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十三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3月月考(线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十三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3月月考(线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史实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铁农具B.水排
C.耧车D.曲辕犁
3.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C. 骆驼载乐俑 D. 渔樵耕读碗
4.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5.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6.“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来
7.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
C.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9.《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唐朝时,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是( )
A.玄奘B.鉴真C.如来佛D.阿倍仲麻吕
1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前后持续八年之久
B.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C.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D.首先爆发于南方地区
11.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2.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
D.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13.岳飞在哪一个地方大败金军主力( )
A.燕京B.兴庆C.郾城D.临安
14.“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B.汉武帝C.赵匡胤D.李世民
15.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二、史实推论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题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涂“C”。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十三中七年级(下)3月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盛世经济繁荣。
【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2.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铁农具B.水排
C.耧车D.曲辕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农民改进犁的结构,制成曲辕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曲辕犁的有关内容。
3.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C. 骆驼载乐俑 D.渔樵耕读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本题是识图题,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制瓷业发达,著名的瓷器有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即是著名的瓷器,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体现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4.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魏征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所以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善于纳谏。
5.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制正式创立于隋炀帝时期.
【解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选:B。
【点评】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及影响.
6.“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选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故进士科的设置,改善了选官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史实。
7.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分析】依据题干“唐朝科举”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和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从“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不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故可排除②.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8.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
C.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分析】通过题干中“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判断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
【解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科举制的创立,从此使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扩大了统治基础。D选项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是在明清时期。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能力.
9.《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唐朝时,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是( )
A.玄奘B.鉴真C.如来佛D.阿倍仲麻吕
【分析】本题以《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1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前后持续八年之久
B.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C.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D.首先爆发于南方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关于安史之乱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首先爆发于南方地区。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过程与影响。
11.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金议和的知识点,应把握宋金议和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宋金议和后,双方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局面,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
D.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解答】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只有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的表述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
13.岳飞在哪一个地方大败金军主力( )
A.燕京B.兴庆C.郾城D.临安
【分析】本题以“大败金军主力”为切入点,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
【解答】南宋建立后,金军经常南下骚扰,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组建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故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熟记岳飞抗金的有关历史史实和郾城大战的概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B.汉武帝C.赵匡胤D.李世民
【分析】本题以“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为依托,考查赵匡胤。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朝建立和宋太祖加强君权的相关知识。
15.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宋夏和议,知道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
【解答】宋夏和议的内容包括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故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夏和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史实推论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题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涂“C”。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A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B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C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A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A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分析材料可知,隋朝时,隋炀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材料中能够体现。故填A。
(2)题干“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的说法过于绝对,唐朝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隋朝。故填B.
(3)唐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应该填C。
(4)唐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明交流,所以应该填A。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说法正确,在材料中也得到体现。故填A。
故答案为:
(1)A。
(2)B。
(3)C。
(4)A。
(5)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隋唐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执政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3)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
(5)本题考查唐太宗统治成效。
【解答】(1)据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从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因为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3)根据所学知识可从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加以概括。
(4)由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皇帝审批才能通过。尚书省属于执行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是唐朝治理国家的机构。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既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
(1)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与民为善).措施: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3)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4)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既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月考(网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图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月考(网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完成下列填空,材料解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十三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3月月考(线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史实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