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月掩金星”是月亮在运行中恰好走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三个星球呈一条直线时发生的天象。2023年3月24日晚,月掩金星亮相天宇。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示意金星位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金星和地球的共同点是( )
①表面都有液态水
②同属于河外星系
③都是类地行星
④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年12月,我国黑龙江漠河等地出现极光,场景震撼,绚丽多彩。据了解,出现极光是因为地磁暴活动,地磁暴就是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与地磁暴有关的太阳活动有两种,分别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耀斑是光球表面的大而亮的斑块
B.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
C.太阳耀斑是规模最大的太阳活动现象
D.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除了极光外,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还可能有(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现象
“辽宁古果”化石(如下图)是在辽宁北票市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该化石的发现证明辽西一带是包括花朵在内的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辽宁古果”所处的地质年代主要在( )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6.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 )
A.蕨类植物高度繁盛B.是重要的成铁矿期
C.喜马拉雅山脉形成D.陆地爬行动物盛行
2023年1月9日,联合国专家组表示,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行动已收到成效,南极臭氧层空洞有望在40年内得到修复。下图为科学家放飞监测南极臭氧层空洞的气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大气臭氧层( )
A.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B.位于对流层内
C.其内的臭氧浓度分布均匀D.位于平流层内
8.气球探测仪在到达臭氧层过程中经历的气温变化是( )
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
近年来,“采摘草莓游”成为城市居民新的休闲方式。图1为锦州市某草莓大棚内部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大棚外相比,温室大棚内( )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不变D.④增强
10.大棚通风换气时,空气流动状况可能是( )
A.B.C.D.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自然路面相比,图示城市路面( )
A.下渗明显增多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增加D.地下径流增多
12.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D.提高透水地面比例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3年1月22日,“奋斗者”号在位于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8047米处完成深潜作业后,成功回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该海沟的最深点,对全球深渊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奋斗者”号下潜蒂阿蔓蒂那海沟完成深潜任务的过程( )
A.主要在生物圈和水圈B.到达了莫霍面
C.主要在岩石圈内D.到达了软流层
14.通常情况下,载人潜水器在万米深潜过程中,测得到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是( )
A.先逐渐减小,后基本保持不变B.先增后减,后基本保持不变
C.先逐渐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D.先减后增,后基本保持不变
江厦潮汐电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在潮水流入或流出大坝时,利用两侧水位差,推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下图为“江厦潮汐电站潮汐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波浪能相比,利用潮汐能发电的突出优点是( )
A.供能较稳定B.建设成本低C.清洁无污染D.技术难度小
16.若图中水位一表示靠近海洋一侧的水位、水位二表示靠近陆地一侧的水位,则图中所示时间段内该地( )
A.海滨浴场游泳安全B.船舶靠港速度较快
C.利于赶海收获颇丰D.沿海滩涂水位上涨
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幽建成。大窝幽以可溶性岩石为主,地质条件独特,暴雨时雨水可直接渗漏到地下,排水性好。读“大窝函地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大窝幽地区( )
A.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B.植被数量多,雨林分布广
C.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D.地表崎岖,地下暗河较多
18.下列地貌景观与大窝函地区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
A.B.
