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28页。
1.(2022•南宁)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室温下,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2.(2020•广西)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3.(2020•广西)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4.(2019•广西)下列实验探究正确的是( )
A.AB.BC.CD.D
5.(2019•广西)下列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托盘天平仍维持平衡
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共1小题)
6.(2019•广西)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溶解固体
C.取用块状固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7.(2018•广西)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四.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8.(2018•广西)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金刚石都具有吸附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9.(2021•广西)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共1小题)
10.(2021•广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六.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2小题)
11.(2018•广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12.(2020•广西)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七.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共1小题)
13.(2022•南宁)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八.酸的化学性质(共3小题)
14.(2021•广西)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D.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15.(2019•广西)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16.(2019•广西)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醋酸中,溶液呈红色
C.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
D.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铜片上的深
九.碱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17.(2018•广西)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18.(2022•南宁)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H2SO4
B.a→b段反应只生成一种沉淀
C.b点时烧杯中只有三种物质
D.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小于H2SO4的质量
一十.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共3小题)
19.(2022•南宁)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Mg2+、Fe2+、SO42﹣B.K+、Ag+、NO3﹣、Cl﹣
C.Ca2+、NH4+、NO3﹣、Cl﹣D.Na+、OH﹣、SO42﹣、CO32﹣
20.(2021•广西)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的溶液中:Zn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
21.(2020•广西)下列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HCl KNO3 H2SO4 NaCl
B.MgCl2 KOH NaOH NaCl
C.NaCl HNO3 MgCl2 K2CO3
D.NaNO3 KCl FeCl3 Ba(NO3)2
一十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共1小题)
22.(2021•广西)一瓶含有Na+、Cl﹣、OH﹣、CO32﹣的溶液,现仅用一份样品溶液,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与操作,逐一检验出其中的三种阴离子,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过滤
②滴加足量AgNO3溶液
③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④滴加足量Mg(NO3)2溶液
A.②①③①④B.②①④①③C.③①④①②D.④①③①②
一十二.物质的鉴别、推断(共2小题)
23.(2020•广西)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丁是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若丙是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C.若甲、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24.(2021•广西)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B.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a+、Ba2+
D.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
一十三.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2小题)
25.(2022•南宁)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每一步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O2Fe2O3Fe
B.HClNaClNa2CO3
C.CuOCuSO4FeSO4
D.Ca(OH)2NaOHNa2SO3
26.(2020•广西)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COB.CO2→CO
C.CuSO4→CuCl2D.KNO3→NaNO3
一十四.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2小题)
27.(2018•广西)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属于有机物
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8.(2020•广西)如图是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B.反应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2
一十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29.(2018•广西)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一十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2小题)
30.(2021•广西)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
A.水银——HgB.酒精——C2H5OH
C.生石灰——CaOD.熟石灰——CaCO3
31.(2021•广西)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C16H18O9) 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
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一十七.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共1小题)
32.(2020•广西)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氦气:He2B.4 个磷原子:P4
C.氟元素:FD.1 个氨分子:NH4
一十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1小题)
33.(2020•广西)在反应A+3B═2C+2D中,28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 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B.8:7C.7:24D.24: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5小题)
1.(2022•南宁)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室温下,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解答】解:A、图中实验,除了溶质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室温下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B、图中实验,温度不同、溶剂的种类不同,不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C、图中实验,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图中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均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2.(2020•广西)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碳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粉末,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铜沉淀,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得到硝酸钾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3.(2020•广西)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过程中右边烧杯中的液体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右边烧杯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C、过程中碘溶解的比高锰酸钾少,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熄灭蜡烛,点燃白烟,白烟燃烧起来,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2019•广西)下列实验探究正确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故选项实验探究错误。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探究错误。
C、点燃酒精,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酒精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探究正确。
D、称取3gNaCl,在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搅拌溶解,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实验探究错误。
故选:C。
5.(2019•广西)下列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托盘天平仍维持平衡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图示实验错误。
B、常温下的铁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图示实验错误。
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
D、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托盘天平不能维持平衡,故选项图示实验及其描述错误。
故选:C。
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共1小题)
6.(2019•广西)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溶解固体
C.取用块状固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
【解答】解:A.应该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
B.量筒是常温下用来量取液体的,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B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错误;
