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1. 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玉米酿成酒B. 西瓜榨成汁C. 铁水铸成锅D. 铝块压成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玉米酿成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西瓜榨成汁,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水铸锅,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铝块压成箔,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态氮B. 加碘盐C. 食用醋D. 高钙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液态氮,属于纯净物。B.加碘盐,C.食用醋,D.高钙奶,均属于混合物。
考点∶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干冰—H2OB. 氨气—NH4C. 二硫化碳—CS2D. 锰酸钾—KMn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书写。
【详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A不正确;
B、氨气的化学式是NH3,B不正确;
C、二硫化碳的化学式是CS2,C正确;
D、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2MnO4,D不正确;
故选C。
4.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植树造林,防沙降尘B. 金属回收,再生减污
C. 明矾净水,杀菌消毒D. 煤气泄漏,关阀开窗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防沙降尘,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金属回收,可以再次利用,节约资源,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正确;
C、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性的难溶物,使之沉降下来,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C错误;
D、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有毒。煤气泄漏,关闭阀门,阻止煤气继续泄露,然后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煤气的含量,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金属生锈,食物变质都属于缓慢氧化,但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不是缓慢氧化,故选项A错误;
B.氢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但氧气不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B错误;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固体颗粒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故选项C错误;
D.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都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6. 实验室制取CO2并回收CaCl2,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用装置甲检查气密性B. 用装置乙收集CO2
C. 用装置丙分离固体杂质和CaCl2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CaCl2晶体
【答案】D
【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点睛:
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
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7.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软化硬水B. 蒸发时,液体完全蒸干即停止加热
C. 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D. 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软化硬水,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大部分固体析出时,便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不符合题意;
C、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无法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不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使人窒息,发生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进入,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关于物质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A. 水中的溶解性:氧气<二氧化碳B. 氧气含量:呼出气体<吸入空气
C. 气体的沸点:氮气>氧气D. 热稳定性:高锰酸钾<锰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比氧气易溶于水,此选项正确;
B、人呼吸消耗氧气,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正确;
C、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气体的沸点:氮气<氧气,此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热稳定性:高锰酸钾<锰酸钾,此选项正确。
故选C。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D. 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B、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错误;
C、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正确;
D、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炸裂,正确;
故选B。
10.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B. 加热已通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人胸闷甚至窒息,应及时开窗通风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利用了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又变为紫色,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人胸闷甚至窒息,应及时开窗通风,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C. 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D. 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保护气,A对应关系成立,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其硬度大,故B对应关系成立,不符合题意;
C.磷能制作烟幕弹是因为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的对应关系成立,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可跟水反应生成碳酸,故D对应关系不成立,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我国科学家将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获得金刚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Na+CO2Na2CO3+C。已知Na2CO3能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和C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 该反应使用的催化剂不需要经常更换
C. 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一种物质D. 反应后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分离出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钠能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和碳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不需要经常更换,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是同种物质,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于水,金刚石不溶于水,故反应后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分离出金刚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为Fe+O2Fe3O4
B. 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 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
D. 气球先变大后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水可以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不符合题意;
C、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使铁燃烧,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气球缩小,故气球先胀大后缩小,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硬水和软水中加入明矾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食盐和碳酸钙滴加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食盐不反应,可以鉴别;
食盐和碳酸钙滴加水,食盐溶解碳酸钙不溶解,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5.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液、气两态之间物质,有着超强的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有水、二氧化碳、甲烷、乙烯、乙醇等,其中超临界H2O流体和超临界CO2流体又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面关于超临界H2O流体和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超临界CO2流体可替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
B. 超临界H2O流体的密度仍为1g/cm3
C. 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D. 超临界H2O流体性质特殊,但与普通水的组成不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超临界流体有着超强的溶解能力,且本身无毒、无害、不能燃烧,所以可替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A正确;
B、超临界H2O流体介于液、气两态之间,故密度会小于1g/cm3,B错误;
C、超临界CO2流体与CO2气体的分子构成相同,故化学性质相同,不能燃烧,C错误;
D、超临界H2O流体性质特殊,但与普通水的组成相同,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错误;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能灭火,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B. 用KClO3及双氧水制O2时,加入的MnO2作用相同
C.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A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灭火,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因为氮气也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B、用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也是催化剂,作用相同,符合题意;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完之后直接放回滴瓶中
B. 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
C. 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如发现指针偏左,应增加砝码
D. 量筒的最下端刻有“0”标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瓶上的胶头滴管是专用的,使用完之后,无需清洗,可直接放回滴瓶中,符合题意;
B、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防止损坏滤纸,不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如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偏大,应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不符合题意;
