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至于那一年之首的春节,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宋人陈元靓编纂的《岁时广记》,“元旦”这部分的资料(包括活动和故事),就占了三卷。18世纪中叶文人学者所写作的新年民俗诗集《武林新年杂咏》里,关于艺术、技艺一类事项的题目就有四十多个。这些表明民间的许多节日,是包括着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从社会文化的门类说,它包括着经济、宗教、伦理、艺术、技艺等活动。它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
由于上述这种特点,民间文化的功能必然也是多方面的,关于人际的团结,社会规范的保持,技能的表现,医药的运用,以及对各种心理的慰藉……总之,民间节日,在过去,尽着各种社会的功能,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地以旧文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煞它。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解放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九改为老人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作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我以为,传统节日行事中,还有些是颇有意义或情趣的,像上文所提到的晒衣物、掸尘等,符合于新学理和新社会的要求,此外,如清明踏青、踢毯子,重阳登高(南方并放纸鸯),甚至如七夕的女儿月下穿针、中秋的玩兔儿爷等,虽没有显著的社会或科学意义,但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以保留,也是可以考虑的吧?
(选自钟敬文《节日与文化》)
材料二: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社会已逐渐被工业社会、互联网社会所替代,科学话语的介入不断地冲击着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创立和存活的原生态水土逐渐式微。用网络流行话语来说,几乎所有的节日都被过成了情人节和购物节。这句调侃隐喻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下步履维艰的原因——节日的同质化倾向严重。
不同的利益共同体,比如政府、社会资本、学者、媒体等在不同的目的导向下,积极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重塑民族文化自信。为了扩大传统节日的影响力,“地方性”与“去地方性”的结合成为了当下地方社会复兴传统节日的最主要手段。比如在九华立春祭中,“地方性”指以向春神敬献花篮、诵祭文、唱祭谣、鞭春牛等为核心的传统祭祀仪式;“去地方性”则指以卡通角色扮演、春神冒险游戏、年糕制作体验等娱乐性、消费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市集。
并不是只有传统的、原始的仪式才能建构起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活态传播和继承往往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和生活需要。
首先,节日仪式的传承应遵从活态性。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说:“节日,是民族社会生活中的创造物和传承物。它是由于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完善和变更的。”当节日发生的社会语境发生了转变,其功能也应适应新的社会生产、生活机理和民众诉求。春节作为目前生命力较强的传统节日之一,其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创新给予了我们复兴传统节日的启发和经验。自古以来,春节仪式的内容变化并不大,但形式却日新月异。当下,微信红包代替了纸质红包,群发祝福代替了走亲拜年……有人质疑这是削弱传统仪式感的行为和现象,但这又正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原有仪式的传承和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创新和发展,原有的仪式不具备与时俱进、自我更新的功能,被淘汰、消亡也是正常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节日仪式的“本真性”“原生态”,不顾及当代社会的语境,传统节日就无法嵌入当代民众的生活。
第二,节日仪式的展演应重视公共性。一方面,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仪式表达了地域民众共同的信仰,具有创造民族集体感、社群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的作用和功能。另一方面,公共性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在过去的20多年里,随着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通过法定节假日的形式被正统化。
(选自吴薇《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与生命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民间节日包括着经济、宗教、伦理、艺术、技艺等多种活动事项在内,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
B.有些颇有意义或情趣的传统节日行事,或符合新学理和新社会的要求,或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应当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以保留。
C.科学话语的介入冲击了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创立和存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绝大多数节日都被过成了情人节和购物节。
