钙CaCl
【1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MgO,故错误;
B、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CuSO4,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为NaOH,故正确;
D、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为CaCl2,故错误;
故选:C
19. 下列方法常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是
A. 加肥皂水B. 过滤
C. 加澄清石灰水D. 加紫色石蕊溶液
【19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区别软硬水用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水是硬水,故选A。
20. 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A. CuB. ZnC. AlD. Mg
【20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在这四种金属中,只有铜排在氢后,因此它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选:A。
21.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2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是,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应该垂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不能碰到试管内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以免失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钥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C。
22. 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为O2
B. 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 试管2连接的电源正极一端
D. 该实验可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2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
【详解】A、试管1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 :8,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试管2产生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连接的电源正极一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3. 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慢慢膨胀(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A. 分子数量变多了B.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 每个分子的体积变大了D. 生成了新的分子
【2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温度升高酒精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所以体积膨胀,分子数量不变,每个分子的体积不变,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B。
24.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A. AB. BC. CD. D
【2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氦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木条伸入瓶中时都熄灭,因此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一会儿后取出,通过观察木条的碳化程度可以判断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 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2℃时,在100g水里加入100g甲固体,得到200g甲溶液
C. 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析出较多晶体
D. 将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10g,因此在100g水里加入100g甲固体能够完全溶解,得到200g甲溶液,正确;
C、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析出较多晶体,正确;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无晶体析出,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相等,故错误;
故选:D
26. 如图是“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输氧。使用过程中需用到:甲剂白色固体,作制氧剂;乙剂为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1)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原因是氧气能够__________(填写所选选项的编号)。
A支持燃烧 B供给呼吸
(2)甲剂溶于水生成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
【26题答案】
【答案】 ①. B ②. 2H2O22H2O +O2↑
【解析】
【详解】(1)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当人体缺氧时,需要吸氧补充,故选B;
(2)乙剂为黑色固体,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乙为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O2↑。
27. 从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硅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得到高纯硅:
(1)物质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写出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填写所选选项的编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27题答案】
【答案】 ①. 36.5 ②. SiHCl3+H2Si+3HCl ③. C
【解析】
【详解】(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物质D是HC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6.5。
(2)根据题给信息可知,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28. 亮亮做家务时接触到下列用品。
(1)他清理垃圾时发现一袋脱氧剂,拆开后看到还原铁粉已生锈,铁生锈的原因是_____。
(2)他选用洁厕灵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
【28题答案】
【答案】 ①. Fe与潮湿的空气接触而生锈 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详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拆开后看到还原铁粉已生锈,铁生锈的原因是Fe与潮湿的空气接触而生锈;
(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Fe与潮湿的空气接触而生锈;
(2)CaCO3+2HCl=CaCl2+H2O+CO2↑。
【科普阅读理解】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美食伴侣 • 味精
味精,是一种增鲜调味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NaO4)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后,谷氨酸钠与胃酸(盐酸 HCl)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味精加热至80℃以上时,才能发挥提鲜的作用,但是当加热至100℃以上时,又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液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
(3)谷氨酸钠(C5H8NNaO4)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4)烹饪过程中加入味精的食物中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多少与____________有关。
(5)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写所选选项编号)。
A凉拌菜里加入味精可以提升鲜美口感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机是大火炖煮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体内锌元素的量有关
【29题答案】
【答案】 ①. 白色柱状结晶体 ②. 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 ③. 5:8 ④.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 ⑤. CD
【解析】
【详解】(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等,故文中描绘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5:8;
(4)由图表可知,烹饪过程中加入味精的食物中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多少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有关。超过100℃以上时,焦谷氨酸钠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5)A、当味精加热至80℃以上时,才能发挥提鲜的作用,故凉拌菜里加入味精不可以提升鲜美口感,不符合题意;
B、当味精加热至100℃以上时,又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且烹饪时间越长,产生的有毒物质越多,故大火炖煮时不应加入味精,不符合题意;
C、味精能使婴幼儿血液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不符合题意;
D、味精能使婴幼儿血液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体内锌元素的量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D。
【生产实际分析】
30. 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FeS)冶炼锌,主要流程如下:
(1)焙烧炉中,ZnS转化为ZnO。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ZnS+3____2ZnO+2SO2。
(2)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用于电解的酸浸液,反应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_____________。
【30题答案】
【答案】 ①. O2 ②. 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提高转化率 ③. 电解槽、底吹炉
【解析】
【详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前有2个锌原子,2个硫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锌原子,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则反应物中有6个氧原子,空格前面化学计量数是3,故填:O2;
(2)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用于电解的酸浸液,反应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可以使硫酸与锌焙砂充分接触,提高反应转化率,故填: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提高转化率;
(3)根据反应过程中可知: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点解槽,底吹炉,故填:电解槽、底吹炉。
31. 工业上制取氧气常见的有“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
(1)“深冷法”(如图甲)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不同将其气化分离。
(2)“变压吸附法”(如图乙)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差异,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写所选选项的编号)。
A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是混合物
B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D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E分子筛可以重复使用
【31题答案】
【答案】 ①. 沸点 ②. ADE
【解析】
【详解】(1) “深冷法”(如图甲)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其气化分离,沸点较低的氮气蒸发出来。
