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课件pptx、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些反映了宋朝的什么社会风气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观察地图,说说宋初统一全国有哪些障碍。
北宋建国后,国家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在北面,有强大的辽以及受辽庇护的北汉政权。在南面和西面,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政权。
◎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
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解决方案:削实权(行政权)、制钱谷(财政权)、收精兵(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经常调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实现了行政、军政、财政权的分立,加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
材料一 上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材料三 《宋会要》提及:“国家所置诸路转运使、副使即汉刺史、唐观察使之职。”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一)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材料一 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材料二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汪洙《神童诗》
阅读不同时期的材料,说说北宋社会风气有什么变化。
由尚武轻文到重文轻武。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二)科举制度改革和发展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三)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材料一 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上,不仅官学十分发达,私家或官私合办的书院大量兴起,以书院而论,唐、辽、金加起来也不到宋的10%。宋代读书人的比例远远超过唐、辽、金。 材料二 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材料三 重文轻武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在与其他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失败。
根据材料及教材,归纳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哪些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这是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 000多处。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背景:行政效率低下,军事上屡战屡败,财政上入不 敷出,社会出现危机
主要措施:经济上推行募役法等,军事上推行保甲法
在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课件pptx、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课件pptx、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课件pptx、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