D.传统的、原始的仪式能建构起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活态传播和继承则往往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和生活需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节日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应用,所以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地以旧文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煞它。
B.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礼制和观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要想传统节日得到延续,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作相应的修改
C.不同的利益共同体,在不同的目的导向下,只有将“地方性”与“去地方性”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
D.如果节日仪式不顾及当代社会的语境,不具备与时俱进、自我更新的功能;传统节日就无法融入当代民众的生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节日文化“地方性”与“去地方性”相结合这一手段的一项是()(3分)
A.上海豫园中秋游园会将传统浪漫节日灯彩与二次元结合,古装虚拟偶像形象和月亮彩灯吸引众多年轻人拍照留念。
B.江西安福在元宵节举行“表嫂茶”(请茶碗)习俗表演,请茶主妇要用茶点热情款待乡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C.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不仅再现了两千年前放水盛况,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并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全球网友“云互动”。
D.广州乞巧(七夕)文化节恢复乞巧拜祭仪式、及笄礼,配合文艺汇演、全息灯光秀等多种形式,将人带进一个古韵时空。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节日文化创新,两者的角度有何不同?(4分)
5.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生动再现了农民田间插秧的过程,如果要将这一劳动习俗以节日文化的方式进行推广,适合放在哪一个传统节气?该如何推广?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鹰
丁迎新
①不到十一点,兵就起了床,把穿衣服的声音压到几乎没有。已经看了十几回班长交给他的手表,没有丝毫睡意,脑子里乱糟糟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走出宿舍门,连队哨兵诧异地看了兵一眼,抬腕看看手表,比正常接岗时间早了半小时。
②夜太静了,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再轻也能听见。走出营区才按开手电筒,一束光直射出去,把黑暗刺出个窟窿,揭开了伪装。有了光亮,兵踏实了许多,光亮似乎是枪,可以随时消灭一切威胁。
③半年的新兵生活结束,工兵哨正好轮到本连队,交到新兵排,每班一个月。昨晚第一次是班长带的,细枝末节交代了个清。八小时一班,提前十分钟接岗,从连队到哨位是半个小时路途,不得睡岗、坐岗和做任何无关的事,子弹袋和枪不离身,没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绝不许开枪,等等。还暗示,那是挖在山体中的工兵仓库,须保证绝对安全。兵能背出来。
④营区在山脚,哨位在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走出营房的地界就是荒草掩映的山坡.曲曲弯弯的小路越走越细,细到看不出是路。没有星光,黑暗如慢慢收紧的网。压迫着兵。冲锋在前的光亮也渐渐无力抵抗,兵的肌体在收缩,而且寒意渐浓,总感觉路边会有什么扑过来。
⑤兵从小就胆小,不和大人一道,不敢出门。屋里灯不开,不敢进家,晚上睡觉用被子蒙着头,尿急了也憋着,不到天亮不下床。兵是爸爸逼着他当的,不把胆量锻炼好了别回来,这是爸的原话。兵很委屈,不是自己想胆小,是不由自主地怕,究竟怕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比如现在就是。
⑥总算接近了哨位,冷汗遍布全身,内衣沾在了皮肤上。这才感觉到握手电筒的手有些麻木。另一只紧握成拳的手像是攥着一团火,松不开了。
⑦站住!口令?
⑧我是雄鹰。回令?
⑨鹰击长空。
⑩敬礼,交接,兵站到了哨位上,随着下哨战友手中的光亮隐入黑暗,世界只剩下了黑暗,紧紧围裹着兵,黑暗里什么都会有,什么都会出现,兵透不过气来。兵闭上眼睛,一层眼皮果然隔开了世界。不行,危险一旦出现,会措手不及。兵睁开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向周边的黑暗里搜索。习惯了黑暗的缘故,能看到近前模糊的影像,是树,是草,也可能是其他。兵握枪的手更紧,像弹簧,一触即发。
⑪不行!我是兵,连这些我都怕,还怎么担负保家卫国的职责?兵的脸开始发烫、一直紧绷着的心也烫,烫得周身发热。今晚的口令不知道是谁编的,男人应该是鹰,军人更应该是鹰。
⑫兵决定就利用现在的机会锻炼胆量,大好的机会。哨位方圆五步开外,是低矮的灌木草丛,再远些是成林的杂树,兵端枪在手,身体微躬前倾,开始迈进。右手食指贴紧扳机,大拇指紧贴保险,这是班长教的,开保险和击发可以在瞬间完成。走过灌木草丛了,走进杂树林了,黑暗成团成堆汹涌而来,兵不再是兵,目光也成了枪,不顾一切地挺进。
⑬大不了以死相拼!这是最坏的结果。如此一想,反而豁然了。
⑭突然,“啊”的一声长叫在上空划过,紧接着是翅膀振动的气流和枝叶碰撞。兵一个激灵,枪口迅速抬起,直指向天,差一点就打开了保险。不知什么鸟,被兵惊动了,一场虚惊。
⑮回到哨位,兵有了变化,心在心的位置,跳动有序,身体和肩背的枪一样正直,目光坦然扫视,黑暗尽收眼底。兵想笑,像打了一场战,赢了,不累,反而精神抖擞。
⑯谁在用力地擦洗天空吧,天微微地泛白了、泛蓝、泛青、主要是白。听见营区的起床号响了,兵一下子振奋起来,这才感觉到双腿麻木僵硬,感觉到深秋的寒,赶紧原地跺脚,伸展臂膀。
⑰天边泛红了,山巅不改初衷,厚重坚挺。仰头间,兵发现一只鹰、在天空优雅盘旋,一圈又一圈。昨晚惊飞的,会不会是它?
