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 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
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 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神话传说 B.海洋文明 C.农耕文明D.游牧文明
2.《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3.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
A.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背景B.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D.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
5.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来加强统治。 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变法革新C.百家争鸣D.民族交融
6.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 “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C.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D.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7.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汉文 帝和汉景帝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 策是
A.休养生息 B.严刑苛法C.盐铁专卖D.北击匈奴
8.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 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中央集权制
9.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材料说明了
A.秦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C.秦朝实行非常残酷的法律D.秦朝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10.《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11.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 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A.建立了汉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丰富了中原人的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12.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局面的形成,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皇权至上的弊端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3.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
14.两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并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15.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 了显著的发展,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筒车的广泛应用D.牛耕的广泛推广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 (10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基础变动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动。频繁的战争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而思想文化的繁荣又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材料二: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 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三:汉初,刘邦在地方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 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 期?(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地方行政制度”的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并根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大封子弟王”带来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这一 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17.(10分)材料一: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丝绸之路中“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 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孔子在政治上和教育上的思想主张。并根据材料概 况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丝绸之路的“文化功能”。(3分)
(3)请将材料三中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
18.(10分)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 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百度・百科之《三国鼎立》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 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 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 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为解决“北方”匈奴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 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两种方式,并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 积极影响。(3分)史实
结论
东晋王羲之的《①》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③》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广水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广水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