C.D.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0.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小张同学在网上购买了土壤剖面标本(图),部分标签不小心脱落,需重新贴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土壤剖面标本中缺失的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淀积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母质层D.④为腐殖质层
22.①层(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中央气象台2023年11月22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及暴雪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预计11月22日至23日,黑龙江中东部地区有大到暴雪,最低气温将降至-20℃以下,并伴有4~6级偏北风。下图为我国寒潮路径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属于寒潮带来的影响的是( )
①造成近海养殖业严重受损
②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③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④低温强降雪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湿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4.与西安相比,成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寒潮影响不到B.北部有山地阻挡
C.纬度较低,寒潮难以到达D.亚热带气候区,气温较高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8月23日18时19分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北纬39.42度,东经122.20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锦州部分地区有震感。图1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材料二: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形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2)。
(1)本次地震震源可能位于图1中的_______(填字母)圈层中;图1中F表示_______H表示_______,物质状态为_______(填固态或液态);地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_______。
(2)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_______(填图1中字母),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
(3)恐龙探海属于海岸地貌中的_______,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_______相互贯通后形成,未来该地貌向海一侧可能演化成_______。
(4)假如你正在教室上课时发生了强地震,简述你该及时采取的避险措施?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图甲为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景观图。
材料二: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电站。
(1)材料一图甲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沙漠近地面气压_______(填高或低),沙漠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完成图示地区9:00~15:00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高空处等压面。
(3)结合材料一,判断该地0:00~6:00近地面可能吹_______(填风向)风。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说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5)试分析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有利的自然条件。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形平坦,沼泽广布,下游河道宽、河床浅,河口处涌潮强烈。图1为南美洲大陆及周边海域简图。
材料二: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图2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养分流量的大小。
(1)亚马孙流域沼泽广布,这与水循环各个环节关系密切。亚马孙流域降水量大,气候湿润;地形平坦,_______汇集速度缓慢;土质黏重,地表水_______少;植被覆盖好,土壤水分_______弱。
(2)图1中所示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填寒或暖)流,它将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该海域_______资源丰富。
(3)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水盐度最低的是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
(4)根据材料二中图示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5)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对应图中①是水星,②是金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金星距离太阳太近,表面气温高,表面没有液态水存在,①错误;金星和地球同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属于银河系,不是河外星系,②错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类地行星,③正确;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的大而亮的斑块,A错误;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B正确;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但不是规模最大的太阳活动现象,C错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错误。所以选B。
4.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较为活跃时,会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射电,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从而干扰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地震是由地球内力作用而产生的,太阳活动不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B错误;高层大气极其稀薄,缺乏成云致雨的物质条件,而且太阳活动不会改变这一条件,因此不会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D错误。所以选C。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故“辽宁古果”应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故“辽宁古果”应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D正确;在生物发展史上,3.5亿年到2.7亿年的泥盆纪晚期到石炭纪时期,是蕨类最繁盛的时期,为当时地球上的主要植物类群,A错误;铁矿石形成于前寒武纪,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B错误;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D正确;臭氧层内的臭氧浓度分布不均匀,C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气球探测仪在到达臭氧层过程是先经过对流层,然后进入平流层,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特点是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是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逐渐升高,所以气球探测仪在到达臭氧层过程中经历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棚内棚外无关,A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棚的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②基本不变,B错误;由于大棚的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所以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够穿过大棚,被地面吸收,棚内热量与外界交换较少,不易散失,棚内地面和大气温度较高,因此③和④均增强,D正确,C错误。所以选D。
10.答案:B
解析:大棚内部温度偏高,内部产生上升气流,而外部温度偏低,所以在通风换气时在大棚门口门下方空气向内流动,门上方空气向外流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大,下渗量明显减少,A错误;由于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加大,B正确,D错误;地表水汇流快,且不降雨时,地面无水分可蒸发,蒸发减少,C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不能缓解城市内涝,还可能造成地面沉降,该方法不可取,A正确;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缓解城市内涝,不符合题意,B错误;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缓解城市内涝,不符合题意,C错误;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缓解城市内涝,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13.答案:A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水圈是指地球表面上下,固态、液态、气态的水形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材料“奋斗者”号在位于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8047米处完成深潜作业可知,“奋斗者”号下潜蒂阿蔓蒂那海沟完成深潜任务的过程主要在生物圈和水圈,A正确,C错误;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33km,软流层在地表以下80—400km的上地幔顶部,深潜任务并未到达,B、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由于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而海水导热率低,这就导致海水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而在深水区,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或基本保持不变,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潮汐能是从海水面昼夜间的涨落中获得的能量,具有一定的周期,因此二者相比,利用潮汐能发电突出的优点是供能较稳定,A正确;两者都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建设成本和技术难度大,BCD错误,故选A。
