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42份)
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ml钠与液氨反应生成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2023浙江]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②[2023浙江]金属钠导热性好,可用作传热介质
③[2023浙江]Na和乙醇反应可生成H2
④[2023辽宁改编]可用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⑤[2022北京]加热NaHCO3固体,产生无色气体:2NaHCO3△Na2CO3+H2O+CO2↑
⑥[2022海南]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
解析 石灰水与Na2CO3和NaHCO3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无法鉴别,④错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⑥错误。
2.[焰色试验]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最后环节,“天下一家”“五环”等造型烟花在鸟巢上空完美绽放。利用焰色,不仅可以制作烟花爆竹,还可以制作信号弹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所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都有特征焰色
B.做焰色试验时可用洁净的铁丝或铂丝蘸取待测物质
C.焰色试验体现了某些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钠盐
解析 铁丝、铂丝灼烧时没有特征焰色,故做焰色试验时可用洁净的铁丝或铂丝蘸取待测物质,A项错误,B项正确;焰色试验没有新物质生成,体现了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C项错误;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可能是钠盐,也可能是氢氧化钠等,D项错误。
3.下列关于钠的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解析 切开钠,钠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a2O,切面颜色变暗,但最后不会呈淡黄色,A项错误;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H2,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B项正确;把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冷水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H2,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变蓝,C项正确;钠的熔点低,加热熔化,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项正确。
4.如图所示,试管b中盛有水,气球a中装有干燥的Na2O2粉末,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绳紧紧地系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粉末抖入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C )
A.U形管内浅红色的水褪色
B.试管b内溶液变红
C.气球a鼓起变大
D.U形管内的液面:c高于d
解析 U形管内浅红色的水不会褪色,A项错误;因为试管b中没有滴入酚酞溶液,故试管b内溶液不会变红,B项错误; 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O2使气球鼓起变大,C项正确;因为Na2O2与H2O反应放热,故U形管内的液面:c低于d,D项错误。
5.[侯氏制碱法]如图所示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A.a先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先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先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先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解析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由于C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小,而NH3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为防止倒吸,a通入NH3,b通入CO2;为了得到最大量的NaHCO3,应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否则因CO2在H2O中溶解的量有限,即使通入的NH3很多,得到的NaHCO3也很少。实验中的尾气主要是CO2和NH3,其中NH3对环境影响较大,需要进行吸收处理,NH3是碱性气体,所以c中应盛装酸性物质。综合上述分析,C项正确。
6.[2024大连部分学校联考]下列关于Na2CO3与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其中“碱”为NaHCO3
②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能使烘焙的糕点疏松多孔
③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成晶体,并伴随放热
④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杂质,可通过加热至恒重除去Na2CO3
⑤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A.②③⑤B.①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⑤
解析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为Na2CO3,①错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能使烘焙的糕点疏松多孔,②正确;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成晶体,并伴随放热,③正确;NaHCO3粉末中有Na2CO3杂质,应配成溶液,通入过量CO2,然后低温蒸干、结晶、干燥,④错误;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⑤正确;故选A。
7.[2024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学考]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将Na2O与Na2O2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二者现象相同
B.Na2O2与Na2O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分别为1∶1和 1∶2
C.将Na2O2分别加入FeCl3和FeCl2溶液中最终所得沉淀颜色相同
