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工艺流程课时作业
展开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I-⇌Ieq \\al(\s\up1(-),\s\d1(3))(红棕色);I2和I eq \\al(\s\up1(-),\s\d1(3)) 氧化性几乎相同。
Ⅰ.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mml铜粉和nmlI2(n>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1)初始阶段,Cu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 (填“>”“<”或“=”)实验Ⅱ。
(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蓝色)或[CuI2]-(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ⅰ.步骤a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查阅资料,2Cu2++4I-===2CuI↓+I2,[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KI溶液, (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I2仅将Cu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I2能将Cu氧化为Cu2+。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是 。
(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Cu被I2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以BaS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馏水
步骤1.BaCl2·2H2O的制备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2H2O产品。
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0.5000g,用100mL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
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热的0.100ml·L-1H2SO4溶液;
③沉淀完全后,60℃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0g。
回答下列问题:
(1)Ⅰ是制取 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 ;Ⅲ中的试剂应选用 ;
(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名称);
(6)产品中B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苯胺又名氨基苯,是最重要的胺类物质之一,可作为炸药中的稳定剂、汽油中的防爆剂,也可作为医药磺胺药的原料等。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可用水蒸气蒸馏提纯。用纳米铁粉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的原理及装置图(略去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如下:
+9Fe+4H2Oeq \(――→,\s\up7(CH3COOH))+3Fe3O4
已知部分有机物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Ⅰ.合成:在装置1中的仪器X中,加入9g纳米铁粉、20mL水、1mL冰醋酸,加热至煮沸,煮沸后冷却至室温,再将8.0mL硝基苯逐滴加入(该反应强烈放热),搅拌、加热、回流半小时,至反应完全。
Ⅱ.分离提纯:将装置1改为装置2进行水蒸气蒸馏,取装置2中的馏出物约5~6mL,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离出有机层后,水层加入1.3gNaCl固体,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用7.0mL乙醚),合并有机层和乙醚萃取液,加入粒状NaOH干燥,过滤后转移至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水浴蒸去乙醚,残留物再利用装置3蒸馏并收集温度为T℃时的馏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加入硝基苯时,“逐滴加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2中长导管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蒸气蒸馏”结束后,应先打开止水夹T,再停止对“水蒸气发生装置”加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装置3蒸馏时,温度的范围为 ,实验结束得到产物6.0mL,则苯胺的产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2023·全国甲卷]钴配合物[C(NH3)6]Cl3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
2CCl2+2NH4Cl+10NH3+H2O2eq \(――→,\s\up7(活性炭))2[C(NH3)6]Cl3+2H2O。
具体步骤如下:
Ⅰ.称取2.0gNH4Cl,用5mL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3.0gCCl2·6H2O后,将溶液温度降至10℃以下,加入1g活性炭、7mL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6%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55~60℃反应20min。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25mL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4mL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 。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将温度降至10℃以下以避免 、 ;可选用 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 。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磷酸氢二铵[(NH4)2HPO4]常用于干粉灭火剂。某研究小组用磷酸吸收氨气制备(NH4)2HPO4,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搅拌装置已省略)。
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NH4Cl(s)和Ca(OH)2(s)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浓H3PO4质量分数为85%,密度为1.7g·mL-1。若实验需100mL1.7ml·L-1的H3PO4溶液,则需浓H3PO4 mL(保留一位小数)。