16.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A错误,此时为落潮时候,海水流向海洋,船舶靠港速度较慢,B错误;落潮时沿海滩涂水位下降,大量的滩涂出露,利于赶海收获颇丰,C正确;落潮时,沿海滩涂水位下降,D错误。故选C。
17.答案:D
解析: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A错误;大窝凼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并没有大量的雨林,B错误;大窝凼地区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容易下渗,因此地表水较少,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大窝凼地区位于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应为喀斯特地貌,因此地貌特点应为地势崎岖,地下暗河较多,D正确。故选D。
18.答案:C
解析:大窝函地区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由于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中A为风蚀蘑菇,主要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A错误;B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B错误;C为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图中可看到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等喀斯特沉积地貌,C正确;D为河流入海口地区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地貌,D错误。故选C。
19.答案:A
解析:读图,甲是大漠胡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对。乙是兴安林海,位于东北地区,不是高原,冻土广布,B错。丙是海南椰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没有黑土分布,C错。丁是黄山迎客松,是断块山,有奇松、怪石等,D错。故选A。
20.答案:C
解析:甲地气候干旱,林木根系发达,成因是该地气候干旱,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地下水,A错。乙地是针叶林,叶呈针状,夏季降水丰富,B错。丙地位于热带,林木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C对。丁地是亚热带气候,林木生长旺盛,夏季高温多雨,D错。故选C。
2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土壤剖面应为森林土地剖面,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腐殖质层。腐殖质层中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B符合题意;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这是有机层的特征,排除A;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这是淋溶层的特征,排除C;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这是经母质层的特征,排除D。故选B。
23.答案:B
解析:寒潮的强降温天气可以造成近海养殖业严重受损,①正确;冰雪天气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③正确;低温强降雪冻死病虫害,但是固态降水也可以增加土壤湿度,④正确;地震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与天气状况无关,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答案:B
解析: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冷空气影响小,因此成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北部有山地阻挡,B正确。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海拔较低,A错误;成都纬度较低,寒潮影响小,不是寒潮难以到达,C错误;亚热带气候区,气温较高,不是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而是纬度和寒潮影响小的结果,D错误。故选B。
25.答案:(1)C 古登堡面 内核 固态 上地幔顶部(或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A A为横波,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或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海蚀拱桥 海蚀穴 海蚀柱
(4)就近避震,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听从指挥、有序疏散撤离;不乘坐电梯逃生;如教室在一楼尽快撤离到空旷安全的空地等。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根据材料,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千米,故可能位于图1中的地壳圈层,图1中F表示古登堡面,H表示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为固态,地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上地幔顶部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有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波为横波,B波为纵波,由于地震波纵波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介质,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不能在液态介质中传播,故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A波。
(3)恐龙探海属于地貌中的奇特造型,是海岸地貌中的海蚀拱桥,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相互贯通形成,由于继续遭遇海浪和流水等外力侵蚀,海蚀拱桥顶部坍塌,未来该地貌向海一侧可能演化成海蚀柱。
(4)在教室若遭遇地震,正确的避险措施是就近避震,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以防止受到掉落和倒塌的建筑设施的伤害,还应听从老师指挥,有序疏散撤离,地震发生后电力可能会中断,电梯井可能遭到破坏,故不要乘坐电梯逃生,如教室在一楼应尽快撤离到教室外空旷安全的空地,防止周边其他设施伤害。
26.答案:(1) 低 地面冷热不均(或沙漠与绿洲间冷热不均、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2)
(3)偏北风(或东北风)
(4)沙漠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温差大。
(5)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气压的形成与热力作用有关时,气温和气压状况相反,故材料一图甲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沙漠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是地表受热不均。
(2)图示地区9:00-15:00时,近地面沙漠气温高于绿洲,故近地面沙漠会形成低压,近地面绿洲会形成高压,由于近地面和其相对的高空气压状况相反,故沙漠上空会形成高压,绿洲上空会形成低压,在等压面图中,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沙漠上空等压面上凸,绿洲上空等压面下凹,故高空处等压面如下图所示。
(3)该地0:00~6:00时沙漠气温低于绿洲,沙漠地区会形成高压,绿洲地区会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即北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故形成东北风或偏北风。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沙漠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晴天较多,白天天空无云或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使得夜晚气温低,故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伏发电站需要建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方,新疆深居内陆,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站需要占用土地较多,新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荒漠面积广大,建设光伏电站土地成本较低。
27.答案:(1)地表径流 下渗 蒸发
(2)寒 海洋生物(或渔业)
(3)甲 甲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甲处有河水注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
(4)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5)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黏重(或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
解析:(1)亚马孙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水速慢,地表径流汇集速度缓慢。同时,土壤黏重,地表水下渗量少,植被覆盖率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土壤水分蒸发较弱。
(2)图中所示洋流位于丙海域,为秘鲁寒流,依据洋流冷暖性质划分,属寒流,该地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吹走,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将底层营养盐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充足,渔业资源丰富,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使该海域海洋生物(或渔业)资源丰富。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甲处位于亚马孙河口附近,有亚马孙河水注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因此甲处海水盐度最低。
(4)读图,从圆圈的大小看,生物的养分高,土壤养分小;从箭头指向看,土壤的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原因主要包括:亚马孙热带雨林处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雨水和地表径流带走养分;热带雨林气候植被是热带雨林,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5)砖红壤呈酸性、黏重,而生物炭黑色、呈碱性,疏松多孔,能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黏重(或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等。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 地球大气臭氧层, 与大棚外相比,温室大棚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