D、量筒的最下端没有“0”标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根据一些反应事实能推导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导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A正确;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B正确;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C正确;D、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粉末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反应快,说明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大小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粉末状石灰石和块状石灰石是同一种物质,故D错误。故选D。
19. 已知分解温度:高锰酸钾240℃、氯酸钾400℃以上。图为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产生氧气的质量(m/g)随消耗时间(t/s)的变化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甲代表高锰酸钾分解的示意图
B. 0-t1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没有达到固体分解所需的温度
C. 高锰酸钾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 比较m1和m2可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少
【答案】B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低,先开始分解生成氧气,故甲代表氯酸钾分解的示意图,乙代表高锰酸钾分解的示意图,不符合题意;
B、0-t1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没有达到固体分解所需的温度,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不是高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最后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大,说明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少,符合题意。
故选BD。
20. 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 p=0.79p0,p′=p0是因为红磷和木炭燃烧产物状态不同造成的
D. 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错误;
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正确;
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正确;
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错误。
故选AD。
三、填空题
2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钙元素_____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
(3)金刚石_______;
(4)最清洁的能源_______。
【答案】 (1). Ca (2). H2O (3). C (4). H2
【解析】
【分析】
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注意一大一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符号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详解】(1)钙元素,Ca;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
(3)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C;
(4)最清洁的能源是氢气,H2。
22.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 干冰 B 明矾 C 氧气 D 酒精 E 石墨 F 氦气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2)可用于抢救病人的是_______;
(3)可用于生产铅笔芯_______;
(4)常用的净水剂是_______;
(5)可用作探空气球的是_______;
(6)可作实验室燃料的是_______。
【答案】 (1). A (2). C (3). E (4). B (5). F (6). D
【解析】
【详解】(1)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A;
(2)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抢救病人,故填:C;
(3)石墨质软,可用于生产铅笔芯,故填:E;
(4)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悬浮的杂质沉降,常用作净水剂,故填:B;
(5)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填:F;
(6)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实验室燃料,故填:D。
23. 如图甲,滴加适量食盐水,关闭活塞。容器内压强与时间变化如图乙:
(1)实验中铁丝表面出现_______色物质。
(2)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 (1). 红棕 (2). 加快铁生锈
【解析】
【详解】(1)铁丝与氧气、水共同反应会生成红棕色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2)食盐水中含有Na+和Cl-,增强了水的导电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铁生锈。
24. 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水中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
(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流程所得到的自来水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软水。实验室获得纯净水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填“煮沸”或“蒸馏”)方法。
【答案】 (1). 活性炭 (2). (3). 不一定 (4). 蒸馏
【解析】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功能,除去水中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可加入活性炭。
(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3)上述流程不能除去可溶性物质,所得到的自来水不一定是软水。实验室获得纯净水的方法常用蒸馏方法。
25. 下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
(1)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属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2)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水碳酸 (2). 化合反应 (3). (4). 反应条件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1)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其一是在常温,另一是在光照的条件。
四、实验题
26. 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此时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宜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装置A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该先_______(“将导管移出水槽”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
(4)已知SO2气体可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且密度比空气大,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则制取SO2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_______→⑤(填序号);图中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 (1). 试管 (2). 分液漏斗 (3). KMnO4K2MnO4+MnO2+O2 (4). AC (5).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6). 将导管移出水面 (7). CaCO3+HCl→CaCl2+H2O+CO2 (8). 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9). B (10). ④ (11). ③ (12). 防止液体倒吸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试管,②是分液漏斗;故填:试管;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可选用装置C;装置A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液体倒吸炸裂试管。故填:KMnO4K2MnO4+MnO2+O2;AC;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将导管移出水槽;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开始与停止,其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故填:CaCO3+HCl→CaCl2+H2O+CO2;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4)制取SO2气体,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由于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④→③→⑤(填序号);由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图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故填:B;④;③;防止液体倒吸。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硫粉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
【猜想与探究】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_______。
【设计实验】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5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经过讨论,兴趣小组决定采用方案一,其理由是_______(选填字母,可多选)
A 操作简单B 无实验污染C 节约能源
【实验验证】用如图装置实验,将淡黄色粉末加入试管中
①若无现象,则此粉末为_______,
②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烧杯中出现气泡,说明_______。
【实验结论】实验确定该淡黄色粉末是过氧化钠。
【问题讨论】兴趣小组通过讨论,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你可采用_______操作加以验证。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还了解到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还能生成NaOH,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
【答案】 (1). 硫和过氧化钠混合物 (2). ABC (3). 硫 (4). 有气泡产生 (5). 反应放热 (6). 带火星的木条 (7). Na2O2+H2O→NaOH+O2
【解析】
【详解】[猜想与探究]
猜想:淡黄色粉末还可能是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A 无需加热,操作简单,此选项正确;
B 无实验污染,而方案二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此选项正确;
C 无需加热,节约能源,此选项正确。
故选ABC。
[实验验证]
①因为硫粉难溶于水,若无现象,则此粉末为硫;
②因为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出现气泡,是锥形瓶中的空气受热发生膨胀的结果,说明反应放热。
[问题讨论]
兴趣小组通过讨论,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操作加以验证。根据题给信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的化学式表达式为:Na2O2+H2O→NaOH+O2。
五、推断题
28. 根据描述,写出符合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1)一种化肥A,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
(2)一种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
(3)一种紫红色金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_______。
(4)一种银白色金属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白一黑两种固体_______。
【答案】 (1). (2). (3). (4).