(3)装置中活塞K2的作用为 。实验过程中,当出现 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
(4)当溶液pH为8.0~9.0时,停止通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若继续通入NH3,当pH>10.0时,溶液中OH-、 和 (填离子符号)浓度明显增加。
(5)若本实验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选用 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 变为 时,停止通NH3。
6.硫酸铁铵[aFe2(SO4)3·b(NH4)2SO4·cH2O]广泛用于城镇生活饮用水、工业循环水的净化等。某化工厂以硫酸亚铁(含少量硝酸钙)和硫酸铵为原料,设计如图工艺流程制取硫酸铁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溶液加硫酸酸化的主要目的是 。
(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氧化剂B是 (填字母)。
a.NaClO b.H2O2
c.KMnO4d.K2Cr2O7
(3)操作甲的名称是 。
(4)上述流程中,氧化之后和加热蒸发之前,需加入少量 (填化学式),检验Fe2+是否已全部被氧化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称取14.00g所得产品,将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得到2.14g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含0.05mlBa(NO3)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 。
专题精练(12)
1.解析:(1)提高KI浓度,便于提高I eq \\al(\s\up1(-),\s\d1(3)) 的浓度,与Cu接触更加充分,Cu与I eq \\al(\s\up1(-),\s\d1(3)) 的反应速率加快,故实验Ⅰ<实验Ⅱ。
(2)加入CCl4,I2+I-⇌Ieq \\al(\s\up1(-),\s\d1(3))平衡逆向移动,I2浓度减小,I-浓度增加,其目的为:除去I eq \\al(\s\up1(-),\s\d1(3)) ,防止干扰后续实验。加入浓氨水后[CuI2]-转化为[Cu(NH3)2]+,无色的[Cu(NH3)2]+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3)4]2+,方程式为[CuI2]-+2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
(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Cu+I2===2CuI或2Cu+KI3===2CuI+KI;2Cu+I2===2CuI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浓KI溶液,I2浓度减小,CuI转化为Cu和I2,故产生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红色固体。
(4)要验证I2能将Cu氧化为Cu2+,需设计原电池负极材料为Cu,b为含nmlI2的4ml·L-1的KI溶液。
(5)含nmlI2的4ml·L-1的KI溶液、铜与碘反应的体系在原电池装置中,I2将Cu氧化为Cu2+;而在实验Ⅰ、实验Ⅱ和实验Ⅲ中Cu以Cu+形式存在,这是由于在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2[CuI2]-+I2。
答案:(1)<
(2)除去I eq \\al(\s\up1(-),\s\d1(3)) ,防止干扰后续实验 [CuI2]-+2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
(3)2Cu+I2===2CuI或2Cu+KI3===2CuI+KI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铜与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或I eq \\al(\s\up1(-),\s\d1(3)) 浓度小未能氧化全部的Cu)
(4)铜、含nmlI2的4ml·L-1的KI溶液
(5)在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2[CuI2]-+I2。
2.解析:由给出的试剂和装置,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1)由上述分析可知,Ⅰ是制取HCl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浓H2SO4)过量并微热时,NaCl晶体与浓H2SO4反应生成NaHSO4和HCl。(2)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故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Ⅲ中的试剂是为了吸收H2S气体,应选用CuSO4溶液,发生反应Cu2++H2S===CuS↓+2H+。(3)若沉淀已经完全,则上层清液中无Ba2+,可通过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H2SO4溶液的方法判断沉淀已经完全。(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增大c(SO eq \\al(\s\up1(2-),\s\d1(4)) ),可以减少Ba2+在水中的溶解,使其尽可能完全转化为沉淀。(5)过滤的实验装置为,故不需要用到锥形瓶。(6)0.4660gBaSO4的物质的量为0.002ml,由BaCl2·2H2O~BaSO4可知,产品中BaCl2·2H2O为0.002ml,质量分数为eq \f(0.002ml×244g·ml-1,0.5000g)×100%=97.6%。
答案:(1)HCl H2SO4(浓)+NaCleq \(=====,\s\up7(微热))NaHSO4+HCl↑
(2)防止Ⅱ中溶液倒吸 CuSO4溶液
(3)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H2SO4溶液,无沉淀出现,说明已经沉淀完全
(4)减少Ba2+在水中的溶解
(5)锥形瓶
(6)97.6%
3.解析:(5)根据已知部分有机物的数据表,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苯胺,而不是硝基苯,因此温度范围为184.4~210.8℃,根据题干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硝基苯和苯胺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理论产量为eq \f(8mL×1.20g·mL-1×93g·ml-1,123g·ml-1)≈7.26g,实验结束得到产物6.0mL,实际产量为6mL×1.02g·mL-1=6.12g,则苯胺的产率为eq \f(6.12,7.26)×100%≈84.3%。
答案:(1)三颈烧瓶 控制反应速率防止爆炸并提高硝基苯的转化率
(2)减小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苯胺的产率
(3)起安全管的作用(或平衡装置内外气压)
(4)防止倒吸
(5)184.4~210.8℃ 84.3%
4.解析:(1)由图中仪器的结构特征可知,a为锥形瓶;加快氯化铵溶解可采用升温,搅拌等;
(2)步骤Ⅱ中使用了浓氨水和双氧水,它们高温下易挥发,易分解,所以控制在10℃以下,避免浓氨水分解和挥发,双氧水分解。要控制温度在10℃以下,通常采用冰水浴降温;
