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展开攻略一、小小教科书,你我皆可依(17分)
1.我们可以利用对课本的总结性文段积累字词。请按要求填写。(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n (▲)跚 古 pǔ (▲ )
(2)给加点字注音。
倔强(▲) 鲜腴(▲ )
(3)根据语境,为空白横线处选择成语(▲)
A.惟妙惟肖 B.自出心裁 C.妙手偶得
出处
写作方法/主旨归纳
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杜甫《春望》
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
(1) (▲),恨别鸟惊心。
晏殊《浣溪沙》
对仗工整,兼有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与对旧识重来的欣喜。
(2) (▲),(3) (▲)。
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李贺《雁门太守
行》
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誓死报国之心。
(5) (▲),(6) (▲)。
欧阳修《采桑子》
视听结合,描绘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
芳草长堤,(7) (▲)。
李清照《渔家傲》
结合神话传说,直陈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风休住,(8)(▲)!
2.我们可以分门别类辑古诗,同时总结关键信息。请补充表格。(8分)
3.我们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整理在笔记上。请解释加点字。(4分)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攻略二、名著大阅读,生活巧勾连(8分)
4.为调动复习兴趣,同学们想将头像换成自己喜欢的昆虫图片。请补全对话。
(4分)
5.为探究名著内涵,校报拟发布特刊:《昆虫记》和《寂静的春天》绘本,封面均以“昆虫”为主体图案,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和作品主题,设计其中一本的封面颜色。(4分)
我选《▲》,设计为(▲ )色。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略三、明单元目标,定文体重点(21分)
(一)散文阅读(11分)
葵
汪曾祺
① 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
②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③ 诗写得平淡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泪。
④ 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作“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作“蜀蓟”。我们那里叫作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⑤ 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精确。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⑥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⑦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⑧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幽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钢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
⑨ 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浚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浚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浚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6.读汪曾祺散文应把握气韵流畅的行文美。请填写表格,梳理行文思路。(3分)
7.读汪曾祺散文应品味文白夹杂的语言美。请根据小语的疑问式批注,进行解答。(4分)
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便是旅生的。
(小语:两个“这就是”有什么妙用呢?“旅生”能不能换成“野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读汪曾祺散文应品悟真挚温馨的情感美。勾连本文和《昆明的雨》,体悟作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情感表达、写作态度上有什么异同?(4分)助读资料:
世间最为普遍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汪曾祺《人间有趣》
汪曾祺的散文构成了一个冲淡平和而又温馨宁静的审美世界。
--杨晖《论汪曾祺散文的美学特色》
结合两篇文章,从汪曾祺的写作风格与生活态度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说明文阅读(10分)
太阳的孩子——棉花 徐廷华
①“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古人赞美棉花的诗句。千百年 来,人们能安度严冬,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国外,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②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只有4个是栽培种,即亚洲棉、非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印度人种 棉花的历史最久,公元1000年左右,那里的棉花种植已很发达,株高多在半米至一米半,株高两米以上的叫“木棉”。柬埔寨因其生长有过屋高的木棉,所以有“高棉王国”的称号。欧洲大约在2000年 前才首次见到棉花,在这以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 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 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后,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
③古代,我国人民的衣着原料不是棉花,而是蚕丝和麻类。直到13世纪以后,才在长江流域种 植较多的棉花,至明代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才以压倒性的优势替代了丝绵。元代农学家王祯在他的 《农书·木棉序》里说,木棉“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功,得御寒之益”。
④我国古代种植的棉花,一路是由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巴基斯坦,传入我国吐鲁番,再 到西北各地。另一路是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进入我国云南大理,向北入陕西 河南。再一路则是由越南传入我国海南岛,再经广东、福建沿海到达江苏、浙江一带。无怪乎早在 东汉南北朝,西南边疆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就已生产一种以棉花为原料的白叠花布,并将其作为礼 品,赠送给当时内地汉族的官员。《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句子。“卉服”,就是 棉花做的一种衣服。宋人艾可叔在他的诗《木棉》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诗云:“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
织妇勤。”
⑤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之际,人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 身体维护着人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外国人之所以把棉花称为“太阳的孩子”,是有其道理的,这比喻充满敬意而又极为亲切。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9.文章以“太阳的孩子——棉花”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0.第②段中加点的“大部分”“只有”这两个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②段引用“羊树”的传说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攻略四、课外古诗文,借助注释读(11分)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
咏史上周亚夫
宋·徐钧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①。
自是君王多任刻②,非关许负③相书灵。
注释:①触怒霆;触怒君王。②任刻:任性刻薄。③许负:秦末汉初善于相面的一个老妇人,她曾给周亚夫相面,说他会做到丞相,最后会被饿死,结果都应验了
(乙)
周亚夫细柳营图
宋·郑思肖
细柳营中作略殊,宁容直入骤先驱。
不因一见入门诀,文帝何曾识亚夫。
(丙)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改)
13.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4分)
14.(甲)(乙)两首诗同是写周亚夫,但立意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军霸上
A.军队B.士兵C.军队驻扎D.攻击
①__▲__
曩者霸上、
棘门如儿戏耳
A.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B.面向,朝着
C.接近,靠近 D.先前
②__▲__
亚夫固争之
A.牢固B.坚定,坚决C.固定D.本来
③__▲__
亚夫因谢病免相
A.道歉B.辞去官职C.感谢D.逝去
④__▲__
15.(甲)诗中写到了“一旦生疑触怒霆”,请说出丙文所写到的周亚夫“触怒霆”的两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小语认为周亚夫作为将军值得点赞,但作为丞相,则要得到差评。请结合上述诗文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攻略五、我笔写我心,纸短情意长(43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3分)
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书写了山水诗路;莘莘学子以书为舟,遨游着知识海洋;航天英雄以梦为舟,创造出太空神话…… 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
请以“以▲为舟”作为题目,可叙述经历,可发表见解,可抒发情感。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人名等。
[提醒]卷面书写3分,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答案
1.(5分)蹒 朴 jué yú B
2.(8分)感时花溅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入则无法家拂士;报君黄金 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隐隐笙歌处处随;蓬舟吹取三山去!
