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丰台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5 分)
本部分共 25 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 78%B. 21%C. 0.94%D. 0.03%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选B。
2. 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碳 CB. 氯 ClC. 钾 KD. 铜 CU
【答案】D
【解析】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一大二小”。
【详解】A、碳元素符号为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元素符号为Cl,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钾元素符号为K,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元素符号为Cu,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3. 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A 元素B. 原子C. 分子D. 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元素,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有含有铁元素的物质,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故选A。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B. 沸点低C. 能支持燃烧D. 不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详解】A、物质的颜色与气味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沸点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选项符合题意;
D、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氮气B. 海水C. 空气D. 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石灰石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中还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6.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可吸入颗粒物B. 二氧化氮
C. 二氧化硫D. 氮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的颗粒物都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能造成空气污染。氮气属于空气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气体。
故选:D。
7. 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中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质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C。
8.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B. 石油C. 乙醇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选C。
9.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O2B. 2OC. O2-D. 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1个氧分子,或表示氧气;故选项错误;
B、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
C、表示1个氧离子;故选项错误;
D、表示2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氧气用于灭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裁玻璃,故A对应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故B对应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对应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D对应不正确;
故选D。
11. 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A. Al2O3B. P2O5C. NO2D. H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中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B、P2O5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NO2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H2SO4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
13.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B. 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C.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D. 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淘米水浇花,实现了一水多用,有利于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会造成水的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C、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实现了一水多用,有利于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 H2O2B. H2OC. H2D. Ca(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2O2,H2O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A错误;
B、H2O中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无氢分子,B错误;
C、H2是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C正确;
D、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不含氢分子,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aCl2B. HNO3C. NaOHD. Mn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CaCl2由Ca、Cl两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
B、HNO3由H、N、O三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
C、NaOH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
D、MnO2由Mn、O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氧化物。
故选D。
16.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 个质子和 3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4B. 26C. 30D. 56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B。
1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D. 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选项错误。故选A。
18. 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24B. 元素名称为铬
C. 中子数为24D. 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答案】C
【解析】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详解】A、铬原子原子序数为24,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名称为铬,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24,中子数为52-24=2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铬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 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氧化镁 MgO2B. 碳酸 H2CO3
C. 氯化钠 NaClD. 硫酸铜 Cu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选项书写错误;
B、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故选项书写正确;
C、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选项书写正确;
D、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A。
20.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物质,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则不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
21. 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 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D. 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容易触电,所以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不能乘电梯逃生,容易被困在电梯,所以错误;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错误;
B、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与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正确;
D、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错误。
故选C。
23. 利用氢氟酸(HF)蚀刻玻璃,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4HF =X↑+2H2O,物质X为
A. SiOB. SiF4C. SiFD. F2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SiO2 +4HF =X↑+2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应该有4个氟原子和1个硅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iF4。故选B。
24. 蔗糖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果实中,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混合物
B. 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蔗糖是由蔗糖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由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可知,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蔗糖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1)≠12:11,故错误。
故选:C。
2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则实验操作不能达目的,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气与氧气燃烧产生水,甲烷与氧气燃烧生成CO2、H2O,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在气体燃烧火焰的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CH4,无明显现象的为H2,实验操作可以达到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气体样品中,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则为氧气,不复燃的则为空气,实验操作可以达到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肥皂水中加入软水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能产生较少的泡沫,则肥皂水可以用来鉴别软水与硬水,实验操作可以达到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5 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空气和水都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1)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起到______的作用。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海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答案】(1)供给呼吸
(2)水分子之间的间隙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则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为供给呼吸;
【小问2详解】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
27. 我国向世界承诺,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排放和吸收的 CO2达到平衡。
(1)碳达峰中的“碳”是指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单质B. 二氧化碳
(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____(写出 1 条即可)。
(3)控制 CO2的排放和吸收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① 写出一条减少 CO2排放的措施______。
② 自然界中可以吸收 CO2的途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海洋
B.碱性土壤(含氢氧化钙和氧化钙等)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1)B (2)温室效应
(3) ①. 多植树造林 ②. 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达峰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不是碳单质;故选B;
【小问2详解】
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
