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过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但“欲辩已忘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写作较少,主要修身养性,力求自身精神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喜悦。而且中国的隐士们虽然也享有极大的声望,但他们与现实世界脱节,认为为人所识并不值得称道,宁愿做一枝无人知晓的空谷幽兰。东西方在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大相径庭,东方隐士多是纯粹为了远离喧嚣而出世,属于个人主义;西方隐士多是为了入世而出世,属于功利主义。
    两者在不同的地域和文明中的“不约而同”,则反映出人类向往自由和亲近自然的本性,而这恰是后工业时代人们弥足珍贵、求之不得的,也正是现代隐士文化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张薇《中外隐士文化对比》,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隐逸”“逸士”。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您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以此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动甘居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的为人,弃官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但看看华佗,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种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他们研究(中国无此传统,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了这些人一条出路。
    隐士中也有具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恒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州刺史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
    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
    (选自郁土《谈隐逸》,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美国,隐士们的“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学几乎一样久远。
    B. 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大相径庭,造成了东西方隐士在个人价值的认知方面的巨大差异。
    C. 举范蠡和华佗的例子意在证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隐常常是摆脱政治瓜葛的无奈之举。
    D. 南郡襄阳人庞公认为,从政为官不应是人生的唯一理想和必然归宿,而作者对此并未肯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中,东西方隐士的出世与入世都取决于个体选择,他们也都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B. 东西方隐士大多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他们并不拒绝名声,但拒绝唯名利是图。
    C. 隐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无论生活质量还是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都无法和西方隐士相比。
    D. 在古代中国大一统专制统治下,除了做官,当权者不会给不合作的知识分子留下任何出路。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鲜明的对比:充分的例证,增强了两则材料的说服力;精当的比喻又为两则材料的论证增添了生动性。
    B. 杜甫诗“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洋溢着隐逸之趣,可以用来证明材料一中东西方隐士的隐逸情怀。
    C. “有关‘现代隐士’的新闻时见报端,隐士中甚至不乏商界名流、文化精英。”可以作为材料一的例证。
    D. “唐朝的终南山,成了真假隐士争相结庐之地乃至谋取功名的‘终南捷径’。”不可作为材料二的例证。
    4. 两则材料都对东西方隐士做了比较,请指出其比较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
    5.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你所熟悉的陶渊明的诗句,综合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原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①
    那年冬天,每晚睡前,他都对着枕头里面大声喊:“四点半!四点半!”直到确信脑袋已抓牢这三个字,才安然入睡,仿佛一片安眠药突然降临。他脸朝着闹钟的方向,这样醒来后第一眼便能看到它。
    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再躺这最后一秒吧!不,他弹跳而起,如鱼跃水面。冷啊!真冷啊!
    出门,带上猎枪和狗。天亮前他得赶完四里路。他在疾行,狗在探路。它们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为了几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就不枯燥了。
    他在田埂上跑起来,大步慢跑,扎实前进。这方法是他观察土著人学会的:上身的重量交替落在两脚上,保持慢速、平衡运动,这样不会疲乏气短。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傲油然而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
    草原。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鸣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他终于抑制不住,发出狂野的喊叫,然后野兽似的狂奔,他在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我15岁啦!15岁啦!这话对他来说很新鲜,他满怀兴奋又若有所思,开始用手指感受走过的岁月,像数着鹅卵石,每一块既独立又离不开彼此,每一块都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十五年的男孩。陪伴他的有这缓缓的河水,还有这充满挑战的空气:夏日正午,它闷热难耐;冬天早晨,它凛冽刺骨。
    没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伟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世上所有大人物都曾像我现在这样小,所以我也能成为大人物。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在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取决于我,取决于我现在的决定。”
    他的嗓音充满了紧迫性、真理性和非凡的勇气。他又大声唱起来,歌声沿着河水旁的峡谷回荡,他停下来等待回声,然后又唱:“歌唱吧!这就是他——只要愿意,他就歌唱,这个世界必须响应他!”