D.等质量的Na2O与Na2O2投入等量且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解析 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看到滴有酚酞的水变红,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且Na2O2具有漂白性,可看到有气泡冒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二者现象不同,A错误;Na2O2中阴离子为O22-,所以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B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且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2价Fe氧化为+3价Fe,因此将Na2O2分别加入FeCl3和FeCl2溶液中,最终都得到红褐色Fe(OH)3沉淀,C正确;Na2O2与水反应,溶液实际增加的是Na2O的质量,等物质的量的Na2O与Na2O2投入等量且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两溶液增重相等,生成的NaOH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因而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等质量的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因而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D错误。
8.[类比钠与水的反应][2024湖北襄阳一中月考]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如图为钠投入液氨中的溶剂化示意图。钠沉入液氨中,快速得到深蓝色溶液,并慢慢产生气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钠的密度比液氨大
B.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C.0.1 ml钠与液氨反应生成0.01 ml H2,Na共失去0.02 ml电子
D.钠和液氨可发生反应:2NH3+2Na2NaNH2+H2↑
解析 钠能沉入液氨中,说明钠的密度比液氨大,A项正确;液氨中没有能导电的离子,而钠投入液氨中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溶液中含有Na+(NH3)x和e-(NH3)y,能导电,故溶液的导电性增强,B项正确;0.1 ml钠参加反应共失去0.1 ml电子,C项错误;反应中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知,只能是氢元素得到电子,所以钠和液氨可发生反应:2NH3+2Na2NaNH2+H2↑,D项正确。
9.[2022天津]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Cl熔点为800.8 ℃,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NaCl制备金属Na。电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Cl(l)580℃电解CaCl2(l)2Na(l)+Cl2(g)
加入CaCl2的目的是 作助熔剂,降低NaCl的熔点,降低能耗 。
(2)Na2O2的电子式为 Na+[··O······O······]2-Na+ 。
(3)采用空气和Na为原料可直接制备Na2O2。空气与熔融金属Na反应前,需依次通过 c 、 a (填序号)。
a.浓硫酸b.饱和食盐水
c.NaOH溶液d.KMnO4溶液
(4)天然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NaHCO3·2H2O,1 ml Na2CO3·NaHCO3·2H2O经充分加热得到Na2CO3的质量为 159 g。
解析 (1)NaCl的熔点为800.8 ℃,加入CaCl2时电解温度为580 ℃,因此加入CaCl2的目的是降低NaCl熔点,从而降低能耗。(2)Na2O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Na+[··O······O······]2-Na+。(3)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能与Na2O2反应,所以与熔融金属Na反应前,需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和水。(4)根据钠元素守恒,1 ml Na2CO3·NaHCO3·2H2O经充分加热得到1.5 ml Na2CO3,其质量为106 g·ml-1×1.5 ml=159 g。
10.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具有控制酸碱平衡的作用。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一定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的性质。
实验1:向混合溶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2:向实验1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溶液红色变浅;
实验3:向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无明显现象;
实验4:向实验3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实验1中溶液显红色的主要原因是CO32-+2H2O⇌H2CO3+2OH-
B.实验2中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是HCO3-+H+⇌H2O+CO2↑
C.实验3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实验4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2HCO3-+Ba2++2OH- 2H2O+CO32-+BaCO3↓
解析 CO32-的水解能力比HCO3-强,实验1中溶液显红色的主要原因是CO32-的水解,CO32-是分步水解的,以第一步水解为主,CO32-+H2O⇌HCO3-+OH-,A项错误;实验2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溶液红色变浅,碳酸钠更容易与酸反应,故主要原因是CO32-+H+HCO3-,B项错误;实验3中无明显现象,但发生了化学反应CO2+Na2CO3+H2O2NaHCO3,C项错误;实验4中产生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钡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钡,Ba(OH)2少量,离子方程式为2HCO3-+Ba2++2OH-2H2O+CO32-+BaCO3↓,D项正确。
11.[锂及其化合物]过氧化锂(Li2O2)常用于制造热电偶、含氧化碲光学玻璃等,工业上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获得Li2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实验室中可用锂条在纯O2中点燃的方式获取少量Li2O2
B.操作Ⅰ使用减压蒸馏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比常压蒸馏更合理
C.LiOH比Li2O2更易溶于乙醇
D.Li2O2比Na2O2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更小,所以更适合应用在宇航密封舱内供氧
