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导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 17《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教案+学案
展开
部编版七下语文短文两篇 你一定见过或听说过很多种花,你喜欢哪些花呢?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先描述它的样子,然后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周敦颐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这篇文章。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听《爱莲说》的范读音频,把握停顿,读准节奏。自由朗读《爱莲说》,将课文读通读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朗读节奏示例:重点词语多。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更加。耸立的样子。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焉重点词语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噫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指品德高尚的人。叹词,表示感慨。少。应当。一词多义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长出藤蔓,长出枝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后省略了介词“于”。特殊句式理解文意 再读课文,两人合作,借助注释和归纳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爱莲说》这篇文章有两段,请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 第2段: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1.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莲花?请找出相关句子。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之君子”,请结合具体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分别象征了君子的什么品质。“出淤泥而不染”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2.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之君子”,请结合具体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分别象征了君子的什么品质。 第2段写了作者对菊、莲、牡丹怎样的评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艳,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 第2段写了作者对菊、莲、牡丹怎样的评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这也点出本文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1.作者主要写莲,却三次提到了菊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菊和牡丹做衬托。第一次,表明了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以牡丹反衬,以菊陪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作者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莲“君子”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2.课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爱莲说》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朗读并背诵《爱莲说》。试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之处。
相关资料
更多