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考前抢分专练(20份)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考前抢分专练16非选择题提分练二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考前抢分专练16非选择题提分练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l·L-1FeCl3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湖南大学的研究团队以含氮化合物硫代乙酰胺(CH3CSNH2)和Na2MO4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NH4)2M2S13材料,得到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更出色的倍率性能以及更好的循环稳定性的电极负极材料。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钼(M)在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价电子排布与铬相似,基态M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②在硫代乙酰胺中,基态S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 形,其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N、O、S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顺序为 。
③键角:H2O H2S(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化硼的用途也十分广泛,立方氮化硼的晶胞(类似金刚石的晶胞)如图所示。图中原子坐标参数为:A(0,0,0),Eeq \b\lc\(\rc\)(\a\vs4\al\c1(\f(1,2),\f(1,2),0)),则F的原子坐标参数为 ;若立方氮化硼中N和B原子间的最近距离为acm,晶胞密度为ρ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用含a、ρ的代数式表示)。
2.工业上以氟磷灰石[Ca5F(PO4)3,含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磷酸和石膏,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有HF产生。氢氟酸与SiO2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2SiF6,离子方程式为 。
(2)部分盐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精制Ⅰ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n(SiF eq \\al(\s\up1(2-),\s\d1(6)) )=1∶1加入Na2CO3脱氟,充分反应后,c(Na+)= ml·L-1;再分批加入一定量的BaCO3,首先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 。
(3)SO eq \\al(\s\up1(2-),\s\d1(4)) 浓度(以SO3%计)在一定范围时,石膏存在形式与温度、H3PO4浓度(以P2O5%计)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酸解后,在所得100℃、P2O5%为45的混合体系中,石膏存在形式为 (填化学式);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原因是 ,回收利用洗涤液X的操作单元是 ;一定温度下,石膏存在形式与溶液中P2O5%和SO3%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条件能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的是 (填字母)。
图甲
图乙
A.65℃、P2O5%=15、SO3%=15
B.80℃、P2O5%=10、SO3%=20
C.65℃、P2O5%=10、SO3%=30
D.80℃、P2O5%=10、SO3%=10
3.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Fe3+→Fe2+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0.1ml·L-1FeCl3溶液
称取2.7gFeCl3·6H2O晶体溶解在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
①配制的溶液不显黄色而显红褐色,原因是 ;若要获得黄色FeCl3溶液,改进配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配制溶液时没有使用容量瓶,所得溶液 (填“能”或“不能”)满足本实验要求。
(2)探究Fe3+→Fe2+
“实验Ⅰ”振荡后的现象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
(3)探究实验Ⅱ中白色沉淀的成分
查阅资料:CuCl、CuSCN均为白色难溶物,Ksp(CuCl)=1.72×10-7,Ksp(CuSCN)=1.77×10-13,SCN-与卤素离子性质相似。
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补充如下实验:
在2mLcml·L-1Fe2(SO4)3溶液中,加入3滴0.1ml·L-1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铜粉,振荡,实验现象与“Ⅱ”相同。
①c= ,依据该实验可知白色沉淀一定含有 。
②该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分两步,请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ⅰ.2Fe3++Cu===2Fe2++Cu2+;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以上实验,仍无法确定白色沉淀的组成;还需要将“补充实验”所得混合物进一步实验,即可得出结论。简述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诺氟沙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各类感染的药物,目前经典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eq \(――→,\s\up7(2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顺反异构)。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1
5.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
(1)以环己烷为原料通过芳构化反应生产苯,同时可获取氢气。图甲是该反应过程中几种物质间的能量关系。
芳构化反应:(g)―→(g)+3H2(g) ΔH= kJ·ml-1。
(2)H2和CO2合成乙醇反应为:2CO2(g)+6H2(g)⇌C2H5OH(g)+3H2O(g)。将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充入一刚性容器中,测得平衡时C2H5OH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的关系如图乙。
①压强p1 p2(填“>”“=”或“<”,下同),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 Kb。
②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为Rlnk=-eq \f(Ea,T)+C(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为探究m、n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能,进行了实验探究,依据实验数据获得图丙曲线。