【小问3详解】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CO2,则多植树造林能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
②A、海洋中海水里的部分化合物及水能吸收CO2,故选项符合题意;
B、碱性土壤中的氢氧化钙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则碱性土壤可以吸收CO2,故选项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原理为CO2与H2O在叶绿素及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与葡萄糖,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消耗CO2,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C。
28. 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答案】(1)
(2)隔绝空气(或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科普阅读理解〗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通常在 90%以上的特种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运动器材等方面。我国各行业近年来碳纤维需求逐年增加,2021 年数据如图 1。
碳纤维具有密度小、抗拉强度高、抗摩擦、导热、导电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常与树脂、陶瓷等形成复合材料。在不同外界因素下,其抗拉强度有着很大变化,实验测试了某种碳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抗拉强度,其结果如图 2。
工业中可用粘胶纤维(C6H10O5)n生产碳纤维,其主要制作流程为:将经过稳定化处理的粘胶纤维在氮气的保护下通过碳化炉,升高温度至 1200-1400℃,得到含碳量 90%以上的粗纤维,再经过石墨化、编制、树脂混合等操作便得到了碳纤维材料。
目前,碳纤维制造成本还很高,期待着今后能研究出更低成本的制造方法,使得其能够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更多应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是因为其具有______的性质(填一条即可)。
(2)由图 1 可知,2021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最大的行业是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是否接触空气对不同温度下碳纤维的抗拉强度没有影响。______
②目前碳纤维在生活中没有大规模使用,其主要原因是价格昂贵。______
(4)依据图 2 可知,在温度为 600-1800℃范围内,温度相同时______。
【答案】(1)密度小、抗拉强度高
(2)风电叶片 (3) ①. 错 ②. 对
(4)隔绝空气比接触空气,碳纤维的抗拉强度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碳纤维具有密度小,抗拉强度高等特性,故碳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2021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最大的行业是风电叶片;
【小问3详解】
①由图2可知,在相同温度下,是否接触空气对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存在影响,故填:错;
②由资料可知,目前碳纤维在生活中没有大规模使用,其主要原因是价格昂贵,故填:对;
【小问4详解】
依据图 2 可知,在温度为 600-1800℃范围内,温度相同时,隔绝空气比接触空气,碳纤维的抗拉强度高。
〖生产实际分析〗
30. 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下:
(1)常用的净水絮凝剂为氯化铝(AlCl3),氯化铝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通过过滤池可以去除水中的______杂质(填字母序号)。
A. 泥沙B. 树叶C.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3)在整个净水流程中,用到了多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______。
【答案】(1)化合物 (2)AB##BA
(3)吸附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氯化铝AlCl3含有两种元素,故属于化合物。
【小问2详解】
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故可以除去泥沙和树叶,无法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AB。
【小问3详解】
在整个净水流程中,用到了多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沉淀池中的沉降和活性炭吸附池中的吸附。
31.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目前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CH3OH)的流程如下:
(1)汽化炉内主要反应为:,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1→0,碳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为______。
(2)冷却器里发生的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合成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方框内另一种反应物的微粒示意图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答案】(1)0+2 (2)物理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中,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高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2。
【小问2详解】
冷却器里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方框内应由4个氢原子,2个氢分子,选B。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 E 中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1)集气瓶 (2) ①. ②. 火星四射
(3) ①. B ②. 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
33. 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 A 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 CO2 的密度比空气的______(填“大”或“小”)。
(2)实验 B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实验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大 (2) ①.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②. H2O+CO2=H2CO3
(3)Ca(OH)2+CO2=CaCO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CO2倒入装有充空气气球的烧杯中,观察到气球浮起,则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则实验B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小问3详解】
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4. 用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______、质量都不改变。
【答案】(1) ①. 实验二 ②. 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2)数目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没有气体产生,实验一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实验二反应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
【小问2详解】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35. 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及现象: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红磷和白磷均不燃烧;②熄灭酒精灯,改通O2,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②.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解析】
【详解】(1)由题文可知,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故填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2)实验①给白磷与红磷加热了,实验②虽然没有加热,但白磷与红磷的温度均高于室温,所以实验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只能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6. 补全实验方案。
【答案】 ①.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差异 ②.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 瓶内水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
【解析】
【详解】根据实验A的现象和结论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差异。
实验B中,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二者的体积比为2:1。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该实验的结论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C,当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
37. 实验小组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
探究Ⅰ、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
【进行实验】利用传感器测量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时,O2、CO2含量(体积分数)的变化。
探究Ⅱ、影响蜡烛燃烧速率的因素。
取起始烛芯高度相同,蜡烛直径、烛芯棉线股数不同的蜡烛在空气中点燃,测定每小时蜡烛燃烧减少的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 CO2含量增大,由此可推测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2)同学们收集一瓶V(O2):V(CO2)=1:4的混合气体,放入点燃的蜡烛,观察到蜡烛能继续燃烧。说明探究Ⅰ中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O2浓度过低B. CO2浓度过高
(3)探究Ⅱ,实验①中蜡烛燃烧每小时减少的质量比实验②高的原因是______。
(4)依据实验③~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探究蜡烛直径对蜡烛燃烧速率影响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6)依据上述实验,除了烛芯棉线股数和蜡烛直径,影响蜡烛燃烧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碳元素 (2)A
(3)蜡烛直径小,接触面积大
(4)烛芯棉线股数越高,每小时蜡烛燃烧减少质量越大 (5)①②⑤
(6)蜡烛的质地(或高度、起始烛芯高度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 CO2含量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可推测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故可能含有氧元素。
【小问2详解】
同学们收集一瓶V(O2):V(CO2)=1:4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浓度高,蜡烛能继续燃烧,故探究Ⅰ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故选A。
【小问3详解】
探究Ⅱ,实验①中蜡烛燃烧每小时减少的质量比实验②高的原因是蜡烛直径小,接触面积大。
【小问4详解】
由图知,实验③~⑥,其他条件相同,烛芯棉线股数不同,得出的结论是烛芯棉线股数越高,每小时蜡烛燃烧减少质量越大。
【小问5详解】
探究蜡烛直径对蜡烛燃烧速率影响的实验,需其他条件相同,蜡烛直径不同,故选①②⑤。
小问6详解】
除了烛芯棉线股数和蜡烛直径,影响蜡烛燃烧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是蜡烛的质地、高度、起始烛芯高度等。
〖生产实际定量分析〗
38. 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Mg+2H2O=Mg(OH)2+H2↑,计算:4.8g镁完全反应,理论上至少需要水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解:设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x
x = 7.2g
答: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7.2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入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振荡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______
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
B
探究水的组成
b 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a管中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______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______。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O2含量
CO2含量
蜡烛点燃前
20.7%
0.058%
蜡烛熄灭后
15.9%
3.6%
实验序号
蜡烛直径/cm
烛芯棉线股数/股
每小时蜡烛燃烧减少质量/g
①
2
32
11.5
②
4
32
4.97
③
6
18
3.04
④
6
25
3.29
⑤
6
32
3.77
⑥
6
42
5.10
2022-2023学年北京燕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燕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Hg108, 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 下列不能进行加热的仪器是,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顺义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顺义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不符合题意;,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4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 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