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2021年5月11 日公布,下列与获得人口相关数据采用的方法相同的是
A.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B.观察新鲜菠菜叶的横切面
C.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D. 了解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
2.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3. 04%,既改善了空气质量,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相互影响
3.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B.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进出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
4.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雄甲和步骤乙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碘液B.清水、清水
C. 碘液、碘液 D. 碘液,清水
5.下列示意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A. B. C. D.
6.血液具有运输氧气和养料、二氧化碳等废物的功能,据此判断血液属于哪种组织
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C.结缔组织 D.上皮组织
7.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的葡萄糖, 归根到底是让病人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能量转换过程发生在病人细胞中的
A.细胞核B.叶绿体C.染色体D.线粒体
8.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
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
A.树皮B.导管C.筛管D.形成层
9. 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商达83. 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记录。 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0.不小心咬到舌头,会觉得痛,皮还可能会破,甚至可能会流血,还会迅速把舌头缩回,据此可以判断舌头是一种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受精卵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
B.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C.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D.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12.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被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B.组织→器官→植物体
C.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3.对生物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生物因素是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D.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
14.下列是几种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点,你认为哪一种较为稳定?
A.食物链较长B.食物链中消费者较多
C.生物种类较少D.生物种类多厂营养结构复杂
15.比较下图中的四种植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A.海带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
C.玉米的种子是营养器官
D.肾蕨进行孢子生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16.下列农业生产措施或环境现象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植树造林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1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武夷山自然保护区B.闽江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草原上的所有羊群D.湖泊中所有的浮游生物
18.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
①长有的丽的花冠②长有雌蕊⑤经历了传粉④经历了自花传粉⑥经历了受精
A.①④⑤ B.②④⑤C. ①③⑤ D. ②③⑤
19.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到关于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根尖的成长区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植物的叶片都是宽阔扁平状,有利于接受光照和散失水分
C.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透光给含叶绿体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D.陆生植物叶片的上表皮气孔较少,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
20.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D.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
21. (14分)右图是小洋同学绘制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中的害虫以水稻植 株为食,青蛙和食虫鸟捕食害虫。由于动、植物种类少,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差,需要不断地理于施肥、灌溉、 除草和治虫等 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所有的动物可统称
为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2)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有害
物质在体内积累最少的是。
(3)图中的食虫鸟和青蛙的关系是 。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5)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病虫害产重,造或农田生态系统失衡。这说明生存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2.(16分)大豆是中国传统粮食作物,“五谷”之一,中国已有五千余年的栽培史,是我们爱吃的豆腐以及多种豆制品的主要原料。图为大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了种子的 ,它将发育成大豆植株。E图所示结构是由花的 发育来的,要形成图中所示的豆粒至少需要 个卵细胞参与受精。
(2)图A-,B-C表示大豆种子的萌发,播种一周后,幼苗陆续破土而出,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A图的 ,图C中的叶是由A图中的 发育而来。
(3)图D是大豆的花,其中 和 (填序号)构成雄蕊。
(4)为了保证豆苗根的生长所需 ,要及时进行田间松土。
23.(18分)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技员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图1是白天上午某种蔬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气体交换示意图;图2是大棚内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移度的关系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气体是通过叶片上的 进出叶肉细胞的,1代表的气体是, 3代表的气体是 。
(2)图2中纵坐标表示大棚内蔬菜二氧化碳吸收量,因此该曲线表示 (“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
(3)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a 时,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原理是 。请写出相关反应式: 。
(5)夜晚通过控温系统降低温度:主要抑制 作用,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通过学习,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增产措施 (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24.(12分)为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下图,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三天后检查
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作好观察记录。
(1)实验而设变量是 ,装置A、B是为该变量所设
置的对照实验。假设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土壤中,则 组为实验组。
(2)实验中用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做实验的目的是 。
(3)待实验装置中的蚯蚓平静后,每隔12小时对实验装置A和B中的蚯蚓进行计数。经3 天的计数后,分别计算出装置A和B中蚯蚓数量的 为实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 。
(4)实验结束后,你会怎样处理蚯蚓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