    他等待回声。那些新鲜的想法又回来了,如同有人在回应他、鼓励他,峡谷充满了细软的回声,在小河旁的岩石间来回撞击。突然,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那声音不是他的,也不是鸟儿的欢唱,也不是流水的叮咚……
    他从疯狂中清醒了。他呼唤猎狗,狗没有出现。他孤身无援了,不久前他在这里看见一头豹。他不由得握紧了枪,四处张望。灌木丛的尽头,那块憔悴的岩石旁,一只受伤的怪兽,遍身黑毛,黑毛下是片片粗肉……在一团流动的黑压压的东西的围攻下,这些肉正渐渐消失!一头公鹿,喘着气低声尖叫。
    他朝它跑去。地上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那公鹿奔去。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恐惧攫住了他:那公鹿倒下了,抽搐着……
    他忽然想到可以朝它射击,早点结束它的痛苦。他端起枪,又放下。使他放下枪的是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议:如果我没来,它就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这样的事情在灌木丛中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规律。他把枪夹在膝间,四肢里痛苦翻涌,他喃喃自语:我阻止不了,我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
    事情就这样,无法改变。
    关于命运和未来的认识就这样首次闯进他的生活,“是啊,这就是生命!”生命消逝的那刻,他无法采取任何仁慈的行动!他明白了:这片他生活了十五年的草地是辽阔无垠、无法变更、残酷无情的,人们随时都可能给动物的头颅绊倒,或者踩碎小生灵的骨架。他感到痛苦、恶心和愤怒,又为坚忍克己的新认识感到几丝满足。他提醒自己:蚂蚁也要吃东西啊!他泪流满面。
    公鹿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哦,是的,太阳刚刚升起。为什么!这短短的几分钟,事情就发生了巨变?他站到骨架前:它趴在矮树丛下。要不是还残留着几小块粉红的软骨碎片,人们会觉得它已在这里躺了多年。骨架四周,蚂蚁衔着肉,渐渐撤退。有几只蚂蚁竟直起身子盯着他,眼里泛着贪婪的光。
    “滚开!我可不是你们的早餐,无论如何都不是!”
    他弯下腰,触摸着头颅上的孔穴:那原本是鹿的眼睛!他想起活鹿那水汪汪的眼睛,觉得难以置信。早晨,也许就一小时前,这小生灵还骄傲地踏着大地,抖着犄角,甩着尾巴,嗅着清晨的空气,像国王那样漫步在充满自由的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生长,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但是,谁能意料一头健步如飞的公鹿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他好奇地蹲下去,发现它的后肢关节处断了,断裂的骨头相互徒劳地抵触。可能死前它的后肢就受伤了,然后一跛一跛地误入了蚂蚁巢。应该是这样!那么是谁伤了它呢?是它摔了一跤?是它与同类争斗中受了伤?是土著人扔石头伤了它?
    他想象土著人朝一头公鹿扔石头时,另一幅画面出现了:他看见自己,某个早晨,兴奋地向一头若隐若现的公鹿射击……他无法面对这画面,他只是个小男孩。他低着头,面带愠色,拒绝承认是自己射伤了它。
    他确实累了,脚步沉重,懒得注意脚下的方向。当他看见自己的家时,不禁皱了皱眉,有些事情他必须彻底弄明白。那只小生灵的惨死让他耿耿于怀,他没有完全放开。这件事伏在他的心底,让他不得安宁。
    他想:明天早晨,我要避开所有人,再去那片灌木丛,好好地想一想。
    (有删改)
    【注】①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代表作《金色笔记》等。
    6. 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孩在清晨的草原上狂奔、喊叫,忘我地歌唱,此刻他眼里尽是大自然的美好,这强化了他自以为“无所不能,没什么做不到”的幻想。
    B. 男孩发现蚁群围食公鹿时,想要开枪射击结束鹿的痛苦,可举枪之后又放下枪,矛盾的动作行为也体现了男孩矛盾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C. 蚂蚁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勤劳、渺小,男孩眼中的蚂蚁却与此大相径庭。蚂蚁围食公鹿令男孩恶心,蚂蚁在男孩眼中始终是贪婪丑陋的。
    D. “草原日出”既指自然中新一天的开始,也暗指小男孩天真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同时也有“无论怎样,太阳都照常升起”的哲学意味。
    7. 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始时男孩狂奔、歌唱,是对自己身体得意骄傲的外化,是他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表现,与下文他面对公鹿之死感到无能为力形成对比。
    B. 第三段写狗“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为后面写男孩“呼唤猎狗,狗没有出现”的情节做铺垫,同时突出小说主旨。
    C. 小说整体使用第三人称叙述,男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则使用第一人称。人称灵活转换,既使内容客观真实,又能直观地揭示人物心理。
    D. 小说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活泼,运用比喻、反复、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8. 《草原日出》是多丽丝·莱辛“成长小说”系列中的一篇。文中男孩的成长轨迹通过他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得以呈现。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请简析小说“留白式”结尾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觇我虚实。逻者得之,索其衣缘中,获一书,乃是尽记熙河人马、刍粮之数。官属皆欲支解以殉。子醇忽判杖背二十,大刺面“蕃贼决讫放归”六字,纵之。是时适有戍兵步骑甚众,刍粮亦富。戎人得谍书,知有备,其谋遂寝。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观古人者,当求其意,不徒视其迹。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B. 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C 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D. 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支解”“杖背”在文中都指古代刑罚。刺面,面上刺字,涅以黑色,即黥刑;或依宋代军制,刺面军士以作标记。
    B. “宝元元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乾隆三十九年”、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一样,都用年号纪年法。
    C. 文中“向使余小黠于信”“楚、汉决胜于垓下”的句式特点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同,都是状语后置句。
    D. 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笔记体著作,班固的《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同《史记》一样,是纪传体史学著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一项是( )
    A. 虽然西戎在熙河边境聚集兵马,囤积粮草,但得到间谍报告后知道熙河有所防备,所以搁置了入侵计划。