⑱鹰越来越低了,能看清鹰的翅膀和爪,兵目不转睛,脖子都仰酸了。突然,鹰化为一粒子弹,直射下来。兵的反应快,视线猛地下滑,一只野兔的身影一闪而过。鹰一个拉升动作,第一次突袭失败了,又开始画圈。兵看出鹰的凶狠来,开始担心弱小的兔,本能地从地上捡拾石块,向天上扔。石块是无能的,还在远远够不着的高度就掉下来,兵还扔。可惜不能开枪,否则,非要了你的小命不可,看你还欺负弱小。
⑲鹰飞走了,是认了输还是另寻目标,兵不知道。扔石块用力过猛了,胳膊跟训练投手榴弹之后一样酸痛。
⑳厉害呀,把鹰都打败了!
㉑随着说话声,班长从灌木丛中笑盈盈钻出来,衣服上湿迹斑斑,是霜的痕迹。班长什么时候来的?兵不解,欲张的嘴又抿紧了,脸上不好意思地笑,心里已溢起一股暖意,向周身弥漫。
(选自《安徽文学》2023年第7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接岗的细枝末节,兵能背下来,而且比正常的接岗时间早了半小时,足见兵的细致认真。
B.父亲为了锻炼兵的胆量,逼着儿子当兵,兵感到很委屈,说明他一直对当兵有抵触情绪。
C.兵站到哨位上以后,睁大眼睛在黑暗中搜索,当看到近前模糊的影像时,内心更紧张了。
D.小说最后写到兵心里溢起一股暖意,这既是班长带来的关怀,也有兵感受到的自我成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将黑暗比作慢慢收紧的网,给人压迫之感,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烘托出兵内心的恐惧。
B.第十五段多用短句写兵的变化,不仅加快了行文的节奏,也进一步反映出兵此时战胜恐惧的喜悦和激动。
C.小说以“兵”称呼主要人物,刻意模糊人物形象,突出人物身份,侧重展示内心世界,使小说更具有普遍意义。
D.小说中“鹰”是全文线索,推动了情节发展,兵战胜鹰的过程,就是成为鹰的过程,象征兵的成长蜕变。
8.这篇小说以心理描写见长,那么它是如何刻画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例分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结尾班长的出现不合时宜,有狗尾续貂之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伤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吾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蘧伯玉得罪于卫君,走而之晋,晋大夫有木门子高者,蘧伯玉舍其家。居二年,卫君救其罪而反之。木门子高使其子送之至于境,蘧伯玉曰:“鄙夫子,子反矣。”木门子高后得罪于晋君,归蘧伯玉。伯玉言之卫君曰:“晋之贤大夫木门子高得罪于晋君,愿君礼之。”于是卫君郊迎之,竟以为卿。
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子自吮其脓。其母泣之,旁人曰:“将军于尔子如是,尚何为泣?”对曰:“吴子吮此子父之创而杀之于泾水之战,战不旋踵而死;今又吮之,安知是子何战而死,是以哭之矣!”
