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煤B. 天然气C. 汽油D. 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煤和汽油燃烧可生成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可形成酸雨的气体,不符合要求。天然气可生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不符合要求。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为最理想的能源。所以应选D项。
考点: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沙里淘金B. 滴水成冰C. 立竿见影D. 火上浇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沙里淘金是分离出金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C、立竿见影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D、火上浇油发生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故选D。
3.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B. 豆浆C. 海水D. 矿泉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B、豆浆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C、海水含有是、氯化钠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D、矿泉水含有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A。
4. 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易燃物品,不符合题意;
B、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
C、表示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表示禁止带火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天津大学科学团队制备出二氧化碳加氢的催化剂—Ag/In2O3,该催化剂比In2O3具备更好的催化稳定性(2021年5月12日《Green Energy& Envirnment》)。In2O3中In的化合价为
A. +5B. +3C. 0D. -2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设中的化合价为x, 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2)×3=0,x=+3。故选:B。
6.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B. 2C. 3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 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
C. 液氮挥发变成氮气,所占体积变大—氮分子体积变大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脱离氨水进入空气中,从而挥发,正确。
B、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所以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正确。
C、液氮挥发变成氮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氮分子体积没有改变,错误。
D、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和石墨(层状结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故选C。
8.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B. 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 乙醇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乙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 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以免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正确。
B、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气流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错误。
C、乙醇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说明乙醇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错误。
D、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烧不完全,需要进入更多空气或减少燃气。所以此时应加大灶具的进风口,错误。
故选A。
9. 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B. 维生素C是一种混合物
C. 维生素C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D. 维生素C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B、维生素C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错误。
C、物质由元素组成,维生素C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维生素C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10. 在反应2A+3B=2C+4D中,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22∶9,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3MB. 3/2MC. MD. 16/23M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在反应2A+3B=2C+4D中,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22∶9,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x,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x,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M+3×16x=2×22x+4×9x,则x=M/16,故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x=M,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的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11.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错误。
B、根据可知,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只能消耗8g氧气,生成9g水,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正确。
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不是燃烧。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化学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能用于证明分子是可分的。错误。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以说明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所以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
C、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氧气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隔,可以被压缩。可以证明微粒间有间隔。正确。
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因逸散到空气中未被称量,所以称量的质量变小。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规律。错误。
故选AD。
13. 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多,甲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含量为:19%-17%=2%。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丙的质量增多,丙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含量为:41%-25%=16%。丁的质量减少,丁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含量为:48%-30%=18%,该反应为:丁→甲+丙。
【详解】A、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正确;
B、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此选项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题中不能确定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4. 为区别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
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Ⅰ是CH4;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气体Ⅱ中无碳元素,气体Ⅱ是H2;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气体Ⅲ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气体Ⅳ是N2。故选B。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40%,则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为硫酸铵
B. 含有相同质量碳元素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 在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为21∶8
D. 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都比40%小,所以不可能硫酸铵。错误。
B、含有相同质量碳元素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原子的个数相同,则CO、C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对应氧原子个数比为1:2,所以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错误。
C、FeO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28:8。Fe2O3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16×3)≈18.7:8。Fe3O4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所以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在28:8至18.7:8之间,可能为21∶8,正确。
D、设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个数比为m:n,则64m:80n=1:1,m:n=5:4,所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原子个数比为5:4,则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正确。
故选CD。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a 40 Fe 56 Cu 64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一氧化碳 ③干冰 ④石墨 ⑤明矾
(1)可以做气体燃料的是__________;
(2)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
(3)可以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__;
(4)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的是__________;
(5)可以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② (2) ④
(3)① (4)⑤
(5)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②一氧化碳 具有可燃性,可以做气体燃料。
【小问2详解】
④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干电池电极。
【小问3详解】
①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小问4详解】
⑤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可做净水的凝絮剂。
【小问5详解】
③干冰升华吸热,可以作制冷剂。
17.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汞、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
(2)根据下面5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②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③B和E两种原子的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乙和丁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答案】(1) ①. 钠元素和氯元素 ②. 汞##Hg
(2) ①. AD##DA ②. BD##DB ③. 最外层电子数
(3) ①. 3:2 ②. 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汞由汞原子构成,氯气由氯气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所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汞。
【小问2详解】
①最外层电子排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只有1层电子时,最外层最多排2个电子,电子层多于1层时最外层排满为8个电子。所以AD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D质子数相同都为9,是同种元素。
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和E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3详解】
①从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该反应中,乙和丁的粒子个数比是3:2。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该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原子不变。
18.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化学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海河水,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填字母)。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 使用含磷洗衣粉D.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5)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水分子不断运动B. 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 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6)操作③是消毒杀菌,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以通过下列化学反应制备:Cl2+2X=2NaCl+2ClO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答案】(1)过滤 (2) ①. 活性炭 ②. 物理
(3) ①. 肥皂水 ②. 煮沸 (4)B (5)A
(6)NaClO2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则是过滤操作。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臭味和色素;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硬水加入肥皂水不易产生泡沫,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的泡沫;加热煮沸能使硬水软化;
【小问4详解】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C、磷会使水体营养丰富,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生植物疯狂生长;不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B。
小问5详解】
A、水蒸发时水分子不断运动、速率变快;符合题意;
B、水变成气体,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水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小问6详解】
反应物中除2X外,有2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可知2X中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是NaClO2。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20分)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
(2)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____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_____。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
【小问2详解】
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氯酸钾在加热条件和二氧化锰得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0. 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是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3)降碳的一种途径是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0,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答案】(1)光合 (2) ①. 石油 ②. 不可
(3)
(4)28:25
【解析】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来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植树造林是光合作用的重要途径。所以,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小问2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小问3详解】
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另一种化合物是水。化学方程式
【小问4详解】
设一定量碳酸钙固体质量为x,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y,生成氧化钙质量为z。
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这里碳酸钙的质量为。所以,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
21. A~G和X、Y、Z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已知A、C组成元素相同,D、E组成元素也相同,且E易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G为红色固体单质,X、Y、Z均是黑色固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G__________;②D→E__________。
【答案】(1) ①. H2O2 ②. H2 ③. Cu
(2) ①.