    B. 老校头是边境人,多次遇到围攻,危急时和现在接近。他认为党项人不善于攻城,告诉范雍不用太担忧。
    C.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列阵,与赵人大战后假装失败,丢弃旗鼓逃跑,这样引诱陈余追击,最终获胜
    D. 班固写《汉书》没有记载韩信用奇策在垓下大败楚师这件事,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战运用策略的重要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2)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
    14. 请简要概述文中三则故事各自体现的军事智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混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人肺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赢得闲愁千斛”语带夸张,《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设喻,又都有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之妙。
    B. “却忆安石风流”中,“却忆”由实转虚、承上写登高所见所感,启下用典抒怀;苏轼“遥想公瑾当年”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C. “宝镜”三句,词人继续虚写过去,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无人劝酒,暗喻知音难觅及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的苦闷。
    D. 全词以吊古伤今之法表现主题,写景与抒情都极为“老辣”。写景时,景中寓情,浓郁蕴藉;抒情时,抚今追昔,笔调深沉悲凉。
    16.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诗中的意象往往都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丰富的象征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
    (1)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2)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三)(本题共1小题,6分)
    17. 名篇名句默写。
    (1)韩愈在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以赠李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词善用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刘裕、刘义隆父子的北伐功过入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以小名称其父;“___________________”以年号称其子。
    (3)“猿”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诗人有时借“猿”表现清冷的环境特点,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也借“猿”营造孤寂愁苦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文字嫌弃甲骨、钟鼎等载体而青睐竹木时,简牍就 ① 了。从殷商至魏晋,(A)简牍在我们民族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从出现的那天起,简牍就一直在碑刻与帛书的夹缝中生存与繁荣,既得到了碑刻的滋养,汲取了帛书的灵犀;又在面对碑刻隆兴以及纸帛“嚣张”时作出过艰难的“自我救赎”。当然,最终因不敌纸帖而“香消玉殒”。
    与碑石、帛书相较,简牍以竹木为质地有着无可企及的优势,其制作过程省时简单而成本低廉。而且,就书法艺术而言,简牍也同样具备 ② 的先天特质。它一直被当做官方正规的文书载体使用,各行各业也多用它书写,内容囊括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散发出生意盎然、灵动活泼的气象和朴实真挚、丰富繁茂的气息。(B)而碑刻并无强烈的艺术倾向。碑刻的作用要么是士族标榜名节、炫光耀奢,要么是民间怀宗颂祖、敬孝表慈。另外,制作碑刻的刻工也大量削减着书法的审美光芒,因为碑刻多依赖于刻工的二度创作,正常情况下刻工与书法家的审美水准是不可 ③ 的,刻写与书写水平更达不到“刀笔相称,两者合而为一”的境地。缘此,简牍艺术在秦汉享尽殊荣、占足风头,在碑刻与帛书间显示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气派。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大量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这段介绍性文字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根据这一特色,将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改写成有拟人修辞的句子,使文段更具文学色彩,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北京长安街一路西行,永定河畔的首钢老厂区变了模样。
    高炉矗立但不见烟尘滚滚,厂房依旧却不再机器隆隆。群明湖波光粼粼,秀池边芦苇荡漾,景观步道延伸交错,无人车行驶自如。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从厂区西侧穿流而过,西山山脉形成天然“绿色屏障”,昔日的“钢铁之城”已变身为空气清新的高端绿色生态园区:冬奥组委在这里办公,科幻园区在这里落地,文创产业在这里聚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光点亮百年工业遗存,将首钢园笼罩在历史沉淀与现代光影之中。1919年建立的首钢,已走过百余年风雨。这片京西热土承载着共和国工业发展的记忆,书写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传奇。北京申奥成功后,首钢自觉服从国家奥运战略和北京城市定位要求,实施钢铁业搬迁调整,到2010年12月,这里全面停产。10年后再看,这片曾经钢花四溅的土地,新的故事已悄然发生。
    21. 整句是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有助于丰富内容、强调语义、增强语势、突出情感、使语言呈现韵律美等。请从整句的角度分析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运用效果。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新的故事已在这片曾经钢花四溅的土地上悄然发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健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现。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亿万家庭的福祉。
    健康,是青春应有的模样。
    构建青少年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要路径,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一次有关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电视专题节目中,嘉宾的以上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请综合以上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3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