(3)图中为过滤装置,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可能戳破滤纸,造成过滤效果不佳。还有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可能导致液滴飞溅;
(4)步骤Ⅳ中,将所得固体转入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根据题目信息,钴配合物[C(NH3)6]Cl3溶于热水,活性炭不溶于热水,所以趁热过滤可除去活性炭;
(5)步骤Ⅴ中,将滤液转入烧杯,由于钴配合物[C(NH3)6]Cl3中含有氯离子,加入4mL浓盐酸,可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故答案为: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
答案:(1)锥形瓶 升温,搅拌等
(2)浓氨水分解和挥发 双氧水分解 冰水浴
(3)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4)活性炭
(5)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
5.解析:(2)根据公式c=eq \f(1000ρω,M)可得,浓H3PO4的浓度c=eq \f(1000ρω,M)=eq \f(1000×1.7g·mL-1×85%,98)≈14.7ml·L-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配制100mL1.7ml·L-1的H3PO4溶液,需要浓H3PO4的体积V=eq \f(0.1L×1.7ml·L-1,14.7ml·L-1)≈0.0115L=11.5mL;(3)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因此可选择打开活塞K2以平衡气压,防止发生倒吸,所以实验过程中,当出现倒吸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4)继续通入NH3,(NH4)2HPO4继续反应生成(NH4)3PO4,当pH>10.0时,溶液中OH-、NH eq \\al(\s\up1(+),\s\d1(4)) 、PO eq \\al(\s\up1(3-),\s\d1(4)) 的浓度明显增加;(5)由(4)小问可知,当pH为8.0~9.0时,可制得(NH4)2HPO4,说明(NH4)2HPO4溶液显碱性,因此若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通入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
答案:(1)2NH4Cl+Ca(OH)2eq \(=====,\s\up7(△))CaCl2+2H2O+2NH3↑
(2)11.5
(3)平衡气压防倒吸 倒吸
(4)NH eq \\al(\s\up1(+),\s\d1(4)) PO eq \\al(\s\up1(3-),\s\d1(4))
(5)酚酞 无色 浅红色
6.解析:(1)硫酸亚铁溶液(含少量硝酸钙)加硫酸酸化,可增大溶液中SO eq \\al(\s\up1(2-),\s\d1(4)) 的浓度,将Ca2+转化为沉淀,同时可以抑制Fe2+的水解。(2)氧化剂B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H2O2的还原产物是水,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而题给其他试剂都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氧化剂B选H2O2。(3)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甲的名称为冷却结晶。(4)氧化之后和加热蒸发之前,为了抑制Fe3+水解,需要加入少量硫酸。由于溶液中含有Fe3+,故不能用KSCN溶液和氯水检验Fe2+是否已全部被氧化,应用K3[Fe(CN)6]溶液。(5)得到的2.14g沉淀为Fe(OH)3,则其中一份溶液中n(Fe3+)=2.14g÷107g·ml-1=0.02ml,另一份溶液与0.05mlBa(NO3)2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n(SO eq \\al(\s\up1(2-),\s\d1(4)) )=0.05ml,故7.00g产品中n[Fe2(SO4)3]=0.01ml,n[(NH4)2SO4]=0.05ml-0.01ml×3=0.02ml,n(H2O)=(7.00g-400g·ml-1×0.01ml-132g·ml-1×0.02ml)÷18g·ml-1=0.02ml,该硫酸铁铵中Fe2(SO4)3、(NH4)2SO4、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其化学式为Fe2(SO4)3·2(NH4)2SO4·2H2O。
答案:(1)增大溶液中SO eq \\al(\s\up1(2-),\s\d1(4)) 的浓度,将Ca2+转化为沉淀,同时抑制Fe2+水解
(2)b
(3)冷却结晶
(4)H2SO4 加入K3[Fe(CN)6]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则说明亚铁离子未全部被氧化
(5)Fe2(SO4)3·2(NH4)2SO4·2H2O
c(KI)
实验现象
实验Ⅰ
0.01ml·L-1
极少量I2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
0.1ml·L-1
部分I2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
4ml·L-1
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名称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mL-1)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硝基苯
123
1.20
5.7
210.8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苯胺
93
1.02
-6.3
184.4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乙醚
74
0.71
-116.3
34.6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工艺流程真题研练: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工艺流程真题研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5与资料数据Ka=10-4,1×10-3,Ka1=1,0 C,00 33,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工艺流程模考精练: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工艺流程模考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0~0,92g,25% ②A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1化学工艺流程真题研练: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1化学工艺流程真题研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4g/100gH2O,7≤pH<6,2~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