3.(4分)外城;行冠礼;才、刚;同“披”,穿着
4.(4分)蝉;螳螂;圣甲虫(屎壳郎;蜣螂);蟋蟀(蛐蛐)
5.(4分)示例一:我选《昆虫记》,设计为绿色。绿色是充满生机的颜色,法布尔在荒石 园中研究昆虫,用细致的观察、深情的笔触记录蝉、蟋蟀等昆虫的习性。在他的笔下,杨柳 天牛像个吝啬鬼,小甲虫是“慈母”,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像“婴儿”,充满了对生命的敬 畏与礼赞。
示例二:我选《寂静的春天》,设计为灰色。在“明天的寓言”一章中,庭园里 听不到鸟鸣,花丛中没有了蜜蜂、“雪崩的轰鸣声”中昆虫产生耐药性,宣告化学控制的彻 底失败。滥用农药的昆虫世界是寂静无声的,揭示了滥用杀虫剂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表 达了作者的担忧。(颜色设计合理1分,结合内容2分,联系主旨1分)
6.(3分)(1)借吴其浚的著作确定“葵"就是“冬苋菜"。(2)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3) 白菜替代了“葵”,“葵"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7.(2分)①两个“这就是",口语化的表达,反复强调了"我"明白冬苋菜就是葵后的惊喜, 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②不能换,虽然“旅生”与“野生”都可意为不播种使其自然生长, 生命力强,但“旅生”呼应了《十五从军征》的内容,且更显文辞典雅。
8.(5分)(1)陈述语气转为感叹语气,连用三个叹号,感情逐层加强,强调“葵"是菜中 之王的事实,表达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极富口语化的表达,如“就是""尝尝”,极力赞 叹“葵"是菜中之王,且“您”字与读者产生互动,表现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2分)(2) 示例:汪曾祺选取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例如昆明雨季中的菌子、缅桂花和 葵等,以乐观积极豁达的心境进行创作,他善于发掘事物的美好,抒发对生活的热爱。这启 示了我写作时可以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大道理或深刻情感(或:这启示了我 日常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中发现乐趣。)(3分)
9.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奇特又形象,表现了棉 花的温暖与可爱;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交代 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棉花。
10.“大部分”表明棉花不全是野生种,“只有”突出说明 了棉花的栽培种类之少,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11.富有传奇色彩,使说明充满了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12.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棉花传入我国的三个途径。引资料,引用诗文,说明古代人民已开始用棉 花做衣服。
13.①C②D③B④B
14.甲诗由“自是君王多任刻”的诗句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乙诗由“细柳营中作略殊”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能力的敬佩、赞赏之情。
15.①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②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
16.示例一:我不同意小语的看法。周亚夫不仅治军严明,军功显赫,而且做丞相时直言敢谏,远胜曲意迎逢的大臣们,是忠臣良相的代表。
示例二:我同意小语的看法。周亚夫虽然治军严明,军功显赫,但是做丞相时过于耿直,导致与皇帝关系紧张,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并且他在反对给投降匈奴封侯一事上也缺乏灵活性,说法未必正确。
参考译文:
【甲】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国的叛乱,建立功勋,可突然之间君王就对其生疑并发怒。不是许负看相灵验,而是君王的刻薄寡情。
【乙】周亚夫在细柳营显示出卓越的谋略,难道能让皇上的先行卫队直接进入和驱车奔驰?如果不是因为进入军营的程序,文帝哪会认识到周亚夫呢?
【丙】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处驻军都撤军,便拜周亚夫为中尉。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军就被打败平定了。
景帝五年,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
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么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于是把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候。周亚夫于是称病辞官。
17.(40分)(+3分)讲解参考:一是思考“舟”的作用。题千 中已经说了,舟是运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 翅膀。也就是说,是依靠,是阶梯,是翅膀。当然,我们 还可以添加,比如是载体,是桥梁。二是考虑填什么内 容。既可以填实在的东西,比如题干中列举的笔、书等, 也可以是虚幻的东西,比如题干中提到的梦。如果让我来 写,我可以以微笑为舟,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可 以写友情,写亲情,写师生情。可以写读书,写梦想,写 包容,写乐观,写传递,写珍惜。如果你珍爱自然,你自 然也可以写以风的呼吸为舟,以雨的咏叹为舟,从而写出 你对自然的珍视、珍惜与珍爱。还可以以热血为舟,青春 少年,肩膀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青春少年,以拼 搏为主旋律,在山川星河里飞驰。从作文命题中,给我们 考生以什么启示呢?多关注当下,多关注自我的生活。写 青春,写成长!写自己努力拼搏的样子,写自己充满善意的 心灵,写自己认真生活的航向!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