(节选自《说苑·复恩》)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鲍子A尝与我有所说B王者C而三D不见听E鲍子不以我为F不肖G知我之H不遇明君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持施以牧下”与“自牧归黄”(《静女》)中的“牧”含义不同。
B.“杀马者皆惭而去”与“去日苦多”(《短歌行》)中的“去”含义不同。
C.“非夫子所知也”与“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中的“知”含义相同。
D.“莲伯玉舍其家”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中的“舍”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孔子的论述,认为施予恩惠的人贵在不求回报,而承受恩德的人崇尚有恩必报,因此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
B.秦缪公看到有人把他的马杀了吃肉,不仅没有惩罚他们,反而给他们酒喝,这帮人也知恩图报,后来解救了秦缪公。
C.鲍叔死后,管仲痛哭流涕,是因为鲍叔能在其穷困时理解他的难处,肯定他的才能,继续支持他,帮助他。
D.蘧伯玉得罪卫君之时,晋国大夫木门子高帮助了他;木门子高得罪晋君之后,蘧伯玉也对木门子高施以援手。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卫君郊迎之,竟以为卿。(4分)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4分)
14.吴起为得病的士兵吮脓,士兵母亲听说后为什么会伤心流泪?请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语双关,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更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怅惘。
B.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面用“可堪”二字领起,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亲友的问讯,不仅没有得到慰藉,反而增加了他的离恨别愁。
D.“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不愿流落异乡、想有所作为的愿望。
16.词中说“此恨无重数”,请结合全词,分析其主要蕴含了哪几重“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凝练传神地塑造了曹操文武双全雄心勃勃的形象。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变换了角度,从远在他乡的游子方面去抒写思念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婺州窑是浙江重要的青瓷窑系,它创烧于东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清,主要分布于浙江金华,因此A,到了唐代,这个名称已广为流传。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600多处窑址被陆续发现。
婺州窑窑址数量之多、生产年代之长,为我国瓷窑所罕见。金衢地区的工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开创性的工艺弥补材料的不足,并不断吸收其他窑系的技术,紧跟时代潮流,产品风格多样、内涵面貌复杂,既有时代和地域共性,又在胎釉、造型、装饰等方面B。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尹根有和方益,一位出身于制陶世家,一位从视觉设计跨界陶瓷,两人因瓷结缘。在窑火明灭之中,①两人在婺州窑传统和创新、传承和时尚的交汇点上找到了同频的共鸣和碰撞的灵思。“②当代的婺州窑必须要符合当代的审美。同时,③还要适合当代的功用,④表达当代的情感,⑤倡导当代的精神。”在两人看来,⑥新时代的婺州窑烧制技术不是对传统的临摹和复制,⑦而是不守成、不囿旧,⑧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⑨因而为当代婺州窑的发展找到新的时代定位。从某一程度上来说,婺州窑瓷器的生活化,⑩与古人的观念是相得益彰的,变中也有不变。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雨点打上芭蕉有铜盘的声音,怪。“红心蕉”,多美的字面,红得浓得好。要红,要热,要烈,就得浓,浓得化不开,树胶似的才有意思,“我的心像芭蕉的心,红……”不成!“紧紧的卷着,我的红浓的芭蕉的心……”更不成。趁早别再诌什么诗了。自然的变化,只要你有眼,随时随地都是绝妙的诗。完全天生的,白做就不成。看这骤雨,这万千雨点奔腾的气势,这迷蒙,这渲染,看这一小方草生受这暴雨的侵凌,鞭打,针刺,脚踹,可怜的小草,无辜的……可是慢着,你说小草要是会说话,它们会嚷痛,会叫冤不?难说他们就爱这门儿——出其不意的,使蛮劲的,太急一些,当然,可这正见情热,谁说这外表的凶狠不是变相的爱。有人就爱这急劲儿!
再说小草儿吃亏了没有,让急雨狼虎似的胡亲了这一阵子?别说了,它们这才真漏着喜色哪,绿得发亮,绿得生油,绿得放光。它们这才乐哪!
20.文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十分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1.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4分)
22.下列句中的“这”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当然,可这正见情热
B.有人就爱这急劲儿!
C.让急雨狼虎似的胡亲了这一阵子?
D.它们这才真漏着喜色哪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网络流行语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孙子·计篇》
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联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