②.
【解析】
【分析】E易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所以E是CO。D、E组成元素相同,所以D是CO2。G为红色固体单质,则G为Cu。B和Y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Y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Y是黑色固体,所以Y是C,B是O2。 A加入X可以生成氧气和C,AC组成元素相同,B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H2O2,C是H2O,X是MnO2。C可以和F相互转化,F和黑色固体Z反应可以生成铜,所以F是H2,Z是CuO。代入验证无误。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A是H2O2,F是H2,G是Cu。
【小问2详解】
①E→G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②D→E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共20分)
22.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①.
②.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 ①. BD##DB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是酒精灯。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较快,为防止固体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所以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小问3详解】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使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D。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3. 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a端为电源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2)图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产生_______,放出大量热。实验室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图丙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C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答案】(1)正 (2) ①. 大量白烟 ②. 没有
(3) ①. 溶液变为红色 ②. 不支持燃烧,不可燃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所以a端对应气体少,是正极。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该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依然会发生化学变化,装置密闭,所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所以A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因二氧化碳只能从底部小孔进入,所以一定先接触下部蜡烛,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可燃。
24. 用下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B处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通入O2,加热B,一段时间后木炭粉燃烧。
结论:由①和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由②和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
(2)探究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B处盛某固体物质。Ⅰ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A处通CO,B处盛Fe2O3粉末,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实验:在A处通入CO时应立即点燃D酒精灯。在B处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Ⅱ 探究物质的组成:A处通CO,B处盛某固体混合物,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已知B处所盛粉末为Fe3O4、CuO、铁粉中的两种或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同Ⅰ操作,且在B处高温加热至完全反应,B处可观察到既有红色固体,又有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定性):由此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定量分析:经测定反应前B处固体质量为30 g,待B处固体完全反应后,测得其质量为22.8 g。将反应后B处固体全部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3.2 g(经查阅资料可知:Fe + H2SO4 =FeSO4 + H2↑,铜和稀硫酸不反应)。
实验结论(定量):原固体中Fe3O4和CuO的质量比: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 ①. 氧气##O2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⑤. CuO ⑥. 29:5
【解析】
【详解】(1)①木炭粉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木炭粉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③木炭粉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①和③的不同是是否与氧气接触,所以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②和③的不同是温度是否达到木炭粉的着火点,所以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Ⅰ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可观察到C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 探究物质的组成:
实验结论(定性):
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铁粉不反应。B处可观察到既有红色固体,又有黑色固体。则可以确定反应后一定有铜和铁,则可确定原固体一定含有氧化铜,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氧化铜化学式CuO。
实验结论(定量):
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30g-22.8g=7.2g。
与稀硫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则原固体氧化铜的质量为:
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4g-3.2g=0.8g。则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0.8g=6.4g。
所以原混合物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
所以原固体中Fe3O4和CuO的质量比:23.2g:4g=29:5。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25. 媒体近日报道: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长期接触塑化剂会对人体的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其中,塑化剂(DMP)化学式为C10H10O4.求:
(1)DM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1个DMP分子中有__________个原子;
(3)DMP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4)DMP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194 (2)24
(3)61.9% (4)60:5:32
【解析】
【小问1详解】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则有(12×10)+10+(16×4)=194。
【小问2详解】
根据化学式可知1个DMP分子中有10+10+4=24个原子。
【小问3详解】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化学式中所有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小问4详解】
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则有(12×10):10:(16×4)=60:5:32。
26. 将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此时,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请回答: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氯化氢的的质量是______?
【答案】(1)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6.2g=8.8g
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HCl的质量为y
所以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设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所以所用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的质量是14.6g。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目的
A
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证明分子是可分的
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证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C
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证明微粒间有间隔
D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