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共50分)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出门,眼镜片生雾 B、擦黑板时,粉笔灰飞扬
C、燃放烟花,夜空五彩缤纷 D、测体温时,水银柱膨胀
2.身边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酸奶饮料 B、2B铅笔芯 C、天然气 D、蒸馏水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 B、铁丝 C、红磷 D、木炭
4.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
5.下列化学常识正确的是:
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氧元素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D、CO、SO2、NO2属于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6. H2O2、KMnO4、KClO3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分子
7.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剂,促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氢气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
D.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无需节约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再点燃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先完成实验,后测质量
10.某新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催化剂 2CO2+ 3X, X的化学式为:
A.CO B、H2O2 C、H2O D、CH4
11.偏远山村常使用地下水,证明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采用:
A.煮沸 B.肥皂水 C.蒸馏 D.过滤
12.化学小组用U型管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3.下列化学符号表达正确的是:
A.两个氧原子:O2 B.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 D.一个碳酸根离子:CO32-
14.为了鉴别桌上的O2和CO2两瓶气体,下列四位同学提出的方法,简便可行的是:
A.甲:揭开玻片闻气味 B.乙:分别观察气体颜色
C.丙: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丁:倒入少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15.某国向海洋中排放核污水,可能对环境带来危害。核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主要有氚(H-3)、碘(I-129)、铯(Cs-137)等,下图是它们的相关信息。下列叙述:
①氚的核电荷数为1;②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7;③铯原子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④碘原子的质量为126.9g;⑤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⑥ 铯元素的化合价常显+1价。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氧气有可燃性,用于发射火箭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C、干冰升华吸热,用来人工降雨 D、氦气密度小,用来充灌气球
17. 某元素R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Cl3,则R元素对应的氧化物为:
A、RO B、RO3 C、RO2 D、R2O3
18. 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通过反应2CO+2NO 催化剂 2CO2+N2消除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在此反应中,CO表现出的性质是:
A、可燃性 B、毒性 C、还原性 D、稳定性
19.2023年11月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村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两种材料的化学式为C10和C14. B、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C、C10或C1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生CO2 D、C10、C14、C60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20. “天宫课堂”第四课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②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③空间站氧气含量比空气低,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④空间站蜡烛燃烧,不需要氧气;⑤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③④
21.市面上销售的一种工艺品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炭雕须特别注意防火 B.炭雕无色透明
C.炭雕在常温下不易变质 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有害气体
22.第31届大运会在成都召开,大运会火炬采用丙烷作燃料,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烷燃烧属于分解反应 B.丙和丁属于氧化物
C.反应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
23.从茶叶中提取的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其中茶多酚类物质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某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17H19N3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C、该物质由17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4.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归纳推理错误的是: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H2、CO、CH4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燃料
C、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D、从Fe、O2、NaCl的构成来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25. 复印机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需求量很大,可采用下列反应来生产,其原理可表示为:(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3O4是一种黑色固体
B、Fe3O4中的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
C、化学方程式中
D、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26.牙膏成份中有去除牙齿表面各种污垢的摩擦剂,常见的有磷酸钙、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TiO2),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 ;
(2)用符号表示3个磷原子 ;
(3)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碳酸钙中含有钙离子,用符号表示3个钙离子 ;
(5)在几种摩擦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27. 我国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石油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唐代孙思邈所著《丹经》中关于黑火药的描述提到硝石,硝石的化学式为KNO3,化学名称读作 ;
(3)苏轼《石炭》中记载:“投泥泼水愈光明”,指在灼热的炭层上浇水,高温下反应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根据你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加油站贴有右图的宣传图标,表示的意思是 ;
(2)冬天腊梅盛开,幽香扑鼻,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
(3)炉灶里将木柴架空,火力更旺,解释原因是 ;
(4)例举一条你常采用的节约水的具体做法 ;
(5)右图是阿莫西林胶囊的说明书的部分内容,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有 种,药品性状描述的是 性质(物理或化学)。
2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微粒番号);
(2)若E微粒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E微粒的符号是 ;
(3)B与C在结合的时候,B首先 转化成D;
(4)A和B表示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5)A是锂原子的结构,推测锂元素(Li)常显的化合价为 ,氢氧化锂、石灰水与CO2反应相似,空间站用氢氧化锂来吸收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用煤发电是我国过去电力主要来源,我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设想利用煤和氧化铁(Fe2O3)反应并将CO2转变成液态燃料甲醇(CH3OH),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分离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将煤块磨成粉目的是 ;
(3)煤的主要成分碳与氧化铁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利用了碳的 性;
(4)电解水制得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5)合成器中氢气与CO2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5分)
31.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多米诺骨牌”创新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关,引发后续装置中的一系列变化,请回答问题:
(1)B装置的容器的名称是 ;
(2)A中反应的现象是 ;B中白磷没有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
(3)C中稀盐酸压入D中,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5)F用于收集气体,这种收集方法叫 ,写出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 。
32.同学们知道KClO3分解用MnO2作催化剂,于是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对KClO3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1)实验③中加CuO的质量x应该为 g,以上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其中①和③对照,说明的结论是 ;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二】为了证明CuO是KClO3的催化剂,同学们完成以下实验:
【资料】KClO3和KCl都溶于水,CuO难溶于水。
Ⅰ、将实验③反应后的剩余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黑色粉末,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0.3g。在过滤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Ⅱ、将过滤得到的黑色粉末按下面进行实验:
(3)写出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滤出的固体是 ;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反思】在实验Ⅱ的实验装置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改进的方法是 。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共10分)
33.已知CaCO3 高温 CaO + CO2↑,同学们从砂石场采集到一些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他们取60g该样石灰石进行高温加热(所含杂质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
(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实验编号
氯酸钾(g)
氧化物
产生气体(mL)
耗时(s)
1.5
——
50
1800
1.5
0.3g MnO2
50
40
1.5
X g CuO
50
85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有铜产生
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了CO2
反应时间∕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固体的质量∕g
60
56
51
45
40
38
38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15题,共3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不同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