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2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3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3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38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41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44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48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2-170623370250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1-1706233688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289529/0-17062336878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22-2教学课件《礼记》二则第2课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22-2教学设计《礼记》二则第2课时doc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22-2预习导学《礼记》二则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礼记》二则第1课时 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学过的哪篇课文?这幅图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 昔者仲尼与于蜡(zhà)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这番言论。听《大道之行也》的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把握朗读节奏。自由朗读《大道之行也》,感受语气和语调的变化,读出课文的层次感,体会课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g),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节奏示例:重点词语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培养。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职分,职守。作乱害人。 兴起。从外面把门带上。通假字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同“举”,推举。同“鳏”,老而无妻。一词多义独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副词,只是。名词,老而无子。古今异义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理解文意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结合以上文言知识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解答疑问,尝试翻译课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把它抛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1.结合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1.“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进一步说明。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与能”是说应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担任社会管理者。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举例说明。 ①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②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 ③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情景相似。 3.“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上下求索的动力和奋斗目标。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背诵《大道之行也》。 2.积累《礼记》中的格言警句。
《礼记》二则第1课时 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学过的哪篇课文?这幅图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 昔者仲尼与于蜡(zhà)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这番言论。听《大道之行也》的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把握朗读节奏。自由朗读《大道之行也》,感受语气和语调的变化,读出课文的层次感,体会课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g),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节奏示例:重点词语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培养。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职分,职守。作乱害人。 兴起。从外面把门带上。通假字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同“举”,推举。同“鳏”,老而无妻。一词多义独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副词,只是。名词,老而无子。古今异义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理解文意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结合以上文言知识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解答疑问,尝试翻译课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把它抛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1.结合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1.“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进一步说明。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与能”是说应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担任社会管理者。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举例说明。 ①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②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 ③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情景相似。 3.“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上下求索的动力和奋斗目标。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背诵《大道之行也》。 2.积累《礼记》中的格言警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