解析 锂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锂,而非Li2O2,A错误;H2O2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减压蒸馏可降低蒸馏温度,避免H2O2分解,B正确;根据该工艺流程中的过滤步骤可知,LiOH与H2O2反应得到Li2O2,在LiOH-乙醇饱和溶液中能过滤出过氧化锂,说明LiOH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Li2O2的大,C正确;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过氧化锂的摩尔质量比过氧化钠的摩尔质量小,由于锂离子半径小于钠离子半径,则Li2O2的离子键更强,性质更稳定,D正确。
12.[Na2CO3和NaHCO3的鉴别]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方法Ⅰ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2CO3: Na2CO3+HClNaCl+NaHCO3 、 NaHCO3+HClNaCl+H2O+CO2↑ 。
②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
③由此可知方法Ⅰ能(填“能”或“不能”)鉴别Na2CO3和NaHCO3。
(2)方法Ⅱ能鉴别Na2CO3和NaHCO3的现象是 盛NaHCO3的装置比盛Na2CO3的装置反应剧烈且反应后的气球更大 。
(3)方法Ⅲ、Ⅳ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与方法Ⅲ相比,方法Ⅳ的优点是C(填标号)。
A.Ⅳ比Ⅲ安全
B.Ⅳ比Ⅲ操作简便
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
(4)若用方法Ⅳ验证Na2CO3和NaHCO3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 NaHCO3 (填化学式)。有的同学在连接盛Na2CO3的试管的导管口观察到开始加热时也有气泡产生,据此认为Na2CO3加热也分解。你认为此观点 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试管A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
(5)除了以上方法,请再写出一种鉴别二者的方法: 测量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pH,pH大的是Na2CO3 。
解析 (1)方法Ⅰ中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气泡没有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气泡剧烈,所以能鉴别二者。(2)方法Ⅱ利用等质量的NaHCO3、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更剧烈且产生的气体更多进行鉴别。(3)方法Ⅲ、Ⅳ利用了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的性质进行鉴别。方法Ⅳ的优点是用一套装置可同时做两个实验。(4)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A,则试管A中温度比试管B中温度高,因此试管B中盛放NaHCO3,且与试管B相连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与试管A相连的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更能说明稳定性:Na2CO3>NaHCO3。
13.[模块融合][2021湖北]金属Na溶解于液氨中形成氨合钠离子和氨合电子,向该溶液中加入穴醚类配体L,得到首个含碱金属阴离子的金黄色化合物[NaL]+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Na-的半径比F-的大
B.Na-的还原性比Na的强
C.Na-的第一电离能比H-的大
D.该事实说明Na也可表现出非金属性
解析 Na-核外有3个电子层、F-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Na-的半径比F-的大,A项正确;Na-的半径比Na的大,Na-中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小,易失电子,故Na-的还原性比Na的强,B项正确;Na-的第一电离能比H-的小,C项错误;该事实说明Na可以形成Na-,表现出非金属性,D项正确。
14.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
溶液pH越小,OH-的浓度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过程】
【分析与解释】
(1)实验Ⅰ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 NaHCO3 (填化学式)。
(2)实验Ⅱ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Ca2+CaCO3↓ ,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 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与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曲线基本重合 。
(3)实验Ⅱ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 HCO3-、OH- (填离子符号)参与了反应。
解析 (1)实验Ⅰ中,根据题图可知,NaHCO3固体溶解时,溶液的温度略有下降,为吸热过程,Na2CO3固体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为放热过程。(2)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实验Ⅱ中,根据题图可知,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与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曲线基本重合,说明OH-未参与反应。(3)实验Ⅱ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说明溶液中OH-的浓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NaHCO3溶液中的HCO3-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OH-发生反应生成CO32-和H2O。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切开一小块钠,观察切面颜色的变化
钠切面颜色变暗,最后呈淡黄色
B
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蓝色沉淀
C
把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冷水中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变蓝
D
把一小块钠迅速投入热坩埚中,继续加热坩埚片刻
钠熔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实验Ⅰ
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实验Ⅱ
测量下面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注: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浓度相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侯氏制碱法,共3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共7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