(2) A变压吸附法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因此制取的氧气是混合物,故正确;
B变压吸附法中氧化铝去除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制取的氧气中不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错误;
C分子筛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变压吸附法”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因此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故正确;
E分子筛可以重复使用,正确;
故选:ADE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所选选项的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
(3)在用如图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实验员老师只为每组同学准备了1朵纸花(已用紫色石蕊浸泡并烘干过)、1瓶二氧化碳气体和1个盛有水的喷壶,要完成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和预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请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32题答案】
【答案】 ①. 酒精灯 ②. B ③. D ④. 将纸花一半喷湿一半不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片刻后,喷湿的部分变红了,干燥的部分不变色
【解析】
【详解】(1) 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
(3)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在用如图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实验员老师只为每组同学准备了1朵纸花(已用紫色石蕊浸泡并烘干过)、1瓶二氧化碳气体和1个盛有水的喷壶,要完成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和预期看到的现象是:将纸花一半喷湿一半不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片刻后,喷湿的部分变红了,干燥的部分不变色。
33. 某化学小组欲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克。实验过程如图(部分操作隐去):
(1)在量取溶剂水时应选用的量筒的量程为______(填写所选选项的编号)。
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
(2)若要通过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33题答案】
【答案】 ①. C ②. 玻璃棒
【解析】
【详解】(1)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1-5%)=47.5g。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量取溶剂水时应选用的量筒的量程为50mL,故选C。
(2)若要通过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34. 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则装置内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 MnO2和H2O2B. CaCO3和HCl
C. Fe粉和CuSO4D. Fe和HCl
【3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所以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详解】A、MnO2和 H2O2,有氧气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CaCO3和HCl,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Fe粉和CuSO4 无气体参加或生成,此选项符合题意;
D、Fe和 HCl,有氢气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5.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烧杯A中加入“80℃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__。
(2)若最终得到“氧气约占试管内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则实验中应看到________。
【35题答案】
【答案】 ①. 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试管内液面升高,进入试管的体积占试管总容积的1/5
【解析】
【详解】(1)烧杯A中加入“80℃的水”其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后氧气被消耗,试管内压强变小,水被压入试管中,若最终得到“氧气约占试管内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则实验中应看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进入试管的体积占试管总容积的1/5。
36. 实验室用下图实验模拟炼铁反应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b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
【36题答案】
【答案】 ①.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②. 除去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详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a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b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37. 利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1)B中加水至浸没导管口下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装置左侧气密性良好。
(2)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打开____________,关闭________。
【37题答案】
【答案】 ①. 形成密闭空间 ②. 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③. Zn+H2SO4=ZnSO4+H2↑ ④. K2、K3 ⑤. K1
【解析】
【详解】(1)B中加水至浸没导管口下端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空间,防止气体逸出;观察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左侧气密性良好。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打开K2、K3,关闭K1,装置A中反应生成气体压强变大,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被压入B中。
【科学探究】
38. 小新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制二氧化碳,一开始产生一些气泡,可是很快气泡产生的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止了。其原因是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度逐渐减慢甚至停止。因此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对此,小新产生了疑问并大胆猜想展开实验。
【猜想一】选择能使反应快速进行
【实验1】在28℃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的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实验选取5种浓度(如图)的硫酸分5组完成。
将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记录在下表:
【猜想二】选择合适的温度可以使反应快速进行
【实验2】向5只分别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各加入5mL相同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实验分析】
(1)“猜想一”为:选择________能使反应快速进行。
(2)“实验2”试管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3)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的是______%。
(4)除选用合适温度和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___________操作,更有利气体的制备。
(5)你认为还可以研究___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
【38题答案】
【答案】 ①. 适当溶度的硫酸 ②. 产生气泡的速度比A快,持续时间比A长 ③. 25 ④. 振荡 ⑤. 大理石颗粒大小 ⑥.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g,颗粒直径依次为1mm、2mm、3mm、4mm、5mm的大理石,在向其中分别加入5mL、浓度为25%、70℃的硫酸溶液,记录15分钟内产生气体的体积(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由于实验1加入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因此“猜想一”为:选择合适浓度的稀硫酸能使反应快速进行。
(2)由实验2可以看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试管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的速度比A快,持续时间比A长。
(3) 由实验1数据可知, 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的是25%。
(4) 除选用合适温度和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振荡操作,更有利气体的制备。
(5) 还可以研究大理石颗粒大小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g,颗粒直径依次为1mm、2mm、3mm、4mm、5mm的大理石,在向其中分别加入5mL、浓度为25%、70℃的硫酸溶液,记录15分钟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9. 某发电厂改用燃烧清洁燃料发电,不仅一年节约燃煤320万吨,还大大减少了污染物SO2的排放。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1%,假设煤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每年可减少排放SO2多少万吨?提示: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过程可表示为:S+O2SO2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9题答案】
【答案】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1%,假设煤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320万吨煤中硫元素的质量为320万吨×1%=3.2万吨。
解:设该发电厂每年可减少排放SO2万吨。
=6.4万吨
答:每年可减少排放SO2 6.4万吨。
【解析】
【详解】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1%,假设煤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320万吨煤中硫元素的质量为320万吨×1%=3.2万吨。
见答案
A用铜制作导线
B用生铁制作炊具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干冰保鲜食品
A.嗅闻气味
B.滴加液体
C.补充酒精
D.取用固体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用品
脱氧剂
洁厕灵
有效成分
还原铁粉
盐酸
加热时间(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内容装置
实验过程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观察现象后,用同样方法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完成后再次关闭K1、K2和K3 。
Ⅱ.A中加入适量锌粒,打开K1,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Ⅲ.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气体体积(mL)
35
47
55
51
42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
40
50
60
70
80
现象
有气泡
?
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持续时间更长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稀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非常剧烈,大理石迅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4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 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延庆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03%,不符合题意;, A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