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2.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2.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个大国的皇储的地位固然显要,但怎么会由于一个人的死亡就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这说明大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的历史渊源。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一个人的死亡引发的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材料二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2.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
3.弥漫欧洲的对战争的激动乐观心理
1.原因:(1)根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2)主要:列强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3)导火线(直接):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4)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2.条件:(1)客观:20C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可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3)现实: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
巴尔干半岛俄、塞←→奥匈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 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1915年——1916年
1915 年,德军把主攻方向转向东线,企图首先打 败俄国,以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5 年,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纵观 1915 年战局,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英军一天阵亡六万人,称之为“索姆河地狱”。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经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政治: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外交: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1914);“二十一条”(1915);中国参加一战(1917);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反思西方文明(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思考】一战的影响有那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又十天,有33个国家的大约15亿人口卷入这场战争。战争动员的总人数达到7351万。 战争造成的灾难也是空前的。有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欧洲失去大量青壮劳动力……
(一)巨大的损失和破坏
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 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 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世界现代史》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
(二)国际新格局——新旧交替
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到1914年时,美国欠欧洲投资者的债务约为40亿美元,但到1919年时,它已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到1930年时,这个数字已上升到88亿美元。 在工业上,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工厂。这两方面的领导权都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大发战争横财,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三)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权力。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6、成立国际联盟。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
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组织,有益于制度化机制发展。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
(尚不能自立的殖民地)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国际联盟盟约》
“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制裁侵略的强制力不足
国联沦为英法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美苏没有参加,德国俄国被排除在外,权威性严重削弱。
问题:请谈谈你对盟约内容的理解?你觉得国际联盟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吗?为什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联未制裁日本,反而提议国际共管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给予经济制裁,但未制裁石油,侵略未受有效遏制
强权操纵国联、协调能力有限和平面临困境,战争不可避免
评价 : ⑴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⑵ 实质: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3) 积极: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4)局限: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1.一战前,德国外长皮洛夫曾经指出:“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该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战前西方列强( )A.军事实力差距很明显 B.政治体制差异比较大C.已经将世界分割完毕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相当高昂。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反抗德国人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据此可知,英国民众抗敌情绪高昂的原因在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正义战争 B.政府对战争的鼓动性宣传C.民众极力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和平主义思潮在英国盛行
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力量对比最突出的变化是英国的衰弱和美国力量的迅速膨胀,这导致两国在巴黎和会上( )A.争夺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霸权C.相互勾结压制他国D.严厉制裁德国4.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在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A.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C.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a href="/ls/tb_c16039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等奖课件ppt</a>,文件包含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pptx、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案docx、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习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a href="/ls/tb_c16039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品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pptx、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案docx、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习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a href="/ls/tb_c16037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精品课件ppt</a>,文件包含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pptx、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docx、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习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