【解析】
【详解】(1)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2)铁丝是银白色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3)铜是紫红色金属,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4)镁是银白色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29.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为绿色固体,B是一种黑色固体;C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无色气体,D和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H是一种金属,在F中燃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
反应③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
反应⑤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
(2)由反应③中体现的能量转化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①~⑤反应中,分解反应有_______个(填数字)。
【答案】 (1).
. (3).
(4). (5). a (6). 3
【解析】
【详解】(1)A为绿色固体,可以分解成B、C、D三种物质,所以A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是Cu2(OH)2CO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B是一种黑色固体,则B是CuO,D和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且E可以生成D,故E是H2O2,D是H2O,由反应②前后都有CuO可知,CuO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反应②可知,D是H2O,F是O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无色气体,则C是CO2,通入J的溶液产生白色浑浊M,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由反应③中体现的能量转化关系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a;
(3)H是一种金属,在F中燃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则H是Mg,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①~⑤反应中,分解反应有①②③,共3个。
【点睛】初中阶段,组成元素相同的常见的液体化合物可以是H2O2和H2O,组成元素相同的常见的固体化合物可以是KMnO4和K2MnO4、Fe2O3和Fe3O4,组成元素相同的常见的气体化合物可以是CO和CO2。
六、综合题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回收废旧电池的同时,开展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
【实验1】废干电池的拆卸与处理
(1)兴趣小组同学将废旧干电池卸下的锌筒、碳棒冲洗干净,备用。
(2)将铜帽放入盐酸中,除去锈污,冲洗备用。
【实验2】检验废干电池筒内黑色固体中MnO2的存在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时,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
(3)操作④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_______。
(4)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除含有_______外,还含有黑色粉末_______。
【实验3】利用回收锌皮制取氢气
用锌皮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适当的发生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如图),气体从装置A导管口_______(填“a”或“b”)进。
【实验4】探究经处理干净的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1)把干燥纯净的24.5g氯酸钾和5.5g二氧化锰混匀、装入大试管中,加热。
(2)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0.4g残留固体。
(3)再将残留固体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5g黑色固体。
[数据分析]
①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②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提示:已知所有化学反应遵循如下规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反思]
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等质量的2份氯酸钾粉末,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上述实验所得二氧化锰混匀、装入试管,另一份装入另一试管,加热,比较_______的大小。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答案】 (1). 过滤 (2). 引流 (3). CO2 (4). O2 (5). 二氧化锰 (6). 碳 (7). b (8). 质量 (9). 96 (10). 反应速率 (11). 化学性质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碳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结合题目,可知:
(1)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会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3)操作④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氧气;
(4)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除含有二氧化锰外,还含有黑色粉末碳粉;
实验3利用回收锌皮制取氢气:
氢气的密度比水小,故气体从装置A导管口b进,选用仪器B测量排出水的体积。
实验4探究经处理干净的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数据分析: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完全后,得到的残留固体是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5.5g二氧化锰,故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
②因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实验反思: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反应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等质量的2份氯酸钾粉末,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上述实验所得二氧化锰混匀、装入试管,另一份装入另一试管,加热,比较产生氧气速率的大小,确定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反应的速率。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选项
归类
物质(或仪器、变化)
A
缓慢氧化
金属生锈、食物变质、光合作用
B
可燃性气体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
C
大气污染物
SO2、CO、CO2
D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燃着的木条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加入明矾,振荡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D
食盐和碳酸钙
滴加稀盐酸
加水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某双氧水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粉末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反应快
反应物种类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