在m催化剂作用下,该反应的活化能Ea= J·ml-1。从图中信息获知催化效能较高的催化剂是 (填“m”或“n”),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和CO合成甲烷的反应为:2CO(g)+2H2(g)⇌CH4(g)+CO2(g)。T℃将等物质的量CO和H2充入恒压(200kPa)的密闭容器中。已知逆反应速率v逆=K逆p(CH4)·p(CO2),其中p为分压,该温度下K逆=5.0×10-4kPa-1·s-1。反应达平衡时测得v正=eq \f(5,16)kPa·s-1。CO的平衡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Kp= (kPa)-2(用组分的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
专练16 非选择题提分练(二)
1.解析:(1)①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钼(M)在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价电子排布与铬相似,则基态M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55s1。②基态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最高能级为3p,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硫代乙酰胺(CH3CSNH2)中甲基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化,S和C以双键结合,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为sp2杂化;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但由于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的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其后的O,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所以第一电离能S<O<N。③O的电负性强于S,O的价层电子对间的斥力更大,所以H2O中的键角大于H2S的键角。
(2)根据图中原子坐标参数:A(0,0,0),Eeq \b\lc\(\rc\)(\a\vs4\al\c1(\f(1,2),\f(1,2),0)),从图中可以看出,F位于晶胞的内部,若将晶胞分割为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则F在晶胞的右后下方的小正方体的体心,则F的原子坐标参数为eq \b\lc\(\rc\)(\a\vs4\al\c1(\f(3,4),\f(3,4),\f(1,4)));立方氮化硼晶胞中有8×eq \f(1,4)+6×eq \f(1,2)=4个N,有4个B,N和B原子间的最近距离为acm,是体对角线的eq \f(1,4),所以晶胞参数为eq \f(4\r(3)a,3),晶胞密度ρ=eq \f(m,V)=eq \f(4×25,NA\b\lc\(\rc\)(\a\vs4\al\c1(\f(4\r(3)a,3)))\s\up12(3))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eq \f(4×25,ρ\b\lc\(\rc\)(\a\vs4\al\c1(\f(4\r(3)a,3)))\s\up12(3))。
答案:(1)①4d55s1 ②哑铃 sp2、sp3 S<O<N ③> O的电负性强于S,O的价层电子对间的斥力更大,所以H2O中的键角大于H2S的键角
(2)eq \b\lc\(\rc\)(\a\vs4\al\c1(\f(3,4),\f(3,4),\f(1,4))) eq \f(4×25,ρ\b\lc\(\rc\)(\a\vs4\al\c1(\f(4\r(3)a,3)))\s\up12(3))
2.解析:氟磷灰石用硫酸溶解后过滤,得到粗磷酸和滤渣,滤渣经洗涤后结晶转化为石膏;粗磷酸以精制Ⅰ脱氟、除硫酸根离子和SiF eq \\al(\s\up1(2-),\s\d1(6)) ,过滤,滤液经精制Ⅱ等一系列操作得到磷酸。(1)氢氟酸与SiO2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2SiF6,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F+SiO2===2H++SiF eq \\al(\s\up1(2-),\s\d1(6)) +2H2O。(2)精制Ⅰ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n(SiF eq \\al(\s\up1(2-),\s\d1(6)) )=1∶1加入Na2CO3脱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F6+Na2CO3===Na2SiF6↓+CO2↑+H2O,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Na2SiF6,溶液中有饱和的Na2SiF6,且c(Na+)=2c(SiF eq \\al(\s\up1(2-),\s\d1(6)) ),根据Na2SiF6的溶度积可知Ksp=c2(Na+)·c(SiF eq \\al(\s\up1(2-),\s\d1(6)) )=4c3(SiF eq \\al(\s\up1(2-),\s\d1(6)) ),c(SiF eq \\al(\s\up1(2-),\s\d1(6)) )=eq \r(3,\f(4.0×10-6,4))=1.0×10-2ml·L-1,因此c(Na+)=2c(SiF eq \\al(\s\up1(2-),\s\d1(6)) )=2.0×10-2ml·L-1;同时,粗磷酸中还有硫酸钙的饱和溶液,c(Ca2+)=c(SO eq \\al(\s\up1(2-),\s\d1(4)) )=eq \r(9.0×10-4)=3.0×10-2ml·L-1;分批加入一定量的BaCO3,当BaSiF6沉淀开始生成时,c(Ba2+)=eq \f(1.0×10-6,1.0×10-2)=1.0×10-4ml·L-1,当BaSO4沉淀开始生成时,c(Ba2+)=eq \f(1.0×10-10,3.0×10-2)≈3.3×10-9ml·L-1,因此,首先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SO eq \\al(\s\up1(2-),\s\d1(4)) ,然后才是SiF eq \\al(\s\up1(2-),\s\d1(6)) 。(3)根据图中的坐标信息,酸解后,在所得100℃、P2O5%为45的混合体系中,石膏存在形式为CaSO4·0.5H2O;CaSO4在硫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因此,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的原因是:减少CaSO4的溶解损失,提高产品石膏的产率;洗涤液X中含有硫酸,其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由于酸解时使用的也是硫酸,因此,回收利用洗涤液X的操作单元是:酸解。由图甲信息可知,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的转化,由图乙信息可知,位于65℃线上方的晶体全部以CaSO4·0.5H2O形式存在,位于80℃线下方,晶体全部以CaSO4·2H2O形式存在,在两线之间的以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形式存在:P2O5%=15、SO3%=15,由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两个温度线(65℃、80℃)之间,故不能实现晶体的完全转化,A不符合题意;P2O5%=10、SO3%=20,由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两个温度线(65℃、80℃)之间,故不能实现晶体的完全转化,B不符合题意;P2O5%=10、SO3%=30,由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65℃线上方,晶体全部以CaSO4·0.5H2O形式存在,故不能实现晶体转化,C不符合题意;P2O5%=10、SO3%=10,由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80℃线下方,晶体全部以CaSO4·2H2O形式存在,故能实现晶体的完全转化,D符合题意。