D.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7.(2018•广西)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正确;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正确。
故选:B。
四.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8.(2018•广西)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金刚石都具有吸附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状的固体,不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2021•广西)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解答】解: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不是总是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共1小题)
10.(2021•广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解答】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升温造成的,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氖原子、氩原子的最外层也是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如在一定温度向存在着未溶解晶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水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六.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2小题)
11.(2018•广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解答】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不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因此等质量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丙>乙>甲,即溶剂质量丙>乙>甲,故B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20g,因此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又因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3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15g,此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C。
12.(2020•广西)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解答】解: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15g+50g=65g,70g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t3℃时,溶解度的大小是乙>甲>丙,因此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丙>甲>乙,乙>甲>丙错误;故选项错误;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正确,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还是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大于甲,小于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七.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共1小题)
13.(2022•南宁)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解答】解: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丙的溶解度为31.6g,20℃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g:100g=31.6:100,但若是不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溶质和溶剂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C、60℃时,乙的溶解度比丙小,60℃时,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中,乙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多;降温到20℃,均有晶体析出,均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于乙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多,且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则溶质质量大小:丙<乙,故选项说法错误。
D、60℃时,甲的溶解度比丙小,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甲中所含的溶剂质量多;降温到20℃,溶剂质量均不变,则溶剂质量大小:甲>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八.酸的化学性质(共3小题)
14.(2021•广西)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D.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解答】解:A、硫酸溶液中的正负电荷代数和为零,所以H+和SO42﹣的数目之比是2:1,故A错误;
B、酸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不会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错误;
C、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故C正确;
D、硫酸不会与氯化钙反应,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氢氧化钙处理后直接排放,故D错误。
故选:C。
15.(2019•广西)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解答】解:A、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容器中气压小于反应前的气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铜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稀盐酸反应的质量相等时,反应生成氯化镁质量相等,最终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16.(2019•广西)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醋酸中,溶液呈红色
C.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
D.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铜片上的深
【解答】解:
A、白磷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非雾。错误;
B、酚酞遇碱变红,中性和酸性都不变色,而醋酸显酸性,所以溶液不会变红。错误;
C、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正确;
D、合金的硬度大于对应的成分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铜片上的浅而非深。错误;
故选:C。
九.碱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17.(2018•广西)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8.(2022•南宁)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H2SO4
B.a→b段反应只生成一种沉淀
C.b点时烧杯中只有三种物质
D.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小于H2SO4的质量
【解答】解:A、根据图像可知,a点硫酸完全反应,溶液中没有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铜,故A错误。
B、ab段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有两种沉淀,故B错误。
C、b点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有硫酸钡、氢氧化铜和水,共三种物质,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与硫酸和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相等,Ba(OH)2+H2SO4=BaSO4↓+2H2O,CuSO4+Ba(OH)2=BaSO4↓+Cu(OH)2↓;
98 160
等质量的氢氧化钡完全反应需要硫酸铜质量大于硫酸质量,故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大于H2SO4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一十.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共3小题)
19.(2022•南宁)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Mg2+、Fe2+、SO42﹣B.K+、Ag+、NO3﹣、Cl﹣
C.Ca2+、NH4+、NO3﹣、Cl﹣D.Na+、OH﹣、SO42﹣、CO32﹣
【解答】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B、Ag+、Cl﹣能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H+、OH﹣能结合生成水,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2021•广西)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的溶液中:Zn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
【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含有MnO4﹣的溶液是紫红色,不合题意;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符合题意。
C.pH=11的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氢氧根离子,Zn2+能与OH﹣结合成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故选:B。
21.(2020•广西)下列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HCl KNO3 H2SO4 NaCl
B.MgCl2 KOH NaOH NaCl
C.NaCl HNO3 MgCl2 K2CO3
D.NaNO3 KCl FeCl3 Ba(NO3)2
【解答】解:A、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MgCl2 与KOH溶液、NaOH溶液均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C、HNO3 与K2CO3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不能共存,MgCl2溶液与 K2CO3溶液反应有碳酸镁沉淀生成,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一十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共1小题)
22.(2021•广西)一瓶含有Na+、Cl﹣、OH﹣、CO32﹣的溶液,现仅用一份样品溶液,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与操作,逐一检验出其中的三种阴离子,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过滤
②滴加足量AgNO3溶液
③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④滴加足量Mg(NO3)2溶液
A.②①③①④B.②①④①③C.③①④①②D.④①③①②
【解答】解: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用硝酸镁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可用硝酸钡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能与硝酸银溶液、硝酸镁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银沉淀、碳酸镁沉淀,故要先检验碳酸根离子,再检验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由于氢氧根离子与银离子结合成的氢氧化银极不稳定,故要先检验氢氧根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可先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Mg(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根离子;过滤,再向滤液中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④①②。
