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复习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300840/0-17064881915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复习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300840/0-1706488191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
B.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
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低碳理念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C.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D.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3.比较与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关于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6.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其中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将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像冰灯中装进一个电灯泡一样,发出耀眼的白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金属Mg可与CO2反应
B.该实验说明干冰易升华
C.干冰中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D.干冰升华时,CO2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7.下列做法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
A.植树造林B.燃煤供暖C.风力发电D.低碳生活
8.下列关于CO2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能用于灭火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⑤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⑥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⑤⑥
9.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10.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11.现有只含C、O两种元素的气体样品11g,测得其中含C元素3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样品中一定有CO2
B.此样品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C.此样品一定是CO和CO2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若此样品含两种物质,则其中一种物质质量为7g
1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H2O2和H2O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非选择题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上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请根据题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和氧气相互转化的方法很多。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化学兴趣小组对葡萄糖进行研究。
①葡萄糖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C∶H∶O= ;
②某同学称取纯净的葡萄糖,在空气中缓慢加热,实验结果如右图。下列是学生们的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温度约为300℃,此时分解成C和H2O
B.葡萄糖受热分解,说明葡萄糖由碳和水组成
C.在500-600℃时,2.6g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D.葡萄糖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有CO、CO2、H2O、H2等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D.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
由价碳元素与价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
、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
3.如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
在整个转化体系中Fe(1﹣y)O是 ,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若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 .
4.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1)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所示的实验:
①将图B中灼烧后的薄铜片马上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 .
②实验室一般将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导出点燃来消除污染,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实验二的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其中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是指在水泥球表面粘附着一层二氧化锰粉末,便于实施固液分离.
③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中 ,实验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④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
若Z为水,做铁丝在瓶中燃烧时,水的一个主要作用是 ;若为了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则Z应为 (填名称).
选项
分类
内容
A
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者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C
用途
CO2可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等;CO可用作燃料、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