答案:(1)6HF+SiO2===2H++SiF eq \\al(\s\up1(2-),\s\d1(6)) +2H2O
(2)2.0×10-2 SO eq \\al(\s\up1(2-),\s\d1(4)) (3)CaSO4·0.5H2O 减少CaSO4的溶解损失,提高产品石膏的产率 酸解 D
3.解析:(1)②配制溶液时没有使用容量瓶,所得溶液不能满足本实验要求,因为溶液的体积包含溶质和溶剂的体积,题目中所用配制方法,溶液的体积是按溶剂水的体积计算的,未加上溶质的体积,所配溶液浓度不准确。
(3)①为控制变量,首先确保Fe3+浓度不变,c应为0.05,c(Fe3+)应为0.1,而实验Ⅱ和补充实验的区别是实验Ⅱ中含氯离子,补充实验中含硫酸根离子,因此白色沉淀一定含有CuSCN。②已知SCN-与卤素离子性质相似,白色沉淀一定含CuSCN,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得,生成白色沉淀的第二步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③为进一步确定白色沉淀组成,可向“补充实验”所得混合物中继续加入氯化铁溶液,振荡,若仍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白色沉淀是CuCl和CuSCN的混合物,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只有CuSCN。
答案:(1)①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 将FeCl3·6H2O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②不能
(2)溶液红色褪去,溶液变为浅绿色 Fe+2Fe3+===3Fe2+
(3)①0.05 CuSCN ②2Cu2++4SCN-===2CuSCN↓+(SCN)2 ③向“补充实验”所得混合物中继续加入氯化铁溶液,振荡,若仍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白色沉淀是CuCl和CuSCN的混合物,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只有CuSCN
4.解析:(3)对比C、E的结构简式可知,反应Ⅳ是乙基的取代反应,则D为,对比D、E的结构简式可知,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eq \(――→,\s\up7(250℃))+C2H5OH;(4)对比E、G的结构简式,结合反应V的反应条件可知,F为,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羰基和羧基;(5)能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1,满足条件的异构体为H2NCH2CH===CHCH2NH2、CH2===C(CH2NH2)2。
答案:(1)邻二氯苯或1,2二氯苯
(2)取代反应
(3)+C2H5OH
(4) 羰基和羧基
(5)H2NCH2CH===CHCH2NH2、CH2===C(CH2NH2)2
5.解析:(1)由图可知,环己烷转化为1,3环己二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g)―→(g)+2H2(g) ΔH1=+237.1kJ·ml-1,1,3环己二烯转化为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g)―→(g)+H2(g) ΔH2=-28.7kJ·ml-1,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环己烷转化为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g)―→(g)+3H2(g) ΔH=(+237.1kJ·ml-1)+(-28.7kJ·ml-1)=+208.4kJ·ml-1;(2)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乙醇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可知,压强为p1时乙醇的体积分数小于p2时,则p1小于p2;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乙醇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温度较低的a点平衡常数大于b点;②在m催化剂作用下,由图中数据可得如下方程式:(ⅰ)56.2=—7.2×10-3Ea+C①,(ⅱ)27.4=—7.5×10-3Ea+C,解联立方程可得Ea=9.6×104J·ml-1;由图可知,直线n的斜率大于m,说明活化能Ea小于m,催化效率高于m;(3)设起始通入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都为2ml、生成甲烷的物质的量为am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2CO(g)+2H2(g)⇌CH4(g)+CO2(g)
起(ml) 2 2 0 0
变(ml) 2a 2a a a
平(ml)2-2a 2-2a a a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三段式数据可得:5.0×10-4×(eq \f(a,4-2a)×200)×(eq \f(a,4-2a)×200)=eq \f(5,16),解得a=0.4,则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eq \f(2×0.4ml,2ml)×100%=40%,平衡时分压常数KP=eq \f(\b\lc\(\rc\)(\a\vs4\al\c1(\f(0.4,3.2)×200))×\b\lc\(\rc\)(\a\vs4\al\c1(\f(0.4,3.2)×200)),\b\lc\(\rc\)(\a\vs4\al\c1(\f(1.2,3.2)×200))2×\b\lc\(\rc\)(\a\vs4\al\c1(\f(1.2,3.2)×200))2)=eq \f(16,81)×10-4。
答案:(1)+208.4
(2)①< > ②9.6×104 n 由图可知,直线n斜率大,Ea小,催化效率高
(3)40% eq \f(16,81)×10-4
BaSiF6
Na2SiF6
CaSO4
BaSO4
Ksp
1.0×10-6
4.0×10-6
9.0×10-4
1.0×10-10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
在2mL0.1ml·L-1FeCl3溶液中,加入3滴0.1ml·L-1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铁粉,振荡。
溶液变为血红色,振荡后……
Ⅱ
在2mL0.1ml·L-1FeCl3溶液中,加入3滴0.1ml·L-1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铜粉,振荡。
溶液变为血红色,振荡后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考前抢分专练20非选择题提分练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铼中提取铼粉的流程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考前抢分专练19非选择题提分练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种药物的中间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考前抢分专练18非选择题提分练四,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药物Ⅰ的合成路线如下,9kJ·ml-1,3kJ·ml-1 ②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