故选:C。
一十二.物质的鉴别、推断(共2小题)
23.(2020•广西)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丁是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若丙是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C.若甲、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A.丁为水,可以是可溶性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甲烷、乙醇等有机物燃烧,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
B.丙是沉淀,可以是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所以甲、乙物质不是盐也能生成沉淀,故B错误;
C.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D错误;
故选:C。
24.(2021•广西)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B.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a+、Ba2+
D.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
【解答】解: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有碳酸钙或者是生成的碳酸钡或者生成的硫酸钡;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先不变后减少,最后不变,说明一开始硝酸没有与固体反应,说明开始与过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或者两者都有;B点后稀硝酸过量,仍有固体,说明固体为硫酸钡,所以原固体中含有硫酸钠、硝酸钡和碳酸钠,或者还有碳酸钙;
A、B→C段硝酸过量,对应溶液pH逐渐变小,故错误;
B、B点为碳酸钡或者碳酸钡、碳酸钙和硝酸恰好反应,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和硝酸钡,可能含有硝酸钙,所以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故错误;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和硝酸钡,所以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a+和Ba2+,故正确;
D、由分析可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钠,故错误;
故选:C。
一十三.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2小题)
25.(2022•南宁)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每一步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O2Fe2O3Fe
B.HClNaClNa2CO3
C.CuOCuSO4FeSO4
D.Ca(OH)2NaOHNa2SO3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化铁,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B错误。
C、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正确。
D、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故D错误。
故选:C。
26.(2020•广西)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COB.CO2→CO
C.CuSO4→CuCl2D.KNO3→NaNO3
【解答】解: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
B、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
C、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
D、硝酸钾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钠,该选项不能一步实现。
故选:D。
一十四.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2小题)
27.(2018•广西)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属于有机物
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丙为水,图中“●”,“”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A、甲表示的物质为H2O2,属于无机物,故A项错误;
B、乙物质为氧气,微观示意图应为,故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故C项正确;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为氧元素,反应前后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故D项错误
故选:C。
28.(2020•广西)如图是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B.反应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2
【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2H4+H2OC2H6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只有水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1:1,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一十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29.(2018•广西)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解答】解:A项,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项,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B正确;
C项,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故C错误;
D项,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一十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2小题)
30.(2021•广西)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
A.水银——HgB.酒精——C2H5OH
C.生石灰——CaOD.熟石灰——CaCO3
【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一致;
B.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其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一致;
C.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其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一致;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其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不一致;
故选:D。
31.(2021•广西)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C16H18O9) 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
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A、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1个绿原酸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一十七.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共1小题)
32.(2020•广西)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氦气:He2B.4 个磷原子:P4
C.氟元素:FD.1 个氨分子:NH4
【解答】解:A.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e,选项表示方法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磷原子表示为4P,选项表示方法错误;
C.氟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选项表示方法正确;
D.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氨气的化学式为NH3,所以1个氨气分子表示为NH3,选项表示方法错误。
故选:C。
一十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1小题)
33.(2020•广西)在反应A+3B═2C+2D中,28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 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B.8:7C.7:24D.24:7
【解答】解:设生成的D的质量为x
A+3B═2C+2D
44 18
88g x
解得:x=3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8g+36g﹣28g=96g。
由方程式可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28g:(96÷3)=7:8。
故选:A。实验目的
试验方法
A
鉴别碳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
观察颜色
B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分离NaCl和CuCl2混合溶液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Cl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选项
A
B
C
D
实验
探究
结论
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结论
A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得到干燥的氢气
B
分离Ca(OH)2和CaCO3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
得到纯净的CaCO3
C
探究酒精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酒精含有碳元素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gNaCl,在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搅拌溶解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选项
实验目的
试验方法
A
鉴别碳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
观察颜色
B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分离NaCl和CuCl2混合溶液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Cl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选项
A
B
C
D
实验
探究
结论
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结论
A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得到干燥的氢气
B
分离Ca(OH)2和CaCO3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
得到纯净的CaCO3
C
探究酒精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酒精含有碳元素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gNaCl,在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搅拌溶解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广西南宁市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29页。
这是一份新疆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则Ni的化合价为,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贵港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